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传统教育的比较

来源 :当代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q1984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深刻理解中西方文化的根源性差异,对推动中外优秀传统教育的更好传承与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对中国“六艺”和西方“七艺”之间的相同点及其成因进行了详细论述,对中国“六艺”和西方“七艺”之间的差异点及其成因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六艺;七艺;传统教育
  [中图分类号]J6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8)03-0114-02
  教育,是一种传承。传统教育,就是对优秀的民族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对先贤文明成果的当代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无论是中国社会还是西方社会,但凡有着优秀历史文化传统的民族和国家,历来都非常重视传统教育的继承和发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中外传统教育在其内容和方式上还是会表现出些许不同。通过比较中外传统教育的异同,有助于深刻理解中西方文化的根源性差异,对推动中外优秀传统教育的更好传承与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一、中国“六艺”与西方“七艺”的相同点及原因
  (一)中国“六艺”与西方“七艺”的相同点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六艺”主要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门必修课。在西方的传统文化中,“七艺”分别是指语法学、修辞学、逻辑学、算术、几何、音乐和天文学七门必修课。尽管课程的数量有所不同,但是从“自由教育”的基本理念出发,无论是中国的“六艺”还是西方的“七艺”,都是通过理性的发展把人们从当前和具体的问题中解放出来的教育;都是集中注意力于解决基础问题和普遍问题的教育;都是关心内在的价值而不是纯粹功利的教育;都是亚里士多德所推崇的“自由教育”理念中的“自由学科”。
  (二)原因分析
  中国“六艺”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祭奠和繁衍发展而来的。西方“七艺”是基于西方社会文化的传承和演变形成的。二者能够在“自由学科”的层面产生相同点,主要是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1.人类发展的基本需求
  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基本观点出发,人类在生存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需求是多层次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人类的需求不同,与之相对应的是,在不同阶段,人类满足自身需求的方式也有所不同。中国“六艺”和西方“七艺”就是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在人们的需求产生层次化的发展变化之后,先贤通过对满足不同需求的具体方法的知识和经验的总结,归纳并整理出的,用于指导人们找到满足自身不同层次需求的具体方法和路径的原则指导。无论是中国“六艺”还是西方“七艺”,都是对人的身体素质、知識素质、文化素质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教育学科,都是为了帮助人获得更好发展的教育学科。因此,尽管中国“六艺”和西方“七艺”生长的土壤不同,但是在培养和发展人的本性、在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等方面都达成了高度的统一。
  2.宗教信仰的影响
  在东西方文明形成的早期,人类的智慧水平还比较低。人们对于自然现象的认识还不够深刻,所以就产生了对自然现象和大自然的早期崇拜。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繁荣发展,这种早期崇拜逐渐演变为图腾崇拜并发展为各具东西方文化特色的宗教信仰。虽然从称谓上看东西方早期宗教信仰中对所崇拜的天神的称呼不同、东西方宗教信仰中诸神的形象不同,但这些活跃在人们信仰中的神明都是掌握着自然神力的无上尊者,都反映着人们的自然崇拜。正是在相同的自然崇拜的影响下,人们开始按照相似的方式去认识和了解这个世界,而认识世界的具体行为的相似性最终决定了中国“六艺”和西方“七艺”在思想性和知识性层面的高度一致。
  二、中国“六艺”与西方“七艺”的不同点及原因
  (一)中国“六艺”与西方“七艺”的不同点
