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阅读教学的思考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enix5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小学、初中阶段的学习后进入高中,学生阅读过的文章已经不少,然而普遍收效不佳,原因在于不少老师为应付高考采用“填鸭式”教法。认为只要讲得多,学生自然会接受掌握。而没怎么考虑学生感受,使学生被动接受,学生觉得索然寡味,进而对该学科产生厌倦情绪,教学效果自然不佳。要使学生乐学,教师乐教,必须具备以下意识:
  生活意识。文学作品源于生活,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或叙述、报道生活中的典型事件,或赞颂、批评生活中的人物、现象,或说明、介绍生活中需要的某些知识、经验,使读者能更快捷地认识于生活。故阅读教学离不开生活。既要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生活,理解生活,积累生活,又要让学生在阅读中观照生活,介入生活,创造生活。前者主要针对文中描述生活而言,例如,阅读《守财奴》,可以从中了解到资本主义制度下,金钱对人灵魂的吞噬,对人性的扭曲。后者主要针对现实生活而言,学生一旦将生活积累和生活经验融入阅读,就能通过自身独特体验创造出崭新的形象,显示自己对生活的独到见解。作为教师既要善于把学生体验到的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引入阅读,又要善于把高于现实的阅读内容引进现实,实行两种生活的对流,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接受文本。
  整体意识。文章虽由字词而组成句子,由句子而构成段落,由段落而结成篇章,但其意义并非字词加段的简单相加。“文学文本不只是表层句子所构成,还有体现在话语中的深层意义。”对这种深层意义的把握,更需要从整体话语上去认识,如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文中浮现着作者对母亲、祖母、妻子深切怀念的文学形象,渗透着中国传统的亲情文化,如果我们只理解为写轩及轩的变迁,则大错特错了。而传统的阅读教学,从字词句到划分段落归纳段意,概括中心,分析写作特点,把文章大卸八块,结果只见部分,不见整体,把学生的情感悟性淹没在冰冷的分析中,因而从根本上违背了阅读规律。
  主体意识。阅读应成为学生的自觉需要。常常有这样的现象:语文水平好尤其是写作水平高的学生,大都得益于课外阅读。而对课本中的文章不怎么有兴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因为课外阅读是自觉的需要,其显著特点是乐知,无需进行内容和形式上的分析,而课内阅读带有规定性和强制性,并非出于阅读主体的自觉需要,兴趣自然大大减弱。因此,要提高课堂阅读效率,就得让学生成为阅读主体,把课内阅读当成需要。
  人文意识。把文本阅读从工具性、文章学中解放出来是时代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呼唤,是学生人性、人格发展的需要。课本是纸介文化的精华,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工具。正是屈原那上下求索追求真理的执着精神,范仲淹那忧以天下、乐以天下的博大襟怀,文天祥那永垂青史的民族气概,诸葛亮那鞠躬尽瘁的赤诚态度……在课本中闪烁着熠熠光彩,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造就了一个又一个“民族脊梁”。文学即人学,人文之学,它可以在更高层次上优化人的精神品质、思想情操。一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曾经使多少人为之感动,一部《青春之歌》有多少人为之激奋,一部《三国演义》又有多少人为之感慨。读曹操的诗歌使人豪迈慷慨,读冰心的散文使人怜爱多情,读鲁迅的小说使人深沉悲凉……文学的熏陶感染是青少年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粮,文本的人文意识就是要让青少年在文学作品的熏陶感染中发展成长。
  创造意识。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文本的理解和接受本身就是一個再创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善于激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想像,从而创造出融会学生自身情感和智慧的新形象,显现作品话语背后的隐喻和寓意。同时,在作品提供的多层次结构框架中,往往隐匿着许多作者有意或无意留下的未定性意蕴空间,如《孔乙己》中孔乙己结局到底怎样呢?死了没有?怎么死的呢?这些“空白”有待读者去发现,去填补,去阐释。这种空白的理解和填充,往往体现了人的生存中必然存有一种生命体验,也是人的真实中最为本真和有创造性的东西。文本的阅读,就是要驱动学生的生命原动力去发现,去填补这些“空白”,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其他文献
农村初中学生普遍不会写作文,不愿写作文,写不好作文。问题的关键是阅读面不广,掌握的作文素材少,认识水平不高,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而作文对于学生参加中考或走入社会,都有很大的用处。因此,教师应想方设法,下足功夫教会学生作文。    一、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的能力,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提高学生对生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有效的积累素材,解决学生不知道“写什么”的问题。  1.参观考察。参观
