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们热衷“搞关系”?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yue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国家的公民,不分职业、教育程度、年龄与种族,他们的行为本来均应受到法律的统一保护,亦应受到法律的统一限制,但中国的现实,常常是他们都受制于“关系”—大家都要“搞关系”。
  在中国传统的“熟人社会”,“搞关系”势在必需。但随全球化和城市化而来的现代社会是一个“陌生人社会”,人们本应不靠“关系”而靠“规则”来打交道。然而让人始料未及的是,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搞关系”之风愈演愈烈,跟之前相比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
  从经济学意义上讲,“搞关系”可以看作是一种重要活动或“产业”,并且它的“投入产出比”有时是惊人的。
  “搞关系”是一种社会资源的“转移支付”,通常体现为私人钱物与公共资源的交换。 “关系网”是一项巨大的资源,但对它的运用,有时是以损害更多社会成员享受公共服务的机会,以及其正当权益受到侵害为代价的。“搞关系”对当事双方带来的经济效用越高,它所造成的“外部不经济”水平也就越高,社会的净成本或净损害也就越高。
  “搞关系”者对“关系”的占有人所奉献的代价,不会被社会的其他成员得到,它所造成的是“社会净损失”;而法纪机关对于违法者惩罚所得到的罚款等收益,也很少提供给其他社会成员—即是说:惩罚既有损违法者,而又无益于其他社会成员,这也是人们对于“搞关系”持较宽容、默认态度的一个原因。
  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均衡、政府及有关社会机构所应提供的公共服务的缺失、公民法律意识的淡薄、“拜物”观念的盛行、公务员队伍的纪律松弛、现行体制所带来的权力分配问题,以及公务员的不作为和乱作为等等,都是造成“搞关系”现象的重要原因。
  “搞关系”对社会造成的损害是无法客观衡量的。它挤占了社会资源,扭曲了公开、公平、公正的社会原则,破坏了人们对法律的信仰,也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威望,并且助长了社会道德日趋颓废的态势。
  在形形色色的“搞关系”活动中,有多少是法律可以容忍的,而又有多少是应受到惩罚的?这中间存在大面积的“灰色地带”。
  由于这个“灰色地带”的存在,也就是说,违法可能不受到追究,或追究的成本过大,因此导致个人受到定罪或惩罚的可能性减少,必然导致仿效行为的大量出现,“搞关系”的风气由此而长盛不衰。
  目前的法律精神是,对法庭判定有“行贿受贿”罪者的惩罚行为足够严厉,但对揭露和认定犯罪的可能性取值很低,对大量轻微违法行为和轻微犯罪的惩罚付之阙如。部分原因是:增加定罪可能会明显占用公共资源,而预期收益不会有立即而明显的增长,因此增加了社会管理成本。
  仅仅对“搞关系”予以道德谴责是无力的,也是没有用的。“搞关系”者的基本动机,是在一个有着高度相互依赖的社会、经济活动的环境里,每个人都非常需要借助有“熟人社会”特色的“关系网”来行事,也都要盘算收益与成本间的差异。
  显而易见,只要公开、合法的活动能够达到目的,人们就会减少对不正当“搞关系”等违法乱纪活动的冲动和依赖,而且能够普遍提高遵纪守法意识。
  有效地发现、揭露和惩罚,由于大大增加了不正当“搞关系”活动的风险,也能减少这类活动的数量。如果违法“搞关系”者所得到的最终收益少于从事正当合法活动的收益,那就是“违法不合算”,从而降低“搞关系”的当事双方违法乱纪的热情,并且也会影响到其他社会成员的选择。
其他文献
富人比穷人拥有更大的政治权力,这不是新闻,即使在一人一票选举的民主国家也是如此。但两位政治学家—普林斯顿大学的马丁·吉伦斯(Martin Gilens)和西北大学的本杰明·佩奇(Benjamin Page)最近发现了关于美国的一些冷酷结论,他们的发现对于美国和其他国家的民主运作具有重要影响。  两位作者的研究基于吉伦斯之前的研究。吉伦斯费尽心思收集了从1981年到2002年间近2000个政策问题的
