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壁阅读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ying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认真反思已有的阅读习惯
  我们很少给予孩子问“为什么要阅读”的机会,更常见的操作,是把《语文课程标准》上小学阶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该是145万字以上之类的要求量化,按学段划分,再由语文老师认真地执行于每一天,比如每天的家庭作业本上“课外阅读30分钟”的惯例叮嘱。如果问一个正捧着课外书的孩子:“为什么读这本书?”他极有可能回答:“老师布置的。”
  二、充分利用已有的阅读时间
  假设每天都要认真完成30分钟的课外阅读任务,应该怎样制订计划呢?
  1.依据固有性推荐的持续阅读。笔者借《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中的文学、科学、人文类,引导孩子的阅读计划制订。以第三学段为例,《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达到每分钟300字的阅读速度,30分钟的课外阅读就接近9000字。当然,这是泛读。不同能力的孩子,可以适当下调至30分钟课外阅读的饱和字数。就好比一本31万字的米切尔·恩德的《永远讲不完的故事》,按照每天30分钟阅读饱和字数为折中的4500字计算,69天可以读完。《永远讲不完的故事》属于文学类的课外阅读,那么接下去的课外阅读计划就可以兼顾科学类和人文类。
  2.依据生成性拓展的随机阅读。
  【典型案例1】
  五年级上学期的第三单元有三篇课文:《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牛郎织女(二)》。口语交际安排了“讲民间故事”,习作是“缩写故事”。商务印书馆的《中国民间故事》,就是匹配的课外阅读资源。
  阅读是生生不息的。每一篇课外阅读都可以在有兴趣的孩子那里继续主动衍生。
  《中国民间故事》里的一篇《赵州桥的传说》,在文章后面的拓展小链接里提及“在漫长的岁月中,虽然经过无数次洪水冲击和八次地震的考验,它仍安然无恙”“2020年7月6日,安徽一座古桥被洪水冲毁,让人痛心。这座桥名为乐成桥,位于安徽宣城市旌德县三溪镇,始建于明朝嘉靖二十二年,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是宣城境内现存最大的古桥,也是皖南第二大石拱桥。”这则材料会不会激活孩子关于赵州桥的阅读记忆,引发新的阅读关注甚至是阅读研究,笔者相当期待。
  《中国民间故事》里有一篇《九色鹿》,在文章后面的拓展小链接里提及“《鹿王本生图》是敦煌莫高窟第257窟的壁画”。以“敦煌”为关键词辐射开去,阅读也可以因人而异,例如:大部头的英国著名史学家彼得·弗兰科潘的《丝绸之路》,图文并茂的樊锦诗先生的《敦煌鉴赏精选50窟》,《生活》杂志采编团队完成的具有人文张力的《敦煌:众人受到召唤》等。
  【典型案例2】
  五年级上学期的第四单元有一篇课文是《圆明园的毁灭》,极短的一篇文章其实有极大的隐性信息量,需要补充阅读后一一揭开课文里的面纱,比如金城出版社的海内外第一部圆明园流散文物图录《谁收藏了圆明园》。此外,推荐纪录片《圆明园》,是一种阅读尝试,四集纪录片时长分别为26分钟、27分钟、27分钟、16分钟,拆分在四天的课外阅读时间内观看,并且随着观看认真做笔记,也是一种小众的阅读举措。
  相对于某些圆明园书籍随书附赠的“圆明园复原图”,动态的纪录片更能呈现圆明园一百五十余年的建造经营,一百五十余年的流离失所,让孩子们感受一代御园的兴衰荣辱。课外阅读海量的信息补充,更可以配合课文的反衬手法,通过昔日圆明园的辉煌壮观让孩子们记住这段屈辱的历史,增强大家的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三、巧妙激发潜在的阅读动力
  可不可以在孩子们没有弄清自己真正的课外阅读目的之前,暂且将指定阅读教材必读丛书缓一缓,先由孩子们根据每册语文书目录或初读每篇课文的印象,自行制订一个每天30分钟的课外阅读计划?至少,这是他们自我评估之后,感兴趣或以补缺为目的的主动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无须面面俱到。每个孩子的课外阅读起点或基础,不尽相同。笔者从2019年8月开始,就以一邊琢磨教材,一边手写记录的方式,将自己的思考如实呈现在本子上。比如: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是《将相和》,出自汉代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会不会有孩子勇于挑战文言文原著的片段阅读?又比如:五年级上册课文出现大量名家名作,郭沫若、许地山、冯骥才、叶圣陶、梁启超、闻一多、梁晓声、吴冠中、巴金、贾平凹、冰心……会不会有孩子找来名家的代表作一睹为快?
