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人谈及《红楼梦》主题思想之含蓄时,有“如春秋之有微词,史家之多曲笔”之论。所谓“春秋笔法”,亦即“文见于此,起义于彼”。“虚实互藏,两在不测”,其典出于《史记,孔子世家》:“孔子……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据说孔子编写《春秋》记述历史时,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例如词汇的选取)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作者主观看法,微言而大义,暗含褒贬。
《红楼梦》所用的春秋笔法之一,便是用细节臧否人物。如凤姐与贾蓉的暧昧关系,小说中并没有像写贾珍、贾琏那样明写其淫行浪态,而是通过一些细节含蓄曲折地予以表现。试看第六回刘姥姥拜见凤姐的时候,作者所忽然插入的贾蓉来借玻璃炕屏的细节:
刚说到这里,只听二门上小厮们回说:“东府里的小大爷进来了。”凤姐忙止刘姥姥:“不必说了。”一面便问:“你蓉大爷在那里呢?”只听一路靴子脚响,进来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面目清秀,身材俊俏,轻裘宝带,美服华冠。刘姥姥此时坐不是,立不是,藏没处藏。凤姐笑道:“你只管坐着,这是我侄儿。”刘姥姥方扭扭捏捏在炕沿上坐了。
贾蓉笑道:“我父亲打发我来求婶子。说上回老舅太太给婶子的那架玻璃炕屏。明日请一个要紧的客,借了略摆一摆就送过来。”凤姐道:“说迟了一日,昨儿已经给了人了。”贾蓉听着。嘻嘻的笑着,在炕沿上半跪道:“婶子若不借,又说我不会说话了,又挨一顿好打呢。婶子只当可怜侄儿罢。”凤姐笑道:“也没见你们,王家的东西都是好的不成?你们那里放着那些好东西。只是看不见,偏我的就是好的。”贾蓉笑道:“那里有这个好呢!只求开恩罢。”凤姐道:“若碰一点儿,你可仔细你的皮!”因命平几拿了楼房的钥匙,传几个妥当人抬去。贾蓉喜的眉开眼笑,说:“我亲自带了人拿去,别由他们乱碰。”说着便起身出去了。
这里凤姐忽又想起一事来。便向窗外叫:“蓉哥回来。”外面几个人接声说:“蓉大爷快回来。”贾蓉忙复身转来,垂手侍立,听何指示。那凤姐只管慢慢的吃茶,出了半日的神,又笑道:“罢了,你且去罢。晚饭后你来再说罢。这会子有人。我也没精神了。”贾蓉应了一声,方慢慢的退去。
这里。贾蓉嬉皮笑脸的神态,凤姐的欲借却佯作不借,贾蓉走了她又将其叫回、自己却“只管慢慢的吃茶,出了半日的神”,最后以有外人为由叫贾蓉晚饭后再来——这些都是给读者留下的丰富的潜台词。初读《红楼梦》的人读到了这儿,会认为作者的笔墨未免过分细碎,但往后读到第十二回凤姐毒设相思局时,第二次约贾瑞假幽会的替身偏偏又是贾蓉。再联系到她当众动辄以婶娘自居地骂贾蓉“放你娘的臭屁”。以及焦大“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的话。他们婶侄之间的暧昧关系,不是昭然若揭了吗?
