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降兵15勇士”报道的人文性新闻思想解析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an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空降兵15勇士”报道的成功之道就是突出人文性新闻思想。人文性新闻思想在此报道中主要表现为高度关注军人的生存状态尤其是军人的生命权、全面展示英雄典型崇高而又普通的人性、充分重视军人的独特个性和丰富情感。突出人文性新闻思想有助于大力提升和改善我军以及从事我军外宣的媒体的海外形象。
  【关键词】“空降兵15勇士”报道 人文性 新闻思想
  
  前言
  
  2008年5月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15名空降兵在5·12汶川地震的重灾区四川茂县4999米高空成功实施伞降,这是空军首次在高原复杂地域,在无地面指挥引导、无地面标识、无气象资料条件下运用伞降方式参加抗震救灾。此次伞降行动引起了海内外媒体和舆论的高度关注,成为地震以来各方新闻舆论宣传的焦点事件之一。“空降兵15勇士”成为全军著名的抗震救灾的英雄群体典型。
  “空降兵15勇士”的新闻报道涉及到突发事件的新闻舆论宣传、军事典型人物报道、谣言的有效制止以及中国军队的形象塑造等多方面的重要课题。“空降兵15勇士”的新闻报道是整个汶川地震军事新闻报道体系中不可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中国非战争军事行动新闻舆论宣传重要的研究材料,它在军事新闻报道的许多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宝贵经验,其中突出人文性的新闻思想就是重要的成功之道。
  人文性新闻思想就是以人为本,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将人作为考察一切事物的中心。新闻报道中的人文性注重情感、直觉、人格塑造等方面,求善求美,偏重于情感和道德体系的诉求,往往宣扬人的关怀、人的同情、人的力量、人的价值。申进科是一位军事记者,他发表过关于“空降兵15勇士”的多篇具有重大影响的新闻报道。他在抗震救灾前线建言母校——南京政治学院师生的书信中说,他在这次战地报道中深切体会到,战地记者最重要的职业道德,就是要有人文关怀。这种人文关怀是人道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是职业道德在特殊场合下的特殊要求。
  
  一、“我们要勇于、善于、勤于为活着的英雄而歌唱!”——高度关注军人的生存状态尤其是军人的生命权
  
  军人不是“冷血动物”,在抢险救灾的战场上,当他们面对险峻、面对凄惨、面对死亡,他们的心灵同样也经受着磨砺和冲撞,经受痛与悲的煎熬。“空降兵15勇士”的新闻报道高度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和身心健康,把他们当作是救灾的人间英雄,但决不当作“救灾神灵”、“救灾机器”,体现了对于军人生命个体的体恤、关爱之情。
  人文关怀精神往往与科学理性精神联系起来。“空降兵15勇士”的新闻报道以大幅图片和显著位置报道他们安全归营后接受体检,又如《请不要怀疑空降兵的勇气》中记者写道:“如果不讲科学,头脑发热强行实施伞降,不仅无法对灾民进行有效的救援,而且势必会增加大量无谓的伤亡。这不仅是对本已十分稀缺的精锐救援兵力的浪费,更是对战士生命的不尊重。要知道坐在机舱里随时准备飞身冲出舱门的我的空降兵兄弟们,也都是20来岁的小伙子,如果不是穿上这身军装,不背上这个伞包,他们也还只是父母疼爱的孩子。”报道显得十分理性而关心,体现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
  “空降兵15勇士”的新闻报道中闪耀着人文“亮色”的是它倡导了一种科学的、充满时代精神的军人的“牺牲观”。例如,“死不可怕。可怕的是寸功未立,无谓送死。”①而集中表现这种“牺牲观”的是《历史铭记“空降兵15勇士”》:“我真诚祝愿:‘空降兵15勇士’,请记住‘人在青山在’这句话。你们一定要好好活着,为你们的亲人,为我们的国家。”“广大网友还表达了一个重要而鲜明的观点:自古英雄多牺牲,避免无谓牺牲更英雄!我们要勇于、善于、勤于为活着的英雄而歌唱!”这篇报道中李振波说:“军人的最高境界应当是‘胜利’而不是‘牺牲’”。这篇报道明确地否定了片面地“以牺牲论英雄”以及盲目地去讲“不惜一切代价”的错误观点,指出“空降兵15勇士”从没有写过所谓的“遗书”,坚决拒绝了“15勇士写遗书”的约稿。因为记者认为:“作为一名记者,首先要讲实事求是,同时要有人文关怀!”
  虽然“空降兵15勇士”被某些网友夸张地称作实施“自杀式空降”的勇士,但是新闻媒体没有对此评价进行渲染、炒作,因为这样做是不人道的,相反地,中国军网转载5月21日著名作家王海鸰在新浪网上的博克文章《伞兵们,全国人民命令你们安全回来!》,引起广泛的 、良好的舆论影响。
  
