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现代文化建设助推社会和谐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来源 :长安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ngwu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努力奋斗。现代文化是现代转型并建设现代价值、形成现代认同、张扬现代精神并进而建设共同信仰的文化,其主要内核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社会和谐而言,和谐是现代文化的本质要求,和谐的文化精神和文化境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和灵魂。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体的现代文化,是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不二法门。现代文化的性质规定了现代文化建设必须重视社会公民的政治和道德养成,必须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道德风尚,必须确立和弘扬劳动神圣的价值观,必须重视和发挥民俗文化在文化意识形态的基石和支柱作用,促进社会和谐的实现。
  关键词:现代文化;社会和谐;助推;构成要素;途径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1)04—001—06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中国迈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行动纲领。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我们必须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
  一、现代文化的文化功能与和谐社会构成要素的关系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经过长期创造而积累起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动力。现代文化是人们适应现代化本质要求的文化,是实现文化的现代转型并建设现代价值、形成现代认同、张扬现代精神并进而建设共同信仰的文化。现代文化的主要内核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存在着一致性和耦合性。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凝练概括了现代文化的本质,制约和规范现代文化的作用和功能,具有提升现代文化发挥作用的功能,也增强了对现代文化的吸引力、感召力、凝聚力和征服力。现代文化是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的知识基础和价值基础,可以向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和核心价值观提供价值资源。现代文化的提出有利于团结引领更广大的各族各界、不同团体和信教群众适应现代化发展要求并积极投身现代化建设。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发展,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我国文化改革发展,显著提高了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显著增强了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在当代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绿色科学发展,已经成为全社会各党派和各阶层民众的共同价值目标。从哲学层面上讲,所谓和谐,是指对立事物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动态的辩证统一,是不同事物之间的共同发展。中国是一个有着深厚的以和谐为社会发展最高价值追求目标的国家,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和为贵、谐为美”,和谐为美,和谐是最高的社会发展境界。在先秦时期,儒家学派强调只有重新构建起以宗法伦理为纽带的“礼乐”制度,才能实现社会和谐,所以,孔子一生以“克己复礼”为己任,布道于列国诸侯之间。西汉时,汉武帝听取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至宋明时期,儒学完成了以“三纲”“五常”(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价值体系,并且以其为封建社会的“普世价值”,规范和支配人们的社会行为,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并经过历代统治者的倡导和社会大众的尊崇与践行,成为传统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核心内涵。与中国古代圣哲贤人智慧相似,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也在极力推崇“美在和谐”的美学理念,在文艺复兴后期,更有许多思想家都把“和谐”视为重要的哲学和伦理范畴,倡导私有制市场经济基础上的经济和谐。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突出地构建了以和谐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理想社会和观念,马克思把握“和谐”的理念及其制度保证,提倡建立和谐的未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维护社会稳定”。按照中央关于和谐社会的界定,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既然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那么,以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为核心价值的社会和谐自然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
  就社会和谐而言,和谐是现代文化的本质要求。建立平等、互助、协调的和谐社会,一直是人们的美好追求。我们所要实现的和谐社会是覆盖社会各个领域,具有基础性、普遍性的社会和谐,是长远的、可持续的社会和谐。人类文明社会的发展历程表明,和谐的文化精神和文化境界是構建和谐社会的本质和灵魂。只有造就深层的文化和谐,才能造就“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因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以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主要内容的,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现代文化,是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提高社会大众的幸福感,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的强大的精神文化动力。