《红楼梦》所用的另一春秋笔法,便是插人作者对人物似是而非的议论。以此来暗寓褒贬、披露人物深层次的性格特征。从而丰富人物个性,使人物形象更趋立体丰满。这一点突出地表现在王夫人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上。
王夫人原是王家二小姐,“着实响快,会待人,倒不拿大”(第六回),嫁入贾府后。在老太太面前“不大说话,和木头似的,在公婆跟前就不大显好”(第三十五回)。在荣府,王夫人地位仅次于贾母,但她不像其内侄女王熙凤那样独揽家政大权而树敌无数,而是放手放权,只在事情定夺时象征性地发表一点意见。平日里吃斋念佛。怜老惜弱,给人以慈眉善目、与世无争的印象。
但这种心地善良不过是种表象。第三十回中,金钏儿伺候王夫人午睡,宝玉来了。见王夫人睡着,便和金钏儿说笑,戏言要和太太讨要金钏儿。结果被王夫人听见,“只见王夫人翻身起来,照金钏儿脸上就打了个嘴巴子,指着骂道:‘下作小娼妇,好好的爷们,都叫你教坏了。”’然后不顾金钏儿的下跪苦求,将其撵出府去。在叙述这一事件过程中,插入了作者的一句议论:
王夫人固然是个宽仁慈厚的人,从来不曾打过丫头们一下,今忽见金钏儿行此无耻之事,此乃平生最恨者,故气忿不过,打了一下。骂了几句。
这句话可和第七十四回“抄检大观园”中“王夫人原是天真烂漫之人,喜怒出于心臆”之句参照而读,两处议论均是作者就王夫人处理涉及“风化”的丫鬟时所发,看似在为王夫人的撵人行为作辩说,实际上是明褒暗贬,揭示出的是王夫人的冷酷与伪善。
《红楼梦》所用的春秋笔法之三,是在人物道出一番冠冕堂皇的话语同时,以一词寓作者褒贬,看似不经意。实则已颇费斟酌之情。如第七十七回中,芳官、藕官、蕊官在抄检大观园时被逐出,出去后她们寻死觅活。要剪了头发当尼姑去,她们的干娘们没有办法,于是前来请示王夫人:
王夫人听了道:“胡说!那里由得他们起来,佛门也是轻易人进去的!每人打一顿给他们,看还闹不闹了!”当下因八月十五日各庙内上供去,皆有各庙内的尼姑来送供尖之例。王夫人曾于十五日就留下水月庵的智通与地藏庵的圆心住两日,至今日未回,听得此信。巴不得又拐两个女孩子去作活使唤,因都向王夫人道:“咱们府上到底是善人家。因太太好善,所以感应得这些小姑娘们皆如此。虽说佛门轻易难入。也要知道佛法平等。我佛立愿,原是一切众生无论鸡犬皆要度他,无奈迷人不醒。若果有善根能醒悟。即可以超脱轮回。所以经上现有虎狼蛇虫得道者就不少。如今这两三个姑娘既然无父无母,家乡又远,他们既经了这富贵,又想从小儿命苦入了这风流行次,将来知道终身怎么样,所以苦海回头,出家修修来世,也是他们的高意。太太倒不要限了善念。”王夫人原是个好善的,先听彼等之语不肯听其自由者,因思芳官等不过皆系小儿女,一时不遂心。故有此意,但恐将来熬不得清净,反致获罪。今听这两个拐子的话大近情理,且近日家中多故,又有邢夫人遣人来知会,明日接迎春家去住两日,以备人家相看,且又有官媒婆来求说探春等事,心绪正烦,那里着意在这些小事上。既听此言,便笑答道:“你两个既这等说,你们就带了作徒弟去如何?”两个姑子听了,念一声佛道:“善哉!善哉!若如此。可是你老人家阴德不小。”说毕,便稽首拜谢。王夫人道:“既这样,你们问他们去。若果真心,即上来当着我拜了师父去罢。”这两个女人听了出去,果然将他三人带来。王夫人问之再三,他三人已是立定主意,遂与两个姑子叩了头,又拜辞了王夫人。王夫人见他们意皆决断,知不可强了,反倒伤心可怜。忙命人取了些东西来赍赏了他们,又送了两个姑子些礼物。
