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yzy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造性思维是指人类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认识的能动作用,突破固定的逻辑通道,不断以新颖方式和多维角度的思维转化来寻求获得新成果的思维活动。这种思维在思维过程中具有发现问题的敏锐性、探索过程的发散性、解决问题的新颖性、思维结构的综合性,是一种高级思维,是人的智力水平高度发展的表现。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这种创造思维品质,既有利于提高历史课堂效率,也将有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
  
  一、通过提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要不断创新,首先就要有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求。有了不断创新的欲望,才能进行有意识、有意义的创新活动,也才可能达到创新的目的。中国具有几千年辉煌灿烂的文化。对于这些,中学生总是充满好奇,有时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为什么既肯定元朝统一中国的积极意义,又赞扬文天祥的抗元斗争精神?”、“吴三桂不引清军入关,李自成会成为一个新封建政权的皇帝吗?”、“孙中山为什么要把大总统职位让给袁世凯呢?”、“假如林则徐没有去禁烟,中国近代史会怎样发展呢?还会有鸦片战争的发生吗?”“是不是正义的战争一定会取得胜利呢?”等等。有些问题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探索、一种创新,是一种对好奇心的满足。他们正是带着这种好奇心来认识这个世界的。学生有了这样的问题后,教师不能只简单的肯定和否定,而要抓住这个契机,不仅要给学生以知识方面的答疑,更要给学生这一良好的求异思维苗头以鼓励与进一步引导,激发他们永不熄灭的创新欲望。
  
  二、通过有目的的引导培养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又叫求异思维,指的是一种逆向性的创造思维,其特征是用不同于常规的角度和方法去观察分析客观事物而得出全新形式的思维成果。求异思维的内涵具有广博的开拓创新性和迁延性,运用求异思维教学能够克服教学模式的凝固化和一统化弊病,冲破陈旧的思维模式,把思维从狭窄、封闭、陈旧相因的体系中解放出来,在一个新的领域中进行思维的创造性、开拓性的辐射与复合。显然,逆向性创造思维有益于启迪和挖掘学生潜在的智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如:通过开展“历史小论文”、“历史创作”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一个学生在历史小论文中通过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展开多方面的联想。首先“纵向联想”,指出文天祥视死如归的力量源泉来自“民族的浩然正气和炽热的爱国之心”;接着展开“逆向联想”,痛斥当今社会上极少数只顾个人利益,而忘了国家利益的社会渣滓;另外还展开“横向联想”,联想到今天的青年学生应该继承中华民族的伟大传统,不能辜负老一辈对我们的殷切期望,把建设祖国的历史重任肩负起来。由一位历史人物的事迹,这位同学就展开了如此丰富的联想,充分体现了创造性思维发散性的特点。如果经常开展这类活动,会极大地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展智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故教师要通过有针对的教学去培养这种思维。
  
  三、通过大胆质疑培养辐合性思维
  
  辐合思维又叫求同思维、集中思维,是一种寻求唯一正确答案的思维,它指向于单一的唯一正确答案,是根据已有的知识更新和经验,向着一个方向去思考,总是考虑这一问题应该怎样解决,解决的程序是什么,得到一个认为是最好的结论。如:从学生熟悉的中国近代一百多年的屈辱历史中分析:①、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挨了打;②、又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失败;③、中法战争中中国“不败而败”;④、甲午中日战争中又再次挨打;⑤、八国联军侵华,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这几件事实辐合于一种思维,就会得出一个结论:“国家落后就会挨打”,最后,怎样才能不会挨打呢?学生一定会积极思考,得出只有振兴中华使国家强大才会林立于世界,引起感情上的共鸣。因此,历史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大胆质疑,大胆回答,敢于幻想,敢于实践,解除学生对错误的恐惧心理,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其次,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引导他们善于发现问题,提出疑义,求得解决,这样才能有进步:比较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财富各是什么时?教师先有意设计几个答案:金钱、土地、奴隶、房屋……让学生思考。在讨论中,有人出现错误,这时教师不要急于下结论,可要求那个同学说说他的理由。教师在耐心倾听后,再帮他释疑,分析原因,直到错误思维因点拔而澄清,学生因此掌握了知识,同时在思考中发展了创造思维。
  
