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l273518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年春上,二弟来电话说,老家真的要拆迁了。母亲从二弟手中抢过电话要与我说几句,说着说着母亲哭了。母亲说:“我都这大把年纪了,还要拆迁,也不知道我能不能等到拿新房的那一天。老房拆了,我去哪里安身?你想想,我在老屋住了多少年?怀你时就住这里了,你今天都奔六十了。”
  母亲自从父亲去世后,孤单得很,常常长吁短叹。好在跟着二弟过,身边有小辈照应。白天二弟他们忙自己的事,母亲百无聊赖,就找村上的老太们玩耍。老太们都是从年轻媳妇走过来的,风风雨雨在一起半个多世纪,从互助组到生产队,从大集体又到分田到户,彼此虽有磕碰,可从来不记仇,如今年纪一大把,更加珍惜在一起的姐妹情谊。老太们凑在一起,少不了家长里短,嚼嚼舌头,说说笑笑,再摸摸纸牌,打发时光。如今拆迁,各家去租房,好好的就拆散了,怎不叫人难过?
  交钥匙之前,三弟从丹阳驾车接母亲暂住。母亲用双手从床上摸到房门,从板凳摸到八仙桌,从后门摸到灶头,一样一样,摸了又摸。临走时,让二弟从墙上把爷爷奶奶和父亲的遗像取下,亲自包好,放进五斗橱,一遍又一遍关照二弟好生保管,待新房拿到手把老祖宗请回去。三弟催了几次,要母亲上车。母亲扒着门框唏嘘不已。
  母亲好不容易上了车。车子刚发动,看家狗小黑前爪扑上车门,向着母亲唔唔地叫着。车子开了,小黑追出好远。母亲把头伸出车窗,对着二弟喊道:“明天你住到亲家去,一定要把小黑带上。”
  母亲在三弟家住下不到一个礼拜,头疼欲裂。母亲神神叨叨地对三弟说:“你死鬼爹相(意为看的意思)我了。昨晚我见到他,你爹哭了,告诉我不认得回家的路。”母亲舀了一碗清水,到碗橱里拿出三只筷子,喊着祖宗亡人的尊称,当喊到我爹时,那筷果真立起来。母亲要三弟买些冥帀,在一僻静处焚烧祷告。回屋,母亲说头不疼了。
  最可怜的还是小黑,二弟把它带到亲家临时住下。不到半天,小黑又跑回老家。旧屋已被推平,到处瓦砾碎砖,一片狼藉。小黑守着老屋宅地,不时吠几声,接着呜呜地仰天哀号。二弟几次把小黑带走,小黑愣是原路返回。二弟每天骑着摩托给小黑送饭。二弟在電话中说:“这狗死犟,我总不能天天给它送饭,以后怎么办呢?”
  恋旧或许是动物普遍的本能。因为恋旧,我们才会有挥之不去的故乡情结;因为恋旧,绿叶才会有对根的归依。
其他文献
一个玩得好的哥们,睡眠有些问题。因为朋友的推荐,得到京城一个著名的中医博士治疗,有了一些效果。今年暑假,博士为哥们继续治疗的时候,我借这个机会,也跟着去凑了个热闹。我问博士,我左边脸上干干净净,右边脸上却有好几个斑点,是什么原因?他认真看了看,说:“你这是肺气不足的原因。”  我不太懂中医,但他讲的这点,我觉得非常有道理。搜索记忆,初中时搞体检,全班就我一个人吹不动测肺活量的那个像气球模样的玩意儿
期刊
“好散文!有感而发,情感真挚。材料的选取很有分寸,以荠菜为线索,叙事清晰;内容给人以人世间的温情!是篇感人的佳作!祝贺你不断进步!96分,王天民,1995年3月15日。”仔细阅读这段红色圆珠笔写的评语,读着读着,这81个红字在我眼前开始模糊……  1994年高考落榜,我稀里糊涂来到阜阳,考上了阜阳教育学院教授张峰办的自学考试班。学习的地方在一个长满野草的院子里,简单的几间砖瓦教室,寝室也很寒酸。原
期刊
从小到大,我一直固执地认定,缝纫机是会唱歌的。  生产队时期,我们兄妹五个相继降临人间,母亲无法出工,受尽了别人的冷眼和刁难。母亲小心翼翼地应对着,后来竟无师自通地学会了剪缝衣服,于是生产队给母亲指派了新的任务——为全队队员缝缝补补。  土地承包到户时,年事渐高的爷爷奶奶停止了长期漂泊,从淮北回到了家乡同我们一起生活,父亲又在外地工作,我们家分到了八口人的田,却没有一个完整的劳动力,农活还主要得靠
