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极限思维法探求解题途径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qi007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极限思维法,就是在研究问题时,将参量的一般变化,推到极限值,即无限大、零值、临界值和特定值的条件下进行分析和讨论的分析方法。
  极限思维法在物理学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开尔文把查理定律外推到零压强这一极限情况,而引入了热力学温标,使气体实验定律的表述大大简化。伽利略在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时,先证明小球从一光滑斜面滚下后能够滚上另一光滑斜面的同一高度,后把另一斜面倾斜度外推到水平,得出小球在水平面上不受外力也能运动,即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从而反驳了亚里士多德的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结论。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时,先证明从斜面上滚下的小球做匀变速运动,后又把结论外推到斜面倾角增大到90°的极限情况——小球自由下落,从而用极限思维法间接证明了自己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论断是正确的。
  在解决物理问题特别是选择题时,运用极限思维分析法,与常规解法相比较,可大大地缩短解题时间、提高解题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举几例予以说明:
  一、极限思维分析法在力学问题中的运用
  例1:如图1所示,长木板可绕过O点的轴转动,一物体静止在木板上。当木板与水平面夹角θ逐渐增大但物体仍然静止不动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所受的支持力逐渐增大
  B、物体所受的支持力逐渐减小
  C、物体所受的静摩擦力逐渐增大
  D、物体所受的静摩擦力逐渐减小
  解析:对本题很多同学都是经过作图列表达式求解,这样往往要花很多的时间。其实,用极限思维法可以迅速、准确地选出正确的答案。
  极限思维法:依题意木板与水平面夹角θ逐渐增大,从夹角θ逐渐增大出发,将θ的值外推到理想的极限值——0°和90°。0°时木板处于水平方向,物体所受的支持力大小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物体所受的静摩擦力等于零。90°时物体所受的支持力大小等于零,而要保持静止,在竖直方向上物体所受的静摩擦力大小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可见,物体所受的支持力逐渐减小,物体所受的静摩擦力逐渐增大,即选B、C。
  二、极限思维分析法在运动学中的运用
  例2:由斜度不同的光滑斜槽连成的轨道ABC和A/B/C/搁在如图所示的同一高度的楼台上,ABC和A/B/C/的长度相等,两小球m1和m2分别从轨道的顶端A和A/同时由静止开始下滑,问哪一个小球先到达底端?
  解析:本题似乎条件不足,无法直接用常规方法求解,但用极限思维法却可以迎刃而解,从轨道的夹角θ变化的连续性出发将θ外推到270°、180°、90°的甲、乙、丙三种情况:
  设槽全长为L,则由甲图可知:AB段水平,因小球由静止开始,所以不可能运动到C点,即t1无限长。
  由图乙可知:小球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L=at2 且a=gsinα=,所以t2==。
  由图丙可知:小球在AB段做自由落体运动,在BC段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t3=+=。
  因为L>h,所以t1>t2>t3。而题中的两种情况正好介于这三种情况之间,所以一定有t1>t甲>t2和t2>t乙>t3,即小球m2先到达槽底。
  三、极限思维分析法在电学中的运用
  例3:在如图3所示的电路中,当可变电阻R的值增大时,则:
  A、A、B两点间的电压U增大
  B、A、B两点间的电压U减小
  C、通过R的电流I增大
  D、通过R的电流I减小
  解析:常规分析法:由于R的增大而使AB间总电阻RAB增大,RAB与电路中其他部分串联,因而UAB随R的增大而增大,故答案A正确;又由于RAB的增大,使整个电路总电流减小,故答案D是正确的。也有的同学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去进行数学运算,结果是费时费力、事倍功半。如果运用极限思维法,就能化难为易。
  极限思维法:依题意,R的值增大,从R变大的连续性原理出发,将R的值外推到理想的极限值——无穷大,那么此时AB间的总电阻有最大值,根据分压原理可知UAB有最大值,而R无穷大时,其中电流为零,于是可以迅速、准确地选出A、D为正确答案。
  另外,从本题的结论可以看出,当电阻R增大时,与其串联的安培表示数变化与R的变化规律相反——减小,而与R并联的伏特表示数变化与R的变化规律相同——增大,这就是“串反并同”的规律。
  由以上例题可见,有意识地运用极限思维法于教学中,不仅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明确物理规律及其具体物理问题所包含的物理意义,掌握物理定律或物理原理的适用条件,避免死套公式,还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突破习惯思维,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又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当第一遍铃声响起的时候,那些迫不及待的孩子们早就在操场上站好了队伍等着我。于是,我跑步到队伍前,整队,然后带领着同学们跑步热身做着准备活动。一张张原本冻红的小脸焕发着生机,有的同学脸上还隐隐地出现了“露珠”。一切准备完毕,开始了这节课的体育游戏——蛙跳比赛。我首先做了一个示范动作,并且告诉大家如何能让蛙跳速度更快一些。同学们按照要求自觉地站好了四路纵队。一声令下,一只只可爱
