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兰花》教学设计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hl79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①正确理解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要敢于搏击风雨,直面人生。
  ②学习作者善用铺垫的表达艺术。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要敢于搏击风雨,直面人生。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要敢于搏击风雨,直面人生。
  教学过程:
  (一)幻灯片展示铃兰花的几幅图片
  图片内容:颜色是纯白的,形状如倒挂的酒盅,又如小小的铃铛。七八个白色花苞成串状挂着花茎上,上面带着晶莹的露珠,煞是好看。
  (目的: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易于理解铃兰花的象征意义和文章的主旨。)
  同时教师介绍有关铃兰花的美丽传说:
  铃兰是芬兰、瑞典、南斯拉夫、法国的国花,是纯洁美丽吉祥幸福的象征。关于它有许多美丽的传说。
  乌克兰有个美丽的传说,说的是很久以前有一位美丽的姑娘,痴心等待远征的爱人,思念的泪水滴落在林间草地,变成那芳香四溢的铃兰。
  也有人说那是白雪公主断了的珍珠项链洒落的珠子。
  也有人说那是七个小矮人提着的小小灯笼。
  浪漫的法国人还有一个专门的铃兰节(五月一日),在那天亲朋好友间互赠铃兰小花,传递着祝福。
  (二)作者简介:
  沃兰茨(1853—1900)原南斯拉夫作家。作品多表现农民的觉醒和斗争,并对城市文明的丑恶和不平进行抨击。著有散文《与水搏斗》等
  (三)学习目标:(幻灯片展示)
  ①正确理解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要敢于搏击风雨,直面人生。
  ②学习作者情景交融、善用铺垫的表达艺术。
  (四)课文分析:
  师:请大家速读课文,标出关键语句。思考以下问题:
  ①“地狱”有何特征?“我”对“地狱”有何感受?
  ②“我”为何敢于主动去“地狱”采摘铃兰?
  (第一个问题较简单,因为文中有“怕人的,黑黝黝的洼地”、“‘地狱’里人迹罕至,阴阴森森”、“溪流日夜不息的声响给这个阴森可怖的地方蒙上了更神秘的色彩”、“我每次总是恐惧万端地走近这个地方”的语句,所以可让学生读完课文后,直接回答这个问题。)
  生:“地狱”特征是阴森、神秘的。“我”对他的感受是“恐怖万端”的。
  师:很好。那么作者用四个自然段的篇幅详细介绍“地狱”以及我的感受,这样写有何作用?
  生(稍做思考):这是铺垫。为了突出下文“我”能主动去“地狱”的勇敢。
  师:对,这就是铺垫。渲染了神秘的气氛也为下文揭示主题服务。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写作中也尝试着运用这种艺术表达手法,会使你的文章显得有章法。
  师(提高声音):“地狱”是如此的阴森。“我”对它是那么地恐惧。为什么“我”第二次会主动去“地狱”采摘铃兰?
  (此问题有一定的难度,也是要解决的重点。可让学生先在文中找出相关信息,然后同位讨论总结答案。)
  甲生:我认为是源于对母亲的爱。
  师(幻灯片展示此条答案):总结得不错。你的答案有何依据?
  甲生:当我听到母亲为找不到铃兰而深深叹息时,夜里久久不能入眠“内心深处回响着母亲的叹息声”。虽然“我”也知道只能在“地狱”里采摘它,但一种责任感促使“我”去了“地狱”。
  师:你对课文把握的很好。还有哪位同学把刚才讨论的答案说一说。
  乙生:还有“我”也特别喜欢铃兰。这也是去“地狱”的原因。
  师:对,刚一上课我就讲了铃兰是纯洁、吉祥、美丽的象征。文中的“我”也特别喜欢它。这表明“我”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幻灯片展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师:同学们再思考,什么是促使“我”去地狱的直接事件。
  几个学生不约而同地回答:父母的一次对话。
  师:请两位同学朗读他们的对话并思考这是父母无意还是有意为之。
  (两生朗读课文,稍后老师提问。)
  (师给以问题提示,应联系上文。)
  甲生:有意安排。因为母亲说话时是“若有所思”,这是暗示。
  乙生:有意安排,因为对话时间恰是星期六黄昏,母亲又想星期日带着铃兰去教堂。时间较晚了,并且也只有“地狱”里有铃兰。
  师(点头):分析得不错。这可谓是父母的一次巧妙安排。
  (幻灯片展示:父母的巧妙安排。)
  师:父母为什么做这样的安排?
