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政治新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的一次重大变革,突出表现为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以及由此引发在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材处理及教学评价等各个方面的改革。新课改对初中政治在课程的性质、理念、设计思路、目标、内容以及实施建议等方面做了详尽规定,呈现出重素质教育、重学生发展、重时代特征、重行动实践四个方面的特点,为政治教学实践指明了方向。新课改也解决了传统教学的诸多弊端。但是,在新旧教学模式交替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有悖于新课改的不良现象。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时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很大的问题。
1. 教师是平等和谐关系的倡导者
“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师生之间缺乏积极的情感联系,会使教学活动失去宝贵的动力资源,因此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师生关系焕发出迷人的光彩,这是课改最亮丽的风景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倡导平等和谐的关,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转变角色,由过去课堂的权威和中心人物转变为一个知识的引导者。师生之间应该是朋友关系,教师不是居高临下地与学生对话,而是朋友般地平等地讨论问题。教师可以经常走下讲台,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面对面地交谈,或直接参与到学生的小组讨论中去。在参与中也可自我表露,例如:在讲解《做大自然的朋友——人类的责任》这一内容时要让学生说认识、谈感受。学生谈自己认识感受前,老师也可说说自己的感受和认识。“今天,我和大家一样想了解、认识大自然,想知道我们的自然与我们应该怎样相处,但是,当我们看到我们的自然在哭泣的时候,心里确实很悲痛,曾经,我也没很好地保护我们的大自然,没有意识到我们对大自然的责任,这些给了大自然很大的压力,现在我要和同学们一起努力改正我们自己的缺点,弥补我们的不足,更要全身心的投入到大自然中去,才能与大自然做朋友,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决心和信心!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做大自然的朋友吧!”。在学生面前表露自己的想法,不但不会降低自己的威信,反而让学生觉得老师更加可信,同时营造了宽松、真诚、和谐的氛围。
2.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条件
2.1 学习需要。
人的行为总是由一定的思想动机推动的,而动机又总是由需要引起,人自身的机体和社会生活客观要求首先反映到人的头脑中,形成一定的需要,需要一旦被人们意识到,就会以动机的形式表现出来,引发人的行为,并将其导向一定的目标。
2.2 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才会入迷,入迷才能钻得进去,学习才会卓有成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事实上导致政治(不仅仅是政治学科)学习不良的重要原因就是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昭示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3 融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融洽、相互信任和理解就会形成积极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相反,长期不融洽、不默契的师生人际关系必然为冷淡、沉闷的课堂气氛埋下祸根,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可见融洽的师生人际关系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基础。
3. 由“重知识灌输”向“重学习引导”转变
原来的应试课堂基本上是全面的知识灌输,课本知识被分割成一个个知识点,教师按部就班地将知识点灌输给学生,要求学生识记、理解等,这往往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新课改则强调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其实质就是要求重视学生参与课堂的互动,参与问题的思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当然,新课改条件下,课本知识点的掌握仍然是必要的,也是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之一,但思想政治教学如果还是只注重灌输现成的结论,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死记硬背教材中的知识点,忽视学生的参与,忽视与学生的互动,忽视学生的思维活动和亲身体验,忽视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学”以及“怎样学”,“学了有什么意义”等问题,这样就无异于穿新鞋走老路,教学效果必然大打折扣。因此,新课改要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就必然要求教师从传统的“重视知识灌输”向“重视学习引导”转变。
4. 联系实际,重视实践
实践是认识的第一源泉,新课程强调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活动,这将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如在讲《合作、竞争》时,我组织学生做“绑腿双人跑”的游戏,学生通过体验、比较、思考、感悟到了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又如教学《文明交往礼为先》时,让学生以小品表演的形式,模拟星期日同学来我家做客的情景,学生在观察小品的同时,思考这两位表演者用了哪些礼貌用语,在观察、思考、反思中使学生懂得了在交往中要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庄。