  二、“军人的荣誉感终是战胜了人对死亡的恐惧”——全面展示英雄典型崇高而又普通的人性
  
  “空降兵15勇士”的新闻报道突破了传统的典型报道模式,还原了具有新闻真实和“人文真实”的英雄典型,也可以说真实地再现了“原生态”的英雄典型,这是通过全面、真实地展示英雄典型崇高而又普通的“人性”集中表现出来的。
  “空降兵15勇士”的新闻报道如实地表现了空降兵勇士们忧国忧民、吃苦耐劳、英勇顽强、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以他们为代表的解放军无愧于中流砥柱、国之栋梁的光荣称号!高扬人性的善和美,提供社会生活中一种向上、向美的力量,潜移默化中提升民众和民族的精神境界,这正是新闻报道人文性的重要要求和本质特征之一。“空降兵15勇士”的新闻报道实现了这方面的目标,这个英雄群体典型已经被广大民众接受、关注、敬佩和牢记。网友评价说:“在我军的光荣历史上,前有大渡河七勇士、狼牙山五壮士,这都是激励中华民族的英雄集体。今天让我们铭记四川震区抢险的十五名伞兵勇士吧!”“十五勇士,我向你们致以最崇高的敬礼!你们为了灾区人民尽快脱离苦难不惜冒着生命危险,你们的壮举将会影响整整一代人!十三亿中国人民将会永远记住你们耀眼的名字!”
  “空降兵15勇士”的新闻报道在浓墨重彩地表现他们超越常人的一面的同时,也表现了他们的普通的人性、常人的情感。“空降兵15勇士”的新闻报道中提到空降兵在跳伞过程中因为开伞不正常、地形复杂的原因而感觉“紧张”、“有点害怕”,其中代表性的描述是:“首批空降七人三个通讯兵四个对空引导兵,有雷志胜。那一刻说一点不怕是不实事求是。平时跳伞须有气象资料有引导有地面标识,现在却要在‘三无’条件下、在山区、在恶劣的天气里,强行伞降。但怕归怕,做归做,军人的荣誉感终是战胜了人对死亡的恐惧。”②这样的报道无损于空降兵的英雄形象,反而因为显得真实可信而增添了感人的力量,毕竟“军人的荣誉感终是战胜了人对死亡的恐惧”,毕竟他们实践了请战书里的诺言:“发扬我们空降兵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用自己的一切去拯救灾区的父老乡亲!”“我愿付出自己的一切,去挽救灾区人民的生命,实现我们军人的价值!”③
  此外,“空降兵15勇士”普通的“人性”还通过这个军人集体内部亲密、和睦的关系表现出来,例如:“‘我们是伞兵兄弟连,15个人一个都不能少!’李振波说。”④“第一跳李振波大校更像一个叔叔辈分的领导,而他呢,像个大哥。”⑤这种家庭式的温暖和亲情也是人文性的表现。
  