  二、我国现代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实事求是地讲,当代中国构建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本质特征的和谐社会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和谐理念虽然已经深入人心,但和谐社会的构建 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存在着不相适应的局面,现代文化建设相对滞后,不但影响着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不断增强,也影响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进一步提升。从宏观的视域上分析,我国现代文化建设主要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主流价值边缘化,物欲横流,社会道德底线失守。譬如,在拜金主义的冲击下,有相当一部分年轻人的人生价值观念发生扭曲裂变,金钱至上,享受第一,不但以极端变态的方式炫富,而且公然表示对贫穷的鄙视,竟然在电视媒体上说出这样的“名言”:“宁可坐在宝马车中哭泣,也不愿意坐在单车后面微笑”。这种以丑为美、以穷为耻、嫌贫爱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仅和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所倡导的社会主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悖逆,而且就连资本主义社会的民众也为之哗然。但是,国内某些媒体为了提高所谓的收视率,竟为这些挑战主流价值的言论提供平台,令人瞠目。某些暴富起来的企业家,腰缠万贯,挥金如土,穷奢极欲,但是对社会公益事业却十分啬,富而不仁。流风所及,一些大型国有企业也卷入“竞豪侈”的行列,天价酒,天价烟,天价办公楼宇等等,频频亮相,甚至于就连某些国家级贫困县,财政收入入不敷出的贫困乡镇,也竟然争相效仿,不惜挪用借贷巨额资金,盖起类似于美国“白宫”式的办公大楼,给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埋下了巨大的隐患和社会不稳定因素。再比如,不断被媒体曝光的“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恶性事件,集中地反映了当下社会核心价值观缺失、道德沦丧的典型特征,折射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面对社会假、丑、恶现象的一种无力感,无奈感。
  二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受到源自于封建残余思想的抵制和消解,官本位,权本位,以及官贵民贱的封建意识正在悄然地侵蚀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近几年不断曝光出来的,诸如由“强拆”引发出的被拆迁户“自焚”事件,由上访引发的上访人员“被精神病”事件,由关押引发的“躲猫猫”事件,以及近几年突然窜红网络的由“被”组成的词组,如“被就业”、“被加薪”、“被自杀”、“被自愿”、“被死亡”等等,都能从中看出权力的傲慢和对人民群众合法正当权益的漠视。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职务高低,权力大小在相当普遍的行业领域里,已经成为衡量个体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就连以教书育人,培养人才的高等学府,也有朝着官场化演变的趋势。就连有着人类灵魂工程师之誉的高校教授,以清静为宗的道教人士,修炼正果的佛教人士也争相竞争进入“官员”行列。三、极端个人利己主义恶性泛滥,社会道德体系“伤痕累累”。市场经济的本质是商品经济,资本经济,资本的趋利性固然激发了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劳动热情,但另一方面也激活和膨账了人的私欲和贪欲,某些社会成员在日常社会生活中的“碰瓷”行为,以及利用社会爱心人士的慈善情怀,以各种名义侵吞“善款”的恶行,不断地冲击和挑战着社会道德底线,引发出一波又一波的“道德地震”,据媒体报导,由“郭美美”炫富事件引起的恶果是中华慈善总会的受赠额大幅下滑,对全社会的受助对象形成极大的限制;南京“彭宇案”和天津“许云鹤案”之后,救死扶伤,扶助老人的社会美德被深重污损,人人对面临需要救助的老人畏而远之。这种无良的毫无社会道德责任感的极端个人利己主义行为,使得社会道德体系“伤痕累累”,同时,也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在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并存、相互交织”的特征,人們的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多样、多变的趋势,封建主义残余思想的“复活”和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入侵”已经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和和谐文化建设以及全社会各阶层文化共识的确立和体认提出了严峻挑战,也使得我国现代文化建设和文化软实力的形成,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复杂和艰难。我认为,当代中国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发展为主线,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为目标,以汲取中华优良传统文化为源泉。以学习身边先进人物为载体,以吸收一切优秀文化理念为基础,着力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真正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旗帜,为人民判断是非得失,价值选择,提供一个相对统一、比较可靠的价值准则,以利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共识。
  三、以现代文化建设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思.路与途径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根与魂”,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内动力”。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体的现代文化,用现代文化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幸福安康,需要全民族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文化自觉,重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精神饱满、意气风发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推动中国社会和谐发展提供强劲的精神动力。
  (一)以现代文化建设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思路综合国内哲学社会科学界关于现代文化建设的研究成果,我认为,以现代文化建设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思路应该是:通过文化整合、制度规约和实践活动的养成,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道德范畴的核心地位,使之成为全民共有共遵共享的社会行为规范。
