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人民心结

来源 :中国铁路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veZ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情结》是原铁道部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志寰的自传,由中国铁道出版社于2017年10月出版。
  捧读这本书时,我被深深吸引了。因为传主曾是中国铁路的最高领导人吗?因为传主非同寻常的人生轨迹吗?因为传主主政中国铁路期间所做的工作我都经历了吗?等等。我这个在铁路工作四十多年的老员工读后,对过去和现在中国铁路的一些重要工作的来龙去脉更加清楚;对中国铁路改革发展中的一些疑惑问题得到了答案;对中国铁路的一些重要人物的评价看到了标尺……《我的情结》是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良心之作、真诚之作、心血之作、警示之作。不仅因为传主耗时八年而成厚重大书就让我手不释卷。反之,有些作品耗时再多,也不过是些欺世盗名、虚情假意、粉饰自己的垃圾文字。这样的传记还少吗?
  如今,“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一说似乎有点淡化,但铁路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和人民日常生活中依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读者有兴趣了解中国铁路的“前世今生”,了解傅志寰这样的中国知识分子和铁路人,建议读者诸君,不妨读读《我的情结》。
  在这个世界上,多数凡人对名人要人奇人等等不同寻常之人都有种渴望了解其学习、工作、生活、奋斗、成就的意愿,有的甚至到了疯狂崇拜的程度,却又无法与之相见,交谈就更是不可能的奢望了,即便在同一个国家,可能相距几千里,再说了,这些“不一般的人”也不是一般人想见就能如愿的,或者有的已经作古,更遑论外邦人士了。在我看来,这不是件难事,最好的办法,莫过于阅读他们的传记作品。在黎明、黄昏、静夜、假期,有一束花、一杯茶、一炷香伴随,我们都可以通过书籍与传主倾心而谈。在傅志寰离开铁道部部长岗位15年后的今天,我这个铁路员工终于与他有了一次倾心的“长谈”,心绪时而平静、时而起伏……这就是我阅读《我的情结》的状态。读后被传主的品德人格、学识素养、战略思维、管理能力、多彩人生所深深触动和感动。
  我想,作为自传,传主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好叙述内容的主观性与客观性的关系。虽然自传就是主观性的作品,但每个传主又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的个体,这就需要传主的叙述不可过分“自我化”。在读者眼中,客观性是第一位的,是否客观,读者是有一定辨别能力的,并非传主说什么读者就信什么。主观性太强,即便传主是“超人”,也有“王婆卖瓜”之嫌。《我的情结》把主观性与客观性之间的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傅志寰在讲述自己的一生时,不论幼年至青春岁月,还是从一名工程技术人员走上铁道部部长的岗位,都很客观,处处是真心、真情、真事,叙述的语言非常朴实,平白如话,没有丝毫渲染,却又简练达意。在傅志寰人生中的每一个阶段,角色不同,形象却丰满真实:在家里,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他孝顺、好学、上进、慈爱;在单位,为人同事为人领导,他友善、钻研、协作、果断、担当。尤其是在不同的领导岗位上,既有学者的严谨不懈、精益求精、创新拼搏的儒者风范,又有率领三百万铁路大军求真务实、闯荡市场、锐意改革、攻坚克难、勇往直前的无畏英雄气概……随着阅读的不断深入,传主的个性形象越来越丰满,一个情感真挚、思想深邃、端庄正直、忧国忧民的“特别之人”渐渐屹立在我面前。
