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标准提出转变教与学方式的理念,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我们尝试把传统的“教案”改为“学案”,用“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益,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本文主要探讨“学案”设计的思考与尝试。
[关键字]思考;尝试
【中图分类号】G718.2
叶圣陶先生很早就向我们描绘了一幅理想的教学境界-------“教是为了不教”,其中包含着深刻的教义:教学要养成学生热爱学习、自主学习的精神,要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要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言以蔽之,教师的任务是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学习的基础。但多年来我们仍然只是站在教师自身的角度思考、设计教学方案,有时甚至简单地重复着既定的教学“套路”,在课堂上,学生仿佛看客一般观看着教师的“演示”,机械地与教师配合,重复着教师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何进一步站在学生的角度替学生着想,不但培养自学语文的能力,而且还能享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则是我们的继续追求。为了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自主”精神,教师应在教学设计中变换视角,从学习者的角度来预设教学过程,促使学生在自身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享受语文,这未免不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以职高基础模块下册第五单元现代诗为例。设计学案首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他们会怎样看待这些诗歌?通过学习他们应该怎样看待这些诗歌?他们会怎样阅读这些诗歌?通过学习他们应该怎样阅读这些诗歌?在对“学情”进行分析之后,接下来便是根据所掌握的“学情”确定学习重点,然后设身处地地站在一个初读者的角度来设计学习过程。如:
(一)翻一翻,了解单元概貌。这一步是与文本的初步接触,以教师的经验,可以要求学生以翻阅的方式从体裁、题材、作者等方面了解本单元的大致内容,目的在于引起他们对学习目标的设想。不妨让学生设计一个表格以反映单元概貌。例如:
(二)、想一想,自定学习目标。提示学生揣摩教材编写者的意图,阅读单元提示,结合自己的期望,制定学习目标。如:通过联想和想象由诗篇感受大自然的美,体味情趣,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品味诗歌语言的含蓄、精练、优美。
(三)读一读,发现难点和美点。逐一对每首诗进行深入地解读。要求凭着初读的直觉发现诗歌的美点,同时画记出不理解的句子或词语。这里应强调独立自主的阅读,不要借助教辅资料,只有在这种情况下的阅读才是真实的,只有真实的阅读才能发现学习者的真实水平而因材施教,也只有真实的阅读才能产生个性化的阅读理解启发创新潜能,这一步工作是展开教学对话的基础。试举例:
(四)听一听,分享教师、同学的阅读成果。积极讨论、认真倾听,在质疑和倾听中印证自己的观点,同时解决阅读疑难,记下课堂讨论的要点和教师的观点。
(五)品一品,咀嚼诗歌的词语。
1、《沁园春长沙》中有哪些词语用得凝练贴切,极富表现力?试找出来加以品味。(如“万”“遍”“层”“染”“漫”“百“争”“击”“翔”“稠”)词的上阙有一个领字,请找出来?说说领起了哪几句?描绘了哪些秋景?诗人是从哪些视角来描写这些绚烂多彩的秋景?这些秋景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作者为什么能够把这幅图画写得这样出色?面对此壮丽的秋景词人为何“怅”?他提出了什么问题?“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全文结构中的作用是什么?下阙有一个领字,请找出来,并说说领起哪句?作者“忆”什么内容?最后的设问句再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抱负?《沁园春﹒雪》和《沁园春﹒长沙》在结构、思想主旨上有什么异同?
2、《炉中煤》深入理解“炉中煤”和“年轻的女郎”两个比喻的意义。为什么作这样的比喻?这样比喻有什么好处?如何理解“我不辜负你的殷勤”,你也不要辜负我的思量?怎样理解“炉中煤”的前身,过去和今朝?“炉中煤”今朝的心理如何?这首诗中,最富有动感的是哪个词?