  建设核心价值体系,发展主流意识形态、整合社会意识,形成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既是国家得以正常运转的基本途径,也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证明,和谐价值理念只有通过文化整合凝炼、制度规约建立和实践活动的养成,才能逐渐成为人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所谓文化整合,是指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基础,吸纳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因素,进行文化发展与创新,使得中华民族文化和中国现代文化内涵更丰富、社会认同更广泛,凝聚力更强大、导向性更有效的过程。和谐价值理念在中西方传统思想文化和马克思主义思想文化发展中都有着深厚的思想积淀,通过文化整合厘清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中的和谐价值理念的关系,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深刻理解和真实认同和谐价值理念寻找到坚实的历史根基;通过整合正确认识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中的一切进步的思想,使人民群众认识到和谐价值理念的世界普遍性与中国的特殊性;通过整合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对和谐价值理念的最普遍的认同。唯其如此,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扫清思想文化障碍,奠定最广大最坚实的现代文化基石。然而,要使和谐价值理念真正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认同,还要注重加强相关制度的设计与构建,以制度推动和谐价值理念向行为准则转化。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要把和谐价值理念转化为具体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制度规定,体现在法律制度、文明公约、道德 规范、行为准则、评价机制和社会管理等诸多方面之中,用以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倡导鼓励一切和谐行为,抵制一切不和谐因素。把和谐价值理念作为意识形态的“软约束”和制度规范的“硬措施”结合起来,对各种不和谐行为进行“硬性”整治,这样才能收到标本兼治的功效。与此同时,我们还要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确立,是社会主义特别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活动的产物。只有把和谐价值观潜移默化地融入到人民群众具体多样的实践活动之中,紧扣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让人民群众在生动活泼的社会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才能使和谐价值理念在其内心求得理性认知及认可,才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才能将其作为人生的基本价值目标并升华为精神动力,使其成为助推社会和谐,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极大丰富的小康社会的精神动力。
  (二)以现代文化建设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途径
  现代文化是一元和多元的统一。同其它各项建设一样,现代文化建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从指导思想来看,现代文化只能是一元的。这就要求我们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为构建和谐社会打牢思想基础。现代化文化的性质规定了现代文化建设必须重视社会公民的政治和道德养成,必须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道德风尚,必须确立和弘扬劳动神圣的价值观,必须重视和发挥民俗文化在文化意识形态的基石和支柱作用,促进社会和谐的实现。
  党的十七届六中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1、重视公民的政治养成和道德养成,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全社会的大国民教育体系当中,以政治教育为切入点,狠抓全社会公民道德教育的落实
  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现代文化本身不是目的,建设现代文化的目的在于使我国人民紧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以这就需要切实地把现代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中之重来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纳入到全社会的大国民教育体系之中,把现代文化建设转化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自觉追求。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我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语境中的大国民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对全社会公民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新一轮的文化启蒙与现代公民意识的养成。当前,我国大国民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对全社会公民进行人格教育、道德教育、政治教育、世界观、人生观、宗教教育等和道德规范行为的养成教育。大国民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素。其一.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文明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是当代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引领社会风尚的旗帜,涵盖了人生态度、思想品德、做人原则以及社会风尚的各个方面。实现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社会文明进步,需要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深厚的智力的支持,一种能够凝聚人心、激发热情的文化精神和智力支持的形成,来源于人的生命精神境界的提升,即人的“素质转型”,即按照现代化和市场经济的要求对人进行“重塑”。在当代中国人的素质转型中,这种塑造包括塑造健康人格、先进理念、道德规范、现代思想、公民意识等等,其具体内容包括尊敬父母、热爱劳动、勇敢善良、关心他人、诚实守信、讲卫生、讲文明、讲礼貌、自立自强等等。其二,要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纳入大国民教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对于民族尊严、价值意义的广泛认同,是对民族价值的执著追求,通过大国民教育,要使得每一位社会公民深刻认识到,每一个中华民族儿女个人的进步和发展是与祖国的进步和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个人生活的富裕也是和祖国的富强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我们每个一个人都应该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都应该为祖国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更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核能,通过大国民教育,要让全社会公民认识到,建设文明、民主、富强的国家,为夺取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强烈愿望和不可推卸的责任,并乐于为之奋斗不息。