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ICU是危重患者集中的科室,严重的基础疾病及先进的检测与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使ICU院内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科室,因感染而导致的病死率也明显增加.ICU院内感染增高的原因主要有:严重的基础疾病、感染患者及细菌相对集中、自然局部机械防御机制被破坏、侵入性导管的应用、交叉感染等.常见的院内感染有:院内获得性肺炎、导管相关性感染、导尿管相关性感染、手术切口感染及胃肠道感染等.加强对医护人员消毒隔离教育的培训,增强责任心,采取相应的预防对策,严格执行消毒灭菌制度,减少院内感染是ICU医护人员的重要职责.本文通过调查分析ICU院内感染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旨在降低ICU患者的感染发病率.
【关键词】ICU 医院感染:护理对策:感染因素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424—01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6月~2012年12月归档的ICU病人316例,其中,男的169例、女147例,其中重度颅脑损伤68例,实行腹部手术的106例。多脏器衰竭的44例,胸部手术的64例,复合外伤的26例,其他8例,入住ICU时间7~20d,患者在入住ICU之前血常规正常,感染诊断标准按照2001年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试行》。
1.2方法
逐一登记ICU患者的详细资料,患者年龄、性别、原发病,侵入性诊疗操作,深静脉置管、鼻胃管、导尿管、动脉置管等。X线胸片或CT检查抗生素的使用情况,感染时间部位以及转归情况等,由医院感染科专职医务人员进行核实。统计资料,整理分类出感染因素。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对以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平均值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16例患者中,有48例发生感染,其感染率达到15%,具体感染情况见表1.
表1是316例患者中48例感染患者因素的分类,由表可以看出。
本组ICU患者院内感染分布情况,48例院内感染患者中。侵入性诊疗在院内感染中最常见25例,占52%。抗生素使用15例占31.3%,其它病例8占16.7%。
3 结论
3.1感染的发病原因分析:对48 例ICU感染者进行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侵入性诊疗手段是诱发ICU感染的常见因素,其感染发生率占总感染数的52.1%,其次是广谱抗生素的大量应用,15 例感染患者中 8例属于此类感染,占16.7%,结合临床实践以及统计数据,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项ICU感染的常见原因:
3.1.1各种有创监测操作多,侵入性诊疗手段为感染的重要原因。侵入性诊疗手段,如气管插管、动静脉导管等有创操作,不仅可以把外界细菌带人人体内还能将人体的某一特定部位的细菌带至其他身体部位:破坏机体的天然最初防护屏障-皮肤,使得病原体更易侵入机体,相关研究成果表明各类侵入性操作诱发感染的概率依次为:气管插管约为17.54%、呼吸机相关操作约为17.01%、导尿管约为5.69%、动静脉插管约3.31%,其余侵入性操作均与导管的留置时间长短有关。
3.1.2广谱抗生素的应用使得医源性感染增多。由于重症病房病人病情的需要,在绝大多数下情况都会使用抗生素,而医院在具体药物的选择上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有些药物的抗菌谱较广,极容易让机体产生耐受性,也因广谱抗生素的长期大量使用破坏了人体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稳定性的破坏增加医院感染的风险。
3.1.3 ICU医院感染的常见原因还涉及到患者疾病的复杂性以及严重性即个体因素,ICU患者都是来自院内各科室并且合并严重的基础疾病,一些严重的疾病使得机体的天然屏障受到破坏,机体抵抗力下降而易致医院感染,因此年龄较大、年老体弱、病情危重者,这些患者机体免疫力很差,极易导致ICU 医院感染。
3.1.4隔离消毒工作不到位,病室环境卫生状况很差。ICU医院感染在很大程度上与医疗设备消毒灭菌程度、ICU病室环境因素、医护人员的重视程度有关。消毒隔离是发生ICU感染的外在因素,其可能发生情况是手术前未对伤口进行有效消毒、对医疗器械的消毒不彻底、医务人员没有按照无菌操作的规范来进行各项操作、病室的通风情况以及消毒等工作不到位。
4 护理对策
4.1 制定制度,严格管理:①建立健全完善的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小组,每个月对ICU环境及院内感染情况进行抽查及分析,对存在的问题,寻找原因制订有效的防治对策;②制订适合ICU的消毒隔离制度,培训、强化并督促全体医护人员严格执行;③严格执行探视制度。外来人员进入时必须更换探视服、鞋,戴好帽子和口罩,以免污染病室空气或带入病原菌。