【摘 要】 农村能不能搞好素质教育,农村怎样搞好素质教育,这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严肃的课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特别是农村学校的素质教育。必须转变与素质教育要求不相符的教育观念,学校领导更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  【关键词】 农村学校 素质教育    笔者根据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对农村学校素质教育分四大方面谈自己的看法。    一、要全面正确
主体性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特质,也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所谓主体性是指人作为活动主体在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功能特性。而学生的主体性是指在教育活动中,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处理外部世界关系时所表现出的功能特性。其含义有三个方面: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自主是指学生要有“主人翁”思想和独立的意识及见解;主动是指学生要有积极的心态和主动精神;创造是指学生要有创新意识、创新品格和创新能力。那么初
新一轮课程改革浪潮滚滚而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如何才能勇立课程改革的风口浪尖呢?    一、综合素质提高在于语文专业素质的提高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沉闷的语文课堂注入了一股新风,为学生撑起了自由翱翔的天空。在以往的语文教学工作中经常遇到这样一些“苦恼”的事:我们认真备课,精心准备教案,讲授课文时语言思路清晰,教学过程有条不紊,然而我们看到的往往是学生
时尚文化是现代人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日益多元化的体现,它融合了现代社会价值观念和生活理念的最新因素,再通过大众传媒的渲染和现代科技的包装,相对传统文化而言,有着非常强的冲击力和吸引力。在这样的文化冲击下,中学生身上也鲜明地体现出现代化的思想观念:追求自由,张扬个性,享受生活,不崇拜权威,不一味顺从家长,不循规蹈矩。同时,一些传统的价值观念已得不到他们的认同,甚至被他们抛掉,而理想淡化、追求享乐等思想
我国诗词源远流长,意境优美,诗意含蓄,语言凝练,浓缩了中华文化的精华,是每年语文高考的必考题,或者考查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或者考查评价文学作品思想内容的能力。本文着重阐述古代诗词表达技巧的鉴赏。  诗词的表达技巧通常包括:抒情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方式。鉴赏诗词作品的表达技巧,就是对诗中运用的表达技巧的确认和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内容,这些表达技巧在文中起什么
人们的正确认识总是在实践中由感性到理性、由初级向高级一步步发展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2002年审查通过)历史教材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现代史》上、下册,《世界近代现代史》上、下册,这五本教材都是按章节体编写,每章有二到八节不等,整个课文按社会形态演变、历史发展阶段和历史发展规律安排,有些一章就是一个阶段的历史,有些二到三章为一个阶段的历史,形成一个螺旋式上升的体系。每个阶段的课
一、教师要加强自身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教育者首先要领会教改精神,领会新课标精神,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认识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遵循“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于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得好、教得好,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人格养成。“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的一举一动对学生都起着巨大的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体验的重要因素,在师生交往中,教师要
上一节语文课并不难,难的是如何上好语文课。我个人认为,语文课成功的秘诀,离不开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深厚的文学素养  一节课能否上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师”的作用也尤为重要。而在一节成功课的背后,往往对教师有着较高的要求,甚至可以说是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现在是追求高频率、高速度的时代,这就使得许多人显得很浮躁,沉不下心来,甚至不安心教学,而沉稳淡定者少了,沉醉于文学天地的人少了,从而使得文学
学习需要兴趣和氛围,学英语就更需要兴趣和氛围。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應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享受到热烈的、沸腾的、多彩的精神生活”。如此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致产生学习的动力。这种境界正是中学英语课堂的努力目标。这样的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最好途径。愉快教学考虑的着眼点也就在此。如何实现这一目标,笔者就此谈点拙见,以期引起同仁们的兴趣,共同广泛、深入地探讨这一问题,来推动中学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