  尽管从某些角度来看,中国“六艺”和西方“七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似之处,但是从具体的学科内容来看,中国“六艺”与西方“七艺”的差异性也是非常鲜明的。从学科教育的侧重点来看,中国“六艺”更加注重对人的思想认识和文化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六艺”中的“礼”“乐”“书”“数”四门课程都是对人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进行雕塑和提升的课程,而“骑”和“御”这两门课程的基本理念也侧重于通过这两种方式来提升人的身体素质。可以说,中国“六艺”是先贤基于其对人的成长所需的基本素质的认识和判断,而对人的身体层面和精神层面所进行的主动介入式教育。西方“七艺”的课程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被称作“trivium”,主要包括文法、逻辑和修辞这三门课程;另一方面被称作“quadrivium”,主要包括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四门课程。从这些课程来看,西方“七艺”在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提出的“以体操锻炼身体,以音乐陶冶心灵”的原则指导下将人的基本素质分为两个等级,“trivium”是最基本的等级,而“quadrivium”则是更高的等级。从内容上看,初级课程侧重的是对人的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的规范性和准确性的训练,而高级课程才是对人的文化素养的提高。可见,中国“六艺”只是从提高人的素养方面对传统教育的课程进行了设计,课程本身能够体现出先贤对人的本性的尊重;但是西方“七艺”则在课程设计之初就已经将人的素养划分成高低不同的两个等级来区别对待了,这是等级制度思想在教育层面的映射。
  (二)原因分析
  尽管中国“六艺”和西方“七艺”是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演变发展而来的,但事实上,造成中国“六艺”和西方“七艺”之间存在的鲜明不同的根本原因却不仅仅是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具体说,造成中国“六艺”与西方“七艺”的不同点的原因主要是以下两点:
  1.理论基础不同
  从根本上讲,中国“六艺”和西方“七艺”在教育的侧重点上会存在如此巨大的不同,是因为中国“六艺”和西方“七艺”的教育理论是在不同的理论基础上产生的。中国“六艺”是在《诗》《书》《礼》《乐》等先贤著作体现出的以“心灵之滋润、万物之和谐”为基础的文化思想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所以,在学科教育时更加侧重的是对人性的启蒙,是以在顺应社会自然的环境原则基础上提高人的适应自然和社会的能力为主导的。但是西方“七艺”是古希腊先贤提出的,古希腊恰恰是西方社会奴隶制度的发源地。在这种社会制度思想的影响下,人被分成了不同的等级,而在社会统治阶级的要求下,对人的教育也被分为了不同的等级。可以说,中国“六艺”和西方“七艺”的科目不同,体现出的恰恰是中国教育先贤们和西方教育先贤们对人性的不同认识和思考。“六艺”只是从人的本性出发,从更好地促进人的成长的角度,对教育的内容进行了设计和完善。“七艺”是从人适应社会的需要出发,旨在通过教育帮助人掌握更好地适应不同社会等级的方法。正是在对人性的认识上产生了根本性的分歧,所以中国“六艺”和西方“七艺”最终发展成为两个完全不同的教育体系。
  2.教育内容不同
  中国“六艺”和西方“七艺”的学科设置是完全不同的。“六艺”的教育内容涵盖了对人的思想教育、文化启蒙、体育教育、艺术启蒙、社交培养、理性思维等多个方面,每一个方面的教育活动的开展都有丰富的教育素材,每一个方面的教育内容的完成都与其他教育内容紧密连接在一起。可以说,中国“六艺”将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所需的各种基本能力和素养都囊括其中。相较之下,西方“七艺”的教育内容相对独立,每一个学科的内容都是独立的,不同学科的内容都对应着社会生活的不同层面的实际需要。不仅如此,从学科的具体内容来看,中国“六艺”的“乐”指的是中国的传统古乐,而西方“七艺”的“音乐”则是以西方古典音乐为主要内容的。可以说,中国“六艺”是以人更好地适应中国社会为目标进行学科内容设计的,西方“七艺”是以人更好地适应西方等级社会为目标进行学科内容设计的。二者之间在教育内容上差别明显。
  结 论
  通过对比中国“六艺”和西方“七艺”的异同不难发现,中外传统教育的理念是不同的,但是两种传统教育在传承发展的过程中却为东西方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积极且巨大的贡献。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六艺”和西方“七艺”的持久生命力并非源于其讲述的具体内容,而是来自其暗含的教育理念及其对人成长的教育导向。可见,传统教育的推广和普及应当从更好地提高人的基本素质的角度出发,立足于人的和谐全面发展,对传统教育的内容进行丰富和完善。
  [参 考 文 献]
  [1]张瑞璠,王承绪.中外教育比较史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
  [2] 徐 铮.浅论“六艺”与“七艺”之异同[J].黑龙江史志,2013(17):160—162.
  [3] 刘桂生.古希腊“七艺”教育与我国古代“六艺”教育的比较研究及现实意义[J].北京文史,2010(02):26—31.