其三,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融入大国民教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是我国各民族的共同理想。通过大国民教育,让不同层次的人民大众认识到并确立这样一个观念,那就是没有这个共同理想。或者不为实现这个共同理想而奋斗,那么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就会因为失去内在动力而严重失衡,甚至出现经济衰退和社会倒退,为中华民族带来严重灾难。其四,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纳入大国民教育体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通过不同方法,不同途径以及不同的教育形式,使全党和全体人民逐渐了解,逐步认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并自觉以之为其思想行为的指南。
  由于大国民教育的特殊性,因此,大国民教育的场域不仅在学校,而且在家庭、社区等全社会各个受教育的机构和场所。与此相对应的是,应该建立大国民教育创新机制,创新大国民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内容;建立大国民教育整合机制,改变过去那种各自为营,互不通气的教育机制,实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联合互动;整合教育资源,建立家庭、学校、社会资源共享平台,充分利用网络阵地,实现课堂、网络、图书馆、文化站等资源一体化运行;建立大国民教育激励机制和大国民教育长效 机制,促进和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逐渐深入人心。
  2、确立和弘扬劳动神圣的价值观,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道德风尚
  如前所述,当代中国社会存在着的诸多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悖逆的以丑为美,以耻为荣的社会丑恶现象,是对中华民族优秀品格的践踏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精神的扬弃,这些现象的产生,一方面来自于商品经济活动中资本趋利性的冲击,另一方面也来自于封建主义“官贵民贱”等思想残余和资本主义“金钱至上”等腐朽思想的影响。因此,在现代文化建设中,必须确立和弘扬劳动神圣的价值观,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道德风尚。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而言,处于其最核心地位的是社会主义的劳动价值观。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观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是唯物主义的历史观,马克思和恩格斯多次申明,人类生存的世界,包括自然和社会,都是由劳动改造和创造的,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都认为,劳动是社会的太阳,那么从事这种“太阳”式的活动的人,即劳动者,则是最神圣的人。胡锦涛总书记在201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说:“人民伟大,劳动神圣”。胡锦涛指出:让全体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都懂得并践行“劳动最光荣、劳动者最伟大”的真理。胡锦涛倡导的劳动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灵魂。然而,作为民族精神的爱国主义并不是抽象的,空洞的,而是具象的,实在的。就其根本而言,爱祖国就是爱人民,特别是热爱作为社会主义祖国主体的劳动人民。劳动辊劳动人民的本质属性,热爱劳动是劳动人民的第一品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文化,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就是要弘扬劳动人民的优良传统,尊重劳动,尊重劳动人民,尊重劳动人民的劳动创造。
  因此,在现代文化建设中,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做为一个长期的系统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工程来做,要让全社会公民“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以“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f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为社会荣辱标杆,热爱劳动,诚实劳动,做有尊严的体面的劳动者。同时,进一步完善现有的社会激励机制,增加党政群团及社会群众团体旨在激励劳动创造热忱的各级各类奖励和惩治机制,加大奖惩力度,倡导和引领社会风尚,并持之以恒,社会风尚才可以得到根本改变。
  3.倡导并激励全社会各级各类企业建设企业文化,发挥国有大中企业文化建设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强力推动现代文化建设
  现代文化建设离不开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换”和传承,文化传承的目标是现代化,而工人阶级及其科学技术人员则是现代文化的创造主体,是最富有文化创造活力的社会阶层。因此,大力倡导和激励全社会各级各类企业建设企业文化,发挥国有大中企业文化建设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是推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现代文化建设的重要路径之一。
  企业文化是企业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工作作风、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的总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质,就是建设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价值观是指企业内成员对某个事件或某种行为好与坏、善与恶、正确与错误、是否值得仿效的一致认识。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统一的价值观使企业内成员在判断自己行为时具有统一的标准,并以此来选择自己的行为。企业价值观决定着职工行为的取向,关系企业的生死存亡。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在整个企业文化中起着支配的地位。企业精神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活动和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共同心理定势和价值取向,它渗透在企业的基本信念、共同理想、奋斗目标、价值观念、竞争意识、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等方面,反映在全体员工的思想精神风貌之中。