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的叙事特征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tang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说是四大文学体裁之一,其产生、发展和转变都和当时的社会思想息息相关。20世纪70年代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后现代消费主义思潮、后现代的科技文明、当代政治以及后现代多元文化等等,首先在美国出现了新现实主义小说。本文以科马克·麦卡锡的《血色子午线》和莫里森的《宠儿》为例,探析新现实主义小说的叙事风格和叙事结构之表征,揭示新现实主义小说的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新现实主义小说;叙事风格;叙事结构
  小说是四大文学体裁之一,时代发展的忠实记录者,它通过文字和语句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体现当时的社会背景和生活方式,映射着过往的思维意识和时代精神。而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小说的产生、发展和转变都和当时的社会思想息息相关。小说的发展总体经历了四个阶段,即:传统小说、现代主义小说、后现代主义小说及新现实主义小说。“在文学作品中,从传统小说到现代主义小说,再到后现代主义小说的转变也是巨大的,一条“开始—发展—高潮—结尾”的故事发展线索已经无法满足叙述纷繁复杂的事件了,从而传统线性的因果结构被现代同时性的空间及多线索的事件偶合所替代,再发展到后现代多元的且不确定的立体时空结构。归根结底,文学叙事方式的这种变化,反映的是文学观念的变化,更深刻的来讲,其实也是思想、时代精神和審美趣味的直接写照。
  20世纪70年代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美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为新现实主义小说培育了良好的成长温床——后现代消费主义思潮、后现代的科技文明、当代美国政治以及后现代多元文化等等,出现了新现实主义小说。“新现实主义”一词最早由贝尔贡西提出,约翰·巴思认为“新现实主义小说是在吸取了后现代主义小说的诸多特点和优势之后才完成对其的超越。”这时期的作家们在坚守现实主义的基础上,吸收了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表现荒诞、虚无和不确定等的意识的的实现手法及许多艺术特点,正如王守仁在其编著的《新编美国文学史》一书中提到,这时期的作品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他们“对传统真实观和叙述模式进行革新的同时,注意保存情节的完整性、叙述的连贯性和故事的可读性”。 他们尝试以作品探索解决各种现实社会问题及矛盾焦点,重新审视美国历史,探寻各种矛盾的根源,以避免文化、宗教、意识形态等方面冲突的加剧。一如罗斯的《反美阴谋》,如厄普代克的《恐怖分子》,如多克特罗的《但以理书》、奥茨的《大瀑布》、沃克《敞开心扉的时刻》等等,新现实主义作品主要有社会问题小说、政治题材小说、种族问题小说以及战争题材小说等内容。
  从叙事风格上来讲,除了上述的多种风格综合,更突出的是其地域性特征,即“在展示某个地域地方色彩的同时,更强调该地域的社会、文化和历史环境对小说人物的影响。”更有人说,如果小说环境被移除了,整个作品也就毁坏了。20世纪初的现实主义也有这样的特点,而新现实主义小说家在某个典型的地域环境中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是这个时期回归传统的一个标志,也是其区别去后现代主义小说的重要标志之一。由于受经济个全球化的影响,模糊了地域性特征,然而此时的多元化的观念的传播刺激和激励一部分人们不断强化地域意识,引起人们对地域文化差异和多样性的重视,寻求家园归属感,因此,称其为“后现代美国之书”。例如多克特罗的作品《上帝之城》、菲利普·罗斯的《反美阴谋》、唐·德里罗的《地下世界》都是此时期的代表作。科马克·麦卡锡是当时美国西部和边境叙事的代表作家,他的代表作《血色子午线》描写的是19世纪40年代末美国历史上西部边疆拓展过程被地方政府州长雇佣的一帮亡命之徒残忍驱赶和虐杀印第安人的骇人场面,揭露黑暗的人性,还原了美国西部运动历史上真实的西部图景。这部作品以血腥的场面描写展现了美国历史上向西开拓疆土过程中美国梦的另一面,以驱赶和杀戮为主要手段的白人“美国梦”最终成为土著印第安人的噩梦。
