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T联合血管成形术治疗髂动脉闭塞症的研究

来源 :医学影像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oveyan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导管接触溶栓(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CDT)联合血管成形术在髂动脉闭塞症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髂动脉闭塞症患者58例,分为直接腔内治疗组(介入组)28例和CDT联合血管成形术组(溶栓组)30例.评估溶栓组CDT溶栓效果及安全性,观察两组术后有效性及安全性.对比观察支架植入率、随访期间术后通畅率.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100%,术后ABI均明显升高.介入组、溶栓组术后支架植入率分别为96.4%(27/28)、73.3%(22/30),支架平均长度分别为(11.7±1.2)cm、(7.6±2.9)cm,随访1年术后通畅率分别为78.6%、93.3%,两两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溶栓组溶栓后血管病变段长度明显缩短,溶栓总有效率93.33%,无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结论 CDT联合血管成形术在髂动脉闭塞症治疗中具有显著的减容作用、减少支架的植入,提高术后通畅率.
其他文献
纳米级靶向超声造影剂具有粒径小、靶向性、易修饰等优点,在药物及基因递送治疗系统中,兼具诊断与治疗功能,在癌症诊疗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研究.本文着重就纳米级靶向超声造
目的探讨胸腺上皮性肿瘤(TET)组织学分型与CT征象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4例经病理确诊为TET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根据WHO 2015年标准进行组织学分型,然后分析不同组织学类型的TET CT特点。结果64例TET患者中,A型8例(12.5%)、AB型6例(9.4%)、B1型15例(23.4%)、B2型22例(34.4%)、B3型8例(12.5%)、胸腺癌5例(7.8%)。胸腺癌组病灶体积普遍大于低、高危组(P<0.05),高危组及胸腺癌组较低危组相比病灶形态更不规则(P<0.05),胸腺癌
患者男,54岁。因“反复腹胀1月余,加重5天”收住入院。既往有乙状结肠癌根治术后6月余,现定期辅助化疗。发现高血压1年,规律口服降压药,血压基本控制稳定。查体:体温36.8℃,呼吸18次/min,脉搏78次/min,血压132/68 mmHg,心肺听诊无殊,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超声检查显示肝圆韧带增宽,起始于门静脉左支矢状部囊部,最宽内径约20 mm,内充满实体样等回声,沿腹壁向下走行(图1),CDFI:实体样等回声内未探及明显血流信号(图2),余肝内未见明显异常。
目的探讨多模态MRI对非肿块型乳腺癌(NMB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良、恶性乳腺非肿块样强化(NMLE)病变患者54例,分析比较两者的MRI特征。结果54例患者共58个NMLE病灶,其中恶性病灶35个,良性病灶23个。NMBC以等信号(n=20)及稍高信号(n=12)为主;病灶多表现为叶段分布(n=14)及区域分布(n=9);内部强化方式以不均匀强化(n=15)及簇样环形强化(n=13)为主;TIC曲线类型以Ⅱ型(n=19)及III型(n=9)多见;平均ADC值范围为(1.07±0.
患者男性,42岁。因“视物模糊6个月,加重伴头痛5天就诊”。查体:表情冷漠,双侧肢体肌力差,腱反射减低,余无明显异常。MRI平扫:双侧额部大脑镰内见一巨大实性肿块约8.5 cm×6.2 cm×7.0 cm,肿块基底部位于大脑镰,跨越中线,向上方生长侵犯上矢状窦,向两侧生长侵犯邻近脑实质,周围可见大片水肿区,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图1)。MRI诊断:双侧额部大脑镰旁占位,考虑为脑膜瘤。
目的分析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简称Xp11.2易位性肾癌)的MRI表现及特征。方法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Xp11.2易位性肾癌患者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RI检查,对肿瘤MRI特征进行分析。结果6例患者中5例年龄在25~38岁;6例T2WI均表现为不均匀低信号,2例表现为T1WI等信号;6例DWI信号均明显高于肾实质,ADC图病灶呈明显低信号;6例同反相位均未见脂质成分;1例无出血,5例不同程度出血;5例表现为中度强化,1例表现为明显强化,6例延迟期均廓清;6例均有假包膜,其中3
探讨超声心动图对肺动脉瓣缺如(absent pulmonary valve,APV)的产前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并分析22例经胎儿MRI或出生后超声心动图诊断为APV的产前超声资料。结果APV声像图主要表现为肺动脉瓣叶缺如或发育不良、瓣环狭窄、总干及分支瘤样扩张、肺动脉内双期双向血流。本组合并法洛四联症13例(59.09%),合并其他畸形9例(40.91%),包括室间隔缺损3例、肺动脉狭窄3例、右室双出口2例、三尖瓣下移畸形1例。22例胎儿中动脉导管缺失14例(63.64%),合并动脉导管未闭8例(36.36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肌筋膜触发点(MTrPs)大鼠模型的诊断价值。方法25只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与正常对照组。实验组采取钝性打击结合离心运动法建立损伤性MTrPs动物模型。实验组与对照组均行磁共振DTI扫描,测量两组右侧腓肠肌感兴趣区ADC、FA、AD及RD值,对比它们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大鼠的肌电图及病理结果提示符合外伤性MTrPs模型。实验组的FA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RD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胃间质瘤(GST)是最常见的胃肠道间叶组织来源肿瘤,近年来借助CT新设备、新技术,其与胃其它病变的鉴别诊断研究相继报道,术前对其进行危险度分级也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本文就G
目的探讨在80岁以上老年结直肠肿瘤患者腹部增强CT检查前中后给予护理干预及施行效果。方法选取本院58例80岁以上结直肠肿瘤老年患者,采用增强CT检查,在检查前中后均施行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增强CT检查的图像质量好,不良反应发生少。结论在对80岁以上老年结直肠肿瘤患者行腹部增强CT检查时,给予护理干预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