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户外摄影师的非典型人生

来源 :户外探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are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不要把爱好当成工作?
  或许你也曾纠结过这个问题,却又让它最终沉寂。
  或许,你需要一个真人实例,
  来参照自己未曾选择的那条路,可能是什么样子……
  3年前,毕业不久的秦超平,同样被这个问题困住了。而且,这一困就是半年。
  这半年里,他带着自己几乎所有的积蓄,飘去了拉萨。2015年底从拉萨回到郑州时,他带回了许多美到窒息的风光照片,也带回了自己的回答。
  他最终决定,还是坚持把自己喜欢的事儿当工作,专注于—户外摄影。

日光之下,皆为自由


  这并不是一个容易做出的决定。除了自由之外,这份工作也意味着不稳定,意味着直面冷酷自然的雨雪风霜。但它依然如拉萨的阳光一样,带着股直透人心的温暖。
  用镜头,放逐忐忑—在拉萨的半年里,他带着心爱的相机爬遍了周边的山山水水,也一直在思考自己到底应该干什么。当没有一丝遮挡的南迦巴瓦峰完全袒露在眼前,当冰封的纳木错被日光静静点亮……对于未来的选择也一点点在他的心底成形。秦超平说,他更倾向于高海拔拍摄,因为在那些空气稀薄地带,有最纯净的蓝天和白云。
  车轮之上,初遇拉萨—那并不是他第一次去藏地。2012年,只有18岁的他和4个小伙伴一起骑行了川藏线,一路骑行一路拍。
  变幻莫测的天气,是川藏线骑行之路的常态。顺着暴雨诱发的泥石流快速从山上下撤;在米拉山垭口被大雨倾盆浇到湿透;冰雹突然噼里啪啦砸在握着刹车的手上……骑行的最后一天,看到“距离拉萨600米”的牌子时,他几乎要哭出来了。一个小小的梦想,经历千辛万苦后,终于要实现了。
  一路走来的惊心动魄,倒让他想明白了许多事情,不再太过计较生活琐碎,也不再那么在意别人的眼光。
  东南沿海,再次骑行—川藏线骑行两年后,他又开启了环东南沿海的4000公里骑行,从郑州到南京、到杭州,然后向东到海边,最后到达大陆海岸线的最西南端—广西防城港市。别看是在沿海地区,沿途的难度堪比川藏线,单人长驱,免不了有许多让人无奈的小意外。路过杭州时,半天里就扎了3次胎,备用的内胎都用光了,只好推车走了好几公里。但越往南,空气越好,心情也越好,对户外的感情也越深。

因为喜欢,无所顾忌


  秦超平的这种对户外的炙热感情,曾经险些淹没在了“正规”的生活中。
  大学期间,日常拍摄的大多是城市风光,或是婚礼、活动记录之类的内容。很自然地,毕业后,他加入了一家传媒公司,跟拍一些旅游节目或是微电影。但朝九晚六规规矩矩的上班下班,并不能给他带来心灵的安宁。摄影,一如户外,向来以“自由”作为附注。
  大学时骑行川藏线的经历始终挥之不去,他决定给自己半年的放空时间。又一次去到拉萨,去藏地,想一想略带迷惘的未来,也跟着镜头一起看一看那些空气稀薄地带的风光。这次自拉萨归来,摄影和户外,便在他的生活中拧作一团。为了快补自己在户外方面的短板,他乐此不疲地参与各种户外活动以及各种增强理论知识的课程。
  在那玛,遇见自己想要的样子—机会也就这么随之而来,因为户外指导员课程老师的推荐,他参与了第一届那玛峰登山大会的宣传片拍摄。
  冲顶那玛峰的那天早上,没有风,晴朗的天空,没有任何遮挡,身后就是近在咫尺的贡嘎雪山。那是此前没有任何雪山攀登经验的他从未见过的绝美风光,也是他最想要定格的风光。那一刻,他更加坚信,走户外摄影这一条路是正确的,也是自己心中真正想要的。
  藏北秘岭,无人之境—只是那时的他,未曾想到,自己竟一路随着户外摄影,走进了藏北无人区,走进了羌塘。
  一个偶然的契机,秦超平被聘为影片《藏北秘岭》的高山摄影,随着几十个人的创作团队,在广袤的荒原长驱直入,直到亲眼看见那片传说中的冰雪秘境—普若岗日冰川。
  十几辆车子绕着偌大的普若岗日冰川转了整整一圈,影片拍了近一个月,海拔5000米以上的荒原、风沙、寒冷、单调、肺水肿……每隔几天便会逼退几名工作人员,他却始终坚持着。
  没有水可以洗澡,秦超平感覺自己脏到不行,但望着壮丽的冰川,却又觉得自己也跟着圣洁起来。那是一段专注而纯粹的日子,为了一个既定的目标,把自己整个人都交给影片需要的镜头。

