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农”现状探析区域性贫困山区脱贫路径

来源 :昆明民族干部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lei813315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别山山区作为特困地区的缩影,寓特殊性和普遍性于一体,在分析研究大别山“三农”的现状及贫困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特困地区解决“三农”困境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 大别山区;三农现状;脱贫路径
  大别山连片特困区涉及安徽、湖北、河南三省的11个地市36个县,土地面积约6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589余万人,其中乡村人口3071万人。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258元,不足全国平均水平8896元的40%。大别山区作为欠发达地区的缩影,寓特殊性和普遍性于一体,研究大别山区贫困根源,探索提出解决路径,对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实现中央提出的到2020年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大别山区“三农”的现状
  (一)边远农村呈现萎缩性、空废化
  大别山区农村基础设施薄弱,通村、通组道路硬化率低、标准低,农业机械通行难,交通事故频发。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田间路桥、沟渠、堰塘、涵闸等工程老化严重,多数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高海拔地区水源缺乏,供水设施和条件较差,易受到破坏,管护难,农民清洁饮水困难。农电设施陈旧老化,电改推进慢,电力供应可靠性差,不能满足生产需要。通信、电视网络不能全覆盖、信号差。
  美丽乡村建设不能“以点带面、点面结合”,重“三线三边”(铁路沿线、公路沿线、江河沿线及城市周边、省际周边、景区周边)和乡镇驻地,轻农村自然村落和偏远落后地方,建设中唯上唯虚,形象工程挤占有限资金,政策性因素加剧农村发展的不平衡,拉大贫富之间差距。农村基层站所“撤村进城”,布局不合理。商业、金融、保险、邮政、农机等为民服务网点工作人员少,素质低,技术装备落后,推广手段陈旧,经费紧张,呈现“人走、线断、网破”的局面。30多年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农村进入少子老龄化时期,农民主体过快老弱化,青壮年劳动力过速非农化,人退林进,土地荒芜,“一户多宅”、 “人走屋空”现象加剧。
  (二)农民增收渠道单一性、脆弱化
  大别山区农业规模小,产业调整慢、结构差,农业收入低。虽然近年来部分农民务工收入较高,但农民收入缺乏新的增长源。调查显示,35%的家庭除了打工收入外几乎没有任何其他收入来源,打工收入约占整个家庭收入的70%,掉入了严重依赖打工收入的陷阱,并且这种现象正呈扩大趋势。打工收入来源结构的单一具有极大的风险性,收入不稳定,是以牺牲家庭的幸福生活为代价的,没有造血功能,缺乏持续性。随着劳务市场的升级,低端务工市场饱和,务工收入的不稳定因素增加,部分农民工面临“有工无处务、常年两头跑”的困境。农民收入低、生活支出和教育医疗支出大,可支配资金少,不能满足农业生产和其他投入的需求,农业生产投资逐年下降,这必然抑制了农民增收,由此陷入恶性循环。
  图1大别山区岳西县2015年农民家庭收入、支出情况
  (三)涉农制度存在缺陷性、滞后化
  调查显示, 39%的农民认为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能保障农民的收益不受损失,但有22%的农民认为土地产权不清晰,16%的农民认为权利主体不突出,自己在土地流转中处于混沌状态和弱势地位,村干部成了土地的代理人,23%的农民认为土地是属于自己所有,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分散经营,不便于农业的综合治理,不利于规模化、机械化经营。当前产业扶持政策标准过严、规模过大、门槛过高、对象苛刻,导致想要发展的人不符合要求,符合政策要求的人不想发展的尴尬局面。现行扶贫项目分散在扶贫、农业、水利、交通、民政、教育、卫生等多个部门,缺乏统筹性,项目申报中存在操作运行不规范,资金分配不透明。部门之间涉农政策“打架”,如退耕还林项目和新增耕地项目,部门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在操作中利用政策弹性空间和漏洞,项目重复利用, 实现“利益双赢”。良种补贴等涉农补贴资金量小分散,撒胡椒面式的财政补贴制度对于农民增收没有实质作用,既消耗了国家整体大量的财政资金,又弱化了财政资金整体的撬动带动作用。农村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制度和体系欠缺……这些涉农制度、政策的缺陷和滞后进一步影响了贫困落后地区的发展。
  (四)治理手段呈现软弱性、形式化