  正如米歇尔·福柯所言,包括现实主义在内的19世纪的传统小说“空间往往被当作是将死的、刻板的、非辨证的和静止的东西。相反,时间却是丰富的、多产的、有生命力的、辩证的。”“开头——中间——结尾”式的小说叙事概念源自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是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家写作遵循的法则,比如马克吐温的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就是一个注重情节结构完整的典型作品。时间顺序上,马克·吐温通过讲述寄养在姑妈家的少年汤姆成长的一系列事件,塑造了一个顽皮、叛逆、勇敢、心地善良、情窦初开、具有冒险精神、充满正义感的美国南方少年形象。
  直至后现代主义小说才颠覆了这个“逻各斯”中心式的秩序,因为在这一时期的小说家们看来,“现实生活并不像传统现实主义小说所描绘的那样有条不紊、泾渭分明,而是错综复杂、难以捉摸的”。这使得后现代实验小说家们放弃单一的线性叙事方式,转而强调如何讲故事,在其小说叙事中主义故事讲述的多视角变换、时空并置以及叙事语言,叙事结构呈现碎片式的拼贴和时空并置,故事和情节被不断淡化,语言成为小说的真正事件和中心角色。之所以引发了“小说危机”,但是其在叙事结构上的大胆尝试给一味遵循讲故事的传统小说创作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
  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新现实主义小说,其叙事结构艺术实现了情节结构完整性和创作技巧的完美统一,以灵活的叙事技巧凸显小说的故事性。莫里森在1987年出版的小说《宠儿》,是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现代小说和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创作技巧和手段。全文共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小说的重心,以母亲塞思杀婴为主要事件,运用了闪回、多视角叙事、时空变换、意识流、超现实等技巧,这样看似与后现代小说无异,然而我们发现,它与后现代小说不同的是它与社会历史现实紧密相关。这部小说的发表使莫斯森在199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显示出新现实主义小说在世界文坛取得瞩目的成就。
  在叙事结构上,新现实主义小说巧妙缝合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完整性情节和后现代实验小说的碎片式拼贴技巧,凸显小说的故事性,兼顾传统与后现代实验,不仅仅是现实体验的模仿式再现,而且还是依据因果关系和时间顺序逻辑的叙事结构组织,形成独特的小说结构艺术。这就是新现实主义小说的叙事结构组织之所以成为“新”现实主义小说的重要亮点。
  总而言之,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偏于外部事件,关注的是事物的“表象规律”,适合于宏观鸟瞰;现代的结构主义小说偏于内心感受,关注事物的“本体结构”,更加适合于微观分析,而后现代的解构主义小说则关注人们的知觉体验,旨在揭示事物的复杂存在;而后现代之后的新现实主义小说既擅长运用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创作手法技巧,又跨越前两种风格。但是,有几点值得声明的是:首先,从西方小说发展脉络上看,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是平行、交错和迭盖的,现代主义的高潮是20年代,后现代主义是60年代,而且现实主义也并未绝迹,很多作家是对以上不同的叙事类型采取兼收并蓄的态度,到了20世纪末流行的新现实主义小说更是以上多种叙事并存的叙事方式。
  参考文献:
  [1] 王守仁.新編美国文学史(1945-2000)(第4卷),第149页
  [2](美)托尼·莫里森.宠儿.南海出版公司,2006年第一版
  [3]佘军.苏州大学.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研究,2012年12月
其他文献
【摘要】:为了了解城市流动妇女的生活现状,心理压力及存在的问题,以便于确实的分析出原因和提出更实用的建议;采用问卷调查和访问的方式,對昆明市官渡陈家营的流动妇女进行了大量的调查;主要了解昆明市官渡区流动妇女的基本信息,经济生活状况以及她们的情感生活状况。我对陈家营100名流动妇女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问,便对调查的数据做了统计分析得出:这个城市的流动妇女大多数在30岁到50岁之间。同时,这个城市的流动
期刊
【摘要】:审美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审美带领人美感知了美,从美里面带给了人们快乐。审美是人类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一个情感特征。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在文学中感知美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好方法。只有让学生体会到了文学中带来的美,学生的文学水平才能够显著提高。所以,如今的教学当务之急就是培养学生的对文学鉴赏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文学鉴赏;文学审美;审美培养  引言  审美能力是最直观的心理感受,它能够深