4.2 布局合理:笔者病区设有医务人员通道、患者通道及污物通道三条通道。有足够的非手触洗手设备和干手设施。净化系统的正确维护与环境卫生学监测,每个月均达标,如有超标及时查找原因制定对策。
4.3 加强对ICU护士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①ICU医护人员入室时应更换专用衣帽、鞋,并戴好口罩;②加强自我防护、防止交叉感染,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③加强基础护理,预防继发性感染。
4.4 正确掌握ICU患者的收治范围:患者一旦病情稳定应尽早转入普通病房继续治疗,减少ICU住院时间,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4.5 病房空气质量的监控:每个月进行空气监测一次,保证空气的洁净度,人员流动影响室内空气的洁净度[1]。医护人员上下班、查房时间是空气及物体表面含菌量最多阶段,故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应尽量避开这些时间段,做好洁尘和控尘[2]。
4.6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任何操作均按照规范进行。严格掌握侵袭性诊疗技术的适应证,避免滥用。
4.7 加强消毒隔离,谨防交叉感染:每床单位配备手消液一瓶,操作前后严格的手消毒,是减少交叉感染的重要措施,独立的查体用具。严格收集医疗垃圾,及时处理医疗垃圾及患者的排泄物等,减少污物在室内停留时间,床边医疗垃圾每天倾倒3次,床边垃圾桶须带盖并保持关闭状态。合理安置患者,尽早做病原学检查及药物敏感试验,将存在感染的患者安置在相对集中或独立的区域或单间病房,管床护士相对固定。患者转出或死亡必须进行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有效氯1 000 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30 min后方能安置新患者。
4.8 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一旦感染控制,应减少抗生素的使用。
4.9 预防肺部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无反指征,患者床头抬高30°~45°,做好口鼻咽部的清洁护理。做好动静脉动导管、尿管、引流管、气管导管等各种管道的正确护理,减少因置留这些管道而造成的感染。加强营养支持,增强抵抗力。
ICU医院感染的防治任重而道远,护理人员肩负着防御医院感染的重大使命。针对危险因素必须加强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措施,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护士行为,ICU管理制度化,日常工作标准化,才能降低ICU医院感染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李亮、王迪芬。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分析及预防【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0(10)
[2] 羅羽,王仙园。国内ICU院内感染原因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0(5):24-27
【关键词】ICU 医院感染:护理对策:感染因素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424—01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6月~2012年12月归档的ICU病人316例,其中,男的169例、女147例,其中重度颅脑损伤68例,实行腹部手术的106例。多脏器衰竭的44例,胸部手术的64例,复合外伤的26例,其他8例,入住ICU时间7~20d,患者在入住ICU之前血常规正常,感染诊断标准按照2001年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试行》。
1.2方法
逐一登记ICU患者的详细资料,患者年龄、性别、原发病,侵入性诊疗操作,深静脉置管、鼻胃管、导尿管、动脉置管等。X线胸片或CT检查抗生素的使用情况,感染时间部位以及转归情况等,由医院感染科专职医务人员进行核实。统计资料,整理分类出感染因素。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对以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平均值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16例患者中,有48例发生感染,其感染率达到15%,具体感染情况见表1.
