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审美生境与艺术人生的并生与对生

来源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iesp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少数民族艺术人生与审美生境的并生与对生,是其重要的审美特质与生态规律。艺术人生与审美生境是少数民族现实生存与审美创造的构成要素,由适应阶段的相吸相引、相适相宜、相聚相和,到调整阶段的聚形对生、同构对生、耦合对生,既显示了少数民族审美生境与艺术人生的逻辑展开与层次递进,也是促成少数民族生态艺术系统整生的重要法则。
其他文献
基于对地方高校的社会责任研究来探讨地方高校如何推动区域软实力发展,并提出建立开放交流的合作机制、构建地方高校文化的整合机制、实现区域文化与地方高校文化之间的互动等有效途径和策略。认为地方高校是生产知识和人才的重要基地,为更好适应区域社会的发展需求,地方高校需要充分发挥其社会服务的功能。
越南古代汉文史书和文献中,常有文人雅士借用与越南语读音相同或相似的汉字对越南某些特有地名或物名进行注音,以保持其越语读音的措词现象。这些用中文注音的越语特有名词往往不能按中文字面进行理解。《大越史记全书》所记“鲳(鱼公)鱼”和“鯸鱼”即其中的一个例子。从历史语言学、音韵学、中国南方方言与越南语的关系等方面对该词进行考释,结果显示:就词义而言“鲳(鱼公)鱼”和“鯸鱼”即今日越南语之江豚或海豚;就语音而言,“鯸”有两个汉越音“hau”和“heo”,前者源于“”的古汉语读音,后者则源于客家方言“鯸”的读音。
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政治信仰培育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但当前受校园文化建设不足的影响,民族地区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培育存在着受多元文化冲击、主体积极性不够、实效性差等问题。从“黄金三角形”文化载体模型构建出发,应加强校园文化的制度载体、物质载体、实践载体等方面建设,促进民族地区大学生政治信仰的有效培育。
期刊
探讨了加拿大能否跨越马赛克式的多元文化主义。这种模式倾向于把各种文化拼合成一张拥有共性的奇特纸张,而忽视了移民自身的认同及特质上的不同。时间将会证实,加拿大是否做好了采用这一多元文化主义治理模式2.0版本准备。该版本旨在形成这样一个框架,以确保多重差异性在后民族国家时代的加拿大能得到保障,这也有利于新时期加拿大的国家安全。
加拿大高校的文化多样性程度正在不断提高。有两大社会力量推动了这一变化趋势:一是移民,二是国际学生的增加。移民和国际学生给学校带来了他们自己的价值观、语言、文化和教育背景,丰富了教育的文化环境。为了实现一种全纳的教育,人们有道德和教育上的责任来包容这些差异和多样性并将之融入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教与学。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和文化多样性朝夕相处时,我们仍然遇到了很多挑战,例如,"色盲(colourblind)"和"差异即缺陷(difference as deficit)"的观点仍然存在,部分原因就在于对多样化
期刊
博士论文在中国现有研究体制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人类学和社会学学科的博士来说,如何更好地提高博士论文水平?在广西民族大学6月27日召开的"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首届博士生论坛"上,与会学者对这一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为促进社会科学的繁荣与发展,扶植中青年学者的学术传承与创新,2015年6月27~28日在广西南宁举办"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首届博士生论坛",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云南大学等四十余所高校的六十多名博士生导师、博士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出席了论坛。论坛采取主题演讲、分组讨论、现场指导等形式,围绕博士生论文写作、学术的社会担当、学术论文的选题与规范等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
我想,任何一个初见杨庭硕教授的人都会和我一样,感受到一种无法言状的惊诧。这位几近于失明的古稀老人看上去是那么质朴而慈祥,但谈起工作和生活时却又是激情四溢,使你几乎忘记了他的年龄和他终身的残疾,会误以为是在和一位熟知的故人聊天。你肯定会为他渊博的知识、敏捷的才思、罕见的执著所倾倒。在他的言谈举止和论著中,你总会感受到他对人类社会的终极关怀。然而,这成功的背后,却经历过一次又一次的磨难,接受了一次又一次的人生考验,铸就了他可亲、可敬的独特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