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提起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人们往往把它和道德品行不良、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联系在一起,很少想到那些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然而,成绩优异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渐渐成为学校教育者们首要关注的问题,因为成绩优异学生的健康成长使得学校往更良性的路上发展。但由于教师的传统教育方法和理念的偏差,忽视成绩优异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这就促使我们要不断地研究和探索适合成绩优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中学生;成绩优异;心理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4-005-01
长期以来,在普通高中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无论是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都习惯性地将精力倾注在“问题学生”和“学困生”身上,习惯性地把他们作为德育工作和心理疏导的主要对象,而忽略了对成绩优异学生进行思想感情上的沟通和必要的心理关注。实际上,成绩优异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也一样存在着困惑,也同样需要教师对他们进行心理优化。
在这个追求成绩第一的教育时代,成绩优异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凸显。通过观察与深入研究,笔者发现成绩优异的学生中不少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共性心理问题。具体有如下表现:
1. 自信过度,轻视他人。高中阶段,一些成绩优异的学生因从小学起就处于鲜花堆和掌声中,从而不知不觉养成了骄傲自满的习气。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常常一帆风顺,在同学们中间一贯扮演佼佼者的角色。来自老师的称赞和同学们的羡慕有时让他们自信过头,轻视他人。比如常有成绩好的同学身兼班干部职务,在布置班级活动工作时容易对其他学生指手画脚,唯我独尊,有时对老师的教育指导也会表现出漫不经心的态度,或者对老师的忠告毫不在意。高中阶段,又是学生认为自我心理成熟的时期,很多学生对老师的教育和帮助不以为是,成绩优异学生也不例外,他们常常更多自我的主见。
2. 心理波动,难耐挫折。一般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对学习成绩都非常在乎,对自己的期望值也较高。在学习上他们以获得高分为傲,在生活中他们以表现突出为荣。不过,这类学生的心理也比较脆弱。有时同学之间发生一点小小的磨擦,或是一次考试失利,就有可能引起他们的心理波动。在他们的人生字典里没有失败和挫折,一旦碰到就往往不能正确面对。
3. 自我意识强,合作精神弱。现在高中学生群体都是九五后了,独生子女的教育方式培养出了一批批“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学生,九零后的学生更自黑为脑残的一代。现代学生群体的自我意识更强,或者说他们的眼里基本只有自己。成绩优异的学生受惯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羡慕,更容易产生唯我独尊的心态。他们容不得别的同学超越自己,一旦发现某同学在某方面超越了自己,心理就不平衡,甚至会产生嫉妒心理。他们在学习上往往有着自己的一套,不过为了永远第一,他们不愿拿出来分享和交流,生怕被别人学了超过自己,渐渐地他们只知单打独斗,不会互助合作。殊不知新时代的教育需要他们懂得互助合作,懂互助、会合作才会更进步,会合作将来踏上社会才会走得更远。
那么,如何培养成绩优异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呢?
一、优化学习策略
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相对来说都能力较强,对学习成绩也尤为重视。教师平时注重对成绩落后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的同时,更应该重视学习成绩优异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改进和学习策略的优化。教师应及时了解和掌握他们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法,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高效的学习方法,及时调整和优化其学习策略。比如,成立“强手联盟”,提倡成绩优异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式学习,在强强联合中挖掘每个人的潜力。
二、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1. 树立平等意识,保持平常心。 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在平时班级的教学教育活动中,一定要抱着“一视同仁”的心态,客观而全面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学习成绩优异的同学,爱而有度,严而有格,不偏爱不偏袒,帮助其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来对待学习和生活,并能与同学友好相处。
2. 进行挫折教育。成绩优异的学生,由于其成长过程较为顺利,一般来说,很少受到生活的磨难和失败的考验,一旦遇到生活、学习中的挫折就会灰心丧气甚至心灰意冷。因此,教师抓住适当的教育时机,有意在他们的成长之路上设置一些的困难和障碍,帮助他们认识困难和失败,增强其抗挫能力。比如,在班级工作上,有意把一些难的任务交给他们做,逼其自我加压,挑战困难。在学习上,额外布置些难度大的作业。
3. 注重自我教育。自我教育是指教育者自己教育自己,解决自身遇到的心理困惑,通过“内省”“慎独”等进行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达到人格的自我完善。对成绩优异的同学来说,教师要时刻关注他们学习和生活,了解他们思想上和心理上的不足,引导他们正确面对问题,克服自身缺点,自觉地发扬优点。
三、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
1. 优化班集体氛围。班主任可以充分利用成绩优秀的同学的榜样力量来创设一个良好班集体氛围,使全班学生相互帮助、相互尊重、相互学习,更让成绩优异同学在班内体现自我价值,得到认同感和归属感。
2. 多方携手合作。 优秀学生的培养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一起建立起相互合作的教育网络,形成智育、德育、心育相结合的有机统一。对于学校和教师来说,给予成绩优异生应有的鼓励和肯定的同时,还要从多方面去关心和帮助他们,促进其全面健康成长;对家长来说,摈除“只要成绩好”的观念,注重综合素质的养成,多与孩子进行思想、情感方面的沟通和交流,加强正面引导,帮助其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
