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翰墨清香,笔走龙蛇
他醉心书法三十多年
自我研习,默默执教
他乐做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从知之者,到好之者,到乐之者
书法之於他有着难以言喻的魅力
他言,写书法是一条苦行之路
需要持之以恒的练习和参悟
此生与笔墨相伴,与文化相随
他无怨无悔,並乐在其中
翰墨清香 相伴一生
和众多书画爱好者一样,欧耀南先生对书法的兴趣也是从小就萌生了。“小时候就喜欢书法,但相较於当时的生活水平,笔墨纸都还是比较贵的,家里没条件让我研习书法。”因为热爱,小小年纪的他总会千方百计地寻一些字帖等材料,自己研习。1979年,年轻的他从内地移居到了澳门,人生地不熟,为了生活不得不忙於工作,练习书法也就只能当做是业餘的爱好,用以修身养性。
直到而立之年,欧耀南先生才得以重拾笔墨,拜师於著名书法篆刻家、美术理论家、油画家广州吴子复先生之弟子林少明先生,得恩师指点和亲授,通过20多年的学习,欧耀南先生的在书法方面日益精进,隶书、草书、楷书、篆书等各种书体皆颇有心得。
欧耀南先生现为澳门书法院院长、中国硬笔书法协会理事、澳门工艺美术协会秘书长、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在其3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围绕书法和文化交流,他参与了众多书法交流、书法培训、书法创作等艺术活动。
2017年,澳门迎来了回归祖国的第18个纪念日,在澳门回归前後共20多年里,除了每年的“迎回归”“庆回归”活动,他还曾参与筹办澳门书法家协会与北京、天津、上海、黑龙江等内地30多个省市书法家协会之书法联展;他曾多次於台湾、新加坡、泰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参加国际书法交流;他还连续十餘年获邀参加澳门旅遊局主办推介澳门活动,到葡萄牙、西班牙等国表演书法。毫不夸张地说,基本上在澳门艺术界举办的活动中,都能发现他的身影。
值得一提的是,欧耀南先生在碑林领域的艺术成就也颇高,作品被收录刻碑於河北碑林及哈尔滨亚布力中国书法碑林、武夷山碑林以及澳门普济禅院等。
教学相长 桃李芬芳
除了自己爱好书法,钻研书法,欧耀南先生还有另一个身份,那就是书法老师。从十几年前开始,他就开始了书法教学工作。最开始是零散的教,经常在一些社团和机构,例如街坊会、成教中心等教书法;近几年开始专职的教,其任教於澳门教业中学,教中小学生书法课程。
正所谓教学相长,作为书法老师,欧耀南先生从未放鬆提升自己:“因为学生的爱好是广泛的,所以,我只有熟练地掌握各种书体的技巧,才能胜任教学工作。”
虽然在学校教书法有专门的书法教育教材可供参考,但每一次课欧耀南先生都会精心凖备,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去安排课件。在教学过程中,他非常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在校学生学书法,许多都是被动接受的,因为是学校安排的课程。学得好不好,关键在於兴趣,没有兴趣很难专注。”
“书法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不是写几个字那麽简单,学习书法的过程其实也是在学习如何做人。”欧耀南先生如此认为,並鼓励年轻人对书法多点认识和学习。他解释说,一方面,写书法能夠让整个人安静下来,专注於其中则可以慢慢克服浮躁的心态,久而久之,性情也会得到熏陶;另一方面,书写的内容也是包罗万象的,既有诗词歌赋,也有古文名篇,还包括儒家、道家、佛学等经典,写的多了,自然能增加文化积淀,从中吸收为人处世的精髓。
欧耀南先生认为书法作为传统文化的优秀载体,是让年轻人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很好的窗口。“书法传承了几千年,蕴含着历史、美学、艺术等方方面面的知识,年轻人若是对书法有了更高的认识,这是对整个社会都会有积极影响的。”因此他也呼籲,希望政府和学校等多在书法方面投放一些资源。
作为一名老师,欧耀南先生坦言,最开心的莫过於在教学中看到学生对书法与自己有同样的体会,看到学生日益进步,看到学生有所成就,这种满足感是无法言喻的。
书法之趣 无穷无尽
《论语》有言,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是,对於任何事情了解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从知之者,到好之者,到乐之者,随着情感的层层递进,书法之於欧耀南先生早已成为了其快乐的源泉。
