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生活中,师生间经常会互致问候或互表歉意。在外人看来,这些都是非常平常的小事,但这正是教育润物无声的艺术。因为,我们知道,孩子的眼睛最富灵气,它能在稍纵即逝的一瞬间中捕捉一切、读懂一切!
我们会发现,在我们周围,会有越来越多的孩子向我们问好,而不再是表情木讷地与我们擦肩而过。反之,当孩子的问候得不到及时回应,他会认为真心的问候并不能让老师感到高兴,久而久之,他就会变得沉默。因为,礼仪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双向的维护,即使我们是师长也不例外。礼仪首先体现的是一种尊重,不分角色,不分年龄大小,不分职位高低,不分性别差异,不分种族类别,我们不应只教育学生见到老师和长辈时主动问好,而忘记了教师自己也应该主动向学生问好,特别是在学生向我们问好的时候,更不能忘了给予学生最起码的尊重。
我们还会发现,在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很多孩子会争先恐后以免失去机会;当学生中有人需要得到他人帮助时、当北方遭遇雪灾时、当汶川发生大地震时、当云南遭遇百年一遇的干旱时、当百色地区需要扶贫时……孩子们都会主动捐款捐物,此时,我们的一个微笑、一句“谢谢”,均能传达对孩子行为的赞许,鼓励温暖孩子的心灵。也许,在课堂上我们已经无数次用言语教育他们,在得到他人帮助的时候应该向他人致谢,但他们并没有获得乐于奉献后的情感体验,也很难实现待人以礼的自动化行为。因为,“知”和自觉的“行”之间还必须有沟通的桥梁——道德体验。体验是认知内化的催化剂,孩子们只有在习得礼仪知识后从中获得乐趣,体会到他人的情感,才会逐渐产生移情和观念的转移,从而达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精神境界。
我们会欣喜地发现,学生之间发生摩擦、误会后,我们听到更多的会是“对不起”“没关系”,看到更多的会是理解、包容而不是相互之间的辱骂、批评与指责。心理学告诉我们,孩子年龄越小,教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就越重,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将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任何一句文明用语都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涵,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体现个人的内在素养。“对不起”反映出主体勇于承认错误,勇于承担责任、诚实守信的处事态度;“没关系”反映出客体不计较个人得失、宽以待人、与人为善的精神。寥寥几个字不仅向学生渗透了做人的道理,也體现了教师真、善、美的高尚情操。因此,我们从不会因为学生问候的人数多而顾此失彼,从不会因为疲惫而忘记展现自己最甜美的笑容。
原来,在很多人看来是“看不见、摸不着,操作起来有困难”,从而导致“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德育其实可以从听得见、说得出的文明用语教育入手;原来这微不足道的文明用语可以使我们触得着、看得见孩子们的内在变化。这一切全因我们拥有善于发现的眼睛和懂得把握每一个教育契机的机智。
校园生活是学生生活的大部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往是学生社会交际的基础,只要我们充分把握每一次教育契机,把高而远的德育目标化作点点滴滴的具体内容,把说教、灌输的德育途径化作潜移默化的润泽,那么,哪怕是“您好”“你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这几个简单的用语,也能把德育真正落到实处。
我们会发现,在我们周围,会有越来越多的孩子向我们问好,而不再是表情木讷地与我们擦肩而过。反之,当孩子的问候得不到及时回应,他会认为真心的问候并不能让老师感到高兴,久而久之,他就会变得沉默。因为,礼仪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双向的维护,即使我们是师长也不例外。礼仪首先体现的是一种尊重,不分角色,不分年龄大小,不分职位高低,不分性别差异,不分种族类别,我们不应只教育学生见到老师和长辈时主动问好,而忘记了教师自己也应该主动向学生问好,特别是在学生向我们问好的时候,更不能忘了给予学生最起码的尊重。
我们还会发现,在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很多孩子会争先恐后以免失去机会;当学生中有人需要得到他人帮助时、当北方遭遇雪灾时、当汶川发生大地震时、当云南遭遇百年一遇的干旱时、当百色地区需要扶贫时……孩子们都会主动捐款捐物,此时,我们的一个微笑、一句“谢谢”,均能传达对孩子行为的赞许,鼓励温暖孩子的心灵。也许,在课堂上我们已经无数次用言语教育他们,在得到他人帮助的时候应该向他人致谢,但他们并没有获得乐于奉献后的情感体验,也很难实现待人以礼的自动化行为。因为,“知”和自觉的“行”之间还必须有沟通的桥梁——道德体验。体验是认知内化的催化剂,孩子们只有在习得礼仪知识后从中获得乐趣,体会到他人的情感,才会逐渐产生移情和观念的转移,从而达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精神境界。
我们会欣喜地发现,学生之间发生摩擦、误会后,我们听到更多的会是“对不起”“没关系”,看到更多的会是理解、包容而不是相互之间的辱骂、批评与指责。心理学告诉我们,孩子年龄越小,教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就越重,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将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任何一句文明用语都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涵,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体现个人的内在素养。“对不起”反映出主体勇于承认错误,勇于承担责任、诚实守信的处事态度;“没关系”反映出客体不计较个人得失、宽以待人、与人为善的精神。寥寥几个字不仅向学生渗透了做人的道理,也體现了教师真、善、美的高尚情操。因此,我们从不会因为学生问候的人数多而顾此失彼,从不会因为疲惫而忘记展现自己最甜美的笑容。
原来,在很多人看来是“看不见、摸不着,操作起来有困难”,从而导致“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德育其实可以从听得见、说得出的文明用语教育入手;原来这微不足道的文明用语可以使我们触得着、看得见孩子们的内在变化。这一切全因我们拥有善于发现的眼睛和懂得把握每一个教育契机的机智。
校园生活是学生生活的大部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往是学生社会交际的基础,只要我们充分把握每一次教育契机,把高而远的德育目标化作点点滴滴的具体内容,把说教、灌输的德育途径化作潜移默化的润泽,那么,哪怕是“您好”“你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这几个简单的用语,也能把德育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