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悬念导入法
这种导入法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形成规律,精心构思,造成一种悬念或期待,游发学生的好奇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师:我们学习数学,就要和数打交道。其实我们的生活也离不开数,请你说出一些生活中的数。
生1:我们班有56名同学。
生2:数学课本有154页。
生3:我们家新买的彩电单价是2785元。
……(有意引导学生说出一些大数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相应数字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想和老师比赛吗?我们比谁先判断出这些数能否被3整除,我口算,允许你们用计算器计算,好吗?
生:好!(师生比赛判断,师迅速写出能被3整除的数,结果师取胜。)
生:哎——
师:同学们,别泄气。想不想知道老师为什么判断得又对又快呢?
生:想
师:其实老师知道一个秘密,是这个秘密帮我赢了这场比赛。这个秘密就是——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那么什么样的数能被3整除昵?学习了这节课,我们就会揭开这个谜。(板书: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
2实验导入法
让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从而导入新课。
师:(把两只完全一样的玻璃杯放在讲台上,左边的盛满水,右边的放一个苹果,然后把左边杯里的水往右边杯里倒。)请同学们观察老师做的实验,思考:结果会怎么样?
生1:左边杯里会剩一些水。
师:为什么左边的杯子里会剩下一些水呢?
生2:因为右边的杯子中有一部分空间被苹果占去了。(师板书:空间)
师:(出示两只完全一样的玻璃杯,给两只玻璃杯都倒满水。)将一个苹果放入左边杯子中,一个橘子放入右边杯子中,结果杯中水会怎样?
生3:两只杯子中的水会溢出来。
师:哪只杯子溢出来的水多一些?为什么?
生4:放人苹果的杯子溢出来的水多一些,因为苹果占的空间大,橘子占的空间小。(师板书:大小)
师:这里有三个水果:苹果、橘子、葡萄,它们哪一个占的空间最大?哪一个占的空间最小?(学生观察、比较、推想。)
生5:苹果占的空间最大,葡萄占的空间最小。
师:(出示三只完全一样的玻璃杯。)将这三个水果分别放入三个杯里,往杯中倒水,哪个杯里水占的空间大?为什么?
学生思考、推理,充分交流后,教师归纳结论: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体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体积和体积单位。(板书:体积和体积单位)
3实例导入法
书本知识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和概括,可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选取一些生动形象的实例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过生日吗?
生:喜欢!
师:知道老师的生日吗?
师:老师的生日是7月6日,还记得你自己的生日吗?能告诉大家吗?
生1:我的生日是2月16日。
生2:我的生日是10月20日。
生3:我的生日是8月5日……
师:谁能马上说出我们班里哪个月生日的人最多?
生4:8月生日的人最多。
生5:5月生日的人最多。
生6:不对,12月生日的人最多。
师:怎么意见不一样了?
生7:老师,每个月都有人过生日,有点搞不清楚。
师:怎么办?(生纷纷议论。)
生8:可不可以整理一下?(其他学生也逐渐认同这个办法。)
师:对,今天咱们就来学习简单的数据整理。(板书:简单的数据整理)
4故事导入法
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故事来导入新课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这种导人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启迪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师:(故事)有一位老爷爷把一块长方形地分给四个儿子。老大分到这块地的,老二分到这块地的,老三分到这块地的,老四分到这块地的。他们都觉得很吃亏,于是四人就大吵起来。刚好阿凡提路过,问清争吵的原因后,哈哈大笑起来,给他们讲了几句话,四兄弟就停止了争吵。
师:知道阿凡提为什么哈哈大笑吗?
生1:因为他们四兄弟分的地同样多。
师:怎么知道他们四兄弟分的地同样多呢?