  在基层治理中,有些村委会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习惯于听从命令指挥式管理,一定程度上出现了“行政附属化”的倾向。有些村委会认为自己是经过村民的直接投票选举产生,不愿接受乡镇人民政府的指导和管理,加上少数乡(镇)干部对村里的事务不愿管,不敢管,存在部分村委会“过度自治化”的趋势。还有部分村民委员会与村党组织之间关系不順,有些村委会主导一切村级行政事务,村党支部不能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有些村党支部包办村级事务,村委会自治功能弱化。有些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互不相让,导致村级组织陷于瘫痪。贫困山区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民委员会服务、管理能力低,行政村缺乏有效手段把农民吸引到“村两委”的周围,影响到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功能的发挥。有的村甚至出现有选举权的村民超过一半外出务工,不能或不愿亲自回家投票或寄票参与选举,导致村委会选举真实投票率过半难以实现,不能选出引领农民共同致富的带头人。村级事务繁多,县乡政府追责至上,行政村疲于应付,发展放不开手脚,在乡村治理上难以高效发挥作用。
  (五)发展环境恶化明显性、加速化
  边远贫困山区留守老人基数大、增速快、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趋势明显,留守儿童人格缺陷问题堪忧,留守妇女心理压力大、健康状况差、精神文化生活欠缺、经济状况不理想。农村社会风气日趋恶化,孝道堪忧,婚姻不牢,大龄男青年单身现象凸显,迷信活动和赌博之风蔓延,重大刑事案件多发。传统村落消失、农耕文化衰退、乡村产业衰落、传统技艺中断、乡情乡愁淡化……传统的犁地、锄草耕种方式被农药、除草剂完全代替,农用塑料使用量和覆盖面积大幅增加,土壤肥力退化,病虫害增多,农业面源污染逐步扩大,农业生产不可持续。农村集约化规模化畜禽养殖程度越来越高,大量畜禽粪便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入农业环境,造成了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恶化。农民“离村进城”,山区移民搬迁,城镇和乡村聚居点人口膨胀产生的大量垃圾和污水 “离城进村”,被运到了邻近的农村就地堆积或填埋,城市高排放污染产业“转战山区”,农村“承接转移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还有风电水电的过度开发、旅游景点的无序扩张、矿山石材的野蛮开采等严重威胁生物多样性,破坏生态平衡,落后农村环境恶化加速的趋势越来越严重。   二、区域性贫困山区解决“三农”困境的路径选择
  根治这些“乡村病”必须要解死扣,破难题。2015年11月,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1。
  (一)适应乡村发展新常态,提高城乡一体新认知
  加快农村改革与发展,要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激发乡村创新与创业的活力,提升农村自我发展能力与竞争力,让农民愿意回家并回得了家。一是各级政府必须长远谋划、科学决策、提高认识,采取多方位多形式宣传手段,利用专题培训、示范观摩,转变乡村干部观念和思路,提高推进新农村建设能力和农民主体参与意识,动员、引导、集中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进一步营造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二要健全工作机制,明确部门职责,细化工作任务,加大农村建设工作力度,改善村容村貌,推进美好乡村全面建设,精准扶持产业发展,增强农村持续发展活力。三要强化基层治理,提高人口的素质和技能,培育新型农民主体,创造就业机会,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立平等、互惠、一体的新型城乡关系。
  (二)创新扶贫开发新理念,凝聚精准脱贫新共识
  积极转变扶贫开发方式,由单家独户的点式扶贫向区域性的连片扶贫开发转变,由单个项目扶贫向项目统筹推进转变,由单一的政府投入向多元化投入转变,加大开放合作力度,拓展扶贫开发空间。一是扩大对外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资源开发、产业承接和生态环境保护,拓宽投融资渠道。二是加强连片区域内部合作和区域间的合作,建立协作联动机制,通过基础设施对接、产业资源共享、旅游景点互连、生态环境共建,促进各种要素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三是积极探索和深化对口扶贫以及与发达地区共建园区合作方式,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坚持精准扶贫核心举措,研究用好国家相关的财政、税收、金融、投资、产业、土地等扶贫开发政策,积极争取国家更多相关政策和项目支持,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增加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政策实施范围,按照“职能不变、渠道不乱、各记其功、统筹安排”的原则综合利用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整合交通、水利、国土、农业、林业等部门的专项资金,搞好扶贫示范带动。
