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作者在普通高校篮球专项课中应用目标教学法,结合高校体育教学的实际,对普通高校篮球专项课做了教学实验,从课时具体目标入手,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激励作用,注重积极情绪的调动,推动了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和提高,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普通高校篮球专项课 目标教学法 应用
1.前言
目标教学法是以班级教学为基础,以教学目标为中心,以反馈、调节为手段,以全面提高素质为目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它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辅导下,通过自己的积极自学,高效迅速地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
笔者将“目标教学”的理论应用于普通高校篮球专项课的教学实践中并进行了探索研究,力求提高篮球专项课的教学质量,最终实现教师专业化成长和学生全面发展。
2.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教学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以河北农业大学2007级男生篮球专项班2个班共78人为研究对象,实验前,调查了解被实验的对象,将以前有篮球基础的学生排除在实验对象之外,最后确定计入实验结果的人数为72人,把学生随机分成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时,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形式,教学时数、进度内容相同。研究内容是大一第一学期需要掌握的内容: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双手胸前传接球、行进间运球技术、行进间单手高低手投篮。
3.教学实验过程
根据河北农业大学体育专项课教学手册、《大学体育教程》教学纲要和教学的实践经验,制定篮球专项课的总体目标→认真分析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分解为若干个明确的小单元及相关单元的能力要求点→按能力要求点制定具体的课时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基础及能力水平确定每条目标的层次要求→同层次练习→形成性评价→分小组互助练习(未达标者反馈→矫正→评价)小结……→期末考试(终结性评价)。
具体课时目标的安排:在一个教学单元里,合理地安排具体目标,是达到教学总目标的基础,课时目标的安排要本着具体、合理、有层次、易操作的原则进行,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学习内容不宜过多,以防小组选择时出现过多分歧,浪费时间,影响情感,也避免给教学的组织带来过多的负担。
以篮球课中运用最多的行进间运球技术为例,介绍“目标教学”中课时目标的具体安排:在实验前,通过谈话法和调查法,让学生自己将入学前各项身体素质测试成绩进行简述,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诊断性评价确定学生的水平层次。实验班36人,将学生分为6人一组,尽量做到异质分组。首先,笔者完整示范,然后向学生依次提出:身体姿势、手臂动作、手型、球落点的控制、手脚和身体的协调配合是怎样的?启发学生想:为什么动作是这样?最后学生在笔者的启发下弄清楚动作的要领。教师通过精讲点拨,让学生明确练习要达到的具体目标。学生通过徒手练习(小组之间互评互助达到目标要求)、原地运球、向前运球、行进间运球(小组内互评互助),然后进行进一步的练习(已掌握行进间运球技术),逐步达到教学目标。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未达目标者通过反馈—校正环节进行补救(教师的导达和同学的助达),使90%以上的学生达到课时基本目标。
4.结果与分析
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验,在教学实验结束时,笔者对两班学生进行了考核,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实验班在技评、达标、考核成绩方面均优于对照班,且呈显著性差异,显示了目标教学法在篮球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性及可行性。实验班与对照班各项成绩对比如表1所示。
4.1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学性原则和教师在教学中的启发性原则。
目标教学法要求教师充分唤起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要求培养学生一定的自学能力,包括发现问题的能力,筛选问题的能力,采取一定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求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作相应的变化,即评价教师教学的切入点应从学生学的角度加以分析,教师教学如何应以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掌握如何为标准,而不能像传统的那样只看教师示范讲解得如何。教师的作用应是提供学习资源,点拨和帮助,学生只有在学习中遇到困惑,需要帮助时才感到教师的存在。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不会对教师产生依赖心理,而是通过自己的刻苦练习、认真思考取得好成绩,逐渐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4.2分组教学与个体教学有机结合、反馈性测评与矫正补偿相结合贯穿教学的整个过程。