  我想,作为自传,传主遇到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在成绩面前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傅志寰从1990年至2003年担任铁道部副部长、部长,这个期间正是中国铁路在安全、管理、经营、改革、建设等方面的一个“阵痛时期”,或者说“困难时期”,“铁老大”遇到了众多前所未有的困难。以经营为例来说,铁路货运量持续大幅下滑,全路连年出现亏损。在百姓眼里,似乎谁都可以亏损,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的铁路不能亏损,也不可能亏损。当时,不少百姓一听到铁路亏损,无不惊得目瞪口呆,他们根本不信铁路还会亏损。从另一个方面来说,铁路的亏损不是无缘无故的,自身的原因是“改革滞后、管理体制和机制不适应市场变化……”“卖方市场突然成了买方市场。货主有多种运输方式可供选择,谁能最大限度满足他的要求,他就找谁”。后一个方面说明,中国社会在快速发展进步。1998年1月,已经担任铁道部党组书记的傅志寰按照朱镕基总理的要求,在全路领导干部会议上明确提出:“铁路运输必须在三年内实现扭亏目标,当好交通战线扭亏的突破口。”这话说出来不容易,做起来更加艰难。这一年是傅志寰担任铁道部部长的第一年,巨大的压力、多方的困难接踵而至,7、8两个月,铁路遭到特大洪水的袭击,“铁路运输陷入半停顿状态,直接损失30多亿元。”“据事后统计,那年铁路50条主要干线发生水害断道186次,大水冲毁线路480多公里,毁坏桥梁651座,中断行车累计5200小时。”自然灾害给铁路的扭亏经营造成的困难不小,当时有不少铁路干部职工对“三年扭亏”攻坚战持有不同看法,思想观念上的阻力也不小。部长傅志寰通过狠抓干部职工的观念转变、转换机制、加强营销、控制成本……1999年,“全路提前甩掉了5年亏损的帽子。尽管仅实现微利,但对承担大量公益性运输的铁路而言,实属不易。”这是中国铁路取得扭转亏损的重大成绩后,傅志寰的简短叙述。可想而知,作为一部之长,在扭转经营亏损,并且提前一年扭亏中发挥着何等作用,可传主却没有过多地表白自己,而是把这一重大的可喜成绩归功于全路干部职工。同时,客观叙述了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祝贺铁路扭亏和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媒体报道铁路扭亏的情况。
  在事关中国铁路发展战略的改革领域里,傅志寰不断地思考、实践,大胆稳妥、有力有序地推进;在抓人民群众高度关心注、意见很大的客运服务质量时,傅志寰经常到站车微服私访,掌握真实情况,再下“猛药”;在抓机车车辆工业的发展中,傅志寰到国内外考察调研,不断推动中国铁路装备现代化快速前进;在抓铁路建设时,傅志寰奔忙在青藏高原和南疆热土,让新建铁路在神州大地上不断延伸……哪里最艰难,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出现,哪里就有他坚定有力而又极富针对性指导的声音。在《我的情结》中,既能看到中国铁路在攻坚克难、取得一项项骄人成绩时,傅志寰在其中所发挥的领导核心作用,也能看到其呕心沥血的盡职尽责。傅志寰身为中国铁路的领头人,时刻不忘肩头担子的分量,毫不懈怠,始终在路上。面对困难,傅志寰坚毅勇敢;面对成绩,傅志寰谦逊退让,但对全路干部职工做出的成绩,却从不吝惜表扬、嘉奖、倡导、宣传与弘扬。   我想,作为自传,传主遇到的第三个问题,就是对待重大而敏感问题的态度。是实事求是,还是避而不谈,或含糊其辞。对此,传主做出了令人信服的回答。