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创设在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2009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道德教育在教育中的作用很突出,它是教育发展的灯塔,也是塑造人的基石。而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开设的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关键举措。因此,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要创设贴合学生的情境,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素养。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情境创设
  道德教育在教育中的作用很突出,它是教育发展的灯塔,也是塑造人的基石。而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开设的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关键举措。在我国,学校针对不同学龄段的学生开设不同的课程,现在一部分学校也会有校本课程。之所以开发校本课程,最主要的原因是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而思想品德课程对学生的成长也极其重要,是学生接触社会、与人交际的一个重要工具,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但是目前德育工作实际上变成了纸上谈兵。一般情况下,教师通常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完全按照自己的想象和理解给学生上课,不关注学生的兴趣点,而是简单粗暴地读课本,使得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到课堂中,忽略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例如,老师备好课,上课的时候只是简单地按照教案上的内容走过场,而缺乏对学生的关注。在活动课上,老师读步骤,学生随便听听,下课后也不会真正地去动手实践。时间一长,老师讲了什么,学生根本记不住。有时候,就算学生想去做,但具体怎么做,根本不理解,也不知道。
  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认知能力的关键。所谓的情境是借助影视、短片等视觉上的冲击,再加上听觉上通过音乐、声音等形式的刺激,让学生有所感触,有所触动,真正接触,如临其境,从而感同身受,渐渐地使所接受的知识和教育深入内心。情感性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一个基本品质,也是品德与社会学习的一个基本特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些典型的情境、典型的事例让学生去体验,能让学生有变通性,可以让学生在情境中学到知识,并且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去,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判断力、实践能力,能够加强学生对社会事物的深度认识。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中的情境创设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巧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引起共鸣
  教育现代化不仅是教育思想的现代化,也是教育内容的现代化。现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已经是非常普遍的一种教学方式了。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手段更利于教学内容的呈现,学生会迅速地被吸引。例如,在教学生过马路要看红绿灯时,可以通过动画片的呈现,让学生看到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后果,使他们印象深刻。学生每次过马路的时候,脑海里就会有视频中的画面出现,以提醒他们要遵守交通规则,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形成这种意识。品德与社会课程不是一门单一的课程,它贯穿于学生生活的点滴之中。我国的品德与社会课程从小学开始,是教育大纲里的一门必修课程。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在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主要体现为:首先,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深对原有认知的理解,并把原有的认知经验迁移到新的学习内容中,从而使他们把学习内容整合到已有的认知体系中,进而达到升华思想,深化对事物理解的效果。例如在教学《春天的故事》这一课时,当教师利用视频加解说的形式,把昔日小渔村萧条落寞的景象和如今高楼林立、繁忙兴盛的经济特区——深圳呈现在学生眼前。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看到这一变化,更加震撼,比凭直觉想象更加有效。学生看到这一变化,往往会发出惊叹,甚至能够激动地描述这些改变。音乐和解说也非常有感染力,学生的印象会更深刻。一方面激起学生对祖国今日之繁荣昌盛来之不易的深刻认知,另一方面学生也会在车水马龙的现代画面中为祖国感到深深的自豪,从而激发学生振兴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使他们树立发愤图强的爱国志向,发展他们从现在做起,从细节做起的责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小学是儿童不断接受新知识,并培养其学习兴趣的关键时期。鉴于品德与社会的综合性特点,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是历史的发展过程。对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学生来说,尽管会在平时的课外阅读中偶尔涉猎相关历史知识,可年代久远的事件毕竟与他们相距甚远,空洞的说教很难引起他们的兴趣。以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的品德与社会为例,里面涉及了大量的历史、人文知识。大部分学生刚接触的时候或不感兴趣,或难以理解,学习热情不高,难以实现教学目标。当教师用多媒体呈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种种发明创造以及各个朝代的丰功伟绩的时候,学生可以看到更直观的情境,因此他们看的时候也能够更加专注,从而能更好地将学到的知识与观念内化为行为。
  二、角色模拟,换位体验,创设生活情境
  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如果品德与社会教育的内容是抽象的,是学生不熟悉的生活情境,那么学生就会感到陌生,那这种教育就是空洞的,学生的认识也只能是表面的、不深刻的,没有办法真正去感知。因此,要通过学生耳熟能详的生活小事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通过角色扮演,进入他人所处的环境,把自己当作他人,站在他人的立场去做些事情。例如,让不守纪律的学生扮演班长的角色,从而体验到班长在做事情时的难处,从而更好地约束自己的行为;扮演环卫工人,理解他们劳动的艰辛,从而约束自己乱扔果皮纸屑的行为……学生通过这种方式,能更多地体会其他同学、家长、朋友的感受,由己及人。这样的情境创设对发展个体关爱他人、体谅他人的社会情感以及发展人际交往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例如在教学《算算家庭账》这一课时,为让学生更好地体验父母对家庭的辛勤付出,教师可进行这样的情境创设:班级临时组成一个“小社会”,一位学生扮演爸爸或者妈妈角色,其他人扮演商贩等社会角色,让“家长”在临时搭建的“小社会”中体验一天生活,购买一天的生活必需品,记好账单,谈感想。在亲身的体验过程中,学生很好地理解了“精打细算”和“量入为出”的含义,体验了父母对家庭的辛勤付出,知道了自己节俭就是珍惜父母的劳动,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节俭的行为习惯。
  三、师生互动,巧用话题情境,化抽象为具体
  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挖掘一切具体的事例教学,以故事或者事例为引,抛出话题。教师在有意创设的情境中引导和启发学生,让抽象的知识直观化、生活化。例如在教学《与诚信“签约”》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对“诚信”这个抽象概念有更深刻的认识,引导学生做一个讲诚信的人,教师可以尝试创设话题情境:“一次数学测验的试卷分下来了,小刚愁眉苦脸地望着试卷上的65分发呆,他这时候可能在想些什么?”这时候,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此刻,老师适时抛出话题:把65分改成85分好不好?并就这个话题展开讨论……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情境中,结合对“诚信”的理解,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教师让学生谈论周围有没有和诚信相关的事情发生,最后教师适时小结。在收放转化中,学生明白诚信的回报是无价的,生活中违背诚信的事情也时有发生,但违背诚信只能给自己或他人带来恶果,从而帮助学生提升对诚信的认识。通过情境对话,利用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加上老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引导,更能够帮助学生在今后面临类似事情的时候作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