  (责任编辑:崔晓光)
其他文献
[摘 要]2017年12月7日至8日,2017第二届丰子恺杯世界互联网音乐大赛在世界互联网永久举办地——浙江省桐乡市隆重举行。浙江传媒学院音乐学院依托位于桐乡的地缘优势,主办了此次国际音乐大赛。这无疑为12月6日刚刚落幕的聚焦了全世界经济体的世界互联网大会再添新彩。  [关键词]丰子恺杯;互联网音乐大赛;浙江传媒学院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
期刊
你不來,我不走
期刊
[摘要]20世纪40年代,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为《讲话》)发表后,陕北延安红红火火的新秧歌运动的战鼓就此打响,鲁迅艺术学院(以下简称“鲁艺”)带着第一支新秧歌队走上街头,秧歌剧《兄妹开荒》逢时诞生,这是群众性秧歌运动的起点,也是民间艺术转型的开始。本篇狭义研究在于作品自身的创新与影响,广义方面则是对具有政治导向性的文艺创作之时代背景的总结,恰逢纪念《讲话》发表七十五周年之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山西籍歌唱家为例探讨了中国民族唱法的几种类别,它从北方山西民歌的几种类别出发,分别探讨了原生态唱法、戏曲唱法、借鉴了美声技巧的民族唱法、表现军旅风格的民族唱法等几种形式,介绍了全国著名的歌唱家与原生态歌手。对中国传统的民族唱法有自己独特的视角,进行了较为深刻的理论分析。  [关键词]山西;民族;唱法;风格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
期刊
[摘要]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无产阶级诗人,其诗词具有独特的审美品格和无穷的艺术魅力,激励和感染了诸多音乐家们开展毛泽东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同时让后人一起感受毛泽东诗词的气势磅礴和音乐旋律的激情昂扬。在众多毛泽东诗词艺术歌曲中,由王志信谱曲的《七律二首·送瘟神》别具特色。对其音乐特征与演唱分析进行探究,对声乐学习者有着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
期刊
15·黃杨扁担
期刊
[摘 要]莫扎特是古典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歌剧是其创作最重要的领域,咏叹调的创作风格和古典主义的演唱风格有着共同点。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典雅、秀丽、明朗,没有夸张的表现手法,声音表现方面追求流畅、柔和,不能有夸张的情感表现和力度上的对比,上述这些音乐元素在莫扎特咏叹调中都能一一得以考证。文章节选歌剧《唐璜》中的一首男高音咏叹调,从演唱技术的运用、人物内心情感的把握、音乐表现对比等方面进行详尽的论
期刊
[摘 要]进入古典主义时期后,海顿完成了奏鸣曲的“器乐化”并将展开部发展称为一个独立的部分;莫扎特赋予了奏鸣曲歌唱性主题;贝多芬把奏鸣曲推向了完全的成熟——乐章中谐谑曲的插入、第二展开部的出现、具有哲理化对比主题的使用以及将呈示部中的连接部发展称为一个独立的部分,等等。对“附属性”(这里指连接部)结构的关注有利于从侧面认识整体结构的逻辑关系,连接部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奏鸣曲式中的主部与副部的过渡。自贝
期刊
[摘 要]2017年被波兰舞蹈剧场的艺术总监——依沃娜·帕新卡定义为“魔法师之年”,走出战争阴影的波兰人,在快速发展的当下重新寻找着自己民族和身份的定义。本次来华演出的三个作品——《丰收》《痛》《往事如烟》,将主题聚焦在信仰与神话、身体与灵魂、人类与社会环境上,将民间文化与文学名著结合到一起,揭示了多种波兰式的想象。在初冬的三个夜晚,三个完全不同的作品通过平铺叙事、重复表现,通过身体的即兴接触和思
期刊
[摘 要]本文取音乐教育学的研究视角,以陈洪①先生1934年发表于《广州音乐》的《部定初中音乐课程标准检讨》为研究对象,指出陈洪先生通过对相关背景及中小学音乐教育实际的考察,对《部定初中音乐课程标准》做出的批判性反思表现出一位音乐教育家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由此反观当下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我认为陈洪先生的《部定初中音乐课程标准检讨》对当下乃至未来中国基础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仍有积极的启迪作用。  [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