  (三)创新产业调整新思维,推进农村产业新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贫困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帮助乡亲们寻找脱贫致富的好路子。”贫困地区发展要靠内生动力,一个地方必须有产业,有劳动力,内外结合才能发展。开发式扶贫的关键是要深度挖掘农业的多种功能,培育和壮大优势产业,调整和淘汰劣势产业,促进农产品向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加工转型升级,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彻底改变以往单一的“输血”功能,通过“放水养鱼”的模式实现 “造血”功能的完善。加快实现行政村宽带全覆盖,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建立健全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农村技术储备体系、农产品品质检测保障体系等,对基层农技推广公益性与经营性服务机构提供精准支持,引导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开展农技服务。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等,使之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探索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财政贴息、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扶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发展,探索通过盘活农村闲置房屋、集体建设用地、“四荒地”、可用林场和水面等资产资源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扶持、规范农民互助资金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引导、鼓励农户自愿以土地经营权等入股龙头企业、互助资金组织和农民合作社,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方式,实现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农户分享加工销售环节收益。实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贴息、设立基金等方式,带动社会资本投向农村新产业新业态。
  (四)加大市场运作新力度,提升农村建设新水平
  积极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运行、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政府搭台、业主开发、农民参与、滚动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方式,做到政府出政策,市场出资金,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综合开发、滚动发展之路。对国家和集体投资的基础设施,在确保安全、有效运行、发挥效能的前提下,实行承包、租赁、拍卖等市场化管理和商业化运作形式,引入竞争机制,引导当地业主或农民承包经营。对村级一些小型基础设施,按照谁享受、谁负担和自愿的原则,充分利用市场力量和市场机制,广辟投资、融资渠道,引导农民或民间投资主体组建各种合作经济、股份经济、股份合作经济等形式,实行自负盈亏,自主经营,以缓解基础设施在建设、运行、管理中的各种经费的不足。合理分配、优化用于修建、维护和运行基础设施公共设施资金等,建立农户修建配套简易基础设施奖励资金,发挥资金最大持续效应,提高经济效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积极争取項目资金和项目扶持,探索农业基础设施联村联建、联户共建,共同管理,共同经营,共同受益模式,着力提升农村整体设施水平、服务水平、管理水平。
  (五)深化农村制度新改革,健全乡村治理新机制
  当前要健全土地市场调节机制,探索以废弃宅基地为主的农村建设用地有偿退出新机制,有序推进田、水、路、林、村整域性的土地综合整治与有序流转,释放空心村土地潜力,激发城镇化发展活力,通过农村土地市场将土地配置到能够发挥最大效益的项目上来,吸引更多的资金投资农村。要创新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创造条件让农民依法享有土地流转自主权、土地市场收益权,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引导农户自愿互换承包地块实现连片耕种。推进土地等农村集体资源性资产确权登记颁证、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到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健全非经营性资产集体统一运营管理机制。要创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营制度要改家庭分散经营为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经营,实行规模经营,提高农民的互助合作能力,最大限度降低农业生产经营风险,解决当前贫困农村资本稀缺的困境。要创新农村民主政治制度,在村民自治过程中增加透明度,更好地贯彻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各项制度,改善村民自治的政治环境。政府作为组织者和管理者,应发挥其主导作用,整合资源,通过考核、奖惩、指导等方式,调动基层干部和农民积极参与乡村治理,创新和完善政府指导、农民主体、各部门分工协作的乡村治理模式。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的脱贫关键词:精准引领全面小康进入冲刺时间[J/OL].