企业精神以价值观念为基础,以价值目标为动力,对企业经营哲学、管理制度、道德风尚、团体意识和企业形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以之作为打造企业精神,团体意识,企业道德和企业形象,焕发企业活力的精神核能,必将使企业内力凝聚,活力无限。好的企业文化,可以在规范人的行为、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工作的积极性、增加企业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提升企业品牌、构建和谐企业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铁人精神”为核心的大庆油田的企业文化建设成功案例,引发出全国“工业学大庆”的社会主义工业建设新高潮,全国工业战线上的无数企业以大庆为榜样,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非凡的献。大庆油田企业文化建设的成功案例表明,国有大中型企业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成果,将会引发强劲的标杆效应和带动效应,辐射到社会各个层面上去。因此,建设现代文化,一定要高度重视并且大力倡导企业文化建设。
  4.重视和发挥民俗文化在文化意识形态的基石和支柱作用,促进社会和谐的实现
  民俗在整个人类文化意思的框架中处于基础的地位,是整个文化意识形态的基石和支柱。民俗作为一种文化意识形态,从人类社会生活中产生,但又不脱离人类社会生活。正如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岁时节日已经成为我们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民俗与其他文化意识形态不同,它既是文化又是生活,它与生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民俗生活有一种很强的生活属性,所以,人们生活中要处处遵循民俗的规范。因此,民俗对于社会大众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民俗文化的这一特性,就决定了民俗文化虽然是最底层的文化,但作为文化和生活的结合体,民俗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固有的文化,是一个民族最稳定的文化,支配着一个民族的文化走向发展的趋势。因此,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和社会结构中最稳定的部分,也是构建和谐社会最稳定的因素,它本身就给人一种平静感和安全感。由于民俗处于人类文化意识的最底层,所以它是一个民族最牢固的文化,是民族的“根”。
  因此,在现代文化建设中,我们一定要认识到民俗文化对社会成员社会行为的软约束作用。作为社会控制管理系统的“软件”,民俗文化能够平和地以文化的力量消解矛盾,而不是像以法律和政令为代表的“硬件”那样必须依赖于威慑和惩罚的力量。人们依循民俗是因为民俗给人一种社会安定感和亲切感,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秩序和意义,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传统的依恋。在民俗的纬度之中,人们的生活不断重复,延续模式化的生活,使得人们对未来的日子有了预见和期待,生活过得更有规律和意义,社会趋于安定和祥和。尽管民俗不像法律,政令那样有强制性,但其力量也不可小觑。现代人的生活依然依据传统民俗,主要是受到民俗规范力量的惯性冲击。民俗在悄悄地维系着社会的和谐,因而,在推进社会和谐的进程中,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民俗的文化特性和文化力量,针对不同区域文化资源及其文化类型,制定不同的民俗文化保护与开发政策,开发区域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促进民俗文化的现代性呈现。对于那些曾经在城乡社会民间管理中发挥过积极作用,至今仍然具有文化生命力的,涵含有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要素的乡规民约、民间宗教信仰、婚丧嫁娶礼仪等,应该予以充分关注和利用,适当借助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以及民族节庆活动的平台,弘扬民俗文化,彰显民俗文化魅力,有效地、平和地消除经济发展中产生的一些不和谐因素,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其他文献
笔者从1999年6月~2002年5月对52例脑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患者予自拟宁眩汤合生脉注射液治疗,并与复方丹参注射液合生脉注射液治疗40例作对照观察,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在传统媒体积极寻求转型的大环境下,作为党报,如何积极谋求创新,开拓经营渠道,依靠多种方式养活自身,成为当下传统媒体转型的重中之重.由荆州日报编辑部首次尝试的“荆州市万
摘 要:在十九世纪的西方语言学家当中,洪堡特独树一帜。语言与民族,当大多数语言学家倾向于历史语言学研究时,他独辟蹊径致力于语言的创造性,语言与民族精神,语言与思维,语言的分类等语言方面的理论研究。他的一系列富有创见性的理论观点,越来越被许多语言学家所采纳和接受。多佛称他对“语言理论做出划时代的贡献”,施来歇尔、乔姆斯基等许多知名的语言学家都以洪堡特的学生或他的学说的继承者自居。洪堡特的语言学思想对
目的探讨颈1横突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通过6年来对407例颈后痛患者的总结,采用内服中药、按摩、小针刀等治疗手段,进行归纳和整理.结果全部颈1横突综合征的患者经
摘要:2011年11月12日,贝卢斯科尼黯然辞职,意大利进入一个新的时期。笔者不重点讨论意大利政坛乱象的现状,不研究意大利政党制度的特殊国情,而是通过目前意大利政坛的现象,剖析西方议会多党制的制度路径,议会多党制在西方政治舞台上的现状。议会多党制是西方乃至全世界最为重要的政党制度之一。而意大利的多党制又是较为典型的模式。本文通过这种探究能够了解西方议会多党制最新的情况和发展。  关键词:多党制;意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内科始建于1982 年,经全科同仁40年的不懈努力,目前已形成了以神经退行性疾病、脑血管病、神经急危重症、神经免疫性疾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癫痫
一、矿产经济产业现状截止到2014年9月底,在产业项目三年决战中已建成投产的矿产经济产业产业项目,平均每项投资67450.9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60170.1万元。固定资产投资所占比重
笔者将显齿蛇葡萄冲剂运用于临床治疗急性咽炎风热证,并与夏桑菊颗粒剂进行对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尽管目前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状态较好,但是不可否认农村产业融合依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摘 要:通过分析《水随天去》中男主人公水下的梦的心理活动,指出了梦是人清醒状态下精神活动的延续,是人的某种愿望得不到满足在梦中的达成。   关键词:梦;精神活动;愿望达成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0)04-060-02    作品《水随天去》是一个读了连心都会颤抖的爱情悲剧。一个被丈夫抛弃的女子天美,在与小她十几岁的少年水下的相处中,感受到了爱和温暖,最后两人不顾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