生2:用四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片,折出、、、,放在一起比较一下,就可以知道他们四兄弟分的地同样多。
生3:把===化成除法的形式,算出它们的商,结果都等于0.25,说明他们四兄弟分的地同样多。
师:那么,这几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不一样,为什么大小都相等呢?阿凡提对四兄弟讲了哪些话,四兄弟就停止了争吵呢?其实,这里包含了一个数学知识,这个知识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分数的基本性质。(板书:分数的基本性质)
5情境导入法
就是根据教学内容,利用语言、设备、环境、活动等手段,创造一种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让学生如临其境,以激发兴趣,启迪思维。
师:请最后面那位同学在教室里溜达溜达。
(生1走动起来。)
师:看着他这么一走,你们想给他提点什么问题吗?
生2:你1分钟走多少米?
生1:我1分钟走100米。
师:这1分钟走100米在数学上叫什么?(生:速度。)接着再提问题。
生3:你10分钟走多少米?(生1:1000米。)
师:这1000米在数学上叫什么?(生:路程。)怎样求出来的?
生4:速度×时间=路程。
师:这位同学这么一走,就走出了一个重要的数量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今天我们在这三个关系量的基础上研究点新问题。
(出示同时、相对、相距、相遇,学生自读。)
师:你们能用动作和语言把这四个词表演出来吗?
(学生两人一组恩考、交流、表演,然后请张三、李四两位学生上台表演感受“同时”“相对”“相遇”的概念。)
生5:同时就是两个人一起走。
生6:相对就是两个人而对而的站在一起。
师:(指着张三)你向后转,现在你们俩还是相对吗?(生:不是。)
生7:相距就是两个人之间有一段距离,没有挨在一起。
生8:相遇就是两位好朋友走到一起,碰面了!
师:(张三站在教室左边,李四站在教室右边。)现在请张三、李四8:00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对走来,8:05分两人相遇了,你走了几分钟?(5分钟)
师:为什么是5分钟呢?
张三、李四:因为我们同时出发,同时到了同一个地方。
师:两人同时出发、同时相遇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相遇问题。(点明课题。)
数学课的导入形式与方法还有很多很多,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认知特点及心理特点精心设计、灵活运用,做到导入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这种导入法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形成规律,精心构思,造成一种悬念或期待,游发学生的好奇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师:我们学习数学,就要和数打交道。其实我们的生活也离不开数,请你说出一些生活中的数。
生1:我们班有56名同学。
生2:数学课本有154页。
生3:我们家新买的彩电单价是2785元。
……(有意引导学生说出一些大数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相应数字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想和老师比赛吗?我们比谁先判断出这些数能否被3整除,我口算,允许你们用计算器计算,好吗?
生:好!(师生比赛判断,师迅速写出能被3整除的数,结果师取胜。)
生:哎——
师:同学们,别泄气。想不想知道老师为什么判断得又对又快呢?
生:想
师:其实老师知道一个秘密,是这个秘密帮我赢了这场比赛。这个秘密就是——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那么什么样的数能被3整除昵?学习了这节课,我们就会揭开这个谜。(板书: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
2实验导入法
让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从而导入新课。
师:(把两只完全一样的玻璃杯放在讲台上,左边的盛满水,右边的放一个苹果,然后把左边杯里的水往右边杯里倒。)请同学们观察老师做的实验,思考:结果会怎么样?
生1:左边杯里会剩一些水。
师:为什么左边的杯子里会剩下一些水呢?
生2:因为右边的杯子中有一部分空间被苹果占去了。(师板书:空间)
师:(出示两只完全一样的玻璃杯,给两只玻璃杯都倒满水。)将一个苹果放入左边杯子中,一个橘子放入右边杯子中,结果杯中水会怎样?
生3:两只杯子中的水会溢出来。
师:哪只杯子溢出来的水多一些?为什么?
生4:放人苹果的杯子溢出来的水多一些,因为苹果占的空间大,橘子占的空间小。(师板书:大小)
师:这里有三个水果:苹果、橘子、葡萄,它们哪一个占的空间最大?哪一个占的空间最小?(学生观察、比较、推想。)
生5:苹果占的空间最大,葡萄占的空间最小。
师:(出示三只完全一样的玻璃杯。)将这三个水果分别放入三个杯里,往杯中倒水,哪个杯里水占的空间大?为什么?