在目标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制定学生明确的小组合作内容,在运动技能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的合作辅导,学生组内、组间交流、评价、互教互学。特别是认知水平相近的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往往更能促进他们的认识水平的提高,充分发挥了学习小组的能动性,学生也能根据自己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向笔者请教,进行信息反馈,笔者及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矫正和补救,这也是防止知识缺陷积少成多,实现当堂达标的重要手段,同时为笔者课后的个别辅导和教学调整补偿提供了具体内容,使补偿与辅导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4.3目标教学运用各种形式的评价,注重过程评价。
目标教学采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尤其注重教学过程的形成性评价。教师针对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评价,不仅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自身学习的状况,及时了解到不足,及时改进,及时补救,还有利于学生的自我肯定、成功感的建立。
4.4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有利于学生的技术技能的掌握和体质的提高,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笔者在篮球专项课中应用“目标教学”理论,通过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笔者希望他们达到的目标之一就是形成自觉锻炼身体的行为习惯。笔者在教学中反复强化这一观点,并通过课堂具体目标的逐一实施及其形成过程性评价的激励作用,使学生在理论、技能、体能、对篮球的认知水平等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从而使学生更深层地认识到体育对人的综合能力的影响,主动参与到健身运动中来,这对学生养成锻炼习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5.结论与建议
5.1实验班的学生在技术的技评和达标成绩上均优于对照班的学生,可见在高校篮球教学中实施“目标教学”是可行的、有效的。
5.2目标教学法将总的教学目标进行分解,具体到每个课时、每个单元的目标,确定技术技能目标和身体素质目标,既明确又具体,便于学生操作和理解,大大降低了技術学习的难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尝试成功体验,从而建立篮球学习的自信心。
5.3由于研究时间和条件有限,笔者只是从目标教学法对学生运动成绩(包括技评和达标)这些可以量化的方面进行实验研究,在今后的研究中将考虑对心理等各方面的影响。
5.4目标教学法中学生学习的随意性较强,教师控制教学的范围较大,教师需加强教学管理和组织。
5.5目标教学法适用于提高学生某项身体素质或某项运动能力,对于战术教学的相关研究还比较少,因此目标教学法应用于篮球教学中还有待今后不断地进行研究,使其进一步发展完善。
参考文献:
[1]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刘淑秋.目标教学法运用于体育教学的尝试[J].体育教学,2007,(3):29.
[3]邓国良.“目标教学”在高校排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淮阴工学学报,2002,8,(4):39-40.
关键词: 普通高校篮球专项课 目标教学法 应用
1.前言
目标教学法是以班级教学为基础,以教学目标为中心,以反馈、调节为手段,以全面提高素质为目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它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辅导下,通过自己的积极自学,高效迅速地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
笔者将“目标教学”的理论应用于普通高校篮球专项课的教学实践中并进行了探索研究,力求提高篮球专项课的教学质量,最终实现教师专业化成长和学生全面发展。
2.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教学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以河北农业大学2007级男生篮球专项班2个班共78人为研究对象,实验前,调查了解被实验的对象,将以前有篮球基础的学生排除在实验对象之外,最后确定计入实验结果的人数为72人,把学生随机分成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时,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形式,教学时数、进度内容相同。研究内容是大一第一学期需要掌握的内容: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双手胸前传接球、行进间运球技术、行进间单手高低手投篮。
3.教学实验过程
根据河北农业大学体育专项课教学手册、《大学体育教程》教学纲要和教学的实践经验,制定篮球专项课的总体目标→认真分析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分解为若干个明确的小单元及相关单元的能力要求点→按能力要求点制定具体的课时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基础及能力水平确定每条目标的层次要求→同层次练习→形成性评价→分小组互助练习(未达标者反馈→矫正→评价)小结……→期末考试(终结性评价)。
具体课时目标的安排:在一个教学单元里,合理地安排具体目标,是达到教学总目标的基础,课时目标的安排要本着具体、合理、有层次、易操作的原则进行,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学习内容不宜过多,以防小组选择时出现过多分歧,浪费时间,影响情感,也避免给教学的组织带来过多的负担。