  三、“云上的日子”——充分重视军人的独特个性和丰富情感
  
  “空降兵15勇士”的新闻报道在保持这个勇士群体的整体性、集体性形象的前提下,把他们区分为具体的、有血有肉的、各不相同的个体,尊重他们的主体意识,走近他们的情感世界,体察他们的喜怒哀乐,关心他们的安危冷暖,体现了新闻报道的人文性。
  《云上的日子——汶川散记》一开头是这样描写少校于亚宾的:“他露出一口整齐的白牙,有珍珠般的光泽。他的京腔京韵很入耳,一下子就打一群南方口音中跳出来。在空降兵那声名显赫的15个伞降勇士当中,他很俊朗,眼睛明亮,有自信逼人的英气。”他的外貌、气质个性鲜明,令人印象深刻,并且他与他妻子的“爱情很传奇,算是‘同桌的你’的激情空中版。”也是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他想说,手机放军衣的口袋,儿子的笑脸紧紧贴在胸前。爱,是他的护身符。可他一句也没说。”铁马金戈、出生入死的英雄,心中既装着国家和人民,也眷恋着自己的家人。
   “空降兵15勇士”的新闻报道在强调了英雄主义、乐观主义、胜利主义的积极情绪的同时,一直没有忽略地震大灾难的大背景,保持了新闻作品凝重、深沉的整体底色。例如,“游客顿时拉住了殷远,很快开始往他的手里、口袋里、装备里塞纸条,很多人已经泣不成声。‘我也忍不住哭了出来,这也是我在灾区第一次掉眼泪。’”⑥对于这场自然灾难,空降英雄绝非冷漠的“看客”,而是有情有义的人,与受灾群众和广大民众一样忍受深深的伤痛,具有悲天悯人的情怀。
  
  结语
  
  海外媒体特别是西方媒体,历来以僵化的思维看中国军队,对中国军队有偏见,甚至抱有敌意。⑦“空降兵15勇士”的新闻报道样式为破解这个难题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发。
  “空降兵15勇士”的新闻报道样式,能够促使海外媒体和民众真正感受到我们的军人是仁者之勇而非暴者之勇,使海外媒体和民众认识到我们的军人既是硬汉、铁汉,也有柔情、温情;他们既可敬,也可亲;他们既需仰视,也可平视;他们既整齐划一,又个性鲜明。“空降兵15勇士”的新闻报道样式,符合当今新闻报道的全球化潮流和国际传播理念,能够大力开拓军事新闻报道的广度和深度,推进我国军事新闻的国际化传播,增强从事我军外宣的媒体在海外的公众凝聚力、公信力,有助于大力提升和改善我军和从事我军外宣的媒体的海外形象。
  
  注释
  ①钟振宇《极限空降15勇士》,《四川日报》2008年5月23日。
  ②王海鸰《伞兵救援》,《人民日报》2008年6月29日。
  ③《让我们听听伞降勇士的心声》,《解放军报》2008年5月20日。
  ④钟振宇《极限空降15勇士》,《四川日报》2008年5月23日。
  ⑤燕燕《云上的日子——汶川散记》,《解放军报》2008年6月11日。
  ⑥《最早突入茂县的空降兵殷远: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CCTV.com 2008
  年6月19日,来源:《河北日报》。
  ⑦魏文利、安晓宇、杨娜《对外宣传需要树立国际传播理念》,《军事记者》2008年第8期。
  