这段文字很有些繁复,平平叙来,表面上看,王夫人处理此事相当宽大,既没有阻人向佛之善念,且临了“反倒伤心可怜”,“赍赏了他们”;两个老尼姑高谈佛门平等、普度众生,谈得也头头是道;芳官三人离去时也很是干脆,并无哭哭啼啼之态——王夫人对三人的态度,相比于金钏儿与晴雯,似乎是好得不能再好了;而芳官等人的结局,也似乎只有些伤感,远不如金钏儿、晴雯那样凄惨。然而,作者用“拐”字一点,“拐子”二点,普普通通的三个字,就使眼前这一切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弯:三个字的轻轻点染,将王夫人的假慈悲、真残忍、内心明白却假装糊涂,老尼姑的诈骗阴险,以及芳官三人的无知可怜等一一展现了出来,读之,不禁顿生毛骨悚然之感。
总之,《红楼梦》通过细节描写、似是而非的议论和语词的点缀等,在不动声色中完成对人物或事件的臧否。从而使小说的意蕴深厚,具有了一种曲折含蓄的美感。
编辑 姚 晟
《红楼梦》所用的春秋笔法之一,便是用细节臧否人物。如凤姐与贾蓉的暧昧关系,小说中并没有像写贾珍、贾琏那样明写其淫行浪态,而是通过一些细节含蓄曲折地予以表现。试看第六回刘姥姥拜见凤姐的时候,作者所忽然插入的贾蓉来借玻璃炕屏的细节:
刚说到这里,只听二门上小厮们回说:“东府里的小大爷进来了。”凤姐忙止刘姥姥:“不必说了。”一面便问:“你蓉大爷在那里呢?”只听一路靴子脚响,进来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面目清秀,身材俊俏,轻裘宝带,美服华冠。刘姥姥此时坐不是,立不是,藏没处藏。凤姐笑道:“你只管坐着,这是我侄儿。”刘姥姥方扭扭捏捏在炕沿上坐了。
贾蓉笑道:“我父亲打发我来求婶子。说上回老舅太太给婶子的那架玻璃炕屏。明日请一个要紧的客,借了略摆一摆就送过来。”凤姐道:“说迟了一日,昨儿已经给了人了。”贾蓉听着。嘻嘻的笑着,在炕沿上半跪道:“婶子若不借,又说我不会说话了,又挨一顿好打呢。婶子只当可怜侄儿罢。”凤姐笑道:“也没见你们,王家的东西都是好的不成?你们那里放着那些好东西。只是看不见,偏我的就是好的。”贾蓉笑道:“那里有这个好呢!只求开恩罢。”凤姐道:“若碰一点儿,你可仔细你的皮!”因命平几拿了楼房的钥匙,传几个妥当人抬去。贾蓉喜的眉开眼笑,说:“我亲自带了人拿去,别由他们乱碰。”说着便起身出去了。
这里凤姐忽又想起一事来。便向窗外叫:“蓉哥回来。”外面几个人接声说:“蓉大爷快回来。”贾蓉忙复身转来,垂手侍立,听何指示。那凤姐只管慢慢的吃茶,出了半日的神,又笑道:“罢了,你且去罢。晚饭后你来再说罢。这会子有人。我也没精神了。”贾蓉应了一声,方慢慢的退去。
这里。贾蓉嬉皮笑脸的神态,凤姐的欲借却佯作不借,贾蓉走了她又将其叫回、自己却“只管慢慢的吃茶,出了半日的神”,最后以有外人为由叫贾蓉晚饭后再来——这些都是给读者留下的丰富的潜台词。初读《红楼梦》的人读到了这儿,会认为作者的笔墨未免过分细碎,但往后读到第十二回凤姐毒设相思局时,第二次约贾瑞假幽会的替身偏偏又是贾蓉。再联系到她当众动辄以婶娘自居地骂贾蓉“放你娘的臭屁”。以及焦大“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的话。他们婶侄之间的暧昧关系,不是昭然若揭了吗?