  四、通过思维灵感培养创造性思维
  
  依靠思维灵感,可以创造性的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念,发展新理论,启迪新思想。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大胆启发学生利用思维灵感这一特点,排除一切传统观念、常规思路的束缚,摒弃暗中起制约作用的对创造思维的限制和挑剔,从“一本正经”的“自由想象”转入不经意的、甚至是“不务正业”和“离经判道”的随便的横思纵想。如:中国近代史《时局图》注释说:肠代表德国,太阳代表日本,其他列强俄、法、美、英分别由熊、蛤蟆、鹰、虎等凶猛动物代表,这时,有学生积极思考后,质疑:认为“肠代表德国”中的“肠”应为“蛇”,因为“肠”显得软弱无力,而“蛇”具有“凶狠、狡诈、毒辣”的本性,更能充分显示德国侵占我国山东的凶恶本质。有了这种大胆的猜测假设,学生智慧的大门一旦打开,就会产生象物理学家阿基米德解决“王冠之谜”一样的伟大理论或思想。我们的教育目的就达到了。
  教师是教育的组织者、领导者,在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创造型人才中起主导作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重视思维能力的训练。
其他文献
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教育的根本价值目标。研究性学习是中学教育培养适应知识经济社会的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然选择。尽管研究性学习已列入国家中学新课程改革计划,但作为一门新兴课程,面对创新人才培养这个命题,我们教育工作者在认识和实践方面还必须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索。  一、研究性学习的涵义与实施方法  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组织、合作之下,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
期刊
【摘要】 本文作者结合自己在多年的初中地理教学感受,论述了通过促进学生在学习中动脑、动心、动手,更有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为我们实施素质教育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关键词】 初中地理;教学兴趣;培养    初中地理教学应该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同步发展的过程。在众多的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是非智力因素中最为活跃的一个,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应注重对兴趣这个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期刊
当前,中学生物教学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然而,由于中考不考生物学,有不少学生轻视生物学习,甚至把生物课看成负担。在此情况下,怎样从生物教学自身特点中寻找突破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搞活教学,提高质量,目前已成为生物学教师探索的问题。  根据初中学生好奇、求知欲强、思维活跃、学习从兴趣出发的特点,我充分利用生物学本身独具的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等特点,努力挖掘各种趣味因素,创设情境,以各种教学形式
期刊
化学是一门物质性质和物质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学科,它研究物质发生变化的原因和条件,以及随着变化发生的各种现象(例如发光、放热、发生气体等)。所以物质的变化指导了对化学的研究,而化学又可以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    一、 生活常识中的化学    1、鉴别衣料  每当购置一块衣料或添置一件新衣服后,你一定很想自已鉴别它是什么类型的纺织品吧?其实这并不困难。只要从衣料角上各抽几条经纬线,用火柴点燃并观察其
期刊
进入高一的学生已经有三年历史学习的经验和知识的积累,对历史问题的理解和知识的接受能力都有了较大提高。他们思想活跃,喜欢追根溯源,这一时期正是历史学科培养学生阅读习惯,训练阅读能力的最佳年段。教师应抓住契机,有意识有计划按步骤地利用课堂教学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与技巧,并使之形成良好习惯,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这不仅能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乐趣,成绩提高,而且会终生受益。我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粗浅的经
期刊
我们大都有这样的体验:听一堂好课,如同欣赏一首名曲,余音在耳,裘袅不绝;又像观赏一幅名画,心动神移,流连忘返。再看学生,个个双眸凝视,犹如被磁铁吸引住似的听着、想着、记录着……。回忆教师生涯,为能达到这种境界,我也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在此就谈谈我在历史教学中做到的“三个必须”。    一、必须精讲重点,深入浅出    在一节课里,要讲的内容很多,想把一切问题都讲深讲透是不可能的。教学中,通
期刊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倡导新的教学观念,提倡以学生学习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兴趣这一非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如何在历史课教学过程中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兴趣尤为重要。    一、创设历史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历史
期刊
从近年来的地理高考试卷看,区域地理部分试题都占有相当的比重,区域地理复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如何在较短的复习时间里,取得最佳的复习效果,成为学生和老师关注的重要问题。下面就结合自己对区域地理的复习,谈谈一些心得体会。    一、要引导学生多看地图,强化重要地理事物的区域位置认知    从近些年的地理高考试卷看,几乎每一道试题都离不开对地图的考查,而考查的这些地图绝大部分都是来自区域地理部分内容。
期刊
政治课由于自身的特点,理论比较系统,内容比较枯燥,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怎样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怎样把学生的注意力持久吸引到政治课?这些都要靠提高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增强政治课的魅力。那么,怎样提高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    一 、趣味导入    一个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政治课教学的导课既要简短又要有趣,如在讲《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时,
期刊
【摘要】 “暗示——领悟”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语言、实物、音乐等手段创造一个生动真实的情知结合环境,激发学生积极的情绪情感,引导学生在一种思想高度集中、精神完全放松的情况下从事智力活动,达到高效率的记忆和领悟。本文情境暗示、语言暗示、板书暗示三方面总结出了暗示法教学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方法。   【关键词】 思想政治;暗示;教学方法    思想政治课教学,采用的教学模式是不能固定的,应该根据教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