叶圣陶先生说:“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地应用。”只要我们对成绩优异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重视起来,运用好的管理方法和教育策略,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我们对这部分优秀群体的教育,才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关键词:高中学生;成绩优异;心理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4-005-01
长期以来,在普通高中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无论是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都习惯性地将精力倾注在“问题学生”和“学困生”身上,习惯性地把他们作为德育工作和心理疏导的主要对象,而忽略了对成绩优异学生进行思想感情上的沟通和必要的心理关注。实际上,成绩优异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也一样存在着困惑,也同样需要教师对他们进行心理优化。
在这个追求成绩第一的教育时代,成绩优异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凸显。通过观察与深入研究,笔者发现成绩优异的学生中不少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共性心理问题。具体有如下表现:
1. 自信过度,轻视他人。高中阶段,一些成绩优异的学生因从小学起就处于鲜花堆和掌声中,从而不知不觉养成了骄傲自满的习气。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常常一帆风顺,在同学们中间一贯扮演佼佼者的角色。来自老师的称赞和同学们的羡慕有时让他们自信过头,轻视他人。比如常有成绩好的同学身兼班干部职务,在布置班级活动工作时容易对其他学生指手画脚,唯我独尊,有时对老师的教育指导也会表现出漫不经心的态度,或者对老师的忠告毫不在意。高中阶段,又是学生认为自我心理成熟的时期,很多学生对老师的教育和帮助不以为是,成绩优异学生也不例外,他们常常更多自我的主见。
2. 心理波动,难耐挫折。一般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对学习成绩都非常在乎,对自己的期望值也较高。在学习上他们以获得高分为傲,在生活中他们以表现突出为荣。不过,这类学生的心理也比较脆弱。有时同学之间发生一点小小的磨擦,或是一次考试失利,就有可能引起他们的心理波动。在他们的人生字典里没有失败和挫折,一旦碰到就往往不能正确面对。
3. 自我意识强,合作精神弱。现在高中学生群体都是九五后了,独生子女的教育方式培养出了一批批“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学生,九零后的学生更自黑为脑残的一代。现代学生群体的自我意识更强,或者说他们的眼里基本只有自己。成绩优异的学生受惯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羡慕,更容易产生唯我独尊的心态。他们容不得别的同学超越自己,一旦发现某同学在某方面超越了自己,心理就不平衡,甚至会产生嫉妒心理。他们在学习上往往有着自己的一套,不过为了永远第一,他们不愿拿出来分享和交流,生怕被别人学了超过自己,渐渐地他们只知单打独斗,不会互助合作。殊不知新时代的教育需要他们懂得互助合作,懂互助、会合作才会更进步,会合作将来踏上社会才会走得更远。
那么,如何培养成绩优异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呢?
一、优化学习策略
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相对来说都能力较强,对学习成绩也尤为重视。教师平时注重对成绩落后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的同时,更应该重视学习成绩优异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改进和学习策略的优化。教师应及时了解和掌握他们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法,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高效的学习方法,及时调整和优化其学习策略。比如,成立“强手联盟”,提倡成绩优异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式学习,在强强联合中挖掘每个人的潜力。
二、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1. 树立平等意识,保持平常心。 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在平时班级的教学教育活动中,一定要抱着“一视同仁”的心态,客观而全面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学习成绩优异的同学,爱而有度,严而有格,不偏爱不偏袒,帮助其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来对待学习和生活,并能与同学友好相处。
2. 进行挫折教育。成绩优异的学生,由于其成长过程较为顺利,一般来说,很少受到生活的磨难和失败的考验,一旦遇到生活、学习中的挫折就会灰心丧气甚至心灰意冷。因此,教师抓住适当的教育时机,有意在他们的成长之路上设置一些的困难和障碍,帮助他们认识困难和失败,增强其抗挫能力。比如,在班级工作上,有意把一些难的任务交给他们做,逼其自我加压,挑战困难。在学习上,额外布置些难度大的作业。
3. 注重自我教育。自我教育是指教育者自己教育自己,解决自身遇到的心理困惑,通过“内省”“慎独”等进行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达到人格的自我完善。对成绩优异的同学来说,教师要时刻关注他们学习和生活,了解他们思想上和心理上的不足,引导他们正确面对问题,克服自身缺点,自觉地发扬优点。
三、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
1. 优化班集体氛围。班主任可以充分利用成绩优秀的同学的榜样力量来创设一个良好班集体氛围,使全班学生相互帮助、相互尊重、相互学习,更让成绩优异同学在班内体现自我价值,得到认同感和归属感。
2. 多方携手合作。 优秀学生的培养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一起建立起相互合作的教育网络,形成智育、德育、心育相结合的有机统一。对于学校和教师来说,给予成绩优异生应有的鼓励和肯定的同时,还要从多方面去关心和帮助他们,促进其全面健康成长;对家长来说,摈除“只要成绩好”的观念,注重综合素质的养成,多与孩子进行思想、情感方面的沟通和交流,加强正面引导,帮助其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
叶圣陶先生说:“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地应用。”只要我们对成绩优异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重视起来,运用好的管理方法和教育策略,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我们对这部分优秀群体的教育,才会结出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