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伟大的作品,之所以动人心扉、引人共鸣,必然是读者能与书中人物产生强烈的交流与感应:冲破一切时空的阻碍,彼此对面而仿若挚友间畅所欲言的谈心——心理描写的重要是故在此。
“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离合悲欢之致。”《红楼梦》之所以引人入胜和感人至深,就在于它深刻地写出了复杂社会生活中的“真的人物”,以及人物的真实的心灵情感世界和他们的命运。而其人物内心世界之繁复多彩,则尤令人叹为观止。这固与作者对生活、对人物细致入微的审视体察关系密切,同时,也颇得益于展现心理世界所采用的种种技巧。
我国古代小说,往往采取全知全能的叙事角度,其心理描写也多是作者以全知全能的旁观者和叙述者的口吻,用先总后分的方式细细剖析小说人物的内心世界,所述比较详备,但笔法上略显得有些生硬。这种心理活动的表现手法,在《红楼梦》中亦有之,如第三十二回写黛玉的心理活动:
不想刚走来,正听见史湘云说经济一事,宝玉又说:“林妹妹不说这样混帐话,若说这话,我也和他生分了。”林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所惊者,他在人前一片私心称扬于我,其亲热厚密,竟不避嫌疑;所叹者,你既为我之知己,自然我亦可为你之知己矣,既你我为知己,则又何必有金玉之论哉;既有金玉之论,亦该你我有之,则又何必来一宝钗哉!所悲者,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况近日每觉神思恍惚,病已渐成,医者更云气弱血亏,恐致劳怯之症。你我虽为知己,但恐自不能久待;你纵为我知己,奈我薄命何!想到此间,不禁滚下泪来。
这一段心理描写,运用“总—分”的结构,先总写黛玉的心理状态,是“又喜又惊,又悲又叹”,然后用“所喜者”“所惊者”“所叹者”“所悲者”四个短语领起,分述心理活动每一层次的具体内容,条分缕析,缜密而细致。
除开作者代言性质的心理剖析,《红楼梦》中心理描写的另一种方法,是以人物自陈心迹的方式完成的,如第四十五回:
宝钗道:“昨儿我看你那药方上,人参肉桂觉得太多了。虽说益气补神,也不宜太热。依我说,先以平肝健胃为要,肝火一平,不能克土,胃气无病,饮食就可以养人了。每日早起拿上等燕窝一两,冰糖五钱,用银铫子熬出粥来,若吃惯了,比药还强,最是滋阴补气的。”
黛玉叹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的早,又无姊妹兄弟,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像你前日的话教导我。怨不得云丫头说你好,我往日见他赞你,我还不受用,昨儿我亲自经过,才知道了。比如若是你说了那个,我再不轻放过你的,你竟不介意,反劝我那些话,可知我竟自误了。若不是从前日看出来,今日这话,再不对你说。你方才说叫我吃燕窝粥的话,虽然燕窝易得,但只我因身上不好了,每年犯这个病,也没什么要紧的去处。请大夫,熬药,人参肉桂,已经闹了个天翻地覆,这会子我又兴出新文来熬什么燕窝粥,老太太、太太、凤姐姐这三个人便没话说,那些底下的婆子丫头们,未免不嫌我太多事了。你看这里这些人,因见老太太多疼了宝玉和凤丫头两个,他们尚虎视眈眈,背地里言三语四的,何况于我?况我又不是他们这里正经主子,原是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他们已经多嫌着我了。如今我还不知进退,何苦叫他们咒我?”
