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校园文化为学生心灵导航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yang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尚文化是现代人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日益多元化的体现,它融合了现代社会价值观念和生活理念的最新因素,再通过大众传媒的渲染和现代科技的包装,相对传统文化而言,有着非常强的冲击力和吸引力。在这样的文化冲击下,中学生身上也鲜明地体现出现代化的思想观念:追求自由,张扬个性,享受生活,不崇拜权威,不一味顺从家长,不循规蹈矩。同时,一些传统的价值观念已得不到他们的认同,甚至被他们抛掉,而理想淡化、追求享乐等思想却在他们身上萌芽。
  教育者如果能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为学生的心灵导航,就能确立社会主流文化在青少年心中的阵地。
  
  一、校园文化的内容
  
  校园文化主要包括两类:1.物质方面:如校舍的建筑,校园的布局,校园的美化、绿化,宣传栏,学习园地,各种格言铭牌,等等。2.精神方面:班团活动、各种比赛、校刊、广播、各种制度、校训、校风、教风、学风,以及老师的服饰、言行、精神风貌,等等。
  
  二、校园文化的构建途径
  
  校园文化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内容,各校可因地制宜,根据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创建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就一般情况而言,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美化、优化校园环境。洁净清新的校园;布局合理的建筑;独具意义的雕塑;设计新颖的板报;展示师生风采的橱窗;张贴于教室、阅览室的名人名言、各种制度;拾掇得干净整齐的宿舍……这些无不透出一股浓浓的书卷味。置身其中,你感觉到的是清新、雅致,你捕捉到的是洋溢其中的文化气息。在这样的环境里,你会听到有个声音在催你奋进……一些教育教学成绩出色的学校都十分注重提升校园环境的文化品位。如广西师大附中,校址在一小山坡上,面积较小,但学校充分利用了该校地处文化名城桂林这一资源,依山构筑了雅致的校园:迎山拾级而上,绿树摇曳;浓荫下,几张石桌石凳;一旁的名人书法碑林,展示了中国书法艺术的无限魅力;连小小的停车棚,每隔几米就有格言牌,写着“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热爱生活,从今天做起”等。这无形中强化了学生的自我约束力,激起学生对高尚品质的追求。又如身处革命老区的百色高中,拥有独特的校园景观:教学楼前的“学子旗帜”,向你讲述昨日的辉煌;办公楼附近的铭牌,写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让你感受到以人为本的办学宗旨。最具特色的是校园各处竖立的中国高校铭牌,介绍了清华、北大、复旦大学等十多所著名高校的校貌、校训、校长寄语,让学生油然而生进取之心。像这样的校园环境,就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对学生立志、求知、做人,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2.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学生爱好广泛,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可塑性强,学校可以通过一些特定的形式把校园所需的行为方式树立起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如组织绘画、文艺、体育、书法兴趣小组,办好《校园之声》广播栏目;举行文艺汇演、歌咏比赛、演讲比赛、田径运动会等活动。
  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中,注重共青团、学生会、班集体的作用。共青团可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以党建带团建,开办业余团校;通过组织青年志愿者活动,班级主题活动等形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学校可以进行警校共建活动,聘请法制副校长,加强对中学生的法制教育。我校实行了德育量化管理,每天检查、公布,每周小结,把基本礼仪、道德与行为规范结合,培养学生的自治自理能力。目前,学校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学生的评比,“国旗下的讲话”等活动已两年多,学生的文明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学风校风均有改善。
  
