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点的轨迹问题的探求方法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xiong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解析几何中求动点的轨迹方程问题是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基础,求点的轨迹是把基本知识、方法技巧、逻辑思维能力、解题能力集于一体的过程,因此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求曲线的轨迹方程问题,贯穿于圆锥曲线的始终,也是高考热点问题之一。
  求曲线的轨迹方程时,要审清题意、确定解题方法、逐步解答、综合陈述、完整作答等环节,其基本步骤是:
  ①设点: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设曲线上的任一点坐标;②列式:写出适合条件的点的集合;③代换:将等式转化成坐标的形式,列出方程;④化简:将方程化成最简形式;⑤证明:化简后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曲线上,把多余的点剔除,把遗漏的点补上。
  通常情况下,求动点的轨迹方程可采用以下方法:①直接法、②定义法、③代入法、④参数法、⑤待定系数法、⑥交轨法等,而这些方法的使用一般情况下会因题而异,当然有些问题要同时采用多种方法求解,以达到优化解题过程的目的。这里就不同类型的轨迹问题用不同方法去求它们轨迹方程,分别进行探究。
  一、直接法
  如果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是一些几何量的等量关系,求动点的轨迹方程时只需把这种关系转化成含有

的代数表达式,通过化简即可得到曲线的轨迹方程。
  例1:设圆:,过原点作圆的任意弦,求弦的中点的轨迹方程。
  解:设为过的任意一条弦,为中点,则,又中点为,则,得方程,考虑轨迹的范围知。
  反思:若题目中有明显的等量关系,或可用平面几何的知识推出等量关系则可用直接法求轨迹方程。此题主要利用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及圆的知识直接求解,解此题还应注意的取值范围。
  一、定义法
  如果动点轨迹满足某一曲线的定义(如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等),可由圆锥曲线定义直接或间接得出轨迹方程。
  例2:一动圆与圆外切,同时与圆内切,求动圆圆心的轨迹方程,并说明它是怎样的曲线?
  解:设动圆圆心为,半径为,设已知圆的圆心分别为,将圆的方程分别配方得: ,当动圆与圆外切时,有……①,当动圆与圆内切时,有……②;①②两式相加,得,动圆圆心到点和距离和是常数12,点的轨迹是焦点为 , ,长轴长为12的椭圆。圆心的轨迹方程为,轨迹为椭圆。
  反思: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设法找出动点所满足的几何条件。此题中动点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为常数,动点所满足的几何条件符合椭圆的定义。
  例3.已知圆和圆,动圆同时和及圆相外切,求动圆圆心的轨迹方程。
  分析:画出图形,由平面几何知识可得,求该点的轨迹方程可用定义法。
  解:设动圆与圆和圆分别相切于、两点,根据两圆外切的条件可得:,,又,动点到两定点,的差是常数2,根据双曲线的定义,动点的轨迹为双曲线的左支,设其方程为得其轨迹方程为:
  反思:本题用双曲线的定义求轨迹方程时,要注意动点到,的距离之差为常数,
  而不是差的绝对值为常数,所以轨迹只能是双曲线的一支。
  三、代入法
  若动点依赖于另一动点,而又在某已知曲线上,则可先写出关于的方程,再将换成,最后代入求解即可。
  例4.已知双曲线的左、右顶点分别为,点是双曲线上不同的两个关于轴的对称点,求直线与交点的轨迹的方程。
  分析:设,用表示出,代入双曲线方程求解。
  解:设,则,
  …… ①.
