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反同用的反问句

来源 :语言研究集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verso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反同用的反问句,用肯定和否定并列提问的形式表达同一种确定的看法.这类语用现象的存在,说明“命题否定”观存在问题,反问“无疑”和“否定”的运作机制需要澄清.文章讨论正反同用反问句的适用范围和表义作用规律,以证明:反问是语用策略上的“无疑而问”,其确定无疑的是说话人认定的“当然”内容,从而否定的是与这种“想当然”不一致的现实情况;现实情况与说话人认定的不一致,是反问的语用动因.反问就是反对不一致、提出质证和声明自己的当然看法.
其他文献
客家话中有一个达成体助词“来”,用在动结式述补短语后面,表示意愿中的达成(“未然的达成”“要达成”),即表示要做某事并获得某种结果.文章从石城客家话说起,详细分析了它
塞音的清浊对立主要是由于声门中声带活动的不同,然而由于发音协调机制的存在,声门活动需要与声门上各发音器官之间进行配合与协调。文章调查上海话清塞音、浊塞音与“清音浊
《汉语大字典》和《中华字海》中待考的疑难字仍然不少,文章对其中的28个疑难字试作考释。 There are still many difficult words to be tested in “Chinese Dictionary”
文章对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称》篇中的一段文字进行了新的释读,重点对其中带重文号的“隆”字的读法提出了新解,认为“隆=”为衍重文号,“隆”应读为“虹
Fauconnier(1975a,1975b)等指出any暗示梯级中的极点,但未分析其中的原因。Lee&Horn(1994)等认为any的本义就是极点义,但迄今为止尚无文献有效地解决任选解释代表的不定指意
主持人语:  桑克的诗老辣,独特,富有理性的怀疑精神,他处理的题材非常有宽度,仿佛可以信手取材。胡澄的诗则偏向于情感内省,并且饱满而打动人心。李利忠的诗线条简约,富有意蕴的空间,读来颇有余味。王向威更沉入日常生活的细节,在对细节的描述中展现自己的体悟。林典刨的诗疏朗,在语句转换时仿佛有种特别的节奏。金庆伟写的是海边故乡的景物,从中可以看到他对这片土地的热爱。读者阅读时,自能感受到他们各自诗歌的不同
期刊
“别拿N1不当N”是现代汉语的惯用表达式,发话人认为处于边缘地位的N1同样是N家族的成员,劝诫受话人不应忽视N1所具有的N的相关属性.N1是话题,表示类指或个指;N只能是类指,凸
本文从以下四个时期分论徐铉“闲人”“芳草”意象内涵的转变。富贵闲人《宋史·徐铉传》“徐铉,字鼎臣,扬州广陵人。十岁能属文,不妄游处,与韩熙载齐名,江东谓之‘韩、徐’
控制动词是一种特殊的实义动词,它与受控动词组成一个控制结构,表示主语事物在形成受控动词所述状态之前,还有一个在内部进行酝酿、准备之类活动的过程。控制动词是整个构式
文章坚持从词汇语类到功能语类是一个连续体的观点。在这样的观念下,对“有+VP”结构的性质以及“有”的语类地位加以重新检视,提出如下论点:“有+VP”与“有+NP”可以做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