  (作者: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学与文化专业博士生;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讲师)
其他文献
有一位知名画家,对登门求教的青年画家总是很耐心地给人看画指点,常常一耽搁就是大半天。对于有潜力的青年画家,他还热心地向有关部门、媒体推荐,更是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他的时间很宝贵,但提携后辈完全是尽义务的。于是,就有人不解地问他:“您随便画一幅画就是几千上万块钱,多画点画多好,何必把时间都浪费在这些小人物的身上?”  他愣了愣,然后笑着说:“40年前,我拿了自己的画作到了省城,想请自己敬仰的
凉鞋是父亲从集镇的地摊上买回来的,三元钱一双,若遇降价,五元钱可以买两双。那时,我已经在镇上的中学读书。每天一早,走十几里路去上学。下午放学后,又走十几里路回家。走的路多了,耗费掉的鞋子也就多。一个夏天,至少要磨烂三双凉鞋。  或许是因为便宜,这种塑料凉鞋在校园里非常流行。不独男生们穿,女生们也穿,只是女生们穿的凉鞋的款式和颜色不同罢了。甚至,连个别老师也穿着这种凉鞋,站在讲台上给学生们上课。记得
黔江作为边远欠发达地区和渝东南地区中心城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必须以中心城市建设为统揽,加快推进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力争2016年基本建成渝东南地区中心城市。  落实“四化”同步要求,提升产业集聚辐射能力  实施“工业强区”战略。依托正阳工业园区,做大绿色食品、清洁化工、新型材料、轻工纺织、高新技术、汽摩机电、钢铁铸造等产业集群,力争到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00户,形成100
它(天鹅)在水上为王是凭着一切足以缔造太平世界的美德,如高尚、尊严、仁厚等;它有威势,有力量,有勇气,但又有不滥用权威的意志、非自卫不用武力的决心,它能战斗,能取胜,却从不攻击别人。  天鹅的面目优雅、形状妍美,与它那种天性的温和正好相称;俊秀的身段,圆润的形貌,优美的线条,皎洁的白色,宛转的、传神的动作,忽而兴致勃发、忽而悠然忘形的姿态,总之,天鹅身上的一切都散布着我们欣赏优雅与妍美时所感到的那
痔疮的患病率很高,占肛肠疾病(痔疮、肛瘘、肛周脓肿、直肠息肉等)的87%,女性痔疮的发病率高于男性,孕产妇痔疮的发生率高达76%。得了痔疮如果治疗不当,有可能导致痔疮加重;长期的慢性失血,严重者需要输血治疗。因此积极开展痔疮的防治是十分必要的。  痔疮是如何形成的?  痔疮的形成是肛垫(肛管和直肠黏膜)的充血、下移,由先天因素和后天诱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人体的直肠静脉缺乏瓣膜(先天因素),当处于久坐
【摘要】本文运用符号学的原理,针对一部充满中国元素的好莱坞动画大片《功夫熊猫》,从电影剧本、技术手法、影片风格、受众心理四个方面入手,对影片的成功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传播中符号学在电影创作的具体运用,阐明了电影创作过程中充分运用本土化符号的重要性。  【关键词】电影 符号学解读 功夫熊猫    由派拉蒙、梦工场动画出品的电影《功夫熊猫》,以其中国特色的幽默、3D动画制作精良、诸多一
在弹拨乐器里,右手的演奏方式可分为拨片弹法、指甲弹法以及手指弹法等。下面笔者就以柳琴为例,将弹拨乐的拨片用法谈几点体会,和大家交流一下。     拨片的基本拿法和技巧    右手拨片的拿法对右手技术的应用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先用右手大拇手指指肚上肉最厚的地方,轻轻的捏在右手食指第一个关节的侧上方(指甲的侧面,不是指甲的反面或正面),使右手拇指和食指形成一个十字型,然后把手腕靠在柳琴的微调上,以手腕为
临西县开展“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几年来,我们通过对全县教师不间断地听课指导和每学期一次的全县大型赛课活动,扎实地推动了全县中小学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改革。几年的努力,换得了师生的成长与进步,这是推动这项实验最为成功、最值得欣慰的地方。  2016年,新学年开学后,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中小学赛课活动,参与了河北省临西、清河、威县三县小学语文、数学同课异构活动,参加了山东省诸城市全国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成
《孟子·梁惠王上》曾記载了孟子与齐宣王的一番交谈。齐宣王向孟子问起齐桓公、晋文公称霸之道,孟子婉转地说:“您的大臣胡龁曾和我谈起,说大王有一次坐在庙堂上面,有一个人牵了一头牛经过,被您看见,就问他把牛牵到哪里去。他说是牵去杀了取血涂祭铸钟。您听后说:‘把那头牛放了,我不忍心看到它害怕发抖的样子,就这样没有罪过而走向受刑的地方。’牵牛的人问道:‘是不是新铸的钟不必再涂祭牲血了?’当时您又说:‘怎么可
众所周知,目前柳琴的发展现状还不是十分令人鼓舞。此前,笔者曾多次就此问题进行过探讨,作为一个具有多年教学经历的教育工作者,本文着重从艺术院校的教学方面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存在的主要问题    1、现状:艺术院校柳琴专业教学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末由上海音乐学院率先开设的,至今已有近30多年的教学史。然而,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无论是专业音乐学院还是普通高校中的音乐专业,开设柳琴专业的高校寥寥无几,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