世人皆知,接任他的铁道部部长是刘志军,而刘志军如今虽在狱中,仍然是个众说纷纭的人物。《我的情结》十分清楚地道出了传主当时是不同意刘志军接任铁道部部长职位的。从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立场,傅志寰客观性地、反思性地、警示性地讲述了自己与刘志军在铁路发展理念、改革思路、行事准则等方面的严重“分歧”和如实“评价”。对于高速铁路的建设和发展,傅志寰说:“不可否认,刘志军在高铁建设上曾创造了轰动性的业绩……”同时,也讲述了刘志军“实际上违背了国情、路情,但为了名垂千秋留功名,同时也为了捞取政治资本,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刘志军给党和国家造成了恶劣的政治影响和经济损失。不少人由于种种局限,往往只看到了刘志军的一副面孔,甚至稱其为“中国高铁之父”,在《我的情结》中,人们可以看到一个真实面目的刘志军。如今,中国的高速铁路运营里程位居世界首位,运营速度也是第一,创造“中国速度”奇迹的是一代又一代铁路人不懈探索努力的辉煌结果。《我的情结》在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历史问题上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用。
  我想,作为自传,传主遇到的第四个问题是廉洁自律,也是读者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傅志寰在铁道部的正副职领导岗位上任职多年,如何做到遵守党纪国法,严于律己,用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廉洁从政,为党为国为民谋利益。这是一个高级干部必须用行动回答的问题。这些,在《我的情结》中都有叙述。傅志寰的自律是严格的。如,他的父亲年岁已高、行动不便,却住在50平方米的简陋房子里直至92岁去世。期间,有不少领导和同事纷纷提出要给他父亲更换好房子,他父亲和本人都没同意。这样的事,作为身居铁道部领导岗位的傅志寰不用说话,只要默许,自会有人办好这一切,可他没有这样做。在傅志寰担任铁道部部长期间,对刘志军及其胞弟的不良反映,也直言不讳地予以指出。从不少事情都可看出,傅志寰律己和律人都不是虚假的,真正承担起了“从严治党”第一责任人的责任。
  傅志寰离任铁道部后,在全国人大、欧美同学会、院士队伍和服务“海归”中都不遗余力地做了大量有益于党和人民事业的重要工作,其身上所表现出的家国情怀、人民心结没有丝毫衰减。
  《我的情结》第四编“闲来杂谈”是作者长短不一文章的汇编。这些文章不管是论理还是记事都闪烁着传主的智慧光芒,难能可贵的是直抒胸臆的独到见解,没有人云亦云,更没有附会之词,并且成为传主漫长人生、不同寻常经历的有机组成部分
  总之,《我的情结》是一部真诚之书、朴实之书、情感之书、反思之书、丰富之书、奋进之书,其现实和历史的价值远远超出了自传本身。我的这些读后随感粗疏浅陋,望大家批评指正!
其他文献
眼前的风景似乎不是风景。对于上了一定岁数的人来说,是过眼的云烟,没有惊奇,也不会有惊喜。即便是面对久别的故乡,我的眼里还是盛不下半窗的风景;可对一缕缕的炊烟、一串串的往事却总是那么敏感,那么在意,绝不敢有一丝的轻视。  故乡没有景致,故乡只有味道。我嗅闻着熟悉的味道,又来到了三百山。  三百山位于江西省安远县境内,是安远县东南边境诸山峰的合称,地处赣、粤、闽三省交界处,是香港同胞饮用水之东江的源头
期刊
清明前夕,我将要回湖南邵东县火厂坪镇,遵从母亲遗愿,为父亲母亲合葬。母亲叫胡碧云,就像一粒沙子,是一个平凡可亲的人。我的这篇文章如果能拨动读者心弦,那就有意义了。  我的祖籍是湖南省,父亲李英才从湖南参军,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后,上了军校,后来留在当时的沈阳炮兵学校任教。在炮兵学校,父亲与好友罗怀德是同乡,罗怀德的妻子袁妙娥也是湖南人,袁妙娥把出生在湖南衡山的曾同在湖南三三〇工厂医院工作的母亲介
