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分组教学应用于高校课堂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与传统授课方式相比,以分组教学为主的授课模式极大提高了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趣味性,因此不仅实现了教学质量的提升而且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依托分组教学,教师可以尝试将学生在未来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带入日常课堂教学之中,让其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前提下对未来的工作场景建立起初步认识,所以分组教学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现了高等教育与学生就业的有效衔接。下文中笔者从分组教学的内涵及特点入手对此类问题进行了分析探究。
关键词:高校课堂;分组教学;实践应用
近些年,国内高校正在不断扩招,这使越来越多的学生拥有了进入校园、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虽说招生录取人数的不断增加为学校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但由此而产生的问题我们也需要重视。其中最为典型的便是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为保证教学进度,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内高校课堂采用的都是“一对多”的传统授课模式,但这种传统的授课模式却难以保证学生的综合素质,更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于是分组教学在高校课堂上的应用已经得到了教育界人士的关注与重视。
一、分组教学的内涵与特点
“分组教学”最早起源于欧美国家,又被称为“教室内分组教学”。传入中国之后,这种新兴教学模式衍生出了很多新名称,像如“分组区别教学”、“分类推进教学”、“分层递进教学”,但无论名称如何,其内涵都没有改变。高校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应用分组教学,就会将学生按照智力、学习能力、成绩等要素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之后针对不同小组的学生采用区别化教学策略,如此才能够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前提下促进其全面发展。[1]需要强调的是,学生的分组应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来完成,如此才能够既让成绩稍差的学生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实现进步,又不至于因为个别学生或个别同学而拖慢整体教学进度。
新形势下,高校课堂教学中沿用的教学模式似乎并无法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没有考虑到不同学生在获取新知识或解决问题时表现出的个性、独创性。分组教学在高校课堂中的应用则为这类问题的解决带来了新思考,它在以实施课堂教学、保证正常教学节奏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出了“亚课堂”组织的作用。通过组内成员的合作以及不同小组之间的竞争,分组教学为班上各个层次的学生均营造出了进步、提高的机会。
二、高校课堂上分组教学的具体应用
1、科学分组,精细分工
科学合理的对学生进行分组是在高校课堂上应用分组教学法第一步需要完成的工作,更是实际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正所谓,“万事开头难”,分组时教师要准确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性格特点以及对于相关知识点的接受能力。需要按照“好”、“中”、“差”三个评级标准对班上的同学进行合理评定,并在综合考虑学生性格、性别等非主观差异的前提下完成分组工作。虽说小组成员人数可以参考班上学生总数来确定,但为了保证实际教学效果,每个小组内的学生人数应控制在六人左右。在完成人数划分之后,组内成员的具体分工同样需要做到准确、细致,这一环节的工作可以参照特定教学内容来完成,核心原则是指派1到2名同学任小组长,并使组内每一个同学都能够明确自己的职位、权利和职责。[2]为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还可以在布置学习任务的同时设定相应的“竞赛规则”,而对表现不积极的学生也需要制定出相应的惩罚措施,如此才能够确保组内成员可以向着同一个目标努力奋斗。
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实施分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手段,而这必须要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为前提。作为教师,我们要明确自身定位。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课程改革使教师由教学活动的主体变为了“指导者”和“辅助者”,所以在应用分组教学时教师需要做好调控,以确保整体课堂教学工作能够按照预先设定的节奏顺利推进。具体来说,教学开始之前教师需要制定准确、细致的教学计划,尤其在给各小组长下达任务时一定要做到清晰、准确、有效,确保他们可以准确把握学习内容的核心要点并做好组内成员的指导与帮扶。此外,教师还需要要求小组成员在课前做好准备工作,之后课堂上的讨论交流才能够因此而做到“重点突出”、“有的放矢”,最终形成统一而且正确的意见。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好参与者、引导者、辅助者的角色,要对学生暴露出的各种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但又不应该利用过度“成人化”的思维干预他们的思考过程。针对特定问题,只有让他们自己尝试去思考、得出结论,才可以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当然这并不代表教师不可以就学生的讨论结果和他们提出的灵感、想法进行总结归纳。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对此做好区分。
3、创新分组教学方式,拓展教学效果
分组教学的重点不在于教师单方面对知识进行讲解,更不是师生间“一问一答”式的简单对话,这是一种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呈现模式,是以激发学生兴趣、实现学生全面参与为起点的教学模式。日常教学中,无论是专业课教学还是公共课教学,教师都应当根据所学知识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最恰当的分组教学模式,利用分组教学完成教学过程中重难点知识的讲解。再者,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头脑风暴”式的讨论交流要比个人更有效果,教师可以此为起点引导学生就特定的问题和知识点进行讨论交流并在适当的时机给予其最具针对性的指导,从而提高其学习效率。在知识点讲解中,因为已经完成了学习小组的划分,所以教师提出的问题可适当提高难度。虽说最终的回答无法实现所有人员的参与,但适当提高问题难度也能够让所有学生积极进行思考,这将调动起班上所有同学的学习兴趣。针对某些具有前瞻性的专业课程,教师可通过布置课题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课上需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其能够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而对于某些专业性较强的课程,以角色扮演为核心的分组教学似乎更能夠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综上,在应用分组教学的同时,教师需要不断推进教学方式的研究创新,细化教学手段,从而拓展教学效果。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尝试将分组教学拓展到社会实践领域,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参与社会实践,必要时也可以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组建属于自己的创业团队,实现自己的价值。
总结:分组教学是课改背景下高校课堂教学中较为值得关注的一种教学方式,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上文中笔者对此类问题进行了分析探究,希望对进一步推进相关工作的优化落实有所启示。
参考文献:
[1]乔良,高洁子,缪昕.浅谈分组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意义[J].海外英语,2018(22):131-132.
