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恩来故里,接受红色精神洗礼

来源 :莫愁·时代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h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淮安是周恩来的诞生地,也是苏皖边区政府旧址所在地,红色基因深深地写在了这片土地上。七一前夕,记者怀着对周恩来总理的无限崇敬来到了淮安。

催人奋进的精神家园


  周恩来故里旅游景区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主要景点有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故居、驸马巷、河下古镇。在周恩来纪念馆馆前广场上,映入眼帘的是周恩来铜像,总理面带微笑,亲切和蔼,既有伟大政治家的轩昂气质,又有普通人的谦和之韵。
  “其姿势取材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周恩来与工人、农民亲切交谈时的习惯动作,显现出周恩来平易近人的风范。铜像高度为7.8米,寓意周恩来走过的78个光辉的人生春秋。”景区讲解员谢美霞讲解着周总理的故事。
  1910年春天,周恩来在四伯父的安排下离开家乡,前往东北求学。后来他回忆说:“12岁那年,我离家去东北,这是我生活和思想转变的关键。”同学何履贞的爷爷是一位私塾先生,当何老先生向他讲起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同胞猖狂的行为时,少年周恩来激动万分,引用《何日醒》歌词说道:“俄败何喜?日胜何欣?吾党何日醒?”他忧国忧民、决心拯救中华民族的雄心壮志溢于言语之间。何老先生写诗鼓励,还出对子让周恩来对。何老先生出“勿当列强之奴仆”,周恩来立即答道:“誓做中华之主人。”他把一生都融入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和实践中。
  “在天津,周恩来在各类思潮中求索革命真理,并与同仁成立进步组织覺悟社。社团成员对外隐去真名,通过抓阄取代号,周恩来抽到5号,因此化名‘伍豪’。”谢美霞说。
  1920年1月29日,周恩来等人领导天津各校学生数千人到北洋政府直隶省公署请愿,遭到逮捕。在地方监察厅,他们组成读书团,带领大家研究社会问题,分享新思潮。“思想是颤动于狱中”,“革命意识的萌芽,从这个时候开始”,在失去自由的170天里,周恩来思考了很多问题,他的共产主义信念更加坚定。
周恩来故居

  1922年3月,24岁的周恩来在给觉悟社友人的一封信中表示:“我认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并且很坚决地要为他宣传奔走。”此后,周恩来的一生便紧紧与中国革命联系在了一起。

以世界的前途为念


  在纪念馆第二展厅,有一套灰蓝色军装、一条白毛巾,这些都是周恩来曾经用过的物品。“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人在江西南昌领导武装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谢美霞讲解道。沿着展厅继续前行,画家沈尧伊的油画《遵义会议》映入眼帘,画中20位人物神色各异,站在毛泽东身后的周恩来留着长髯,目光炯炯地注视着会场。画面上方,镌刻着毛泽东对此段历史的回忆:“如果恩来不同意,遵义会议是开不起来的。”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揭露皖南事变真相、参与重庆谈判……回望艰苦的革命历程,几乎每个重大事件背后都有周恩来的身影。
  纪念馆第三展厅集中回顾了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在各领域的贡献:从领导国民经济恢复、制定重大外交政策、推动水利和国防事业发展,到亲自审定南京长江大桥桥头堡方案、解决成昆铁路问题、推动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等,都亲力亲为,细细过问。
  对于学习党史,周恩来高度重视,“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要以誓死不变的精神为共产主义奋斗到底。”他自我解剖,“我做工作,从来没有灰心过。”他强调,在前进的道路上不能因遇到一点挫折而气馁,必须具备坚定的革命精神,“一个困难问题解决了,新的困难问题又来了。共产党人就是为不断克服困难、继续前进而存在的。畏难苟安不是共产党人的品质。”“我们的革命精神,就是从吃苦中得来的。”这种吃苦的革命精神,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革命精神,融入和体现在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奋斗过程中,这正如周恩来所强调的,“我们应该把整个身心放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以人民的疾苦为忧,以世界的前途为念。”
  “我只有八个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周恩来晚年常说的这句话,被镌刻在最后一个展厅的入口处。
  学习党史,从中汲取前进的力量。周恩来一生心底无私、天下为公的高尚人格,是共产党人优秀品德的集中写照,永远为后世景仰。