期刊
心中有一支歌,  它唱着远方的家。  家中的老妈妈,  请您别再牵挂,  儿子成为了高铁卫士,  您还惦记啥!  家中的老妈妈,  我想跟您说句话,  儿子没吃上团圆饭,  是为了千万个家。  胸中有一首诗,  写着高铁人的年华。  挑灯烛,打夜战,  鬢角添了些白发,  攻下会战的难关,  心里才想起她。  多少个无眠的夜,  也想跟你说句话,  铁路先行不能忘,  要亲手建设咱大中华。  (作
期刊
飞驰在希望的田野,  那是我从未见过的风景。  你的身影是如此美丽,  遥不可及的梦。  我也想此刻在你身旁,  陪你看日落的颜色。  拥抱在清晨和日暮,  乘上高铁触手可及。  啊,朝阳已照亮东方。  啊,复兴号角已奏响。  我們,再也不怕山高水长。  他们,脸上洋溢着笑容。  梦里,再也不怕山水之隔。  脚下,是梦一样的速度。  那是一群可爱的人们,  守护这回家的铁轨。  用最美好的年华, 
期刊
太平镇每到年关腊月流传着这样两种习俗:一是给旧家具涂上新漆,二是每家要用大红纸扎几盏红灯笼。给家具涂新漆是为了过新年让屋里焕然一新,老人们常说,人换新衣裳,屋里的箱柜也该换一换新装了。当然,家具不是每年都换新装的,都是五六年换上一次;扎灯笼预示着来年日子红红火火。近些年,给家具涂新漆一直沿袭着,扎纸灯笼就差了些,因为如今集市上现成的灯笼多得是,有椭圆形的、桔子形的、腰鼓形的,相中什么样式就买什么样
期刊
一  佛教音乐《大悲咒》提醒我来电话了,是发小周贤打来的。  通常我俩喜欢用微信视频、微信语音或微信留言联系,然而使用最多、最方便,也最直接的自然是微信视频。俩人举手机瞧着对方,感觉彼此就在对面,既亲近又亲切。谁家服装打折了,哪个牌子的化妆品经济实惠,包子馅如何拌才味道鲜美,吃啥保健品抗衰老等都是我俩聊不完的话题,可谓海阔天空,漫无边际。想聊多久就聊多久,不必担心话费的,因为Wi-Fi可以全部搞定
期刊
手机响起的时候,迟凤翔正在地头挖红薯。  今年老天照应。迟凤翔种下红薯后,没怎么打理,但红薯的长势特好。不但光滑、浑圆,而且单个重量都有一斤以上。  迟凤翔边挖红薯,边盘算这两亩多地的红薯,如果全部卖掉,那就意味着能有万把块钱的收入。要是有人看着红薯的品相好,说不定还能多卖不少钱呢。想到这里,他忍不住往地上吐了口唾沫。电话就是在这个时候响起的。  迟凤翔边跑,边慌乱地用红薯叶子擦满是泥巴的手。手机
期刊
梦随高铁行  ◇刘德才  巨龙飞腾,气壮乾坤,  梦是那大地的笑容。  铺开南北,连接西东,  梦是那天下的邀请。  风驰电掣,穿越时空,  梦是那久别的重逢。  温馨春夏,浪漫秋冬,  梦是那相见的感动。  中国高铁,中国引擎,  光荣与梦想让时代快行。  中国高铁,中国精神,  激情和速度让远近相拥。  中国高铁,中国驱动,  动感与力量让未来驰骋。  中国高铁,中国自信,  希望和祝福让世界
期刊
一  爸爸第一次被落石砸伤是在1979年冬天。那年冬天特别寒冷。我从三十里外下乡的地方弄回一车柴火,卸完柴火吃罢午饭,车老板子急着回去。我把他送过铁路道口,看着他在午后的阳光里挥舞着长鞭杆子,沿一条铺满细碎石子的公路把牛车赶向更远的一座大山。在那座大山的皱褶里,有一个叫中和屯的村庄,我在那已经下乡两年了。  我转回家,还没进大门,妈妈从采石场方向急匆匆赶回来,眼里噙着泪,神色慌恐。我问妈妈怎么了,
期刊
周海涛起身看看表,不到5点,窗外还黑着,可是再也睡不着了。心里没着落,好像有什么事儿,却又不知道到底是为什么,反正心里闹得慌。  电话就是这时候响起来的,一看来电,是姐姐,他心里就突地一沉。这么早打电话,肯定是有事。这些年,周海涛在北京,姐姐一家在山东,母亲则在河北老家,只有过年过节才聚一聚。平时也有电话,但这么早,却是第一次。  接通后,是姐姐的声音:“老头,不在了。”  “什么?”周海涛脑袋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