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护理及健康教育指导

来源 :健康指南·医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yulong3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因家庭自护不当引起透析意外。如患者因情绪激动加上疲劳引起脑血管意外, 因便秘时用力排便引起脑出血死亡, 因透析后忘记放松止血的绷带引起瘘闭, 因不注意控制饮食, 体重增加过多引起急性左心衰竭等[1]。健康教育在透析患者的管理与治疗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透析患者做好家庭自护, 对预防透析并发症的发生, 延长透析患者的生命有重要意义。我院自2005年以来, 对156例患者进行自我护理健康教育指导, 使患者由原来的被动变为积极主动参与和严格遵守。有效控制了患者因自护不当而引发的透析意外, 血液透析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由原来的70%降至20%。
  关键字:血液透析自我护理健康指导健康教育
  1 临床资料
  在我院2005-01/2007-01期间的156例住院患者, 对其全部实行健康教育指导。男80例, 女76例, 年龄22~83岁。
  2 自我护理的措施
  2.1 正确的饮食方法 (1)摄取优质蛋白质。如: 鸡蛋、 牛奶、 酸奶、 牛肉、 猪肉、 香肠、 鱼等。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为1.2 g/(kg·d)(体重以干体重计算)。(2)充分补充热量。热量的主要来源是适量的糖类, 适量补充植物脂肪[2]。(3)避免摄入过多的水分和盐。钠的摄入量取决于尿量的多少, 钠盐的摄入量为2~3 g/d。流质饮食每天允许摄入量为500 mL, 加前1 d尿液的排出量。(4)防止钾的过多摄入。钾的摄入量应控制在2~3 g/d 。应注意烹调时间长些, 生的蔬菜要切细些使水分少些; 含钾较多的食物有: 香蕉、 橘子、 樱桃, 新鲜蔬菜、 薯类、 豆类、 香菇、 果脯、 紫菜、 海带、 咖啡、 巧克力等。高钾时的症状: 口唇或舌部发麻、 手脚发酸、 无力、 心悸、 脉搏紊乱。如出现以上症状赶快去医院。(5)减少磷的摄入。如果磷水平过高, 身体为了保持体内平衡, 会从骨骼中吸收大量钙离子, 造成骨骼松脆易骨折; 同时也会出现皮肤瘙痒症。含磷较多的食物: 乳制品、 肉类、 核桃类、 豆类、 带鱼、 动物内脏、 骨头汤、 巧克力、 干果等。(6)维生素及矿物质的补充。所有水溶性维生素均可从透析中丢失, 应适当补充。如: 维生素C、 复合维生素B及叶酸等。
  2.2 重视动静脉内瘘的保护 内瘘是透析患者的生命线。瘘的狭窄、 闭塞、 感染都直接影响透析效果。 要延长内瘘的使用功能, 应遵守以下几点: (1)造瘘术后至拆线前不能沾水, 不能压迫手术部位, 不能穿袖口紧的内衣。(2)拆线后造瘘处不要佩戴手表或首饰等物品。不要用有瘘的手臂测血压, 进行抽血等操作。(3)为防止感染, 保持动静脉瘘处的皮肤清洁, 透析当天也不要洗澡。(4)为使内瘘血管充盈, 应适当活动造瘘手臂; 如前臂下垂, 用手练习握力器或健身橡皮圈等[3]。(5)血压过低及脱水过度都会引起血管闭塞, 请特别注意。(6)每次透析完毕, 为防止流血用纱卷压迫穿刺部位, 15~20 min后拿掉, 并注意局部有无渗血。(7)要养成早晚检查动静脉内瘘是否通畅的习惯。具体方法: 将2~3个手指放在动静脉内瘘上面, 感觉血管是否有颤动音。如果变弱或消失, 应立即通知医生。
  3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良好的习惯(1)保持乐观的情绪, 勿紧张、 焦虑、 生气。(2)充足的睡眠, 做到作息时间有规律。(3)节制烟酒, 吸烟特别对透析患者有害。(4)杜绝暴饮暴食, 做到遵从医嘱, 规律进食。(5)适当地锻炼及参加有益的活动, 增强体质、 减慢骨质疏忪、 防止心脏病及动脉硬化等。(6)清楚地了解自己, 每日测量体重、 血压、 摄入水量, 了解血液检查后的结果, 对饮食的自我管理非常有益。
  4 适当的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可以改善透析患者存在的几种代谢异常, 改善糖的利用, 降低血浆甘油三脂, 也可以减少忧虑和精神压力。(1)有氧锻炼, 慢走、 散步、 打太极拳、 跳舞等。老年人每天可进行30 min的慢走。(2)可从事一些较轻松的工作, 提倡多做家务, 并坚持参加社交活动。
  患者在家庭护理时一定要和科室互留电话, 以便经常保持联系, 患者一旦发生紧急情况能够及时得到治疗, 不致延误病情。
  【参考文献】
  [1] 黄津芳, 刘玉莹. 护理健康教育学[M]. 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2: 6.