“不可一日荒於笔”,这是欧耀南先生认为学习书法之人应该有的态度。几十年来,他自己也是几乎每天都坚持写,忙时或写几个,閒时可能一天都沉浸其中。
在他看来,书法是一条苦行之路:“研习书法,是一个需要不断求索的过程,需要反反復复地练习,刚开始可能会觉得很无聊,很苦闷。所以,每个投入其中的人要做好当一个“苦行僧”的凖备。”历经了“清修”之苦,而当有所“悟”的时候,则又进入了另一番天地。
说起自己的这种“悟”的喜悦,欧耀南先生兴致勃勃地分享说:“当达到一定境界後,在写书法时,仿佛自己能和古人交流。就像是遇见了一个老朋友,虽不知其面貌,但有一种熟悉感,你能体会到他写此帖心情和状态。这种交流的状态是妙不可言的。”
书法之趣,无穷无尽,从欧耀南先生绘声绘色的描述中,亦可感知一二。
兼爱收藏 品味时光
平日里,欧耀南先生还热衷於收藏,现为中国文物学会收藏鉴定委员会特邀理事。在他的澳门大德堂画室里,收藏了各式各样的“珍宝”,从陶瓷、古玉器,到木雕、竹雕、牙雕,到各种文革时期的物件,可以用琳琅满目来形容。说是“珍宝”,不是以价格来衡量的,而是以它们在欧耀南先生心中的分量来说的。
“虽然受财力限制,不能收藏到很多珍品,还是会酌情选择一些自己喜欢又能夠承受的藏品来收藏。”欧耀南先生把收藏当做一项纯粹的爱好,不是为了营利,仅仅因为兴趣,“只有纯粹喜欢,才能安下心来去研究,才能深入地去了解。”
或许也是因为书法的关係,让他对历史非常感兴趣,从而也喜欢上了收藏。他把收藏当做是一种追求学问和知识的方式:“其实每一件藏品背後都是有故事的,和书法一样饱含着许多方面的知识。以陶瓷为例,中国的陶瓷经过了几千年的历史演变,从最开始的陶器,到慢慢有了瓷器,再到流传到国外,其实研究陶瓷也就是研究历史。而每件陶瓷的纹饰、造型、材质、烧製等都是学问。”因为喜欢收藏,欧耀南先生涉猎了许多相关书籍,以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
每当获得一件藏品,欧耀南先生都会细细研究一番,有时候可以安安静静地坐上一天。待研究透了,他会写上一篇鉴赏文章以保存,记录下自己的心得。
年轻时或忙於工作,或疲於生活,如今,一手书法,一手收藏,可以随心地做着自己喜欢的事,一边将文化传承,一边细细地品味时光,欧耀南先生很享受这种惬意的慢生活。如此,足矣!
他醉心书法三十多年
自我研习,默默执教
他乐做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从知之者,到好之者,到乐之者
书法之於他有着难以言喻的魅力
他言,写书法是一条苦行之路
需要持之以恒的练习和参悟
此生与笔墨相伴,与文化相随
他无怨无悔,並乐在其中
翰墨清香 相伴一生
和众多书画爱好者一样,欧耀南先生对书法的兴趣也是从小就萌生了。“小时候就喜欢书法,但相较於当时的生活水平,笔墨纸都还是比较贵的,家里没条件让我研习书法。”因为热爱,小小年纪的他总会千方百计地寻一些字帖等材料,自己研习。1979年,年轻的他从内地移居到了澳门,人生地不熟,为了生活不得不忙於工作,练习书法也就只能当做是业餘的爱好,用以修身养性。
直到而立之年,欧耀南先生才得以重拾笔墨,拜师於著名书法篆刻家、美术理论家、油画家广州吴子复先生之弟子林少明先生,得恩师指点和亲授,通过20多年的学习,欧耀南先生的在书法方面日益精进,隶书、草书、楷书、篆书等各种书体皆颇有心得。
欧耀南先生现为澳门书法院院长、中国硬笔书法协会理事、澳门工艺美术协会秘书长、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在其3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围绕书法和文化交流,他参与了众多书法交流、书法培训、书法创作等艺术活动。
2017年,澳门迎来了回归祖国的第18个纪念日,在澳门回归前後共20多年里,除了每年的“迎回归”“庆回归”活动,他还曾参与筹办澳门书法家协会与北京、天津、上海、黑龙江等内地30多个省市书法家协会之书法联展;他曾多次於台湾、新加坡、泰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参加国际书法交流;他还连续十餘年获邀参加澳门旅遊局主办推介澳门活动,到葡萄牙、西班牙等国表演书法。毫不夸张地说,基本上在澳门艺术界举办的活动中,都能发现他的身影。
值得一提的是,欧耀南先生在碑林领域的艺术成就也颇高,作品被收录刻碑於河北碑林及哈尔滨亚布力中国书法碑林、武夷山碑林以及澳门普济禅院等。
教学相长 桃李芬芳