黛玉多情而敏感,加上寄人篱下,感性神经便异常敏锐,这从其动辄掉泪、动辄与宝玉使性斗气不难看出。但谁能料到,高傲、尖酸如黛玉,竟能和自己的竞争对手宝钗毫无戒备地倾心相谈,而且是如此坦诚而真诚地道出自己的一番肺腑之言!由此可见,人,无论多么为各种利害所束缚、多么为曲折情绪所扰攘,总有一个机会来非常赤裸裸地暴露出自己的内心,给长久压抑的情绪进行一场肆意的宣泄。在这一刹那,人往往有种解剖的勇气和洞彻的聪明,能将自己认识得极为中肯、极为清楚。此处黛玉是一例,第五十五回中,向来精明能干、刻毒狠辣的凤姐向平儿推心置腹地说出的那一大段掏心窝子的话亦是一例:
按正理,天理良心上论,咱们有他(指探春)这个人帮着,咱们也省些心,于太太的事也有益。若按私心藏奸上论,我也太行毒了,也该抽头退步。回头看了看,再要穷追苦克,人恨极了,暗地里笑里藏刀,咱们两个才四个眼睛,两个心,一时不防,倒弄坏了。趁着紧溜之中,他出头一料理,众人就把往日咱们的恨暂可解了。还有一件,我虽知你极明白,恐怕你心里挽不过来,如今嘱咐你:他虽是姑娘家,心里却事事明白,不过是言语谨慎;他又比我知书识字,更利害一层了。如今俗语“擒贼必先擒王”,他如今要作法开端,一定是先拿我开端。倘或他要驳我的事,你可别分辩,你只越恭敬,越说驳的是才好。千万别想着怕我没脸,和他一犟,就不好了。
在作者代言、人物自剖之外,《红楼梦》往往还借助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甚至环境描写等来表现人物丰富而微妙的心理活动。如第八十七回:
惜春尚未答言,宝玉在旁情不自禁,哈哈一笑,把两个人都唬了一大跳。惜春道:“你这是怎么说,进来也不言语,这么使促狭唬人。你多早晚进来的?”宝玉道:“我头里就进来了,看着你们两个争这个‘畸角儿’。”说着,一面与妙玉施礼,一面又笑问道:“妙公轻易不出禅关,今日何缘下凡一走?”妙玉听了,忽然把脸一红,也不答言,低了头自看那棋。宝玉自觉造次,连忙陪笑道:“倒是出家人比不得我们在家的俗人,头一件心是静的。静则灵,灵则慧。”宝玉尚未说完,只见妙玉微微的把眼一抬,看了宝玉一眼,复又低下头去,那脸上的颜色渐渐的红晕起来。宝玉见他不理,只得讪讪的旁边坐了。惜春还要下子,妙玉半日说道:“再下罢。”便起身理理衣裳,重新坐下,痴痴的问着宝玉道:“你从何处来?”宝玉巴不得这一声,好解释前头的话,忽又想道:“或是妙玉的机锋。”转红了脸答应不出来。妙玉微微一笑,自和惜春说话。惜春也笑道:“二哥哥,这什么难答的,你没的听见人家常说的‘从来处来’么。这也值得把脸红了,见了生人的似的。”妙玉听了这话,想起自家,心上一动,脸上一热,必然也是红的,倒觉不好意思起来。因站起来说道:“我来得久了,要回庵里去了。”
妙玉,这个美丽而富有才情的年轻女尼,虽身隐栊翠庵,但面对大观园这样一个充满了感情、爱恋、欲望甚至是罪恶的世界,面对宝玉这样一个浊世佳公子,她无法超凡脱俗地做个“槛外人”。欲罢不能的天性、不绝如缕的情思、青灯古佛的既定命运,让她的隐不但丝毫没有恬淡闲适,反而是种痛苦的心灵折磨。如此,其心路之繁复、其内心之煎熬,可想而知。但这里,作者并未直接展现其内心活动,只是用繁笔细细描摹人物神态、动作和语言,丝丝入扣、层次分明,便使妙玉那异常复杂而微妙的内心世界袒露无遗。
总之,《红楼梦》人物心理描写细腻、生动,直逼人物灵魂最深处,其所采取的方法也各具特色:作者代言分析,如实记录,周到而详尽;小说人物的自道,直接透析人物复杂内心,有力且深刻;而借助语言、动作、神态甚至环境描写等,则不落俗套且更富有表现力。不难看出,正是这些精彩的心理描写,才使作者笔下的人物一个个性格鲜明、呼之欲出,千载之下,其魅力依然未减,依然深入读者内心且共鸣不已。