  (稍微停顿提问)
  生:因为年幼的“我”特别怕去“地狱”,第一次是被父亲强迫去的。打那以后,“我”仍然非常惧怕那个地方。父母这是帮我克服心理困难。
  师(追问):那么为何称之为巧妙呢?
  生:因为没有强迫性,但又暗暗地帮了“我”。父母想让“我”自己面对这种挑战。
  师(微笑):父母可谓用心良苦。父母的目的达到了吗?看课文最后几段。
  生:“‘我’沉浸在幸福和无限喜悦之中,更显容光焕发。”“我”因为战胜了恐惧和为母亲采摘到铃兰而幸福高兴。
  师:对,最后“我”战胜了恐惧,又前进了一步。什么是“我”战胜恐惧的力量?让我们一起回答。
  生(齐答):“我”对父母的爱和父母对“我”正确的爱。
  师(总结):对。是爱的力量。爱能战胜一切,使人变得勇敢、顽强。这个爱包括我对父母的爱以及父母对我正确的爱。当然也需要我们自身有一颗向善的心,就像文中的“我”对美好事物有一种追求。
  (同时用幻灯片展示文章主旨)
  生(齐读文章主旨):“人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接受许多考验,只有勇敢面对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完成人生的飞跃。这其中需要爱的导航。”
  师(课堂总结):这就是我们学习这篇散文获得的情感升华。希望大家认真体味、感悟,这对以后的成长很有帮助。另外从本课中学习到的铺垫的艺术表达手法,要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加以运用。
  教学过程反思:
  教完本课后,我有以下几点感触:
  ①在师生的互动下,教学目标基本达到。但是在引导学生过程中有些地方还不够到位,老师操之过急,这是问题设计的还不够细致。我会以后注意。
  ②老师的语言有些干瘪,所以平时应注意积累一些丰富的词语,以便在课堂上运用自如。
  
  陈敏,教师,现居山东枣庄。
其他文献
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模式是在具体分析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学习者特征和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运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课程整合、
今天,我们要考数学。我对数学没有兴趣,对数学考试更加敬畏。虽然我在数学上用了很多功,但是成绩并不理想,这让我对数学失去了信心,每次考试都如临大敌,胆战心惊。 Today, w
指导语:本测试对于学生了解自己与朋友的关系,了解自己在同学相处过程中存在哪些典型的行为困扰具有一定的意义。测试共有28个问题,每个问题做“是”或“否”两种回答。  1-关于自己的烦恼有口难言。  2-和生人见面感觉不自然。  3-过分地羡慕和妒忌别人。  4-与异性交往太少。  5-对连续不断的会谈感到困难。  6-在社交场合感到紧张。  7-时常伤害别人。  8-与一大群朋友在一起,常常感到孤寂
当宝宝热衷于在你和他人的交谈沟通过程中做一个不时发问、喋喋不休的“插话王”时,就表明小家伙已经有了参与、表现和被认同的渴望,你除了停下话题向他妥协或者武断终止他的插话外,其实还有更科学、更从容的方法,让你的宝宝不做“插话王”!    “插话王”的表现——    情景重现:电话铃响了,妈妈急匆匆去接电话。电话是一个客户打来的,客户在电话里针对妈妈的计划书提出不少修改要求。这时的小美一个劲地问妈妈谁打
“WE regard the UN’s decision to have China host the FWCW as a natural and logical choice,“ said Mr. Farid Rahman, the United Nations Children’s Fund (UNICE
所谓销售,就是商品转化为货币,它被马克思称为“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所有者”。在这惊险的跳跃中,有的人因成功而腰缠万贯,有
关于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个话题,如同牛市股票被理论界炒得炙手可热,并且有一小部分国有企业已付诸实践,以试点的形式走在了转换机制、深化企业改革的
The China-Japan Friendship Cities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able Tennis Friendship Tournament,jointly organized by the Chinese People’s Association for Fr
中国人对美国人有许多先入为主的看法。比如,美国人到了18岁就将孩子扫地出门,什么也不管;美国孩子没大没小,还叫父母的小名;等等。我不能说这都是些无稽之谈。比如,我读研究
对12例非恶性肿瘤和骨性疾病患者(对照组)全身不同部位骨显像和43例恶性肿瘤患者的异常浓聚区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对照组两侧相应部位的放射性比值(H值)约为1.05。若以阳性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