老一辈革命家的意志与初心


  “这块手表是我军90分钟解放江苏淮阴城(今淮安市淮阴区)的见证……”在苏皖边区政府旧址纪念馆,讲解员正在讲述一块手表的故事。
  原来这块手表背后有一个振奋人心的故事。1945年,日寇投降后,新四军军部为歼灭拒绝向抗日武装投降的日伪军,发起两淮战役。
  当时驻扎在淮阴的伪第二十八师潘干臣部嚣张一时,自称“两淮固若金汤,任凭新四军三头六臂也休想飞进城来”。但最终,新四军第三师十旅和地方部队以牺牲189名指战员的代价,仅用90分钟就解除了潘干臣部8600余人的抵抗。《苏北报》称此次战斗“创迅速解决战斗光辉范例”,是我军在“苏北首次光辉战绩”。
  苏皖边区政府的成立,为全国解放作出了巨大贡献。苏皖边区政府旧址纪念馆记录了这一重要历史,浓缩和诠释了丰富的革命文化。
  在时任苏北行署主任李一氓生平陈列室里,有一个小座钟,钟面上的文字是日文。讲解员介绍道:“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前夕,经常出动飞机在抗日根据地上空狂轰滥炸。有一次,地方部队将日本的一架飞机打落下来。李一氓代表地区党政慰问有功部队和民兵。在现场,李一氓看到一个民兵战士从敌机上拆下来一个仪表钟,就从身上掏出一块怀表和民兵进行了交换。”后来,李一氓请人给这个仪表钟安装了一个木质底座,作为座钟使用。从此,这只具有纪念意义的座钟伴随着李一氓,从苏北到山东、从大连再到北京,度过了几十年风风雨雨。
  在纪念馆南院,有两排平房,共有22间屋子,是苏皖边区政府主要领导人和部分厅局当时办公的场所。所有的建筑及每间屋里的办公用品,一如其旧,完全保留了当年的风貌。
  “志士生成肝胆多,万花种就江山阔。”如今,苏皖边区政府旧址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科普教育基地,在和平年代里无声地诉说着那段红色过往,将这支不熄的红色火炬传递给往来的瞻仰者们,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开创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其他文献
倒扒狮街  路过安庆,我不由得慢下脚步,因为远远看见耸立于长江北岸的宝塔。早就耳闻“过了安庆不说塔”一说,百闻不如一见,那一定得看看。  振风塔  进入迎江寺,香火缭绕,梵音袅袅。站在塔下举目仰望,楼阁式砖石结构,八角七层呈锥体,气势宏伟,挺拔秀美,塔刹直插云霄,无怪乎有“万里长江第一塔”美誉。每层飞檐的翘角都悬挂铜铃,叮当叮当,悦耳动听,似在讲述自己的身世。该塔于明隆庆四年建成,原名万佛塔,又名
期刊
读《雪下了一夜》,从其诗意盎然又古意盎然的锦绣文章里,欣然看到传统散文的古意与新韵。此卷令人称奇处在于,所有篇目皆是与先秦自民国的名家名篇同题。  胡竹峰笔下的这些作品从先秦以降,脉络清晰明了,从庄子的《逍遥游》《秋水》,至东晋陶潜《桃花源记》、北朝庾信《枯树赋》,再到初唐王勃《滕王阁序》、中唐柳宗元《永州八記》《小石潭记》,然后是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欧阳修《醉翁亭记》、苏舜钦《沧浪亭记》、王
期刊
前些时候,我在高铁上读完了《乡土中国》,通过这本书明白了中国社会的乡土性。《乡土重建》是《乡土中国》的姊妹篇,同样是社会学中国学派的代表作品,除了更深层次地探究了中国社会自身内在机理与特点外,还在一定程度上落脚于“重建”二字,剖析了农村与城镇到都市的变迁发展,把中国乡村作为研究对象,用通俗、简洁的语言对现代乡土经济的主要现象进行理论上的概述和分析,提出乡土重建的具体方法及措施。  我们研究社会学的
期刊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调研时多次到访革命纪念地,瞻仰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多次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  江苏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热土。作为中国共产党最早建立组织并开展革命活动的地区之一,江苏拥有革命遗址、遗迹1710处。一大批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构成庞大的“红色基因库”,是遍布江苏城乡的生动的党史教科书。  每一个故事,都是一