学生思考、推理,充分交流后,教师归纳结论: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体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体积和体积单位。(板书:体积和体积单位)
3实例导入法
书本知识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和概括,可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选取一些生动形象的实例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过生日吗?
生:喜欢!
师:知道老师的生日吗?
师:老师的生日是7月6日,还记得你自己的生日吗?能告诉大家吗?
生1:我的生日是2月16日。
生2:我的生日是10月20日。
生3:我的生日是8月5日……
师:谁能马上说出我们班里哪个月生日的人最多?
生4:8月生日的人最多。
生5:5月生日的人最多。
生6:不对,12月生日的人最多。
师:怎么意见不一样了?
生7:老师,每个月都有人过生日,有点搞不清楚。
师:怎么办?(生纷纷议论。)
生8:可不可以整理一下?(其他学生也逐渐认同这个办法。)
师:对,今天咱们就来学习简单的数据整理。(板书:简单的数据整理)
4故事导入法
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故事来导入新课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这种导人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启迪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师:(故事)有一位老爷爷把一块长方形地分给四个儿子。老大分到这块地的,老二分到这块地的,老三分到这块地的,老四分到这块地的。他们都觉得很吃亏,于是四人就大吵起来。刚好阿凡提路过,问清争吵的原因后,哈哈大笑起来,给他们讲了几句话,四兄弟就停止了争吵。
师:知道阿凡提为什么哈哈大笑吗?
生1:因为他们四兄弟分的地同样多。
师:怎么知道他们四兄弟分的地同样多呢?
生2:用四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片,折出、、、,放在一起比较一下,就可以知道他们四兄弟分的地同样多。
生3:把===化成除法的形式,算出它们的商,结果都等于0.25,说明他们四兄弟分的地同样多。
师:那么,这几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不一样,为什么大小都相等呢?阿凡提对四兄弟讲了哪些话,四兄弟就停止了争吵呢?其实,这里包含了一个数学知识,这个知识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分数的基本性质。(板书:分数的基本性质)
5情境导入法
就是根据教学内容,利用语言、设备、环境、活动等手段,创造一种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让学生如临其境,以激发兴趣,启迪思维。
师:请最后面那位同学在教室里溜达溜达。
(生1走动起来。)
师:看着他这么一走,你们想给他提点什么问题吗?
生2:你1分钟走多少米?
生1:我1分钟走100米。
师:这1分钟走100米在数学上叫什么?(生:速度。)接着再提问题。
生3:你10分钟走多少米?(生1:1000米。)
师:这1000米在数学上叫什么?(生:路程。)怎样求出来的?
生4:速度×时间=路程。
师:这位同学这么一走,就走出了一个重要的数量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今天我们在这三个关系量的基础上研究点新问题。
(出示同时、相对、相距、相遇,学生自读。)
师:你们能用动作和语言把这四个词表演出来吗?
(学生两人一组恩考、交流、表演,然后请张三、李四两位学生上台表演感受“同时”“相对”“相遇”的概念。)
生5:同时就是两个人一起走。
生6:相对就是两个人而对而的站在一起。
师:(指着张三)你向后转,现在你们俩还是相对吗?(生:不是。)
生7:相距就是两个人之间有一段距离,没有挨在一起。
生8:相遇就是两位好朋友走到一起,碰面了!
师:(张三站在教室左边,李四站在教室右边。)现在请张三、李四8:00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对走来,8:05分两人相遇了,你走了几分钟?(5分钟)
师:为什么是5分钟呢?
张三、李四:因为我们同时出发,同时到了同一个地方。
师:两人同时出发、同时相遇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相遇问题。(点明课题。)
数学课的导入形式与方法还有很多很多,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认知特点及心理特点精心设计、灵活运用,做到导入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