期刊
罗甸,是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最大的一个县,它就像一个巨大而美丽的盆景,点缀在贵州高原的最南部。  罗甸属于南亚热带气候,冬短夏长,阳光充足,空气湿润,特别适宜种植水果蔬菜。现有30多万亩各类蔬菜,是全国菜篮子生产基地。一年四季除了脐橙、葡萄、柚子等,最有名的是火龙果。只要你穿行于翠绿的山谷间,就能看见满山遍野挂满枝头、宛如红绣球似的火龙果。全县有6万多亩火龙果,占全国四分之一,经过改良培育的紫红龙
期刊
在贵州的大山中,有一座小镇建在一群海拔八百米高的大山上。它就是万山朱砂小镇,这里的朱砂开采始于三千多年前,解放后,万山矿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被周恩来总理亲切地称为“爱国汞”。现在的矿山,因资源枯竭国家保护,已不再开采。万山利用大山森林资源、汞矿遗址,华丽转身变成了国家矿山公园。  从长沙坐两个小时高铁到铜仁南下车,再坐半个小时的汽车就到了万山朱砂小镇。一座建在高山上的集镇,黑
期刊
妈妈去世的时候,我正在学校上课,当有人去学校告诉我的时候,我“哇”的一声哭了。  白雪老师紧紧地搂着我,一边给我擦着眼泪一边劝着我说:“孩子,不要哭了,妈妈不在了,我就是你的妈妈。”白老师说着,自己的眼泪亦夺眶而出,滴落到了我的脸上,我哭得更厉害了。白老师停下了课,陪着我回家,当我回到家里的时候,家里已经挤满了人,妈妈安卧在门板上,我拨开众人扑向了妈妈。本家的一个舅母一下把我抱离了妈妈的遗体,我记
期刊
立冬過后,门前的杨树上只剩下几片零星的黄叶,这时,山林中的小松鼠、猪獾等动物忙着储藏过冬,而农闲下来的乡亲也开始了冬储工作。  村里的女人们开始忙活了。腌酸菜、腌雪里蕻、卷心白等,那独有的味道,弥漫整个村庄。母亲做辣子酱,算得上是拿手绝活。将新鲜的青辣椒、红辣椒清洗干净,切成细丝,加上姜、葱、蒜、花椒等佐料,再将几只红苹果、酥梨切成薄片调味,母亲将它们放在石磨上磨成酱,装入木桶里……吃时香气扑鼻。
期刊
黄鹂坊桥  没有了上青天的白鹭,两只黄鹂依旧鸣啭在黄鹂坊桥。  “黄鹂巷口莺欲语,乌鹊桥头冰未消”,白居易一个转身,从城南的乌鹊桥,来到闹市的黄鹂坊桥,一联七律吟咏两桥。莺歌,燕舞,穿越千年的诗意,如花香中的鸟语,依然清脆、婉转。  如今置身闹市区的黄鹂坊桥,碧草青青,玉兰朵朵,评弹琴弦叮咚,一群黄鹂挡不住闻声而来,叽叽鸣啾让踱步的老人驻足。桥头的饼店飘出蟹壳黄诱人的香味。石板桥底,流水倒映出粉墙
期刊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你、我的一声啼哭,进入人生剧场大门的那一刹那,演出就已经开始了。  人生皆如戏,上苍是导演,生活是编剧,生、旦、净、末、丑,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人生这出戏唱好不容易,台上几分钟,台下十年功,入戏要投入,台上莫贪功。一个个鲜活的角色,不管你、我愿意不愿意,喜欢不喜欢,无论是喜剧、悲剧、哑剧或独角戏,只要生活的剧本到了你、我手里,反正只要观众们愿意看下去,你、我就得
期刊
立夏吃蚕豆,是家乡旧时的风俗。进城20多年了,每年这天,母亲都不忘去菜场买些蚕豆荚,回来剥壳去皮,與苋菜同炒,紫红与翠绿搭配,非常养眼。  立冬种豆,蚕豆是小麦的附属作物。在江淮一带,立春刚过蚕豆就开花了,在麦田或油菜田边,它张开了蝶形花瓣,白色中点染着浅紫色斑纹,上面有两个黑点,像一对眼睛,在繁茂的豆叶里眨呀眨的。  清明节前后,蚕豆花更加热烈了,这也是蚕豆最鲜最嫩的时候,少年下田玩耍或者割猪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