  2] 习近平眼中,扶贫工作需要攻克哪些难关[J/OL]
  [3 重农固本,安民之基——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解读[J].江淮,2016(2):15-17
  作者简介:
  王先位,男,1975年8月出生,汉族,皖岳西县,大学本科,中共岳西县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政治教育、政治学。
其他文献
在电气工程学科的某些研究领域中,存在需要通过分析、处理大量数据从而得到结论的一些问题,例如,电力系统负荷预测、电力设备远程在线监测、电力市场运营系统中的实时报价系统、潮流分析系统等等。对于上述这些数据分析处理方面的问题,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是当前一个主要的研究方向。如果能提高数据挖掘的效率和准确性,从而加强数据分析、处理的能力,就能够对电气工程学科内某些研究领域内的问题解决有所帮助。在现实应用环境中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繁荣发展,已经进入到了信息互联网时代。在新时期的环境中,疾控中心作为公共卫生的服务机构,更应该积极进行各项工作的创新路径探索,以谋求新背景下的长足发展。而党务工作的创新路径探索,为其中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新时期;党务工作;创新;探析  近年来,为响应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党务工作”号召,适应新时期发展要求,我国各级
期刊
【摘要】文化代表着一个民族的精神,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旅游作为一种典型的跨文化交际活动,过程中随时能够感受到当地的文化特色。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中国也正努力走向世界,并通过旅游景点与文化特色吸引国外游客。将跨文化意识应用于旅游景点英语翻译中,可将我国的文化特色充分展现给国外游客,以达到传递中华文化魅力的目的。本文从跨文化意识的定义入手,分析旅游景点英语
期刊
【摘要】本调研报告在调研青少年舆论价值观在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有利于学校的教育管理活动开展、可以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理论等内容的基础上,针对互联网+视域下青少年舆论价值观引导存在的理论体系不完整、方法方式欠缺中国特色、机制构建须思考的规律规则等进行了原因分析,最后提出互联网+视域下青少年舆论价值观传播引导机制的具体构建与思考。  【关键词】“互联网+”;青少年舆论价值观;引
期刊
【摘要】中国古代诗词是中华文化浓缩的精华,其中蕴含着先民们的智慧和古代哲人的徳治思想。我常引用古诗词,循循善诱地开展辅导员工作,生动形象地启迪学生,避免了枯燥的理论说教,收到亊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古诗词;学生;思想教育  一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4年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高瞻远瞩地指出:“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
期刊
【摘要】目前,从地域文化的角度来研究方言词汇的少之又少,若是系统论述就更没有了。本文试图以章丘方言词汇为例,通过考查章丘方言词汇中渗透的地域文化,主要是齐鲁文化,从而看到齐鲁文化与章丘方言词汇的关系。  【关键词】地域文化;章丘方言词汇;齐鲁文化  一、方言词汇、地域文化的界定  董绍克在《汉语方言词汇差异比较》一书中指出:“方言词汇有两个含义:第一,指一个方言中说法与普通话不同的词;第二,指一个
期刊
【摘要】在外宣翻译中,对中国文化的宣传也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而中国的歇后语中蕴含着丰富的独特的中国民族文化,它反映了中华民族独有的心理结构,思维模式与价值取向等。那么通过对歇后语的定义,特点,类型进行分析,在外宣翻译中对歇后语的含义进行必要的加工与处理,让其既能展现中国文化,又能为受众所理解,从而能更好的宣传中国文化。  【关键词】外宣翻译;中国歇后语;翻译;中国文化  1.引言:  近年来,中国
期刊
【摘要】黄色墙纸是美国著名作家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的著名作品。 她是早期女权运动的领导人之一。 小说家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则是在较早小说创作中, 有意识地探索符合女性本质的话语方式, 并获得成功的作家之一。 在她所有的作品中, 最具代表性的且被评论家谈论的最多的就是《黄色墙纸》 。从文体学角度分析这篇小说的话, 其呈现的几个特点很值得我们探索反思,本文主要就从文体学角度来分析该小说的特点,从而
期刊
【摘要】由于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起了较大的变化,精神文化生活相比以往有更多选择,但对于中国传统的文化却嗤之以鼻。在此希望通过对唐宋时期围棋兴盛原因的研究使得当代的人们能以良好的方式去充实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并对此项体育活动进一步继承和发展及宣扬中国传统文化并给下一代营造一个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唐宋时期围棋兴盛的原因进行了梳理。建议当代社會的人们多组织围棋活
期刊
【摘要】《纳冈和星星》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儿童小说,它立足儿童本位,既考虑了儿童的接受心理,又满足了他们的审美需求。完整清晰的情节结构、简单明了的人物关系、相对稳定的时空背景,易读易懂,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虚实结合的背景处理、人物的功能分类以及视角、节奏等创作手法和叙述技巧的运用使故事富有趣味、更为饱满。生动俏皮的语言风格以及平衡和谐的文字之美,也为作品增添了艺术魅力。  【关键词】《纳冈和星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