除了自己爱好书法,钻研书法,欧耀南先生还有另一个身份,那就是书法老师。从十几年前开始,他就开始了书法教学工作。最开始是零散的教,经常在一些社团和机构,例如街坊会、成教中心等教书法;近几年开始专职的教,其任教於澳门教业中学,教中小学生书法课程。
正所谓教学相长,作为书法老师,欧耀南先生从未放鬆提升自己:“因为学生的爱好是广泛的,所以,我只有熟练地掌握各种书体的技巧,才能胜任教学工作。”
虽然在学校教书法有专门的书法教育教材可供参考,但每一次课欧耀南先生都会精心凖备,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去安排课件。在教学过程中,他非常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在校学生学书法,许多都是被动接受的,因为是学校安排的课程。学得好不好,关键在於兴趣,没有兴趣很难专注。”
“书法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不是写几个字那麽简单,学习书法的过程其实也是在学习如何做人。”欧耀南先生如此认为,並鼓励年轻人对书法多点认识和学习。他解释说,一方面,写书法能夠让整个人安静下来,专注於其中则可以慢慢克服浮躁的心态,久而久之,性情也会得到熏陶;另一方面,书写的内容也是包罗万象的,既有诗词歌赋,也有古文名篇,还包括儒家、道家、佛学等经典,写的多了,自然能增加文化积淀,从中吸收为人处世的精髓。
欧耀南先生认为书法作为传统文化的优秀载体,是让年轻人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很好的窗口。“书法传承了几千年,蕴含着历史、美学、艺术等方方面面的知识,年轻人若是对书法有了更高的认识,这是对整个社会都会有积极影响的。”因此他也呼籲,希望政府和学校等多在书法方面投放一些资源。
作为一名老师,欧耀南先生坦言,最开心的莫过於在教学中看到学生对书法与自己有同样的体会,看到学生日益进步,看到学生有所成就,这种满足感是无法言喻的。
书法之趣 无穷无尽
《论语》有言,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是,对於任何事情了解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从知之者,到好之者,到乐之者,随着情感的层层递进,书法之於欧耀南先生早已成为了其快乐的源泉。
“不可一日荒於笔”,这是欧耀南先生认为学习书法之人应该有的态度。几十年来,他自己也是几乎每天都坚持写,忙时或写几个,閒时可能一天都沉浸其中。
在他看来,书法是一条苦行之路:“研习书法,是一个需要不断求索的过程,需要反反復复地练习,刚开始可能会觉得很无聊,很苦闷。所以,每个投入其中的人要做好当一个“苦行僧”的凖备。”历经了“清修”之苦,而当有所“悟”的时候,则又进入了另一番天地。
说起自己的这种“悟”的喜悦,欧耀南先生兴致勃勃地分享说:“当达到一定境界後,在写书法时,仿佛自己能和古人交流。就像是遇见了一个老朋友,虽不知其面貌,但有一种熟悉感,你能体会到他写此帖心情和状态。这种交流的状态是妙不可言的。”
书法之趣,无穷无尽,从欧耀南先生绘声绘色的描述中,亦可感知一二。
兼爱收藏 品味时光
平日里,欧耀南先生还热衷於收藏,现为中国文物学会收藏鉴定委员会特邀理事。在他的澳门大德堂画室里,收藏了各式各样的“珍宝”,从陶瓷、古玉器,到木雕、竹雕、牙雕,到各种文革时期的物件,可以用琳琅满目来形容。说是“珍宝”,不是以价格来衡量的,而是以它们在欧耀南先生心中的分量来说的。
“虽然受财力限制,不能收藏到很多珍品,还是会酌情选择一些自己喜欢又能夠承受的藏品来收藏。”欧耀南先生把收藏当做一项纯粹的爱好,不是为了营利,仅仅因为兴趣,“只有纯粹喜欢,才能安下心来去研究,才能深入地去了解。”
或许也是因为书法的关係,让他对历史非常感兴趣,从而也喜欢上了收藏。他把收藏当做是一种追求学问和知识的方式:“其实每一件藏品背後都是有故事的,和书法一样饱含着许多方面的知识。以陶瓷为例,中国的陶瓷经过了几千年的历史演变,从最开始的陶器,到慢慢有了瓷器,再到流传到国外,其实研究陶瓷也就是研究历史。而每件陶瓷的纹饰、造型、材质、烧製等都是学问。”因为喜欢收藏,欧耀南先生涉猎了许多相关书籍,以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
每当获得一件藏品,欧耀南先生都会细细研究一番,有时候可以安安静静地坐上一天。待研究透了,他会写上一篇鉴赏文章以保存,记录下自己的心得。
年轻时或忙於工作,或疲於生活,如今,一手书法,一手收藏,可以随心地做着自己喜欢的事,一边将文化传承,一边细细地品味时光,欧耀南先生很享受这种惬意的慢生活。如此,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