期刊
【摘要】:在我国现代思想家、教育家中,鲁迅先生是杰出的一位代表,鲁迅先生虽然没有在教育方面形成系统理论和论著,但是其教育理念在其作品中有着诸多的体现。本文主要从其散文作品进行教育理念的剖析,其散文作品中主要是从对中国传统教育方式的批判中表达出对现代教育的期待,鲁迅先生的期待包含着对自由和个人天性、创造性的尊重,这与我们当前所强调的素质教育有着相通性,可见其教育理念具有超前性,也有着深刻的时代意义,
期刊
【摘要】:在文学创作的过程中,作者自身具有的想象能力至关重要。从想象角度对文学创作的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够揭示想象在文学创作过程中具有的重要作用,并且,想象是一个作者需要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锻炼想象力是每位作家需要做的一种基本的功课。所以,作家具备良好的想象力至关重要,在很大程度上,想象力决定了作品的价值。  【关键词】:文学作品;创造力;想象;思维  一、引言  大脑在思考和运作的过程中,经常
期刊
【摘要】:经济全球化给我国来了不一样的文化变化,对于中国而言,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生产力和经济注入了一股不一样的元素,使我国的综合国力有所提高,使得我国的文化也有可能进一步发展为全球文化。由于这样的文化全球化的冲击,对于我国传统和当代的文学而言,既是一场挑战,亦是一次可遇不可求的机会。我们必须立足于我国的文学特性,坚持自己的长处,在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的交流中我们要做到取其精华,融会贯通,中西结合。如若
期刊
【摘要】:作为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华兹华斯的诗论是浪漫主义文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诗学理论主要集中在《抒情歌谣集》第二版、第三版的序言及附录中,在序言中,华兹华斯探讨了诗歌的题材、语言、本质及诗人等问题。本文通过对华兹华斯对于诗人的描述,从诗人的特征和本质出发,讨论华兹华斯对于诗人的看法。  【关键词】:华兹华斯;诗人观;浪漫主义  1798年,英国诗人华兹华斯与柯勒律治出版了二人的诗歌合
期刊
【摘要】:林毓生先生曾在《中国意识的危机》中就“五四”问题进行了评估,认为“五四”是全盘反传统的,而彻底的反传统必然造成了中国文化的断裂。严家炎先生认为此种说法是不符合事实的,并对此观点进行了有力的驳斥与论证,不但论述了“五四”的启蒙性和进步性,也对“五四”的误读进行了纠正。  【关键词】:五四;文革;反传统  在《五四·文革·傳统文化》这篇文章的第一部分,严家炎先生首先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真是全盘
期刊
前言:我国《刑法》第二百八十条第一款和第三款分别规定了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证件罪和伪造、变造居民身份证罪,但由于《刑法》以及司法解释未进一步对国家机关证件的概念作出明确界定,也没有对买卖居民身份证行为作出准确定性,引发了学界对如何适用刑法规制买卖居民身份证行为的诸多争议。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买卖居民身份证的行为方式发生了一些变化,从起初只是买卖伪造、变造的居民身份证的行为,到现在衍生出
期刊
【摘要】:本文对鲁迅小说的散文精神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发现鲁迅小说的形式十分独特,在小说散文之中应用了精神分析法,表达鲁迅对社会、人生的看法和感悟。鲁迅的文章有其独特的思想的艺术风格。鲁迅的文章中的名篇通常都是传统小说与西方现代派技法合成,在文章中运用精神分析、隐喻、象征等表现方法,表达了鲁迅对社会、对文学的看法和以及对现实的思虑。  【关键词】:鲁迅小说;散文精神分析;阐述  一、从《狂人日记 》
期刊
【摘要】:面对改革浪潮的逐步开进,军队院校正处在转型与发展的攻坚期,每一位官兵都扛着巨大的压力,将这份责任与担当扛在肩上,为了母校的辉煌,为了部队的发展,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我们还应该学会回望过去,对比如今,奋勇拼搏!  【关键词】:亘古不变;真真切切;浓墨重彩  “累是什么,是累赘;痛是什么,是痛快。”初春的早晨,总是浸满那回忆的味道。  天气初肃,微微的寒风卷走了脑子里的睡意,昏黄的灯光仍是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