  四、创设活动情境,深化生活体验
  小学生活泼好动,模仿力强,在认识事物方面形象思维大于抽象思维。利用学生身边的环境、接触的人和事,通过学生的形象思维,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在活动的参与中,自己去发现和创造。这样学生对事物的理解才是最深刻的,也最容易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习惯和操行。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去参与社区活动,体验社区生活。同时,也要不断去丰富社区活动的内涵,比如建立成长记录口袋,记录每个学生好的道德行为和实践活动。
  在當前的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中,情境创设已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也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诸如情境创设中手段单一、缺乏乐趣、脱离生活实际、教学导向不正确、照本宣科等。教师要正视这些问题,并积极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提升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效率与运用质量,进而打造高效的品德课堂。
其他文献
【摘 要】有效的英语课堂阅读教学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品格,因此,开展有效的英语课堂阅读教学势在必行。当前我国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存在许多问题。利用英语绘本进行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我们的课程资源,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素养,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绘本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课堂阅读教学方法。  【关键词】英语绘本
【摘 要】一直以来,英语学习的最大困难就是记单词,特别是对于农村的小学生来说,要求掌握教本中那么多的英语单词,更加难上加难。Phonics教学法的运用,能够培养学生做到“见词能读,听音能写”的能力,有助于孩子读得快、理解得快,更有助于孩子掌握英语拼写结构。笔者在多年的农村小学英语词汇教学实践中,运用phonics教学的策略,有效提高了学生词汇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英语;词汇学习;Phonic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学生因为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智力兴趣等方面的差异,对相同的学习内容,会出现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教师要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个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使得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  【关键词】分层教学;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两极分化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校不分快慢班
【摘 要】目前的社会日新月异,科学发达,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更新,社会环境变得复杂,人的心理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校园也不例外,学生是受影响的人群。加上现在独生子女多,受家里宠爱,人与人的关系变得复杂等种种原因,造成学生心理问题日益增多,不少学生存在心理异常,甚至有心理疾病。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教好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爱是教育的良方,爱可以改变一个孩
【摘 要】学生自主生成数学知识是新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实际案例陈述了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成技巧,合理制造情境困难可将几何知识与生活情境有效结合,几何归类法可帮助学生有效构建几何空间观念,并保持对几何的探究兴趣。  【关键词】生成技巧;情境困难;归类  “生成”是指学生经过引导、探索、思考生成知识的过程。新课程标准更注重学生对知识产生过程的体验,强调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的重要性,理解知识的开放
【摘 要】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努力采用快乐的识字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掌握多样的识字方法,促进识记效果的提高,而且要因地制宜、灵活多变地选择恰当的时机、方法,使学生更加热爱语言文字,真正享受到语言文字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快乐。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识字教学  郭沫若先生曾说过:“识字是一切探求之第一步。”识字是学文化、学科学、学技术的基础,就
【摘 要】一年级的美术教学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学习美术的基础,基础知识的教学始终贯穿于整个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之中。然而,在一年级美术常规教学中,学生作业明显存在构图不完整、细节欠缺、线条呆板等问题。本文从一年级学生美术作业的现状出发,分析学生美术作业出现问题的原因,提出了解决小学一年级学生美术作业常见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一年级;美术;课堂作业;问题;对策  一、一年级学生美术作业
【摘 要】一所学校完善的师资队伍建设能在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中起到关键作用,师资队伍建设是关系到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建设一支水平较高、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是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关键。这样的教师队伍能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中职学校的科学发展,是教育可持续性发展的核心内容。因而对中职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进行合理规划就显得非常重要。  【关键词】中职学校;师资队伍
【摘 要】当前社会上还存在着种种消极因素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全体德育工作者都必须主动探讨创新学校德育的工作方法。本文从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规范行为习惯、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建立并完善德育工作相关制度、坚持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等几个方面对创新学校德育的工作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
【摘 要】“研学后教”是我区基于近年来国内课堂改革多种成功模式的合理内核,结合我区课堂教学实际问题提出的。合作学习是当前小学英语“研学后教”课堂中的重要方式,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探究,提出全面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能,提高学习质量,从而达到学生在英语学习的“乐学”与“会学”,形成终身学习素养。  【关键词】“合作学习”;先研后教;团体意识;问题探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