总之,新课改下,教师除了改变教育观念,在思想品德课中广泛运用信息技术,并充分发挥其视听结合、个别指导和协作魅力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能极大地活跃气氛,丰富和拓展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
收稿日期:2012-03-20
1. 教师是平等和谐关系的倡导者
“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师生之间缺乏积极的情感联系,会使教学活动失去宝贵的动力资源,因此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师生关系焕发出迷人的光彩,这是课改最亮丽的风景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倡导平等和谐的关,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转变角色,由过去课堂的权威和中心人物转变为一个知识的引导者。师生之间应该是朋友关系,教师不是居高临下地与学生对话,而是朋友般地平等地讨论问题。教师可以经常走下讲台,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面对面地交谈,或直接参与到学生的小组讨论中去。在参与中也可自我表露,例如:在讲解《做大自然的朋友——人类的责任》这一内容时要让学生说认识、谈感受。学生谈自己认识感受前,老师也可说说自己的感受和认识。“今天,我和大家一样想了解、认识大自然,想知道我们的自然与我们应该怎样相处,但是,当我们看到我们的自然在哭泣的时候,心里确实很悲痛,曾经,我也没很好地保护我们的大自然,没有意识到我们对大自然的责任,这些给了大自然很大的压力,现在我要和同学们一起努力改正我们自己的缺点,弥补我们的不足,更要全身心的投入到大自然中去,才能与大自然做朋友,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决心和信心!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做大自然的朋友吧!”。在学生面前表露自己的想法,不但不会降低自己的威信,反而让学生觉得老师更加可信,同时营造了宽松、真诚、和谐的氛围。
2.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条件
2.1 学习需要。
人的行为总是由一定的思想动机推动的,而动机又总是由需要引起,人自身的机体和社会生活客观要求首先反映到人的头脑中,形成一定的需要,需要一旦被人们意识到,就会以动机的形式表现出来,引发人的行为,并将其导向一定的目标。
2.2 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才会入迷,入迷才能钻得进去,学习才会卓有成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事实上导致政治(不仅仅是政治学科)学习不良的重要原因就是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昭示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3 融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融洽、相互信任和理解就会形成积极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相反,长期不融洽、不默契的师生人际关系必然为冷淡、沉闷的课堂气氛埋下祸根,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可见融洽的师生人际关系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基础。
3. 由“重知识灌输”向“重学习引导”转变
原来的应试课堂基本上是全面的知识灌输,课本知识被分割成一个个知识点,教师按部就班地将知识点灌输给学生,要求学生识记、理解等,这往往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新课改则强调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其实质就是要求重视学生参与课堂的互动,参与问题的思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当然,新课改条件下,课本知识点的掌握仍然是必要的,也是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之一,但思想政治教学如果还是只注重灌输现成的结论,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死记硬背教材中的知识点,忽视学生的参与,忽视与学生的互动,忽视学生的思维活动和亲身体验,忽视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学”以及“怎样学”,“学了有什么意义”等问题,这样就无异于穿新鞋走老路,教学效果必然大打折扣。因此,新课改要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就必然要求教师从传统的“重视知识灌输”向“重视学习引导”转变。
4. 联系实际,重视实践
实践是认识的第一源泉,新课程强调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活动,这将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如在讲《合作、竞争》时,我组织学生做“绑腿双人跑”的游戏,学生通过体验、比较、思考、感悟到了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又如教学《文明交往礼为先》时,让学生以小品表演的形式,模拟星期日同学来我家做客的情景,学生在观察小品的同时,思考这两位表演者用了哪些礼貌用语,在观察、思考、反思中使学生懂得了在交往中要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庄。
总之,新课改下,教师除了改变教育观念,在思想品德课中广泛运用信息技术,并充分发挥其视听结合、个别指导和协作魅力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能极大地活跃气氛,丰富和拓展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
收稿日期:2012-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