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设计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在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应用

来源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495355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个性化设计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IEP)修复四肢不同类型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效果。

方法

2007年9月至2017年10月收治各种病因导致的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病例93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深部组织外露或死腔形成。根据创面的不同特性,采用个性化设计DIEP修复。根据患者满意度评价供区瘢痕优良率。

结果

本组病例采用带血管蒂DIEP移位修复8例,传统DIEP游离移植47例,嵌合DIEP 8例,分叶DIEP 13例,显微削薄DIEP 12例,联体DIEP 1例,flow-through DIEP 2例,分叶-嵌合DIEP 1例,显微削薄-分叶DIEP 1例。皮瓣切取面积7 cm×4 cm~ 36 cm×11 cm。供区均直接缝合。术后除2例因血管危象坏死外(再次行皮瓣移植修复),其余皮瓣均顺利存活。术后随访5~24个月,平均12.4个月,所有皮瓣颜色正常、质地柔软,15例(16.1%)患者经历二期修薄整形。术后皮瓣供区腹壁功能无影响。横行设计皮瓣32例,斜行设计46例,不规则设计13例,纵行设计2例。采用横行设计、斜行设计、不规则设计皮瓣供区瘢痕优良率分别为86.9%、70.0%、37.5%。

结论

根据四肢创面的不同特性设计合适术式的DIEP修复,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应用预扩张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技术要点和可行性。方法2009年7月至2017年12月,对56例患者应用预扩张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手术分两期进行,一期埋置扩张器时采用3种策略。策略Ⅰ:在肌肉下埋置扩张器;策略Ⅱ:对于穿支源血管位置相对固定的穿支皮瓣,在远离源血管浅出点的位置埋置扩张器;策略Ⅲ:对于自由设计的穿支皮瓣,在扩张器埋置时先显露并明确穿支血管的位置,再
脂肪组织大量缺损是困扰整形外科医生的一大难题,随着脂肪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人工诱导脂肪再生为修复软组织缺损提供了新的可能。脂肪组织作为一个复杂的多细胞器官,其生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研究正常脂肪组织的生长过程及工程化脂肪的生长模式,可为建立协调的成脂微环境、实现定向可控的脂肪构建提供理论支持。
目的介绍一种不需要植皮的双翼状皮瓣技术治疗并指畸形的方法。方法采用Z形切口分离并指,并应用切取的掌指关节背侧皮肤形成的双翼状皮瓣重建指蹼,无需皮肤移植。结果2010年5月至2016年10月,共治疗24例患者35个并指。术后无血肿、感染、皮瓣坏死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60个月,平均54个月,其中1例指蹼上移,未发生屈曲挛缩现象,所有手指均获得由背侧到掌侧倾斜45°外观良好的指蹼,无明显瘢痕增生,
目的探讨拱顶石穿支皮瓣手术设计要点和临床应用。方法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应用拱顶石穿支皮瓣修复各类软组织缺损患者26例,包括经典拱顶石穿支皮瓣21例、短切口拱顶石皮瓣3例、Ω形拱顶石皮瓣2例。结果1例患者皮瓣部分坏死,经换药后好转。其余患者皮瓣血运良好,切口一期愈合。术后随访3个月至1年,皮瓣成活良好,术后形态满意。结论拱顶石穿支皮瓣具有设计简单、血供充分、术时较短、术后外观良好等优点
微血管手工吻合技术由Carrel于1912年发明,目前已成为显微外科的核心手术技术之一。这种血管吻合方法疗效确切,但有耗时费力的缺点,且缝线作为异物残留也会引发炎性反应。近年来血管吻合器广泛应用于临床,不但提高了血管吻合质量,还可加快手术速度。Carrel提出的理想血管吻合4个原则是血管吻合工具改进的目标,现相继出现了负压环吻合器、血管支架吻合器、卡扣样吻合器、纤维蛋白胶、P407等新技术,该文重
自1989年Koshima首次报道穿支皮瓣以来,穿支皮瓣转移已经成为缺损修复和器官再造最常用的手段之一。该文简要回顾了穿支皮瓣的历史,首次尝试将穿支皮瓣的发展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9年至2000年):概念提出和发展,为数不多的专家学者执着于穿支皮瓣研究,进行了大量开拓性工作;第二阶段(2000年至2010年):全面普及,穿支皮瓣的概念被广泛接受;第三阶段(2010年至今):推广应用、回顾反
目的探讨旋肩胛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儿童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报道其临床应用的初步效果。方法2010年4月至2017年10月,采用旋肩胛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儿童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39例。术前以多普勒超声血流探测仪探测并标记旋肩胛动脉穿出三边孔位置,明确降支、升支和横支的走行。根据创面形状及面积大小选择适宜的穿支,并设计、切取皮瓣,将旋肩胛动静脉与受区血管吻合重建皮瓣血运。结果本组中旋肩
目的探讨以滑车上动脉或眶上动脉穿支为蒂的扩张额部螺旋桨皮瓣修复面部缺损的可行性和技术要点。方法应用以滑车上动脉或眶上动脉穿支为蒂的预扩张额部螺旋桨皮瓣修复面部缺损。一期手术时,在额肌下埋置扩张器,扩张完毕后,将扩张的额部皮瓣以滑车上动脉或眶上动脉穿支穿出点作为旋转点,旋转转移修复面中部缺损。如缺损位于鼻部,供瓣区可直接关闭;如果缺损位于颊部或下睑,则皮瓣需跨越眼裂,3周后行断蒂手术。结果2010年
目的评价自体浓缩生长因子膜应用于口腔黏膜组织缺损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因手术切除造成口腔黏膜组织缺损的患者39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19例应用自体浓缩生长因子膜修复创面,对照组20例不覆盖膜。术后1、2、3周及1、2、3个月定期复查,比较2组创面愈合情况。结果试验组19例患者CGF膜均成活,未发生感染。试验组术后2、3周及1个月时创面愈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