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解决教学的边远山区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模式探讨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SKY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推进,边远山区学校的办学条件正在逐步改善,但“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教学效益较差”,这个突出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笔者对边远山区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经过反复实践,发现采用“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可以大幅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本文就该模式谈谈笔者的认识和做法与各位同行交流.
  1 “基于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1.1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前人积累下来的科学知识,不是客观世界物质运动的固有规律本身,而是科学家提出的、被科学界所承认的一种较好的模型或假设.既然科学知识是科学家群体社会性建构的结果,那么学习它也要经过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该教学模式以问题为载体,符合建构主义理论的要求.
  1.2 现代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心理学理论
  根据这两种理论,问题的解决过程,就是一个从初始状态向目标状态搜索的过程,问题解决者是主动的信息加工者,他不仅能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不断缩小初始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的差距,实现二者之间的有效匹配,而且还能够对问题解决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自我监控.
  1.3 物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新课程注重科学探究.质疑和探究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养成科学态度,形成终身学习、独立工作、探索创新和人生规划的能力.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尤其要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探究、求异质疑的意识,并在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开发智能.
  2 “基于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流程
  2.1 教学流程
  笔者根据有关理论和教学实践提出了如图1所示的教学流程.
  2.2 “基于问题解决”教学案例——“比热容”教学片断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播放视频:烈日下河滩上,本班同学光脚分别踏在水里和沙地上.
  生:(谈感受)水凉,沙子烫.
  师:针对该现象,你能提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吗?
  生:为什么水和沙子在同一时刻的温度不一样呢?
  (分析问题)
  师:大家能够回答这个问题吗?
  生:(小组交流后)沙子吸热升温比水快.
  师:如何对自己的想法进行探究?
  生:(小组交流后)取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让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比较它们升高的温度.
  (解决问题)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取器材,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师: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相等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升高的温度一般不相等;相等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一般不相等.
  师:这是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比热容.如何给比热容下定义呢?
  生:(讨论阅读交流)略
  (应用质疑)
  师:你能够解释,“水凉,沙子烫”的现象吗?
  生:沙子的比热容比水的小,它们质量相同、吸收的热量相同时,沙子温度升高的比水多.
  3 “基于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操作要点
  3.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边远山区的孩子大多比较淳朴、寡言.教师要善于设置恰当的学习情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并积极鼓励学生提问,让学生知道能提出问题就是参与创造,由此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养成良好的质疑习惯.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还应向学生介绍提问的方法,使其“会问”、“善问”.
  3.2 指导方法,分析问题
  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针对分析问题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指导,指导学生从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分析当前问题的基本结构,洞察问题中所隐含的基本关系,进行辨别、分析、综合和推理,提出猜想或假设.当所面对的问题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有一定的距离时,教师要激活学生多方面的相关知识,并综合起来做一定的推理和转化,以形成解决当前问题的思路,这一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在知识和经验之间建立更为丰富的联系,形成更为整合、更为融会贯通的知识结构.
  3.3 指导建构,解决问题
  知识建构需要讲究方法和策略,“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教师应指导学生对各种不同的思维方法、途径和预设进行探究、比较、讨论、反思,以期和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知识、经验发生相互作用,实现新知的同化或顺应,建立新的认知结构.
  3.4 拓展应用,质疑循环
  笔者提倡采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但并非以解决问题为终点,在一个问题解决后,应当去质疑,去发现新的、更多的问题.要能在问题解决中寻找新问题的“生长点”.以便将问题引入到下一个循环的讨论之中.只有不断生成新的问题,学习者才会不停探索、不断进步、持续发展.
  4 “基于问题”教学模式有效性的体现
  4.1 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基于问题解决”把学习过程看成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有利于形成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使其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2 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边远山区的学生知识面相对较窄,学习起点较低,教师基于学生的起点,把教学内容设计成“问题链”,通过问题来学习,把问题作为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教学过程中,学生探求未知的好奇心、在思维过程中疑问迭出的悬念、逻辑严密的推理、豁然开朗的顿悟等直接的成功体验,是学生乐学、好学的最大源泉,它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提供动力,而系统的物理知识体系又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保障.
  4.3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采用该模式教学,一方面,教师向学生设疑、质疑,使之产生悬念、疑难,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发散思维;另一方面,学生大胆生疑、发问,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去观察、处理问题,培养学生不畏师,不唯师,不唯书,不盲从,敢于大胆质疑的精神.这种课堂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总之,边远山区学校,由于其地域、经济、文化、习俗等原因,在目前类似于“微课”、“翻转课堂”等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现代化教学方式还难以普及的情况下,“基于问题解决”教学确实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模式.当然,有效教学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有效教学模式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其他文献
高三时间紧、任务重,一轮复习的效果如何提升关系到高考的成败,笔者认为一轮复习不是炒冷饭,在例题的选择和方法的渗透上必须讲策略,确保有效激活学生的原有认知和思维,帮助
复习课是教学过程一种非常重要的课型,通过复习课让学生对知识基础进行梳理巩固、使其运用技能得以培养提高、让其解决问题能力进一步提升.然而,复习课又往往是教师觉得难上
高中物理是中学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在对该门课程进行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其中所涉及到的概念、实验等内容相对较多,且对高中学生理解能力的要求也相对较高.对于高中物理教
学生的物理认知构建离不开恰当的物理情境,那么如何在高中物理课堂有效进行情境创设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相关工作.1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问题意
“阿潘校长好!我是一名初三学生家长,有点想法要跟您交流一下。临近中考,部分老师还在布置较大数量的作业,其实也来不及批改、讲评。孩子希望自己有更多时间进行系统整理、梳理易错知识点。他向老师表达过自己的愿望,但并没有效果。到了最后冲刺阶段,大家特别希望老师们能多听听学生的想法……”  这是一天深夜,笔者收到的来自学生家长的一条短信。  第二天,我随机找了十多名学生了解情况,发现他们确实希望有更多时间进
期刊
实验教学是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物理概念、获得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初中物理实验中演示实验约占实验总数的80%,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最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的.然而事实上,在进行实验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条件和时间的限制,教师并不能将所有的
俗话说:丰富的阅历是一个宝贵的财富,对于教师而言,丰富的教学经验就是他们的财富.教学经验是教师长期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有一定的依据和参考性,将教学经验应用于教师教学
1 现有观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科书(2006年)中的第二章第三节“平面镜成像”中明确指出:“…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同样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第43页)  人教新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科书(2012年)中的第四章第三节“平面镜成像”中也明确指出:“…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
“初中物理‘行为课堂’的构建”是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课题研究旨在“构建以’探究行为’为核心学习行为的初中物理课堂”.重点研究学生学习过程中“探究行为”的先行设计、有效导引、课堂组织、科学评价,为落实初中物理的培养目标提供实践途径.  课题研究自2012年2月启动,2012年10月10日、2013年12月19日和2014年10月28日,课题组成员许帮正、骆波老师3次在江苏省教研室组织的
物理教学中理论知识比较枯燥,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厌倦感,在物理理论知识课堂教学中经常可以看到教师“唱独角戏”的情况,教师在讲台上努力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