《红楼梦》所用的另一春秋笔法,便是插人作者对人物似是而非的议论。以此来暗寓褒贬、披露人物深层次的性格特征。从而丰富人物个性,使人物形象更趋立体丰满。这一点突出地表现在王夫人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上。
王夫人原是王家二小姐,“着实响快,会待人,倒不拿大”(第六回),嫁入贾府后。在老太太面前“不大说话,和木头似的,在公婆跟前就不大显好”(第三十五回)。在荣府,王夫人地位仅次于贾母,但她不像其内侄女王熙凤那样独揽家政大权而树敌无数,而是放手放权,只在事情定夺时象征性地发表一点意见。平日里吃斋念佛。怜老惜弱,给人以慈眉善目、与世无争的印象。
但这种心地善良不过是种表象。第三十回中,金钏儿伺候王夫人午睡,宝玉来了。见王夫人睡着,便和金钏儿说笑,戏言要和太太讨要金钏儿。结果被王夫人听见,“只见王夫人翻身起来,照金钏儿脸上就打了个嘴巴子,指着骂道:‘下作小娼妇,好好的爷们,都叫你教坏了。”’然后不顾金钏儿的下跪苦求,将其撵出府去。在叙述这一事件过程中,插入了作者的一句议论:
王夫人固然是个宽仁慈厚的人,从来不曾打过丫头们一下,今忽见金钏儿行此无耻之事,此乃平生最恨者,故气忿不过,打了一下。骂了几句。
这句话可和第七十四回“抄检大观园”中“王夫人原是天真烂漫之人,喜怒出于心臆”之句参照而读,两处议论均是作者就王夫人处理涉及“风化”的丫鬟时所发,看似在为王夫人的撵人行为作辩说,实际上是明褒暗贬,揭示出的是王夫人的冷酷与伪善。
《红楼梦》所用的春秋笔法之三,是在人物道出一番冠冕堂皇的话语同时,以一词寓作者褒贬,看似不经意。实则已颇费斟酌之情。如第七十七回中,芳官、藕官、蕊官在抄检大观园时被逐出,出去后她们寻死觅活。要剪了头发当尼姑去,她们的干娘们没有办法,于是前来请示王夫人:
王夫人听了道:“胡说!那里由得他们起来,佛门也是轻易人进去的!每人打一顿给他们,看还闹不闹了!”当下因八月十五日各庙内上供去,皆有各庙内的尼姑来送供尖之例。王夫人曾于十五日就留下水月庵的智通与地藏庵的圆心住两日,至今日未回,听得此信。巴不得又拐两个女孩子去作活使唤,因都向王夫人道:“咱们府上到底是善人家。因太太好善,所以感应得这些小姑娘们皆如此。虽说佛门轻易难入。也要知道佛法平等。我佛立愿,原是一切众生无论鸡犬皆要度他,无奈迷人不醒。若果有善根能醒悟。即可以超脱轮回。所以经上现有虎狼蛇虫得道者就不少。如今这两三个姑娘既然无父无母,家乡又远,他们既经了这富贵,又想从小儿命苦入了这风流行次,将来知道终身怎么样,所以苦海回头,出家修修来世,也是他们的高意。太太倒不要限了善念。”王夫人原是个好善的,先听彼等之语不肯听其自由者,因思芳官等不过皆系小儿女,一时不遂心。故有此意,但恐将来熬不得清净,反致获罪。今听这两个拐子的话大近情理,且近日家中多故,又有邢夫人遣人来知会,明日接迎春家去住两日,以备人家相看,且又有官媒婆来求说探春等事,心绪正烦,那里着意在这些小事上。既听此言,便笑答道:“你两个既这等说,你们就带了作徒弟去如何?”两个姑子听了,念一声佛道:“善哉!善哉!若如此。可是你老人家阴德不小。”说毕,便稽首拜谢。王夫人道:“既这样,你们问他们去。若果真心,即上来当着我拜了师父去罢。”这两个女人听了出去,果然将他三人带来。王夫人问之再三,他三人已是立定主意,遂与两个姑子叩了头,又拜辞了王夫人。王夫人见他们意皆决断,知不可强了,反倒伤心可怜。忙命人取了些东西来赍赏了他们,又送了两个姑子些礼物。
这段文字很有些繁复,平平叙来,表面上看,王夫人处理此事相当宽大,既没有阻人向佛之善念,且临了“反倒伤心可怜”,“赍赏了他们”;两个老尼姑高谈佛门平等、普度众生,谈得也头头是道;芳官三人离去时也很是干脆,并无哭哭啼啼之态——王夫人对三人的态度,相比于金钏儿与晴雯,似乎是好得不能再好了;而芳官等人的结局,也似乎只有些伤感,远不如金钏儿、晴雯那样凄惨。然而,作者用“拐”字一点,“拐子”二点,普普通通的三个字,就使眼前这一切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弯:三个字的轻轻点染,将王夫人的假慈悲、真残忍、内心明白却假装糊涂,老尼姑的诈骗阴险,以及芳官三人的无知可怜等一一展现了出来,读之,不禁顿生毛骨悚然之感。
总之,《红楼梦》通过细节描写、似是而非的议论和语词的点缀等,在不动声色中完成对人物或事件的臧否。从而使小说的意蕴深厚,具有了一种曲折含蓄的美感。
编辑 姚 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