  …… ②
  ①②整理得,将代入得,又点在双曲线上,,,故轨迹的方程为,
  反思:在求轨迹方程时,一个题目可能涉及多個动点,在设坐标时应将待求轨迹上的动点设为,而其它动点可设为等,然后再寻找它们的关系。
  四、参数法
  当动点坐标之间的关系不易直接找到,也没有相关动点可用时,但却较易发现这个动点的运动常常受到另一个变量的制约,或者用这个变量可以将动点坐标中表示出来,我们可取这个变量为参数,得参数方程,再消去参数,求其轨迹方程。
  四、交轨法
  在求动点的轨迹方程时,经常会遇到涉及两动曲线的交点轨迹问题,这类问题的解法主要是设法消去动曲线中的参数,得到所求的轨迹方程。
  反思:交轨法是解两个曲线方程,用交轨法求动点的轨迹方程时,不一定要求出交点坐标,只要能消去参数就行。
  在求圆锥曲线有关的动点轨迹方程时,要用到圆锥曲线的定义和性质解题;涉及到多动点轨迹问题时,要分清主动点与被动点,选择适当的参数解题,有时也可以用代入法求解;求轨迹方程时,一般应数形结合,充分利用几何图形的性质,将形的直观性与数的严谨性结合起来;若题目中的条件是一些向量式,则要把向量的几何关系与坐标运算结合起来。
  求点的轨迹方程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对某个题目来说并不一定有多种方法,所以根据条件,恰当地选取求解方式是解题的关键。
其他文献
现在对责任感的重要性几乎无人怀疑,但对责任感的解释和说明则众说纷纭。也许正因为如此或许是难以定义,被認为是我国最具权威性的兼有字典、语文词典和百科词典功能的大型综合性辞典《辞海》,对责任感这一反映人类最基本特性的词语竟然没有收录。倒是一些中小型词典收入了“责任感”一词,但释义都只有简单的一句话,如“自觉做好分内事的心情”、“自觉地把分内的事做好的心情”和“想做好应该承担的事情的心情”等等。可能是因
期刊
模型思想是《课程标准(2011年版)》新增的核心概念。“数学模型”是用数学语言描述现实世界事物地特征,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种数学结构。如果我们更加明确地理解和把握模型思想的含义,注重数学建模思想的渗透,平时教学中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运用,进而能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的同时,初步形成模型思想。  “重叠问题”是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的内容,是教材专门安排向学生介绍一种重要
期刊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知识的容器。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技能,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才能把知识变成学生自己的财富。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教学中要尽最大的努力,充分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  一、创设问题情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观察的兴趣,掌握正确的观察顺序,学习细致分解的观察事物,学习运用不同的感官观察,对于学生学好语文至关重要。通过教学,我总结了一下几种方法:  通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  我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让学生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激发他们观察的兴趣,提升观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如《观潮》一文对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描写可谓精彩至极,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学时,
期刊
一、立意要新颖准确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说过:“惟陈言之务去。”文章要推陈出新,避免陈词滥调,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的文章才更有意义,更具创新性,才能在众多的同类作文中脱颖而出。在学生平日的习作中,很多作文都在重复着一些司空见惯之事,比如写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很多同学就会想到在地铁上给老人让座之类的“老话”,毫无新意可言。立意之新往往出于取材之新,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写他人之所未写,言他人之所
期刊
京剧是我国传统戏剧中的瑰宝。它把歌唱、舞蹈、音乐、美术自然地融为一体,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怎样让京剧艺术走进课堂,特别是走进孩子们的视野,进行民族文化的传承呢?近两年,我在实施校本课程京剧课堂教学的同时,进行了在少年儿童中普及京剧知识,欣赏京剧艺术的尝试。京剧校本课程从美术的角度切入京剧艺术,引导学生从美学的视角审视京剧艺术,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和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的
期刊
一、引言  颜色词是构成习语的重要语素,具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表现力。由于人类具有相同的生理机制和视觉神经,对颜色刺激的感受从理论上讲并无本质的区别,英汉习语产生共同联想实属情理之中。  然而,不同的民族由于生存环境、价值观念的迥异,观察角度的不同,对色彩的感知取向就不尽相同,从而导致喻义的差异。比如:巴西人忌绿,日本人忌黄,泰国人忌红,比利时人忌蓝,土耳其人忌花色。英汉两种语言在颜色取向上的差
期刊
对特殊生的教育历来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现在总是听到教师这样的感叹,学生是越来越难教了。社会的发展,各种负面影响对校园的冲击不可避免给学校教育带来了难度,其实从教育本身而言,我们的教师在对特殊生的教育过程中存在着这样的误区,以为通过一两次的教育就会收到理想的效果,其实教育学生特别是特殊生,教师要作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反复是正常的现象,对他们的教育有时是一场马拉松式的长跑,
期刊
信息技术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产物,它的积极作用也被各个行业所认同,特别是在教育行业中,能为学生提供新型的知识点获取途径。班主任在小学德育课堂中要合理使用信息技术,从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需求出发,设计合理的运用策略,引导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融入德育课堂,自主挖掘对自身发展有益的知识,进一步提高思想道德高度。班主任要不断积累信息技术使用经验,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德育平台,将小学德育效果最大化。  一、提
期刊
数学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下面我从自身实际教学出发,说说几个方面的看法:  一、联系生活,搭建桥梁,让学生想创新  (1)捕捉“生活现象”,引入新知。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师要将能生活片段结合教学情境,整合教学资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