3《再别康桥》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请找出本文的意象分别是哪些?作者为何选择这些意象?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赏析诗歌的“三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与李白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比较本诗的艺术特色。
(六)诵一诵,再现诗中的画面和情感。通过查字典,读准诗中的每一个字音,给每一首诗划分朗读节奏,并标注朗读重音。反复朗读本单元的每一首诗,办求读出诗人的情感和再现诗的画面,如果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朗读的停顿、重音、语调进行创造性地安排和处理则值得赞赏。在班上开一个诗歌朗诵会,展示同学中的成功之作,并请大家来点评。
(七)记一记,总结本课的学习要点和收获。
每学完一课,总结本课的学习要点,并写下你的学习收获。如:
对诗歌这种文学体裁的新的认识——
对诗歌阅读方法的感受——
对某一首诗的新的理解——
(八)写一写,留下阅读的足迹。
把诗人描绘的秋景由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
总之,“学案”设计应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理解教与学的关系。当教师不仅站在教者的角度而且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势必会更多地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求,设想学生的参与方式和过程,相应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增强教学的有效性。那么不是不是有了学案就不需要教案了呢?应该不是。教案与学案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侧面,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学案”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一种手段,是教案中的一部分。那么学案该由谁来设计?从矛盾双方来看,应该由学生来设计;但从矛盾的特殊性来看,教师一方有着更多的学习经验和知识积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当学生还不具备自己设计学习过程的能力的时候,教师理应担当起指导学习策略、规划学习过程、提示学习内容、评价学习效果的教学任务。由此可以想象,学案的设计更多地是着眼于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的指导,如果说把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是“授人以鱼”的话,那么学习方法和过程的指导则是“授人以渔”了。
[关键字]思考;尝试
【中图分类号】G718.2
叶圣陶先生很早就向我们描绘了一幅理想的教学境界-------“教是为了不教”,其中包含着深刻的教义:教学要养成学生热爱学习、自主学习的精神,要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要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言以蔽之,教师的任务是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学习的基础。但多年来我们仍然只是站在教师自身的角度思考、设计教学方案,有时甚至简单地重复着既定的教学“套路”,在课堂上,学生仿佛看客一般观看着教师的“演示”,机械地与教师配合,重复着教师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何进一步站在学生的角度替学生着想,不但培养自学语文的能力,而且还能享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则是我们的继续追求。为了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自主”精神,教师应在教学设计中变换视角,从学习者的角度来预设教学过程,促使学生在自身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享受语文,这未免不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以职高基础模块下册第五单元现代诗为例。设计学案首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他们会怎样看待这些诗歌?通过学习他们应该怎样看待这些诗歌?他们会怎样阅读这些诗歌?通过学习他们应该怎样阅读这些诗歌?在对“学情”进行分析之后,接下来便是根据所掌握的“学情”确定学习重点,然后设身处地地站在一个初读者的角度来设计学习过程。如:
(一)翻一翻,了解单元概貌。这一步是与文本的初步接触,以教师的经验,可以要求学生以翻阅的方式从体裁、题材、作者等方面了解本单元的大致内容,目的在于引起他们对学习目标的设想。不妨让学生设计一个表格以反映单元概貌。例如:
(二)、想一想,自定学习目标。提示学生揣摩教材编写者的意图,阅读单元提示,结合自己的期望,制定学习目标。如:通过联想和想象由诗篇感受大自然的美,体味情趣,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品味诗歌语言的含蓄、精练、优美。
(三)读一读,发现难点和美点。逐一对每首诗进行深入地解读。要求凭着初读的直觉发现诗歌的美点,同时画记出不理解的句子或词语。这里应强调独立自主的阅读,不要借助教辅资料,只有在这种情况下的阅读才是真实的,只有真实的阅读才能发现学习者的真实水平而因材施教,也只有真实的阅读才能产生个性化的阅读理解启发创新潜能,这一步工作是展开教学对话的基础。试举例:
(四)听一听,分享教师、同学的阅读成果。积极讨论、认真倾听,在质疑和倾听中印证自己的观点,同时解决阅读疑难,记下课堂讨论的要点和教师的观点。
(五)品一品,咀嚼诗歌的词语。
1、《沁园春长沙》中有哪些词语用得凝练贴切,极富表现力?试找出来加以品味。(如“万”“遍”“层”“染”“漫”“百“争”“击”“翔”“稠”)词的上阙有一个领字,请找出来?说说领起了哪几句?描绘了哪些秋景?诗人是从哪些视角来描写这些绚烂多彩的秋景?这些秋景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作者为什么能够把这幅图画写得这样出色?面对此壮丽的秋景词人为何“怅”?他提出了什么问题?“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全文结构中的作用是什么?下阙有一个领字,请找出来,并说说领起哪句?作者“忆”什么内容?最后的设问句再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抱负?《沁园春﹒雪》和《沁园春﹒长沙》在结构、思想主旨上有什么异同?
2、《炉中煤》深入理解“炉中煤”和“年轻的女郎”两个比喻的意义。为什么作这样的比喻?这样比喻有什么好处?如何理解“我不辜负你的殷勤”,你也不要辜负我的思量?怎样理解“炉中煤”的前身,过去和今朝?“炉中煤”今朝的心理如何?这首诗中,最富有动感的是哪个词?
3《再别康桥》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请找出本文的意象分别是哪些?作者为何选择这些意象?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赏析诗歌的“三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与李白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比较本诗的艺术特色。
(六)诵一诵,再现诗中的画面和情感。通过查字典,读准诗中的每一个字音,给每一首诗划分朗读节奏,并标注朗读重音。反复朗读本单元的每一首诗,办求读出诗人的情感和再现诗的画面,如果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朗读的停顿、重音、语调进行创造性地安排和处理则值得赞赏。在班上开一个诗歌朗诵会,展示同学中的成功之作,并请大家来点评。
(七)记一记,总结本课的学习要点和收获。
每学完一课,总结本课的学习要点,并写下你的学习收获。如:
对诗歌这种文学体裁的新的认识——
对诗歌阅读方法的感受——
对某一首诗的新的理解——
(八)写一写,留下阅读的足迹。
把诗人描绘的秋景由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
总之,“学案”设计应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理解教与学的关系。当教师不仅站在教者的角度而且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势必会更多地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求,设想学生的参与方式和过程,相应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增强教学的有效性。那么不是不是有了学案就不需要教案了呢?应该不是。教案与学案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侧面,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学案”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一种手段,是教案中的一部分。那么学案该由谁来设计?从矛盾双方来看,应该由学生来设计;但从矛盾的特殊性来看,教师一方有着更多的学习经验和知识积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当学生还不具备自己设计学习过程的能力的时候,教师理应担当起指导学习策略、规划学习过程、提示学习内容、评价学习效果的教学任务。由此可以想象,学案的设计更多地是着眼于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的指导,如果说把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是“授人以鱼”的话,那么学习方法和过程的指导则是“授人以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