编辑/姚 晟
“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离合悲欢之致。”《红楼梦》之所以引人入胜和感人至深,就在于它深刻地写出了复杂社会生活中的“真的人物”,以及人物的真实的心灵情感世界和他们的命运。而其人物内心世界之繁复多彩,则尤令人叹为观止。这固与作者对生活、对人物细致入微的审视体察关系密切,同时,也颇得益于展现心理世界所采用的种种技巧。
我国古代小说,往往采取全知全能的叙事角度,其心理描写也多是作者以全知全能的旁观者和叙述者的口吻,用先总后分的方式细细剖析小说人物的内心世界,所述比较详备,但笔法上略显得有些生硬。这种心理活动的表现手法,在《红楼梦》中亦有之,如第三十二回写黛玉的心理活动:
不想刚走来,正听见史湘云说经济一事,宝玉又说:“林妹妹不说这样混帐话,若说这话,我也和他生分了。”林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所惊者,他在人前一片私心称扬于我,其亲热厚密,竟不避嫌疑;所叹者,你既为我之知己,自然我亦可为你之知己矣,既你我为知己,则又何必有金玉之论哉;既有金玉之论,亦该你我有之,则又何必来一宝钗哉!所悲者,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况近日每觉神思恍惚,病已渐成,医者更云气弱血亏,恐致劳怯之症。你我虽为知己,但恐自不能久待;你纵为我知己,奈我薄命何!想到此间,不禁滚下泪来。
这一段心理描写,运用“总—分”的结构,先总写黛玉的心理状态,是“又喜又惊,又悲又叹”,然后用“所喜者”“所惊者”“所叹者”“所悲者”四个短语领起,分述心理活动每一层次的具体内容,条分缕析,缜密而细致。
除开作者代言性质的心理剖析,《红楼梦》中心理描写的另一种方法,是以人物自陈心迹的方式完成的,如第四十五回:
宝钗道:“昨儿我看你那药方上,人参肉桂觉得太多了。虽说益气补神,也不宜太热。依我说,先以平肝健胃为要,肝火一平,不能克土,胃气无病,饮食就可以养人了。每日早起拿上等燕窝一两,冰糖五钱,用银铫子熬出粥来,若吃惯了,比药还强,最是滋阴补气的。”
黛玉叹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的早,又无姊妹兄弟,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像你前日的话教导我。怨不得云丫头说你好,我往日见他赞你,我还不受用,昨儿我亲自经过,才知道了。比如若是你说了那个,我再不轻放过你的,你竟不介意,反劝我那些话,可知我竟自误了。若不是从前日看出来,今日这话,再不对你说。你方才说叫我吃燕窝粥的话,虽然燕窝易得,但只我因身上不好了,每年犯这个病,也没什么要紧的去处。请大夫,熬药,人参肉桂,已经闹了个天翻地覆,这会子我又兴出新文来熬什么燕窝粥,老太太、太太、凤姐姐这三个人便没话说,那些底下的婆子丫头们,未免不嫌我太多事了。你看这里这些人,因见老太太多疼了宝玉和凤丫头两个,他们尚虎视眈眈,背地里言三语四的,何况于我?况我又不是他们这里正经主子,原是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他们已经多嫌着我了。如今我还不知进退,何苦叫他们咒我?”
