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wq9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意识”以我个人的理解,它应该叫“数感”。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培养与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和科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因此,数学教育必须重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教学,将应用意识的培养和应用能力的发展放在重要的地位上:使学生具有适应生活和社会的能力;培养学生能主动地认识数学,初步形成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看待事物,处理问题的能力;具有从现实世界中寻找数量关系和数学模型的态度和方法的能力;使他们具有应用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去思考和处理所遇到的问题的能力;使學生了解数学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能探索数学和所学科目之间的关系。那么,在数学的教学中,我们应着眼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经验的培养,开启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从周围环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然而怎样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呢?我认为:
  一、 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一般不会讲知识的来源和实际应用,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也只是把教材或资料书上现成的题目出示给学生,学生在解题时也只会套用解答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却不知道解决某一实际问题需要处理哪些信息和数据,更没有领悟到数学在应用中所具有的独特意义。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我们要善于从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从而产生兴趣。同时我们要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和周围的生活环境联系起来,帮助他们在形成知识、技能的同时,感受数学应用范围的广泛性。
  二、 把数学同实际问题联系起来
  在数学教学中,应当注重教学的实际引入,引导学生自己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来认识和理解相关的概念。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但从培养学生数学意识的角度来看,不光要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还要让学生知道可以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计和运用与相关知识有联系的实际问题。这样学生不仅能够从实际问题中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所学的概念、原理的理解,而且还懂得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只要我们经常把所学的知识与周围的事物建立联系,就会使学生逐步形成一种用数学的方法来看待和处理周围事物的意识和能力。
  三、 在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模型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许多数学知识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相应的模型。然而书本上的数学知识,基本上都经过数学化和抽象化了。在一次教研会的讨论中,有的教师谈到:“现在的数学教学完全没有必要让学生再去重复人类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那样只会浪费时间,只要学生记住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就可以了。”但我认为:“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为了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模型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把现实问题建成数学模型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还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把现实中的具体问题变成数学问题来研究,能更清楚地认识事物的特征,更准确地认识事物的变化规律。在构建数学模型的时候,多媒体的应用就显得格外的重要了,有的模型能够运用多媒体直观的展现出来,学生很容易懂。所以我们要注重利用多媒体教学。
  四、多给学生开展大量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在数学的教学中,大量开展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同样也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的重要方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多样,主要包括动手操作(剪纸、制三角形),实际测量(相关的计算),实验操作(利用杠杆原理、欧姆定律解题),自编应用题(结合生活实际)等。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数学的趣味性;能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到数学知识在实践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以及数学知识与实践的紧密联系。这样,有助于学生形成运用数学知识认识和处理事物的态度和方法。
  当然,学生数学意识的培养、提高和发展,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千万不要期望在一两次的教学活动中培养起学生的数学意识,当然也不要以为简单的数学问题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就毫无帮助。数学意识的培养需要较长的时间,特别在老师的教学过程中应选择适当的时机有意识地启发学生的数学意识,经历渗透、反复、交叉、逐级递进、螺旋上升、不断升华的过程。使学生的数学意识逐步由不自觉或无目的状态,进而发展成为有意识有目的的应用。让他们随时随地想到生活中的某些问题,就是我们学习的某个数学知识。总之,通过各种载体加强对学生的数学意识的培养,有效地激发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提高他们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这样能够让他们感受到更多的成功喜悦。
其他文献
通过“圆的认识”同课异构案例来分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案例一】  1.出示书上用圆规画圆的示意图。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圆规画圆的示意图,在小组里讨论交流用圆规画圆的步骤。  生讨论后回答(举手的同学寥寥无几)。  2.教师开始示范画圆,同时让学生明确用圆规画圆的基本步骤和注意点。  板书:  (1)确定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定长)。  (2)把针尖固定在一个点上(定点)。  (3)把另一只脚旋转
期刊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这就要求数学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
期刊
摘 要:一所学校的决策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其管理效能的高低。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以来,学校执行性、事务性的决策效率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然而,面对知识和信息的日新月异,学校管理决策还普遍存在了一些不能与之相适应的问题。本文以中山市某小学为研究个案,对学校管理决策的含义、特征进行探讨,指出目前学校管理决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五项促进学校管理决策优化的对策。  关键字:学校 管理决策 优化
期刊
摘 要:政治生活化教学的具体内涵是指:教师在初中政治的课堂教学工作中,通过对学生所熟知的生活视点及实际的生活经验与社会知识作为教学工作的出发点,联系生活的实际进行政治知识要点的授课,将生活中演化而来的经验进行政治化,以切实的彰显政治源于生活的教学理念,使学生最大化的观察生活、贴近生活,分析感受生活,以获取多姿多彩的生活体验,并从这类生活体验中领悟到政治的真谛与内涵。使学生切实的体会到政治教育源自生
期刊
摘 要: 数学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如何才能学好高中数学。需要教师从学生的自身水平出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及时发现学生数学思维误区,帮助学生远离误区。  关键字: 高中数学 思维 误区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及内部的规律性。然而,在学习高中数学过程中,经常有学生反映上课听老师讲课,听得很“明白”,但到自己解题时,总
期刊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同时,特别要注重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本文从“组建好的学习小组是前提,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是基础,把握好恰当的合作学习时机是关键”几个方面谈在探究小组合作的有效性的几点认识与做法倾吐出来,愿与同仁们商榷。  关键字:合作学习 小组 习惯 时机  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同时,特别要注重提高小组合作
期刊
义务教育阶段,数与代数学习的核心目的就是使学生能运用符号来解决问题和进行交流,发展符号感。  “字母用途大”这节课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人教版第九册第四单元的“用字母表示数”。属于关数与代数的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有了一定的算术知识和接触了一点代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字母表示数是代数学习的首要环节,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是学习代数的关键。为了引起学生的重视,我把这节课的课题定为“字母用
期刊
摘 要:数学教学是学校教学的重要课程,贯穿了学生学习生涯的始终,甚至对学生的一生都有重要影响。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寻找数学教学的新方法,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当前数学教师的首要工作。  关键字:新课改 初中数学 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在不断进步和发展中,新课程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观的回归,提倡课堂教学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进而由学生发现问题,
期刊
摘 要:幼儿常规,顾名思义就是指幼儿日常生活的规则和规范。幼儿常规是指幼儿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的安排顺序以及要求孩子在各个环节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是教师为了管理好一个班级而制定的需要幼儿遵守的一些行为准则。所以常规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班级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和幼儿的健康成长。  关键字:幼儿常规; 管理;  管理即指挥和协调。所以说幼儿常规工作是班级管理的重中之重,是基础、是核心。而保教结合则是幼儿
期刊
高中语文教学普遍存在一个尴尬的现象,那就是“学生学不学,分就在那里,不增不减,老师教不教,分就在那里,不悲不喜。”大部分学生缺少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如何让学生愿意花时间学习语文是个难题。鉴于此学校成立了包括话剧社在内的六个语言文学类社团希望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调动学生内在的潜能,将语文与学生自身感兴趣的方面结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丰富语文课程,进而让学生爱上语文,提高成绩。  作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