中国有一句一针见血的说法是“非不能也,是不为也”,这正是当前中国对《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爽约的最佳写照和解读。    新年伊始的1月9日,中国签署《烟草控制框架公约》5周年的限期到达,而中国履约的结果是全面爽约。今年初经济出版社刚刚发行的由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控烟与中国未来”评估报告的四点结论是:控烟效果微弱,吸烟率居高不下;烟草流行后果严重,成为“第一大杀手”;控烟履约绩效得分很低,与《公约》要求
70年前的那场抗日战争,是两岸人民共同的经历和回忆。  1945年10月25日,台湾在历经日本整整50年的殖民统治后回归祖国。1949年,不少参与过抗战的老兵去了台湾。  在纪念台湾光复70周年的时刻,当时参与抗战的老兵有不少已经往生,健在者也已经进入到耄耋之年。据台湾方面统计,目前仍健在的抗战老兵年纪较轻的近90岁,年纪较长的近百岁。当年参与抗战的官兵高达300万人,现在在台湾的只剩不到4000
美国的“码头工人哲学家”霍弗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历史这个游戏的玩家一般都是社会的最上层和最下层,占大多数的中间层次只有站在台下看戏的份。”  虽然如此放言,和“中产阶层社会”的主流论调不太合拍,但放在世界历史,以及过去、现在的中国看,确是事实。  越来越多的小人物,因为他们的一些具有刺激性的行为,隐喻着中国社会的“趋势”。比如近段时间河南济源的“本田女”。  回放一下媒体的镜头:5月24日,一女子
8月15日是日本第69个战败日,像去年一样,安倍首相当天在千代田区武道馆举行的日本战殁者追悼仪式上,再次未提1994年村山富市以来日本历代首相必提的“加害责任”,且以“和平誓言”替代“不战誓言”,令人怀疑这是为明年日本战败70周年发表“安倍谈话”做铺垫。《东京新闻》报道指出,鉴于安倍打着“积极和平主义”旗号改变日本安保军事政策,“和平誓言”与“不战誓言”有着本质区别。  安倍是和平爱好者吗?201
经济利益将倒逼安倍在外交上走现实主义路线。  2012年12月16日,日本众议院第46次大选重演了上次大选的政权更替剧情。民主党遭遇滑铁卢,仅获480个议席中的57个(选前有230个);而自民党获294个席位,加上公明党的31个,超过了众议院席位的2/3—这意味着时隔3年零3个月夺回政权的自民、公明两党因此可以使参议院中被否决的议案在众议院中“起死回生”。  大选惨败后,首相野田佳彦引咎辞去了民主
不久前哥伦比亚总统胡安·曼努埃尔·桑托斯竞选连任,为结束该国半个世纪的冲突带来了希望。但就像其他众多和平进程一样,既想达成谅解,又希望承认冲突中发生的那些可怕的不公正事件,这两者之间的平衡很难做到。  从尼泊尔到北爱尔兰,很多国家和团体一直在设法解决民族、意识形态、宗教分裂和暴力领域的遗留问题,但成功的先例却少之又少。归根结底是因为,处理冲突后和解、真相和正义的机制远远不够—这一点事实已经证明。 
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坝街乡,321国道上,朋友迎接外出打工回家的年轻人。从江浙坐长途大巴到家乡县城,再换乘班车到乡,之后还开几个小时摩托才能到家。  终于到站了。长途汽车站里,用于包裹臭鞋的塑料袋,飘零一地。年轻的人们,拖着行李箱,朝镇街工厂涌动。这种大迁徙,过去30多年来,一刻没停止。  变化也悄然进行:过去,纵然再辛劳,贫瘠的土地上,也无法长出更多的粮食。迫于生计,父辈们背着蛇皮袋,开始了一场场
微博上有一个段子,说,“今天面试一位老师。我说,关于‘五险一金’……老师说:‘我能不要那些玩意么?’我呆了。老师解释:‘我是奥派。’我恍然大悟,惭愧地低下了头。”  所谓奥派,是指奥地利经济学派,是一种坚持方法论的个人主义的经济学派。许多人主张减少政府管制,保护私人财产,并捍卫个人自由,因此被许多放任自由主义者引用。  其实,在这个段子里,对这位老师语境的假设并不准确,这位“奥派”老师提议不要那些
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家人打自家人,这类戏剧性冲突总让人“喜闻乐见”。近来,同为公权力机关的公安和法院之间发生了两起此类事件。7月底,河北武邑县法院3名干警在成都执行一起民事案件,认定一家公司妨碍执行,开出了30万元罚单,后又减为3万。因法院人员穿着随意,且罚款数额还能“讨价还价”,该公司起疑后报警扣留了3人。  此前不久,还发生了另一起更为激烈的警法冲突。陕西省华阴市法院在山西省扣押了30多辆没有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