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及当代价值

来源 :资治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feinei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马克思在对以往的自然哲学批判和继承的基础上,形成独具特色的生态思想。对人与自然关系进行辩证分析,同时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造成环境污染的根源,这些思想为人类走出生存危机,摆脱环境危机困境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人和自然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及理论渊源
  1.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下半叶,英国率先开启了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得到前所未有的快速提高。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城市化进程步伐加快,工业文明一些内在的弊端不断显现出来,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等废品给新兴工业城市的生态环境带来了空前的压力。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描述到:“到处都是弥漫着浓浓煤烟”,“肮脏的大杂院”,“难看的城市”,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马克思恩格斯在亲眼目睹了资本主义工业化给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的重大危害之后,马克思披露: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是用生产技术去剥削并向自然无限制的索取,在对自然造成严重破坏的同时,也危害了人类的生存环境。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快速发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更加恶化。
  2.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产生的理论渊源: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形成的,在他们的思想诞生以来,西方自然哲学大致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古希腊罗马时期的“万物有灵”生态观,中世纪神学生态观,近代机械的生态观,以及德国古典哲学生态观。
  通过批判的继承以往的自然哲学以及马克思对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的批判,对费尔巴哈旧唯物主义思想的继承与批判,创立了科学的生态主义,形成独具特色的生态思想。
  二、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主要内容
  1.人与自然辩证统一的自然观。自然界具有客观先在性。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前提。人类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人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马克思指出,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靠自然界而生活,自然是人和社会存在的物质条件,“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马克思在深入研究自然界与人的相互关系之后,明确表述了“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的思想,从人类产生的那一天起,就与自然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人与自然实践中介的社会观。马克思把劳动实践作为人同自然联系的中介,将自然作为人的劳动实践的对象来考察,并在实践的基础上把握和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正确地说明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在马克思看来,社会生产活动的重要结果就是产生人化自然界。人类首先在社会生产实践的基础上,从自然中分离出来并与自然相对立,并通过社会生产实践从自然界获取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能量和信息。
  3.人与自然可持续的发展观。马克思从当时的社会现实出发,考察和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空气污染,河水污染,工人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污染的类型、状况和危害,在马克思看来,人们陶醉于对自然界的“巨大能动性”和“伟大胜利”,忽视或忘记了自然界对于人的制约性和可能的报复。由于资产阶级贪婪、唯利是图的阶级本性,决定了他们只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和高额利润,而置社会整体利益于不顾,结果加剧了环境的污染。
  马克思主张依靠科学技术对生产和消费产生废物进行“再加工”和“再利用”,以达到减少环境污染。其次,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即从单纯“征服自然”的观念转变为“善待自然”的观念。
  三、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当代价值
  1.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指明方向
  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核心理念,这种思想为我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解除生态环境危机指明了方向,马克思生态思想中指出虽然人具有通过劳动改造自然的能力,但人却最终不能脱离自然、超出自然,我们不能过度的依赖自然,开发自然,这样会打破自然自身的平衡关系,使自然本身的循环能力丧失,最终会波及到生活在其中的一切物质,包括人类在内。因此,我们是时候应该重新审视传统工业文明的弊端,重新开创新的生态文明的时代。
  2.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
  人类社会从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三个阶段之后,开始向生态文明过渡。这一历程中工业文明阶段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最大,进入生态文明时期正是人类对于以往传统文明的深刻反思的结果,人类重新审视传统文明形态中的个体行为,并调整和控制,坚持自然主义和人类主义相结合,以自然界生态系统的均衡发展为基础,人类的生产、生活都处于自然生态系统所承载的合理范围之内,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能真正的走向生态文明。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及实践研究刘增惠北京师范大学2010
  [4]浅析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的主要内容于天虹世纪桥2009
  [5]试论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及当代价值尹文娟人民论坛2013
  作者简介:郭晓霞,1989年6月24,籍贯:山西省汾阳市。学校:山西财经大学,专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经济伦理。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化,打破了传统模式的束缚,更加突出“以人为本”,把学生放在主要位置,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根据学生的心理,在教师的引导下,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历史教学的氛围更加轻松快乐,历史教学的效果就会越来越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中学历史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情景教学;初中历史;应用  引言  目前,初中历史课堂经常有这样的反映: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
期刊
【摘要】英语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对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有效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由于小学英语教学阶段的语言知识相对简单,处于一种原始的积累和巩固上,所以我们不妨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从他们的习惯,方法,兴趣,语感等入手,运用多种形式与手段,探索优化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与策略,提高小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期刊
【摘要】微课作为一种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手段和学习方式,近年来引起了许多教师广泛地关注、学习和使用,各学科各层次的微课大赛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英语学科作为一门具有多重特点的语言类课程,应遵循什么样的设计原则才能设计出更高质量的、更实用的微课呢?如今的高校的英语微课应用有哪些不足之处?本文基于英语学科自身特点的角度,分析与探讨中国首届外语微课大赛获奖作品,从而归纳出高校英语微课的设计原则。  
期刊
【摘要】教师课堂用语贯穿于英语教学的整个过程,地位非常重要,在某种程度上,教师用语就是一个教师教学质量的体现,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其教师的课堂用语一定会是规范的。本文首先分析了课堂用语的概念、分类以及课堂语言的规范性,然后笔者分析了当前小学英语教学课堂用语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最后,笔者着眼于如何正确的使用课堂用语,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地建议。  【关键词】英语课堂语言;概念;基本原则;问题;方法探究  
期刊
【摘要】21世纪网络技术的应用给英语教学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以网络学习为基础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势在必行。该文探讨了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自我驱动模式、电子交互模式和竞合探究模式,以期为英语教学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关键词】网络学习;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教改项目:2014年沈阳大学校级教改研究项目(20141063)  作为一种语言工具,英语在当今国际交往和文化交流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培
期刊
【摘要】传统的学校教育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教师教的地位突出,却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这使得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理念在实践中未能充分体现。而如今互联网教育更注重和传统产业的融合。在互联网教育中,与传统线下模式比,学生更多地主导了对课程的选择方式。本文主要以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例,分析高校如何推进互联网教育建设研究。  【关键词】应用型;互联网;教育  吉林省教育科学“
期刊
【摘要】科研院所的基层党支部,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了许多问题和弊病,建设很不健全。文中针对科研院所党支部的现状,分析了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有效解决好基层党支部发挥一线战斗堡垒作用,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与方法,对我们当前党建工作尤其是支部建设发挥其功能提供一定的借鉴与思考。  【关键字】科研院所;党支部建设;对策思考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意识形态与利益关系愈加多元化,制
期刊
【摘要】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优越最根本体现在共同富裕上,资本主义是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是为少数人服务的,而社会主义是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是为全体人民服务的,其根本目的就是让全体人民达到共同富裕。这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内容中最终的目标。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途径和手段,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
期刊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精神,巩固和深化贵州民主法治创建成果,建设法治贵州,优化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加快贵州全面依法治县工作的步伐,推动全省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现以岑巩县为例,对我省依法治县工作进行调查研究。  1999年3月,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表明依法治国是
期刊
【摘要】针对培养本科层次应用技术类学生的要求,学院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往届毕业生和学生工作的企业进行了调研,把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转型发展的目标、着力点和关键点,坚持基于CDIO的思想,因专业制宜,确定提出在本专业人才培养、增强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相对于传统教学方式,基于CDIO方式更是有效地实现了教学方式的改革。  【关键词】CDIO;教学模式;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资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