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信息技术,彰显语文课堂魅力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bh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的集成性和控制性,信息媒体的多元化、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了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它具有突破时空,增加范围,扩大容量的特点,增加了教材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并借助声、光、电、形、色、图的神奇配合,不仅为教师提供直观、形象、高效率的教学手段,也同样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全脑开发、智力培养、素质提高提供有效途径。从教学方式或手段来看,它有别于传统教学。它可以使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变成形、声结合的画面图式,让静态的审美对象活跃起来成为动态的审美对象,并加快美的信息速度,加大美的信息容量,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是如鱼得水、锦上添花。作为语文教师,应在正确把握语文学科特点的基础上,巧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使语文课堂彰显出独特的魅力。
  一、巧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呢?所以我们要给学生展现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过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我找来银河、天体、宇宙的图片和视频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银河、了解宇宙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知道关于银河的一些情况吗?你还想说些什么?”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巧用信息技术研讨探究,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
  2.注重实践,多方面实践感悟语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处理成电子书,上传在网络中给学生阅读。我将《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总之,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教师让学生通过“说”和“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课堂在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进入高潮。
  3.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三、巧用信息技术拓展思维,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1.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
  《桂林山水》描写的是“南国风光”,如何让学生去体验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通过信息技术处理的视频,学生欣赏仙湖风景后,对八角亭、郑成功故事、百年老乌龟、千年的古树,湖中的水境,农村的风光,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的变化,启发学生对美丽的家乡的感受介绍给大家。孩子们充满着自豪感,饱含着对家乡无比的热爱之情赞美着……这样,孩子们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2.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3.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事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事”!
  四、巧用信息技术提高效率,给学生一个“突破时空的美感”
  信息技术的多元化、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了生动活泼,丰富多彩 的学习环境。它具有突破时空,增加范围,扩大容量的特点,增加了教材的直觀性、形象性、生动性,并借助声、光、电、形、色、图的神奇配合,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不仅接受了大量的教学信息,而且能获得清晰明快的感受。可见,信息技术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教学观念,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单一教学手段,为学生获取知识开辟了更宽的道路。
  对难以观察清楚的现象,跨越时空的事物,不易实现的实验通过动画、录像、投影的形式,进行信息处理和图像输出,在显示屏幕上,进行微观放大 ,宏观缩小,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使学生获取动态信息,从而形成鲜明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形成概念、上升为理性认识奠定基础,同时降低了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难度。
  新的语文教学应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孩子们的心灵火花。我们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巧用信息技术,使语文课堂彰显出迷人的魅力,牢牢抓住学生的心,使学习成为一件最有意义和最感兴趣的事。
其他文献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课程总目标要求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因此,写作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之一。  在小学三年级阶段,因为有之前的看图写话等入门训练,所以,三年级可以看做是学
期刊
美国的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相对独立的八种智力,分别是: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交往—交流智力、自然智力。这些智力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各种智力方式都有自己个性化的学习风格。我们每个人都会在某个方面显得特别突出。作为小学低年级的英语教师,我们在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中,常借助听、说或用一些直观教具
期刊
识字教学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是学生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基础。也可以说是提高所有科目學习质量以及综合能力的基础。所以识字教学要把学生所熟知的语言作为教学的材料,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特点来相结合有效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提高低年级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质量。而常见的识字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语言文字来源于生活,最终还是应该回归生活。陶行知先
期刊
2011年版《英语新课程标准》对五、六年级英语 “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中“听”的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小学阶段,“听说领先,读写跟上”,是学习英语的基本原则。没有听,就没有说,用英语交流也就无从谈起。  农村小学生的听力能力普遍较弱,“聋哑症”的现象普遍。我们平时课堂上常用的听录音方法只是录音内容的简单重复,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练习并没有脱离课本,其思维能力极其封闭,问题亟待解决。  “开
期刊
思维导图又称心智图,它把人的思维路线或导向用绘制图画的方式表现出来,体现了人的思维过程及特点。人的思维特点一般是从一个主题出发展开联想,围绕中心问题展开多个思维分支,呈放射状,体现了人的发散思维的特性。思维导图则模拟人的思维,从中心主题展开联想,形成分支。在表现形式上通常由图形及关键词来表示分支内容,并通过色彩和字体的变化表示放射状思维,是一种可视化的思维工具,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商业营销、
期刊
语文是母语学科。在语文学科里,知识不存在定值。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最基本的要求应该就是知识丰厚。因为作为语文老师来说,要想教好人人都会说的母语,就必须具备超常人的文化底蕴,而且还不能只是高出一点点。因为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甚至更多的储备。所以,做语文老师不易,做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更难。  一、语文老师本身要修炼慧心,博览厚积  语文作为母语学科,势必要承载许多东西。语文不仅仅是一门人文
期刊
在农村,忽视儿童心理健康是当前家长普遍存在的一个误区。他们错误的以为,小学生年龄小就不会有心理问题,事实上心理疾病近年来有明显低龄化的趋向。根据数据显示,我国有20%的儿童有抑郁症状,其中4%的儿童被诊断为临床重症抑郁。重症抑郁最大的潜在危险是自杀行为,这便是现在青少年自杀事件不断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些问题不能及時解决,将会对这些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严重的会使这些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
期刊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如今高考也特别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考查。要想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自学方法的指导和自学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  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现实意义  教师“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和学生被动的“接受式”学习方法,往往教师“教”的过分夸张,漠视、淹没学生“学”的主体地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往往是为“教什么”“怎么教”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的同时,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那么,如何将品德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呢?  一、在阅读课文中寻找最佳“结合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见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阅读教学这个主阵地的作用,挖掘课文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元素。在阅
期刊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今天,学科教学在注重创新的同时,更多的关注到学生的健康成长问题。尤其是小学,他们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身心发展还不健全,很容易受到社会上形形色色不良行为和思想的影响和侵蚀。因此,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更为重要。  我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在加强法制教育的渗透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一、挖掘数学教学中潜在的法制教育资源,拓展教育思路  数学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