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3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重要概念。小学英语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非常重要。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四个方面。笔者在日常的听课、学习或者培训中发现,大部分小学英语教师关注语言能力、学习能力以及文化品格的素养培养并取得了良好成效,而对思维品质培养意识欠缺或有意识而挖掘不深,导致培养效果一般。文章针对小学英语教学中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有效的培养策略,尝试对提高思维品质素养的培养进行有现实意义的探索。
一、思维品质素养的培养现状
国外对外语学科中思维能力培养给予越来越多的重视,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框架和要求,但是在我国基础英语教育中,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存在不少问题。因此,有必要对英语学科中思维能力培养的一些基本问题展开研究。本文试图结合英语学科学习的特点,分析英语学科思维能力的内涵,探讨英语教育中思维能力发展的策略。
二、思維品质素养的培养意义
1.思维的概念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是认知活动的最高形式,是通过判断、抽象、推理、想象和问题解决等心理特征进行复杂的相互作用,完成信息转换,形成新的心理表征的过程。从社会学的视角看,思维即“寻求意义”,它强调社会环境和文化对个体思维的影响和塑造。人人都在思维,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能有效地思维。思维涉及很多智力活动,有的需要甚少或者不需要直接的注意,有的则需要有意识、有目的的反思。因此,在教育情境中,思维通常指有目的、有意识的记忆、形成概念、计划、想象、推理、问题解决、思考观点、做决定和判断并产生新观点的过程。
2.思维品质的培养意义
语言与思维密切联系,在特定社会文化条件下,英语学习的思维过程涉及心理、社会、教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为此,笔者认为,外语学科中的思维是对客观事物能动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是对事物和事物之间关系的本质与规律的反映。思维具有间接性、概括性和能动性。间接性,是指我们可以通过已知的信息推断出没有直接观察到的事物;概括性,是指可以把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和本质特征抽取出来,并加以推广;能动性,是指思维不仅能使人认识世界,还能创造思想产品,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三、思维品质素养的培养策略
青少年阶段是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而教育是个体思维发展的必要条件。国内外大量研究证实,教学可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我们应该从英语学科特点和英语学科中思维的内涵出发,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设定教学目标并开展有效的教学,促进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协同发展。
(一)遵循思维发展规律,明确目标定位
1.基础性
中小学英语学科思维能力培养强调基础性,这有两层含义:第一,根据中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和阶段性特征,确定阶段侧重目标,使他们的思维在每个发展阶段都得到良好的发展。从小学到高中,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经历由形象思维到形式思维、辩证思维的发展特点。形象思维是以具体的表象为材料进行的思维,形式思维与辩证思维均以抽象的概念为媒介,都属于抽象思维。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小学高年级阶段,抽象思维开始参与形象思维的过程。中学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都在迅速发展。英语教 学中要结合思维发展的这一特点,确定各阶段思维能力培养的目标,促进思维能力有梯度的发展,而不是盲目拔高。不同的思维类型有各自的心理加工方式,但各种思维加工方式并不是孤立的、割裂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
2.能动性
如上所述,英语学习中涉及多种思维能力,有些思维包括更为复杂的认知过程。人们依据认知过程的复杂性依次将它们称为高阶思维和低阶思维,布鲁姆 认知目标分类及安德森修订的 “新版教育目标分类学”是最有影响的思维层次框架。
(二)遵循外语学习的思维规律,建立清晰、合理的外语教学逻辑
培养思维能力的方法有很多,对学生而言,重要的是建立一种合理的学习外语的思维模式。具体说来,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参与言语实践活动接触和感知语言材料,建立对语言的感性认识;然后对积累的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等思维活动,提高对外语知识的辨别和认知能力,进而对外语知识的区别和共同属性进行抽象、概括,从而认识语言知识的定义、结构、规则和用法等,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在此基础上,再经过独立思考,运用类推的方法举一反三、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规律参与语言交际。同时,也要按照思维过程的特点,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的顺序组织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等思维活动,加速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三)丰富教学资源和课程形态,为思维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
目前在不少学校,学生的英语学习很大程度上局限于课本和课堂学习,由于学生英语能力发展普遍滞后于思维能力发展,为了适应学生的语言水平,英语教材内容往往语言浅显且思维简单,难以引发学生的思考。为此,我们还需要从教材和课程形态上的改革上思考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课程形态方面,要鼓励学校和教师创新常规的外语课程和教学模式,开发丰富多样的课程。
四、结语
儿童青少年正处于思维迅速发展时期,英语教学要根据外语学习的特点和思维发展规律,合理定位思维能力发展目标,探索将语言学习与思维训练相融合的训练体系,通过符合逻辑的课堂教学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多样化的课程形态,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发展。
