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化的政治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无论是毛泽东的赞美者,还是反对者,都不能不承认他曾以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政治行为方式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影响甚至主宰过中国的命运,并且今天依然对中国人民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发生着重大影响。那么,驱使他以独特的思维方式、政治行为方式感受、思考和行动的内在动力是什么呢?要想弄清这个问题,我以为客观的也是不可或缺的前提就是抛开一切既定的成见,真正走进毛泽东丰富复杂而又独特的精神个性之中。 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总是扮演着多种角色,而每一种角色都是他丰富复杂的精神个性的一个侧面,无数个侧面有规律的组合便构成了一个丰富复杂的活生生的人,正如马克思所说的:“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其他文献
<正> “清明时节雨纷纷”一诗旧题为唐杜牧作,近日报纸有人提出此诗不见杜牧诗集著录,而始见于宋人所编的《千家诗》,我读后拍手赞成。 我说,这首诗读来流利和谐又通俗易解,似乎有点像出于“老妪都解”的作家白乐天手笔,绝不像杜牧之,试把杜的几首著名之作,如《江南春》、《赤壁》、《泊秦淮》、《题桃花夫人庙》、《赠别两首》、《南陵道中》、《遣怀》、《叹花》诸什相比,觉得风格不类,虽然都只是四句,但其中多含曲折纡回,耐人寻味,不像《清明》那样一气下来,倒反而和宋人诗“清明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同一
A novel and efficient absorption line recovery technique is presented.A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MEMS) mirror driven by an electrothermal actuator is use
期刊
<正>《清稗类抄》是一部汇辑野史笔记与报刊中关于清代朝野遗闻以及社会经济、学术、文化各方面掌故和名人逸事的巨著.关于这部书的编撰者徐珂,谢国桢先生在中毕书局重印此书的前言中说:“编者徐珂.字仲可,杭县(杭州)人,清光绪间举人.袁世凯在小站练兵时,曾参其戎幕,未几辞退,遂在上海商务印书馆担任编辑,……长于文学.善于诗词,尤喜搜辑有清一代朝野遗闻,以及士大夫
据悉,美国陶氏化学公司2011年10月5日表示,公司将开始对新建一套世界级的茂金属三元乙丙橡胶(EPDM)装置进行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将包括潜在的合作伙伴以及选址。
<正> 自1980年8月邓小平同志首先提出要“有准备有步骤地改变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经理负责制”后,逐步推开了厂长负责制,但中间实际上也经历了厂长负责制——厂“长全面负责下的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体制这样一个演变过程.近年来,中央又提出了以“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和完善厂长负责制”、“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精神(以下简称“三句话”精神)来完善企业领导体制,各地据此进行了认真的探索,既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也反映出不少值得注意的问题.本文试图结合学习《决定》和企业党建
<正> 国营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把企业推向市场”是企业改革进程中质的飞跃,是解决国营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经济效益不高、活力不足的根本出路.“把企业推向市场”的战略决策,贵在一个“推”字,体现了彻底割断政府和企业间父子关系的艰巨性和让企业自觉投入市场,适应市场,在竞争中自求生存、自我发展的迫切性.十四年的改革,已经打破了政府直接经营企业的旧的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形成.企业依靠国家的程度大大减少,国家对企业父爱式管束已经淡化.但是,溺爱意识的冲动还时有发生,企业没
<正> 当一个富有的人离开人世时,他的至爱亲朋最关心的是他留下了什么,也最清楚他留下的是什么;当一位大思想家溘然长逝时,他的信徒们也最关心他留下了什么,但只有他的思想挚友才最了解他的精神遗产中最有价值的是什么。1883年3月17日伦敦海格特公墓,春寒抖峭,恩格斯向马克思作最后告别,列数了他的老朋友一生的主要成就,其中,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成就,就是“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一种节能型大功率电磁感应加热器,日前在青岛福润德塑料挤出技术有限公司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在电磁感应加热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正> 我们正处在世纪之交的历史时刻。我们正在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我们需要联系中国近代史和香港发展市场经济的实际,深刻地认识这一选择的历史必然。 改革开放,还是闭关自守?这是从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就遇到的一个直接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生死攸关的问题。 十八世纪,世界上发生一件大事:西方资产阶级展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亦即产业革命,始于英国,继之以法国、德国、美国。从历史发展方面看,这场革命带来了科学技术的进步,提高了生产社会化的程度,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中华文化对海外文化的影响,具有悠久的历史。根据李约瑟和一些研究中西交通史学者们的研究和引录的资料,在世纪之初,中华文化的器物制作、社会风习和法律作用等内容都已被西方人士以羡慕的眼光写入他们的著作中。当然有许多资料是经中亚各国转手,或由西方来华人士传播出去的。对东方的影响更为明显,即以中华纪年方法为例,自汉武帝立“建元”为年号,至清宣统止,二千余年相沿不衰,而周边的朝鲜和日本等都加以借鉴而推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