表1是316例患者中48例感染患者因素的分类,由表可以看出。
本组ICU患者院内感染分布情况,48例院内感染患者中。侵入性诊疗在院内感染中最常见25例,占52%。抗生素使用15例占31.3%,其它病例8占16.7%。
3 结论
3.1感染的发病原因分析:对48 例ICU感染者进行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侵入性诊疗手段是诱发ICU感染的常见因素,其感染发生率占总感染数的52.1%,其次是广谱抗生素的大量应用,15 例感染患者中 8例属于此类感染,占16.7%,结合临床实践以及统计数据,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项ICU感染的常见原因:
3.1.1各种有创监测操作多,侵入性诊疗手段为感染的重要原因。侵入性诊疗手段,如气管插管、动静脉导管等有创操作,不仅可以把外界细菌带人人体内还能将人体的某一特定部位的细菌带至其他身体部位:破坏机体的天然最初防护屏障-皮肤,使得病原体更易侵入机体,相关研究成果表明各类侵入性操作诱发感染的概率依次为:气管插管约为17.54%、呼吸机相关操作约为17.01%、导尿管约为5.69%、动静脉插管约3.31%,其余侵入性操作均与导管的留置时间长短有关。
3.1.2广谱抗生素的应用使得医源性感染增多。由于重症病房病人病情的需要,在绝大多数下情况都会使用抗生素,而医院在具体药物的选择上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有些药物的抗菌谱较广,极容易让机体产生耐受性,也因广谱抗生素的长期大量使用破坏了人体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稳定性的破坏增加医院感染的风险。
3.1.3 ICU医院感染的常见原因还涉及到患者疾病的复杂性以及严重性即个体因素,ICU患者都是来自院内各科室并且合并严重的基础疾病,一些严重的疾病使得机体的天然屏障受到破坏,机体抵抗力下降而易致医院感染,因此年龄较大、年老体弱、病情危重者,这些患者机体免疫力很差,极易导致ICU 医院感染。
3.1.4隔离消毒工作不到位,病室环境卫生状况很差。ICU医院感染在很大程度上与医疗设备消毒灭菌程度、ICU病室环境因素、医护人员的重视程度有关。消毒隔离是发生ICU感染的外在因素,其可能发生情况是手术前未对伤口进行有效消毒、对医疗器械的消毒不彻底、医务人员没有按照无菌操作的规范来进行各项操作、病室的通风情况以及消毒等工作不到位。
4 护理对策
4.1 制定制度,严格管理:①建立健全完善的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小组,每个月对ICU环境及院内感染情况进行抽查及分析,对存在的问题,寻找原因制订有效的防治对策;②制订适合ICU的消毒隔离制度,培训、强化并督促全体医护人员严格执行;③严格执行探视制度。外来人员进入时必须更换探视服、鞋,戴好帽子和口罩,以免污染病室空气或带入病原菌。
4.2 布局合理:笔者病区设有医务人员通道、患者通道及污物通道三条通道。有足够的非手触洗手设备和干手设施。净化系统的正确维护与环境卫生学监测,每个月均达标,如有超标及时查找原因制定对策。
4.3 加强对ICU护士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①ICU医护人员入室时应更换专用衣帽、鞋,并戴好口罩;②加强自我防护、防止交叉感染,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③加强基础护理,预防继发性感染。
4.4 正确掌握ICU患者的收治范围:患者一旦病情稳定应尽早转入普通病房继续治疗,减少ICU住院时间,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4.5 病房空气质量的监控:每个月进行空气监测一次,保证空气的洁净度,人员流动影响室内空气的洁净度[1]。医护人员上下班、查房时间是空气及物体表面含菌量最多阶段,故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应尽量避开这些时间段,做好洁尘和控尘[2]。
4.6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任何操作均按照规范进行。严格掌握侵袭性诊疗技术的适应证,避免滥用。
4.7 加强消毒隔离,谨防交叉感染:每床单位配备手消液一瓶,操作前后严格的手消毒,是减少交叉感染的重要措施,独立的查体用具。严格收集医疗垃圾,及时处理医疗垃圾及患者的排泄物等,减少污物在室内停留时间,床边医疗垃圾每天倾倒3次,床边垃圾桶须带盖并保持关闭状态。合理安置患者,尽早做病原学检查及药物敏感试验,将存在感染的患者安置在相对集中或独立的区域或单间病房,管床护士相对固定。患者转出或死亡必须进行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有效氯1 000 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30 min后方能安置新患者。
4.8 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一旦感染控制,应减少抗生素的使用。
4.9 预防肺部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无反指征,患者床头抬高30°~45°,做好口鼻咽部的清洁护理。做好动静脉动导管、尿管、引流管、气管导管等各种管道的正确护理,减少因置留这些管道而造成的感染。加强营养支持,增强抵抗力。
ICU医院感染的防治任重而道远,护理人员肩负着防御医院感染的重大使命。针对危险因素必须加强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措施,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护士行为,ICU管理制度化,日常工作标准化,才能降低ICU医院感染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李亮、王迪芬。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分析及预防【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0(10)
[2] 羅羽,王仙园。国内ICU院内感染原因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0(5):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