  [2] 赵法伋, 蔡东联. 实用营养师手册[M]. 上海: 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1998: 8.
  [3] 林惠风. 实用血液净化护理[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149。
其他文献
摘要:对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的落实,对于一个临床药师来讲,长期以来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每一个医疗机构专职做此项工作的人员(大多是临床药师)都有这样体会。通过笔者几年工作及许多有识之士的指点,做以下总结,与大家共同探讨。  关键字: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  1 老百姓对不良反应的误区  1.1 中药也有不良反应 利巴韦林、抗病毒颗粒是西药,鱼腥草注射液和板蓝根则是中药针剂或传统中药。人们习
期刊
摘要:目的 髌骨是人体最大的籽骨,它是膝关节的一个组成部分,髌骨骨折是常见多发的下肢骨折,本文旨在探讨镍钛记忆合金髌骨爪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3年1月~2009年12月利用镍钛记忆合金髌骨爪治疗髌骨骨折患者69例。结果 本组69例其中54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2个月。复查X线片显示:关节面平整,髌骨爪固定良好无脱落,骨折线消失,骨折愈合时间为7~16周。疗效标准根据
期刊
关键词:高职;医学基础课实验;教学质量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所有真理和理论知识都来源于人类社会的反复实践。高职基础课实验的设置既体现着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规律,也体现着国家的教育方针。国家对高职教育明确提出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实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加强基础实验课教学对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专门人才有着重要意义。正因如此,众多教育工作者就如何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从转变教学观念与模式、实验室
期刊
摘要: 将《伤寒论》中有关中药的用法概括总结,强调张仲景不仅是我国伟大的医学家,也是伟大的药学家,其《伤寒论》不仅在医学上有着杰出的造诣,在药学方面也有着突出的贡献,于现代临床及药学研究颇有深意。  关键字:《伤寒论》中药用法  有关中药的用法,内容包罗广泛,历代医药文献均有记载。《伤寒论》虽仅有113方(除佚方外),82味药,但其中有关中药的用法却相当详细具体,从而改变了汉代以前有药无方、有方无
期刊
1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失败首先是观念上的失败  自1978年开始的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设计理念和改革思路从一开始就没有得到中国人民在观念上的认可。中国人从一开始就在思想上抵触,后来又在行动上抵制了这一改革方向。最后,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者以用脚投票离开市场的经济行为方式使得这一市场无法正常运行下去。总起来说,这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设计者没能充分重视“国民观念”这一中国基本国情是他们的一大失误。而这其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肾阴阳两虚证的中医治疗。方法 通过肾阴阳两虚证的临床表现、诊断以及临床治疗实践,总结了治疗方法。结论 济生肾气丸加减、肾气丸、肾气丸加味等的治疗效果良好。  关键字:肾阴阳两虚证中医治疗  本证是在肾阳虚或肾阴虚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致阴损及阴,或阳损及阴;或素体虚弱,久病及肾;劳伤过度,房室不节;年高体衰;失血伤精、亡津。造成元阳不足,肾阴亏损,不能温煦、濡养脏腑经络所出现肾阴
期刊
摘要:经气刺激神经感觉细胞,神经感觉细胞接受到这个刺激信息后,向大脑中枢神经发出传感电子信号,大脑中枢神经接收到信号后经过处理,迅速在向原神经刺激点发出一个指令(电子信号),这一来一往就构成了一个简单的初级电流现象。由于连续不断的刺激、必然会产生连续的,电信号来回的传递动作,由此就构成了经络系统与神经系统和现代光、电、磁理论相互结合的基本原理。  关键词:经络 气功 神经系统 生物电 电磁波 电荷
期刊
摘要:荨麻疹是指皮肤、 黏膜小血管反应性扩张和通透性增高而产生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 主要表现在每天或几乎每天出现的皮肤风团及瘙痒, 分为急性荨麻疹和慢性荨麻疹(chronic urticaria, CU), 以CU发病率为高。CU病情大多反复发作, 并持续超过6周, 多数病因不易查出, 故迁延不愈, 给患者身体及心理造成了很大的负担。近来许多研究发现CU的发病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
期刊
【摘要】 目的 通过对工艺的分析研究,找出造成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菌检不合格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进。方法 以《中国药典》2005版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运用统计的分析方法找出主因。结果 生产中使用的包装材料是影响菌检不合格的主要因素。结论 通过有效方法控制包装材料的质量,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的一次菌检合格率得到明显提高。  【关键词】 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微生物限度检查;细菌;真菌;控制菌  冯了
期刊
【摘要】清肺颗粒具有清热宣肺,化痰止咳的功能,用于治疗急性气管一支气管炎咳嗽。本文在明确清肺胶囊成分的基础上,详细研究了清肺胶囊的药学提取工艺,并进一步探讨了清肺胶囊的药学成型工艺以及药学质量测定。  【关键词】清肺胶囊 药学提取工艺 药学成型工艺 药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4-233-02  清肺颗粒来源于民间验方,处方根据风热袭肺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