期刊
一、教学计划灵活多变    美术教育有很强的人文性。学生是成长中的人,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知识能力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所以在制定美术教学计划时,不能一笔杆子定死,应留有余地,只能大框架、大范围地制定出该学段应该达到什么目标、训练哪些项目、哪些作为重点、哪些作为难点、采取什么总的教学模式,不能太细枝末叶,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变化随时调整,包括教材的选取、训练项目的增减、重难点的突破、教学模式的调
期刊
我是一名美术教研员,听了不少美术课,有随堂课,有公开课,有教研课;有中学美术课,也有小学美术课。在听课时总感觉到:教师在课堂上讲得眉飞色舞,学生在下面洗耳恭听,课堂上一片宁静,只听到老师的声音,没有学生的回音。在课堂上,我曾轻声问过学生:“为什么上课不主动发表意见和讲讲感受?”学生回答说:“老师会一一解答清楚的,不需要我们回答,只要听好、记好就行了。”我想这大概就是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影响吧,使学生习
期刊
我们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要掌握使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等交际活动的能力,即“四会”。从学习的角度来说,“读”是其它“三会”的基础,因为在国内学习英语的环境中,听、说、写的机会较少,我们通常通过大量阅读各种英语书报杂志来丰富我们的“语感”(即对英语的感性认识),扩大英语词汇量,提高英语理解和表达能力。经验证明,要想提高“听”、“说”、“写”的能力,应该首先提高“读”的能力。  要提高“读”的能力,
期刊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人教版)中的一些栏目使教材活起来、动起来,充分体现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同时也加强了化学与社会、生活等的有机联系。其中,“讨论”是在课堂内应该完成的重要的教学内容。    一、讨论的意义    “讨论”是教材编写人员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或挖掘出来的,具有优选性、密集性、科学性,被精心安排在每一章节中。“讨论”从形式上给予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的机会,从内容
期刊
要上好小学英语课、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一、更新教学思想    教师的任务在于帮助学生认识学习对象,明确学习任务,确立学生目标;组织学习活动,创设学习环境;传授获取知识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重视师生认知领域里的思维活动、能力领域里的训练活动、情感领域里的心理活动,并且注意三者的结合,以创造在不同年龄段上影响深远的学习活动。    二、探索教学方法    1、激趣法 
期刊
在英语教学中,单词历来就是教师和学生的一大难题。如何将一个个枯燥无味的单词毫不费力地传授给学生,让他能够轻松愉快地接受并掌握呢?这恐怕是我们作为英语教师需认真思考的问题。在此,我也想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教师应该向学生讲明白学好英语单词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用实际生活中一些浅显易懂的道理去启发学生。比如:要建造一座华丽的大厦,设计精确的图纸和一丝不苟的施工固然重要,而更重要的是那一块一
期刊
《新课程标准》为我们一线教师提供了许多新理念,使我在学习和教学实践过程中尝试到开放的语文作业设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自选型作业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编拟出适合学生的作业,还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作业设计中来。  比如:我在教学《
期刊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略读即课外阅读)但反观这些年来的教育教学实际,大部分老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重视不够,或缺乏正确的引导,因此正确认识课外阅读、加强课外阅读及其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我20多年教学实践中对课外阅读的理解:    一、课外阅读为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提供了量的积累    古人说:“读书破万
期刊
一年级语文以识字教学为重点,而学生又是学习的主体,掌握着学习的主动权,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对学习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上。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必须从一年级抓起。那么,在一年级识字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生字的方法呢?下面就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教会学生在预习中读准字音    预习是专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的。为提高小学一年级学生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