  三、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心灵成长的意义
  
  良好的校园文化,为中学生心理、生理的健康成长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在积极进取的校园“气候”里,学生的思想、行为会在一种集体氛围的推动下,朝着健康、向上的轨道前进,勤奋、朴实、进取,就会成为学生共同追求的目标。
  各种有益的课外活动,如青年志愿者活动、课外调查活动、各种比赛活动,能促使学生自觉地关注周围世界,看到现实生活的真实内容。这样,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生活,认识自我,从而养成健全人格。各种活动、比赛需要学生发挥团队协作精神,这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处事能力,增强他们与人沟通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而比赛的竞争性可以强化他们的竞争意识,让他们明白胜利的果实是靠拼搏得来的。这种磨炼有助于他们养成迎难而上、勇于拼搏的可贵品质。
  建设富有现代气息的校园文化,能为学生的学习、生活精心营造一种活泼、健康、厚实的文化氛围。在这种校园文化的滋润下,中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从而获得整体素质的提升。
其他文献
什么是复述?复述是指学生在理解和记忆的基础上,把阅读的内容加以整理,用自己的话,有重点、有条理、有感情地叙述出来。它熔理解、记忆、归纳、表达于一炉,对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有独特的作用。  复述是构成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不重视课文复述,有的学生习惯于把课文的复述变为机械被动地背诵课文,甚至有的学生害怕复述课文。这不符合大纲所要求的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随着以“学生发展为本”为核心的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中逐步得到落实。教师别具匠心的教学设计、热闹的师生互动场面以及精彩的电子课件,使我们深刻感受到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但是,一些教师在教学中过度追求外在的形式,而忽视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我认为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四忌”,值得注意。    一、忌学科整合牵强附会    语文课的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它必
教学就是让学生由知道一些向知道得多一些,由认识肤浅、片面向认识深化全面的方向发展。因此,教学实践中的每一个环节离不开点拨。    一、抓准时机,点破“天机”    点拨要适时。课堂点拨关键是教师能明察学生思维的火花,及时加一把火。点拨时机的出现,有时是稍纵即逝的,这就需要教师善于发现和把握。发现时机,把握时机,决非易事,它要求教师具备相当敏锐的洞察力,做到洞幽烛微,见微知著,了然于胸。我们在平时教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学生的阅读动力和阅读的自觉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对学生进行目的性教育,培养阅读的自觉性  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学生前进的动力和重要的激励因素。新学期伊始,教师要给学生讲明学习英语是时代的要求和改革开放的需要,熟练掌握英语是新世纪合格人才的必备素质,并组织学生学习《大纲》,
新课程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与此相对应,教师也应建立新的教学方式。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问题,倡导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让学生拥有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和空间。目标导引教学是落实新课程的有效途径。目标导引下的政治课学习,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在恰当的学习目标导引下,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方式,在主动获得对政治课理解的同时,思维能力、情感
《课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笔者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和研究体会,就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营造
农村初中学生普遍不会写作文,不愿写作文,写不好作文。问题的关键是阅读面不广,掌握的作文素材少,认识水平不高,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而作文对于学生参加中考或走入社会,都有很大的用处。因此,教师应想方设法,下足功夫教会学生作文。    一、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的能力,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提高学生对生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有效的积累素材,解决学生不知道“写什么”的问题。  1.参观考察。参观
【摘 要】 农村能不能搞好素质教育,农村怎样搞好素质教育,这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严肃的课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特别是农村学校的素质教育。必须转变与素质教育要求不相符的教育观念,学校领导更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  【关键词】 农村学校 素质教育    笔者根据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对农村学校素质教育分四大方面谈自己的看法。    一、要全面正确
主体性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特质,也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所谓主体性是指人作为活动主体在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功能特性。而学生的主体性是指在教育活动中,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处理外部世界关系时所表现出的功能特性。其含义有三个方面: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自主是指学生要有“主人翁”思想和独立的意识及见解;主动是指学生要有积极的心态和主动精神;创造是指学生要有创新意识、创新品格和创新能力。那么初
新一轮课程改革浪潮滚滚而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如何才能勇立课程改革的风口浪尖呢?    一、综合素质提高在于语文专业素质的提高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沉闷的语文课堂注入了一股新风,为学生撑起了自由翱翔的天空。在以往的语文教学工作中经常遇到这样一些“苦恼”的事:我们认真备课,精心准备教案,讲授课文时语言思路清晰,教学过程有条不紊,然而我们看到的往往是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