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知是人类最后的武器

来源 :新作文·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cwu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简直是侮辱我的学术和人格。”面对大学领导的为百度式书籍写序的要求和朋友那看似为其着想实则为权势所迫的规劝,历史学家喊出了他的心声。
  这看似简单的话语背后,是对职业操守的坚持,更是对良知的坚守。良知不是赋予圣人的高调道德主义,更不是对普通人的标榜,而是植根于每个人内心的道德律令,是维护秩序的规则底线,需要我们每个人都去捍卫与守护。
  为何摇曳在内心的良知之花会枯萎衰败?我想是那过度膨胀的欲望淹没了她。塞涅卡曾言:“茅草屋顶下住着自由的人,大理石和黃金下栖息着奴隶。”大学领导凭借百度东抄西摘拼凑成了一本书,因为对名声的贪恋;朋友在一旁劝说,为了附庸权势;而历史学家能够坚守本心,是因为坚守良知,这成了他对抗社会污浊的武器。这无疑让我们看到,在物欲横流的当下,坚强的化为怯弱,诚实的化为诡诈,恬静的化为疯狂,豁朗的化为阴沉,而良知是维护人性、人道、人权、人格尊严、人的价值的有力武器。
  过度的欲望会毁灭良知,而物质的贫穷也不是践踏良知的借口。“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面对物质匮乏,古人选择的依然是义,是坚守良知的道义。而对于物质水平已有了极大提高的我们,又有何借口去践踏良知呢?
  良知是生命之美,是灵魂之声,是我们从内心深处流露出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历史学家面对权势的威逼不改变,面对他人的附和不盲从,坚守良知的底线,走出功利迷雾,我想他会收获一份内心的安宁。我们在良知的熔炉里冶炼自己,让灵魂受到涤荡与洗礼,这是对人文精神最好的诠释。
  良知促进社会秩序的稳定。大学领导东拼西凑成一本书,书没有知识价值,却需要刊印发行,甚至如果受到某些附庸权势之人的吹捧,还会被再次刊印,这无疑是对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这不仅是个人问题,更反映出学术造假问题。学术造假不仅使学术质量问题成堆,还破坏了公平竞争的规则,更消解了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对社会稳定及发展有极大的阻碍作用。
  然而现代良性秩序,不能全指望良知去支撑,还需要各种制度与法律来维系。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提到:“道德不能代替技术,又不能代替法律。”也有学者认为,杰斐逊的名言“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奠定了美国民主宪法基础。可见,良知可贵,同时也需制度与法律保障。
  良知是人类最后的武器,是消解物欲对生命异化的武器,也是我们守望精神世界的武器。无论经历多少波折、困苦和残酷,人类内心的良知,都应亘古如新。
  (指导老师:姚首仓)
  优点赏析
  《“良知”还是“人情”》,开头概述材料语言简练,抓住关键,切题迅速,对材料中历史教授的行为予以肯定和褒扬,表明观点。紧接着,紧扣材料分析历史学家不这样做的危害,下一个自然段从更普遍的范围分析坚守良知的意义,然后提出坚守良知需要所有人的付出,才能更好地净化社会风气。最后申辩让步,让说理有力度的同时也有温度。思路清晰,语言讲究,有一定的思想穿透力。
  而《良知是人类最后的武器》,则在开头引入材料之后,用判断词对良知进行定义,思路清晰,定义严谨。接下来从原因角度分析欲望不能成为泯灭良知的借口,按照从个人和社会的逻辑,分析了良知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倒数第二段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自我校准,提出社会秩序的维系不能只靠良知,同时非常需要制度和法律的保障。文章最后表达对坚守良知的美好期待。全文紧扣材料,分析问题有深度有广度,讲究一定的说理艺术。
其他文献
  本文以车载激光扫描点云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归纳3 种的常见路坎类型,并用高程、点密度和坡度3 个指标构建路坎模型,提出一种适合结构化道路环境的三维道路提取方法。并通过
俗话说,人吃五谷百病生,于是生病、吃药、打针,天经地义,是绝大多数人免不了的。问题在于这药是怎么个吃法,这针是怎么个打法,这里面可是有大讲究的。不少人患病后,药吃了一
致18岁的自己:  你好啊,亲爱的!虽然不知道你能不能看到这封信,但我还是提笔写下想对你说的祝愿。  亲爱的你,终于成年了啊,忽然,就多了很多权利和义务!我想,你一定很开心吧。我在这里,衷心地祝福你。  愿你学会爱自己。生命中爱恋的第一个对象应该是自己,写诗给自己,给自己唱歌。不要抛弃自己的一点多愁善感,它是你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也是对自己的一点善意,不用觉得自己可笑,这是你对生活最本真的想法。  
期刊
有人说,人类大脑的思维是相似的,比如在青春岁月里,感悟生命,体会拼搏,偶尔忧愁,细腻敏感是关键词。本文显然也未逃脱这些关键词,或者说,恰恰是在展示这些关键词。作者采用典型的对比手法——房间内与外,薄荷的野蛮生长与爬山虎的被遗弃,来暗喻自我从封闭走向开放,从痛苦走向希望的心路历程。  我想,文章更深层次打动人心的是作者传达出来的关于“时间复苏”的观点。青春有约,恰如植物在春天有约——相约苏醒,相约生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以梦为马,随处可栖。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题记  安德烈·纪德在《人间食粮》里留下了这样一句:“我生活在妙不可言的等待中,等待随便哪种未来。”这句话用来形容神妙的高中生活,描绘风华正茂的豆蔻年华再适合不过。  进入高中,大多时候我听到的都是关于人生无乐趣的感叹,一种灵魂没有被喜欢的事物所充满的悲戚感。  沉下心来,回味《后会无期》里那句:“你连世界都没有观过,哪来的世界观?”我们的眼之所见仍
期刊
如果两只眼睛生来就是为了看的,那美就是它存在的理由。  ——题记  零落的爬山虎散在柏油路面上。往常那一大片覆蓋着斑驳墙面的爬山虎,如今被物业扯下,呻吟着。绿色不改,只是断茎处有几滴绿泪,似乎是为着永远也翻不过的墙的那一头。  “唉,那片原本属于你的天空与大地呢?一切荡然无存。还说什么我命由我不由天?”  我轻叹了口气,既像是对它命运的伤悼,又像是自嘲。世事皆是如此吧?在这复杂的人世中,被成绩与分
期刊
此幅明代顾绣《东山图》卷,长79.5厘米,宽27.1厘米,画面所见山体巍峨,溪水潺潺,古树苍郁,一亭峙立水中,亭内两男子悠闲对弈,两仕女凭栏眺望,石桥边一人一骑匆匆而来。此卷为
  三维Web 水利环境展示系统涉及的关键技术包括:三维河道模型的建立、数字正射影像(DOM)及数字高程模型(DEM)的融合渲染、地表设施几何模型的快速渲染等,解决有关问题需要建
危险中的荒唐和滑稽[美]弗朗辛·普罗斯特  布鲁斯·瑙曼令我们面对幽默和恐惧。  布鲁斯·瑙曼的作品极具煽动性,它们常常十分滑稽可笑又令人不安。他的作品虽然受到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