黛玉多情而敏感,加上寄人篱下,感性神经便异常敏锐,这从其动辄掉泪、动辄与宝玉使性斗气不难看出。但谁能料到,高傲、尖酸如黛玉,竟能和自己的竞争对手宝钗毫无戒备地倾心相谈,而且是如此坦诚而真诚地道出自己的一番肺腑之言!由此可见,人,无论多么为各种利害所束缚、多么为曲折情绪所扰攘,总有一个机会来非常赤裸裸地暴露出自己的内心,给长久压抑的情绪进行一场肆意的宣泄。在这一刹那,人往往有种解剖的勇气和洞彻的聪明,能将自己认识得极为中肯、极为清楚。此处黛玉是一例,第五十五回中,向来精明能干、刻毒狠辣的凤姐向平儿推心置腹地说出的那一大段掏心窝子的话亦是一例:
按正理,天理良心上论,咱们有他(指探春)这个人帮着,咱们也省些心,于太太的事也有益。若按私心藏奸上论,我也太行毒了,也该抽头退步。回头看了看,再要穷追苦克,人恨极了,暗地里笑里藏刀,咱们两个才四个眼睛,两个心,一时不防,倒弄坏了。趁着紧溜之中,他出头一料理,众人就把往日咱们的恨暂可解了。还有一件,我虽知你极明白,恐怕你心里挽不过来,如今嘱咐你:他虽是姑娘家,心里却事事明白,不过是言语谨慎;他又比我知书识字,更利害一层了。如今俗语“擒贼必先擒王”,他如今要作法开端,一定是先拿我开端。倘或他要驳我的事,你可别分辩,你只越恭敬,越说驳的是才好。千万别想着怕我没脸,和他一犟,就不好了。
在作者代言、人物自剖之外,《红楼梦》往往还借助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甚至环境描写等来表现人物丰富而微妙的心理活动。如第八十七回:
惜春尚未答言,宝玉在旁情不自禁,哈哈一笑,把两个人都唬了一大跳。惜春道:“你这是怎么说,进来也不言语,这么使促狭唬人。你多早晚进来的?”宝玉道:“我头里就进来了,看着你们两个争这个‘畸角儿’。”说着,一面与妙玉施礼,一面又笑问道:“妙公轻易不出禅关,今日何缘下凡一走?”妙玉听了,忽然把脸一红,也不答言,低了头自看那棋。宝玉自觉造次,连忙陪笑道:“倒是出家人比不得我们在家的俗人,头一件心是静的。静则灵,灵则慧。”宝玉尚未说完,只见妙玉微微的把眼一抬,看了宝玉一眼,复又低下头去,那脸上的颜色渐渐的红晕起来。宝玉见他不理,只得讪讪的旁边坐了。惜春还要下子,妙玉半日说道:“再下罢。”便起身理理衣裳,重新坐下,痴痴的问着宝玉道:“你从何处来?”宝玉巴不得这一声,好解释前头的话,忽又想道:“或是妙玉的机锋。”转红了脸答应不出来。妙玉微微一笑,自和惜春说话。惜春也笑道:“二哥哥,这什么难答的,你没的听见人家常说的‘从来处来’么。这也值得把脸红了,见了生人的似的。”妙玉听了这话,想起自家,心上一动,脸上一热,必然也是红的,倒觉不好意思起来。因站起来说道:“我来得久了,要回庵里去了。”
妙玉,这个美丽而富有才情的年轻女尼,虽身隐栊翠庵,但面对大观园这样一个充满了感情、爱恋、欲望甚至是罪恶的世界,面对宝玉这样一个浊世佳公子,她无法超凡脱俗地做个“槛外人”。欲罢不能的天性、不绝如缕的情思、青灯古佛的既定命运,让她的隐不但丝毫没有恬淡闲适,反而是种痛苦的心灵折磨。如此,其心路之繁复、其内心之煎熬,可想而知。但这里,作者并未直接展现其内心活动,只是用繁笔细细描摹人物神态、动作和语言,丝丝入扣、层次分明,便使妙玉那异常复杂而微妙的内心世界袒露无遗。
总之,《红楼梦》人物心理描写细腻、生动,直逼人物灵魂最深处,其所采取的方法也各具特色:作者代言分析,如实记录,周到而详尽;小说人物的自道,直接透析人物复杂内心,有力且深刻;而借助语言、动作、神态甚至环境描写等,则不落俗套且更富有表现力。不难看出,正是这些精彩的心理描写,才使作者笔下的人物一个个性格鲜明、呼之欲出,千载之下,其魅力依然未减,依然深入读者内心且共鸣不已。
编辑/姚 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