一切存在,都是必然


  这种专注和纯粹,在刚接触摄影时,就已经烙印在了他的生活里。
  秦超平拿到自己的第一台单反相机,是在高三。在那个全员进入“紧急备战状态”的时节,校园里却多了个到处游荡的少年,整天拿着一台相机对着某个地方拍了又删、删了又拍。
  因为父母少有管束,随心随性的成长环境倒让他更加自立,有自主选择的决断,也有立即执行的魄力。
  2013年雅安地震,刚读大二的他被刷屏的消息从懒觉中惊醒,当天就和父母联系得到同意后,从郑州出发,火车汽车一通辗转去了最需要救援的地方,而且,一去就是7天。在震中芦山县,他加入当地救援志愿者团队,给灾区送棉被,搬运大米,调研反馈受灾地区情况……晚上,盖着雨衣,直接睡在县医院院子里的花坛边。
  时间倒回到几天前,千里之外,睡眼惺忪的他躺在寝室柔软的床上,向室友问到:
  “听说四川地震了,我要不要去啊?!”
  “你去干啥了,地震又用不着你啥的。”
  “能做点啥就去做啊!”
  做自己想做的事,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前路茫茫,笃定了方向,自己便会走成一道光。如今,他依然和自己挚爱的户外摄影一起,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鲜活地生活着。
  如果你曾参加过西安首届国际马拉松、北京TNF100越野赛、库拉岗日徒步、LNT培训……或许,你会发现这个扛着相机来回跑、只为定格最美户外瞬间的93年的小伙子。
  这,是户外探险会员秦超平的故事。
  那么你呢?
  热爱户外的你,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是否在做着自己喜欢的事,不负自然亦不负韶华?
  扫描左侧二维码加入户外探险会员,
  与一群挚爱生活的人,分享属于我们的精彩。
  你的故事也可能出现在这里……
其他文献
天生弱智的Charlie Gordon渴望变得聪明,他被说服做了一个脑部手术。手术后的Charlie智力过人,但是他的生活却没有因聪明变得更加快乐。作者Daniel Keyes通过Charlie的进度报告,记录了他实验和手术的过程以及智力提高前后各方面的变化和感受。手术前Charlie的IQ只有68,手术后达到185。过人的智力使他成名,但他却失去了朋友和往日简单平静的生活。不仅如此,他还发现以前
一、电影简介  法国和意大利合拍的《少年斯派维的奇异旅行》(The Young and Prodigious T. S. Spivet, 2013)改编自赖夫·拉森(Reif Larsen)的同名小说,由法国著名导演让-皮埃尔·热内(Jean-Pierre Jeunet)执导。热内以其富含人文精神、奇特想象和唯美画面的文艺片《天使爱美丽》(Amélie, 2001)为人所熟知。这部影片也不例外。除
網络水军成千上万,而如今,机器人也可以被用来当做网络水军,冒充真人刷五星好评、发布虚假评论、破坏网络秩序。别有用心者借助社交媒体的威力发动“机器人大军”,通过伪造的账户发布不实信息,严重威胁了民主投票、选举和商业活动的正常进行。面对这样一种“人机难辨”的威胁,我们该如何应对?  When science fiction writers first imagined robot invasions,
魏俊杰在攀爬北京白河的老怪线路。一家岩馆  10米高的岩壁前,站着一个4岁左右的小女孩。她踮起脚,双手使劲往上抓,脚下的垫子有些软,难以提供足够的支撑。蓝色的岩点高过头顶,她仰着头,目光不离岩壁,稍稍蹲下,起跳,这次终于稳稳抓住了起点。  不远处的椅子上,坐着一名微微驼背的爷爷,花白头发,看起来六七十岁,灰蓝衬衫,卡其色休闲裤,在一群年轻人中间格外显眼。在岩馆,陪着孩子来上课的老人总能看到几个。他
He gets away with cheating.  他作弊没被抓到。  考试作弊是非常恶劣的行为,即使一次侥幸没有被抓,但是长久下去总有一天会被发现的。  My conscience is killing me.  我的良心会杀了我。  conscience是“良心”的意思。做了坏事后良心发现,心里会难受得要死。  It was just small talk.  只是闲聊而已。  终于约到
Customs and Border anxiety, the boredom of endless lines, and jet lag:1 Flying sucks. Add guilt over carbon emissions and it becomes harder to justify why we still do it.2  The aviation industry3 is c
How they strut2 about, people in love,  how tall they grow, pleased with themselves,  their hair, glossy, their skin shining.  They don’t remember who they have been.  How filmic they are just for thi
紧迫的环境污染问题(上)
奥巴马:总统生涯使我成为更好的父亲
There are three different kinds of areas you can live in: urban, suburban, and rural. You can describe living in a rural area as living out in the sticks1 or the country. This type of living is seen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