以篮球课中运用最多的行进间运球技术为例,介绍“目标教学”中课时目标的具体安排:在实验前,通过谈话法和调查法,让学生自己将入学前各项身体素质测试成绩进行简述,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诊断性评价确定学生的水平层次。实验班36人,将学生分为6人一组,尽量做到异质分组。首先,笔者完整示范,然后向学生依次提出:身体姿势、手臂动作、手型、球落点的控制、手脚和身体的协调配合是怎样的?启发学生想:为什么动作是这样?最后学生在笔者的启发下弄清楚动作的要领。教师通过精讲点拨,让学生明确练习要达到的具体目标。学生通过徒手练习(小组之间互评互助达到目标要求)、原地运球、向前运球、行进间运球(小组内互评互助),然后进行进一步的练习(已掌握行进间运球技术),逐步达到教学目标。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未达目标者通过反馈—校正环节进行补救(教师的导达和同学的助达),使90%以上的学生达到课时基本目标。
4.结果与分析
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验,在教学实验结束时,笔者对两班学生进行了考核,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实验班在技评、达标、考核成绩方面均优于对照班,且呈显著性差异,显示了目标教学法在篮球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性及可行性。实验班与对照班各项成绩对比如表1所示。
4.1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学性原则和教师在教学中的启发性原则。
目标教学法要求教师充分唤起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要求培养学生一定的自学能力,包括发现问题的能力,筛选问题的能力,采取一定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求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作相应的变化,即评价教师教学的切入点应从学生学的角度加以分析,教师教学如何应以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掌握如何为标准,而不能像传统的那样只看教师示范讲解得如何。教师的作用应是提供学习资源,点拨和帮助,学生只有在学习中遇到困惑,需要帮助时才感到教师的存在。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不会对教师产生依赖心理,而是通过自己的刻苦练习、认真思考取得好成绩,逐渐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4.2分组教学与个体教学有机结合、反馈性测评与矫正补偿相结合贯穿教学的整个过程。
在目标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制定学生明确的小组合作内容,在运动技能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的合作辅导,学生组内、组间交流、评价、互教互学。特别是认知水平相近的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往往更能促进他们的认识水平的提高,充分发挥了学习小组的能动性,学生也能根据自己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向笔者请教,进行信息反馈,笔者及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矫正和补救,这也是防止知识缺陷积少成多,实现当堂达标的重要手段,同时为笔者课后的个别辅导和教学调整补偿提供了具体内容,使补偿与辅导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4.3目标教学运用各种形式的评价,注重过程评价。
目标教学采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尤其注重教学过程的形成性评价。教师针对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评价,不仅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自身学习的状况,及时了解到不足,及时改进,及时补救,还有利于学生的自我肯定、成功感的建立。
4.4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有利于学生的技术技能的掌握和体质的提高,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笔者在篮球专项课中应用“目标教学”理论,通过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笔者希望他们达到的目标之一就是形成自觉锻炼身体的行为习惯。笔者在教学中反复强化这一观点,并通过课堂具体目标的逐一实施及其形成过程性评价的激励作用,使学生在理论、技能、体能、对篮球的认知水平等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从而使学生更深层地认识到体育对人的综合能力的影响,主动参与到健身运动中来,这对学生养成锻炼习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5.结论与建议
5.1实验班的学生在技术的技评和达标成绩上均优于对照班的学生,可见在高校篮球教学中实施“目标教学”是可行的、有效的。
5.2目标教学法将总的教学目标进行分解,具体到每个课时、每个单元的目标,确定技术技能目标和身体素质目标,既明确又具体,便于学生操作和理解,大大降低了技術学习的难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尝试成功体验,从而建立篮球学习的自信心。
5.3由于研究时间和条件有限,笔者只是从目标教学法对学生运动成绩(包括技评和达标)这些可以量化的方面进行实验研究,在今后的研究中将考虑对心理等各方面的影响。
5.4目标教学法中学生学习的随意性较强,教师控制教学的范围较大,教师需加强教学管理和组织。
5.5目标教学法适用于提高学生某项身体素质或某项运动能力,对于战术教学的相关研究还比较少,因此目标教学法应用于篮球教学中还有待今后不断地进行研究,使其进一步发展完善。
参考文献:
[1]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刘淑秋.目标教学法运用于体育教学的尝试[J].体育教学,2007,(3):29.
[3]邓国良.“目标教学”在高校排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淮阴工学学报,2002,8,(4):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