同时,我们也应注意,教师是任何教育变革的关键影响因素,只有教师改变习惯性思维,拥有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和较强的思维能力,才能对学生运用思维技能起示范作用,才能教会学生思维。
一、思维品质素养的培养现状
国外对外语学科中思维能力培养给予越来越多的重视,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框架和要求,但是在我国基础英语教育中,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存在不少问题。因此,有必要对英语学科中思维能力培养的一些基本问题展开研究。本文试图结合英语学科学习的特点,分析英语学科思维能力的内涵,探讨英语教育中思维能力发展的策略。
二、思維品质素养的培养意义
1.思维的概念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是认知活动的最高形式,是通过判断、抽象、推理、想象和问题解决等心理特征进行复杂的相互作用,完成信息转换,形成新的心理表征的过程。从社会学的视角看,思维即“寻求意义”,它强调社会环境和文化对个体思维的影响和塑造。人人都在思维,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能有效地思维。思维涉及很多智力活动,有的需要甚少或者不需要直接的注意,有的则需要有意识、有目的的反思。因此,在教育情境中,思维通常指有目的、有意识的记忆、形成概念、计划、想象、推理、问题解决、思考观点、做决定和判断并产生新观点的过程。
2.思维品质的培养意义
语言与思维密切联系,在特定社会文化条件下,英语学习的思维过程涉及心理、社会、教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为此,笔者认为,外语学科中的思维是对客观事物能动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是对事物和事物之间关系的本质与规律的反映。思维具有间接性、概括性和能动性。间接性,是指我们可以通过已知的信息推断出没有直接观察到的事物;概括性,是指可以把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和本质特征抽取出来,并加以推广;能动性,是指思维不仅能使人认识世界,还能创造思想产品,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三、思维品质素养的培养策略
青少年阶段是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而教育是个体思维发展的必要条件。国内外大量研究证实,教学可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我们应该从英语学科特点和英语学科中思维的内涵出发,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设定教学目标并开展有效的教学,促进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协同发展。
(一)遵循思维发展规律,明确目标定位
1.基础性
中小学英语学科思维能力培养强调基础性,这有两层含义:第一,根据中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和阶段性特征,确定阶段侧重目标,使他们的思维在每个发展阶段都得到良好的发展。从小学到高中,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经历由形象思维到形式思维、辩证思维的发展特点。形象思维是以具体的表象为材料进行的思维,形式思维与辩证思维均以抽象的概念为媒介,都属于抽象思维。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小学高年级阶段,抽象思维开始参与形象思维的过程。中学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都在迅速发展。英语教 学中要结合思维发展的这一特点,确定各阶段思维能力培养的目标,促进思维能力有梯度的发展,而不是盲目拔高。不同的思维类型有各自的心理加工方式,但各种思维加工方式并不是孤立的、割裂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
2.能动性
如上所述,英语学习中涉及多种思维能力,有些思维包括更为复杂的认知过程。人们依据认知过程的复杂性依次将它们称为高阶思维和低阶思维,布鲁姆 认知目标分类及安德森修订的 “新版教育目标分类学”是最有影响的思维层次框架。
(二)遵循外语学习的思维规律,建立清晰、合理的外语教学逻辑
培养思维能力的方法有很多,对学生而言,重要的是建立一种合理的学习外语的思维模式。具体说来,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参与言语实践活动接触和感知语言材料,建立对语言的感性认识;然后对积累的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等思维活动,提高对外语知识的辨别和认知能力,进而对外语知识的区别和共同属性进行抽象、概括,从而认识语言知识的定义、结构、规则和用法等,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在此基础上,再经过独立思考,运用类推的方法举一反三、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规律参与语言交际。同时,也要按照思维过程的特点,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的顺序组织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等思维活动,加速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三)丰富教学资源和课程形态,为思维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
目前在不少学校,学生的英语学习很大程度上局限于课本和课堂学习,由于学生英语能力发展普遍滞后于思维能力发展,为了适应学生的语言水平,英语教材内容往往语言浅显且思维简单,难以引发学生的思考。为此,我们还需要从教材和课程形态上的改革上思考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课程形态方面,要鼓励学校和教师创新常规的外语课程和教学模式,开发丰富多样的课程。
四、结语
儿童青少年正处于思维迅速发展时期,英语教学要根据外语学习的特点和思维发展规律,合理定位思维能力发展目标,探索将语言学习与思维训练相融合的训练体系,通过符合逻辑的课堂教学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多样化的课程形态,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发展。
同时,我们也应注意,教师是任何教育变革的关键影响因素,只有教师改变习惯性思维,拥有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和较强的思维能力,才能对学生运用思维技能起示范作用,才能教会学生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