期刊
贲友兰  一座近2万平方米的“魔方式”文化体验平台,集大型书城、教育培训、科技体验、红色展览、文化创业、品牌服务于一体的泛书房,由海安本土企业慧源集团倾力打造。董事长贲友兰,从一名摆书摊的国企下岗女工到全省首家登陆新三板的民营实体书店掌舵人,她用人生追寻书店人的红色梦。她说:“每个人的内心都有阅读需求,我希望以书为媒,让三百六十行,行行进书房。”海安市慧源集团泛书房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红色
期刊
作家黎戈说她心目中的女神是日本绘本作家佐野洋子。于是,我买来佐野洋子的散文集《在难熬的日子里痛快地活》《我可不这么想》和绘本《活了一百万次的猫》,一睹为快。  我偏爱《在难熬的日子里痛快地活》,这本书是洋子得癌症后写的,写着写着就死了,所以我觉得台湾译名《无用的日子》更贴切。因为生命最后的日子,洋子覺得自己百无一用,但她却不知道,把直面死亡的经历写成一本好看的书,这既无用又无价。当初医生对洋子说:
期刊
马勇  马不停蹄地忙完一系列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的展览,82岁高龄的马勇有些体力不支。我们从南京赶到丹阳,看望老人的同时和他聊聊关于做红色展览这件事。老一辈的电力工人  “为了迎接建党百年,从5月底,我就开始布展了,目前已经展出了七场,分别在镇江市供电公司、凤美新村居委会、吕叔湘中学、水晶山民俗文化馆、丹阳市供电公司、丹阳市规划展览馆和上海战役总前委旧址。”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的马勇,走路有些吃力,
期刊
夏晶  2021年5月18日至10月31日,“百年征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文物展”在仪征市博物馆展出。在策展人、仪征市博物馆馆长夏晶看来,红色文物是宣传党史的生动教材,通过讲好一个个红色文物的故事,可以让一段段历史从史料中“走”出来。穿越历史长河的红色记忆  1921年、1949年、1978年……在仪征市博物馆二楼展厅,穿过一条印有重要年份的红色地毯,主题文物展便徐徐呈现在参观者眼
期刊
新四军在1937年的抗日烽火中应运而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泛发动群众,深入开展敌后斗争,创建、巩固和发展华中抗日根据地,牵制、抗击和消灭了数十万日、伪军,为赢得全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铸就了可贵的铁军精神。江苏是华中抗战的主战场,也是新四军生活、战斗过的重要区域和重建军部所在地。在建党百年之际,让我们走进盐阜革命老区,参观盐城新四军纪念馆、盐城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泰山庙)、阜
期刊
南京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在这里曾经翻卷过多少历史的烟云,雨花台更是一个有着特定的历史承载和政治意涵的地方。今天,我们将从雨花台烈士陵园出发,经恽代英烈士殉难处,到煤炭港22号中共南京铁路地下党小组旧址,循着党的足迹,重温那段峥嵘岁月。年轻的他们扛起民族和国家的命运  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南京雨花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的集中殉难地。从1926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