[2]李英豪.论分组教学在高校体育课堂的运用[J].内江科技,2015,36(11):153-154.
关键词:高校课堂;分组教学;实践应用
近些年,国内高校正在不断扩招,这使越来越多的学生拥有了进入校园、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虽说招生录取人数的不断增加为学校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但由此而产生的问题我们也需要重视。其中最为典型的便是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为保证教学进度,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内高校课堂采用的都是“一对多”的传统授课模式,但这种传统的授课模式却难以保证学生的综合素质,更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于是分组教学在高校课堂上的应用已经得到了教育界人士的关注与重视。
一、分组教学的内涵与特点
“分组教学”最早起源于欧美国家,又被称为“教室内分组教学”。传入中国之后,这种新兴教学模式衍生出了很多新名称,像如“分组区别教学”、“分类推进教学”、“分层递进教学”,但无论名称如何,其内涵都没有改变。高校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应用分组教学,就会将学生按照智力、学习能力、成绩等要素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之后针对不同小组的学生采用区别化教学策略,如此才能够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前提下促进其全面发展。[1]需要强调的是,学生的分组应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来完成,如此才能够既让成绩稍差的学生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实现进步,又不至于因为个别学生或个别同学而拖慢整体教学进度。
新形势下,高校课堂教学中沿用的教学模式似乎并无法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没有考虑到不同学生在获取新知识或解决问题时表现出的个性、独创性。分组教学在高校课堂中的应用则为这类问题的解决带来了新思考,它在以实施课堂教学、保证正常教学节奏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出了“亚课堂”组织的作用。通过组内成员的合作以及不同小组之间的竞争,分组教学为班上各个层次的学生均营造出了进步、提高的机会。
二、高校课堂上分组教学的具体应用
1、科学分组,精细分工
科学合理的对学生进行分组是在高校课堂上应用分组教学法第一步需要完成的工作,更是实际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正所谓,“万事开头难”,分组时教师要准确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性格特点以及对于相关知识点的接受能力。需要按照“好”、“中”、“差”三个评级标准对班上的同学进行合理评定,并在综合考虑学生性格、性别等非主观差异的前提下完成分组工作。虽说小组成员人数可以参考班上学生总数来确定,但为了保证实际教学效果,每个小组内的学生人数应控制在六人左右。在完成人数划分之后,组内成员的具体分工同样需要做到准确、细致,这一环节的工作可以参照特定教学内容来完成,核心原则是指派1到2名同学任小组长,并使组内每一个同学都能够明确自己的职位、权利和职责。[2]为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还可以在布置学习任务的同时设定相应的“竞赛规则”,而对表现不积极的学生也需要制定出相应的惩罚措施,如此才能够确保组内成员可以向着同一个目标努力奋斗。
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实施分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手段,而这必须要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为前提。作为教师,我们要明确自身定位。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课程改革使教师由教学活动的主体变为了“指导者”和“辅助者”,所以在应用分组教学时教师需要做好调控,以确保整体课堂教学工作能够按照预先设定的节奏顺利推进。具体来说,教学开始之前教师需要制定准确、细致的教学计划,尤其在给各小组长下达任务时一定要做到清晰、准确、有效,确保他们可以准确把握学习内容的核心要点并做好组内成员的指导与帮扶。此外,教师还需要要求小组成员在课前做好准备工作,之后课堂上的讨论交流才能够因此而做到“重点突出”、“有的放矢”,最终形成统一而且正确的意见。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好参与者、引导者、辅助者的角色,要对学生暴露出的各种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但又不应该利用过度“成人化”的思维干预他们的思考过程。针对特定问题,只有让他们自己尝试去思考、得出结论,才可以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当然这并不代表教师不可以就学生的讨论结果和他们提出的灵感、想法进行总结归纳。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对此做好区分。
3、创新分组教学方式,拓展教学效果
分组教学的重点不在于教师单方面对知识进行讲解,更不是师生间“一问一答”式的简单对话,这是一种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呈现模式,是以激发学生兴趣、实现学生全面参与为起点的教学模式。日常教学中,无论是专业课教学还是公共课教学,教师都应当根据所学知识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最恰当的分组教学模式,利用分组教学完成教学过程中重难点知识的讲解。再者,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头脑风暴”式的讨论交流要比个人更有效果,教师可以此为起点引导学生就特定的问题和知识点进行讨论交流并在适当的时机给予其最具针对性的指导,从而提高其学习效率。在知识点讲解中,因为已经完成了学习小组的划分,所以教师提出的问题可适当提高难度。虽说最终的回答无法实现所有人员的参与,但适当提高问题难度也能够让所有学生积极进行思考,这将调动起班上所有同学的学习兴趣。针对某些具有前瞻性的专业课程,教师可通过布置课题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课上需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其能够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而对于某些专业性较强的课程,以角色扮演为核心的分组教学似乎更能夠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综上,在应用分组教学的同时,教师需要不断推进教学方式的研究创新,细化教学手段,从而拓展教学效果。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尝试将分组教学拓展到社会实践领域,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参与社会实践,必要时也可以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组建属于自己的创业团队,实现自己的价值。
总结:分组教学是课改背景下高校课堂教学中较为值得关注的一种教学方式,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上文中笔者对此类问题进行了分析探究,希望对进一步推进相关工作的优化落实有所启示。
参考文献:
[1]乔良,高洁子,缪昕.浅谈分组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意义[J].海外英语,2018(22):131-132.
[2]李英豪.论分组教学在高校体育课堂的运用[J].内江科技,2015,36(11):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