  课外阅读,要让孩子尝到自己选择阅读的甜头。笔者既是小学语文老师,也是一个小学生的家长。暑假里,儿子也会在每天要求看一定时间的电视,笔者就跟他“交易”——原著改编的电影,在看完电影后要阅读原著,或者看完原著才可以看电影。
  如果有机会再问一个正捧着课外书的孩子:“为什么读这本书?”希望他或她认真地回答:“我自己选择的。”
  (作者单位: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
其他文献
《祖先的摇篮》是一首充满想象、富有童真童趣的儿童诗,以一个孩子的口吻,描述了想象中远古时代,人类在原始森林中生活的情景。教学本文的核心目标我设定为:想象一下,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会做些什么?仿照第2小节或第3小节说一说。为此,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  活动一:读诗歌  (一) 读森林  1. 出示组块词句:  摇篮——多大的摇篮  树荫——浓绿的树荫  原始森林——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  指名读,
期刊
统编教材三下第八单元是一个异彩纷呈的故事单元,聚焦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有趣的故事”选编了四篇课文——《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方帽子店》 《漏》 《枣核》。这几篇课文内容精彩有趣,语言鲜活生动,丰富的人文内涵与儿童的心理特征和审美需要自然契合。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为:复述故事、尝试编童话故事。要讓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的言语积累、思维方法、表达能力走向复述的积极建构与习作的想象创编。聚焦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
期刊
抗疫时期,停课不停学。当下,网上学习平台极大开放,学习资源空前丰富,各地教育精英倾情奉献,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大量的教学资源。那么,我们如何利用网络资源上好网课,惠及本班学子?  一、巧借智慧,厘定方向  面对全新的教材,把握教材的编排特点,了解编者的意图,是教者首先要了解与掌握的,它如同作战的策略,要做到胸有全局,方能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专家与名师的专业解读能很好地助教者一臂之力。首先,
期刊
一、研究背景  2020年春节,注定会成为难以磨灭的记忆。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来临,我们的小学生,也许并不能完全理解意味着什么,但是,危机,也是契机;生活,就是功课。疫情这本教科书,关乎家国情怀,关乎生命自然,关乎学生的成长。南京市教育局建立了“童心战‘疫’,‘疫’战到底”专题网站,围绕疫情防控阻击战这一重大事件,开展了中小学生“疫情教育必修课”教育活动,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为小学
期刊
统编版第六册第八单元以有趣的童话故事和民间故事为主要内容,读来总会情不自禁地发出笑声,也会留下很多思考。整个单元安排了四个故事,前两篇为现代童话,一是当代著名童话作家周锐的《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周锐是目前国内最优秀的童话作家之一,堪称原创儿童文学“常青树”。读他的作品,字里行间冷不丁地就冒出一个冷幽默,让你忍俊不禁。笑后,又有许多回味,令人深思良久;另一篇是作家施雁冰的作品《方帽子店》,给我
期刊
2018年第12期的《人民文学》上,九旬高龄的作家徐怀中以大部头的军旅题材作品《牵风记》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这部小说饶有意味地采用了回忆的视角,以老战友聚餐席上的一张合照为开端,站在当下,牵动一段带有浪漫色彩的大别山行军故事。小说聚焦照片中最引人瞩目的知识女性汪可逾,讲述了她与战友齐竞、曹水儿以及一匹马之间的凄美传奇。篇末,齐竞泣立银杏碑了却牵挂,并在象征汪可逾的古琴空弦声中安详辞世。  小说名为
期刊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我努力按照《语文课程标准》 “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要求,认真、深入地钻研教材,逐步理解和把握了统编教材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解决读准字音的问题  识字教学中,读准字音是个重点,难点在于受到方言发音的影响,有的学生鼻音、边音分不清,有的平舌音、翘舌音分不清,有的前鼻音、后鼻音分
期刊
王尔德,这个被誉为“才子”的英国作家、诗人,他写的童话也是诗化了的,美好而纯真。《巨人的花园》是他仅有的9篇童话中的一篇,被英国的《典雅》杂志誉为“完美之作”。众多中译本中,巴金译文《自私的巨人》千锤百炼,字字斟酌,被称为最经典译本。  一、“完美之作”的经典童话特质  细读《巨人的花园》,的确具备经典童话的特质。首先,作品中有着鲜明的人物形象和精彩的故事情节。文中的巨人是孩子所喜欢又害怕的文学形
期刊
《荷叶圆圆》是一首儿童散文诗,课文以荷叶为舞台,让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以立体的形象展现其间,构筑了一个清丽美好的童话世界,描绘了一幅大自然中各种事物和谐相处美好的画面,意境优美,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想象。诗歌语言活泼,节奏明快,洋溢着童真、童趣,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抽象的文字及符号缺乏兴趣。因此,营造一个“美和趣”合二为一的课堂,让童真童趣
期刊
统编教材非常强调大量阅读。全国小语会名誉理事长陈先云先生强调:“在统编教材的基础上拓展延伸,把儿童阅读做大做强。”现以三下《小真的长头发》为例,分享笔者对课文的拓展阅读。  留着妹妹头的小真,在有着漂亮长头发的两位好朋友面前一点儿也不服输。她津津有味地描述着当自己的头发长得“老长老长老长老长老——长”时的情景。长头发奇特的用途让两个好朋友听得入了神,原本有着长头发的她们也开始羡慕起小真的长头发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