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打响品牌保卫战

来源 :教育与职业·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注册商标后,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对高校商标进行保护和开发,如何把中国大学的文化精华传播到更广泛的民众之中去
  
  一股保护校名品牌的浪潮在中国高校涌动……
  3月6日,“复旦”被上海市工商局认定为“上海市著名商标”,这在上海市高校中属于首家;
  去年年底,“清华大学”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驰名商标,这是国内高校中第一个驰名商标;
  全国其他高校如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暨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也纷纷注册了自己的校名商标。
  每一个注册商标都印证着高校的执着。清华大学从1997年开始注册商标到被确认为驰名商标,历时10年;复旦大学从1998年开始注册商标到被确认为上海市著名商标历时9年。
  碰撞、困惑、无奈、茫然,围绕高校商标注册所发生的种种,无一不折射出中国高校在探索时期的小心翼翼。一所著名高校负责人告诉《教育与职业》,“这是被迫发起的校名保卫战。”
  
  抢注潮起
  
  在清华被认定为驰名商标之前,清华大学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主任郑永平一直很忙,他一边忙着做商标申请的工作,一边忙着“打假 ”。
  “近年来,社会上一些单位和个人为了追逐经济利益,有意利用‘清华’的知名度和声誉进行不正当的商业活动,致使众多消费者将许多与清华大学无关的商业活动误认为是学校的行为。”郑永平说。
  清华大学校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曾经通过北京市工商管理局查询,仅在海淀区工商分局冠以“清华”名义登记注册的公司就有200多家,但事实上它们中绝大多数都与清华大学毫无关系。
  除了这些毫无瓜葛的公司,还有一些与清华大学有着些许关联的单位或者个人,如校友、师生等等,在没有征得清华大学授权的情况下,冒用了“清华”的名义进行教育服务和科研开发。据介绍,全国挂“清华”名字的公司不少于两万家。用郑永平的话说就是,“清华已经腹背受敌”。
  同样,“北大”商标注册数量一点也不比“清华”少,虽然大部分申请人都是北京大学,但是其他企业还是在第6、8、25、26等类别上注册了“北大”商标,产品涉及防盗门、皮衣服装、糖果等等。
  其他中国高校校名也同样遭受被抢注的困扰,抢注风潮已经蔓延至全国。和大学全名相比,许多企业似乎对校名缩写有着特殊的偏好,而且越是区域限制少、知名度高的校名缩写,越受到商家的青睐。
  在兰州,西北工业大学发现有人在打“擦边球”,有人到处借用“西工大”三个字开办函授培训、高考补习等各种辅导班,滥用西工大名称的行为越来越多,给西北工业大学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记者登录中国商标网发现,在中南的高校中,郑州大学遭受抢注首当其冲。“广州市名海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郑强周”、“卢煜”等相关机构和个人分别注册了“郑大(第41类)”,“郑大(第1类)”、“金郑大(第1类)”,“郑大学(第30类)”等和郑州大学相关的商标。而在郑州大学被抢注的“郑大(第41类)”商标中,则涵盖了学校、教育、幼儿园、图书馆等服务项目,这和目前郑州大学为社会提供的核心服务极其类似。
  记者了解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也有校名简称被抢注的情况。其中,“科大”商标申请人或商标持有人遍布全国,而以中国科技大学为持有人的商标仅有第41、42类当中的9件,其中包括“中科大”、“科技大”、“科大”等。另有36件“科大”商标被他人注册成功或正在申请注册,申请人来自广东、福建、江西各地。
  而高校云集的南京则成为商标抢注的“重灾区”。记者日前在对南京几所知名高校名的商标调查中发现,“南大”、“东大”、“南航”……这些耳熟能详、让南京人为之自豪的南京高校名字,绝大多数已经变成某公司服装的品脾,或是某工厂生产的动物饲料的注册商标。其中,位于南京紫金山麓的南京林业大学商标被抢注的事件最为典型。“南林大”三个字虽已被注册为商标,但注册人并不是南京林业大学,而是江都市一家叫做江苏博华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的企业,注册的类别为1类和5类。1类主要用于园艺用罐装泥炭、园艺用泥炭盆泥炭、种植土、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肥料;5类使用范围是杀虫剂、烟精、除草剂、灭鼠剂、灭幼虫剂、土壤消毒剂、杀螨剂等。
  高校的校名、商标、学校的标识,包括学校的典型建筑,比如清华大学二校门、清华学堂、北京大学的未名湖等都是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一样,都是高校的宝贵财富、它不仅是高等院校的标志,更是高校的文化的体现,同时又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是高等院校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消费者而言,这些院校有着悠久的历史、良好的声誉和较高的知名度,在人们心目中有着很高的地位。对知名高校的研发成果、技术、校办产业的产品、服务等,人们也习惯以对名校的信任来认识和接受,因此校名被商业化运用对消费者的利益有很大影响。
  正因为如此,高校校名才成为某些人觊觎的目标。一位企业老板说了句大实话,“现在的产品太多了,在产品供大于求的市场形势下,消费者接受的不是产品,而是品牌,产品只等于库存,而品牌才代表市场,没有好的品牌几乎就是市场中的失败者。因此,企业如果注册一个以一所大学校名为品牌的产品,将会使企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专家分析,在高校简称被抢注的这股浪潮中,实际上很多行为都属于恶意抢注,即很多注册人事实上与学校毫无关系,甚至他们也不想真的用注册得来的商标从事经营活动,一些人只是想靠抢注商标并倒手出卖赚钱。现在的商标抢注有点类似曾经的域名抢注,申请人只想等着被抢注的企业找上门,然后漫天要价。
  
  反击与无奈
  
  困扰中国名牌企业多年的商标抢注风潮,如今又蔓延到教育领域。那么,如果商标被抢注成功,会给高校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呢?
  “高校商标一旦被他人在相关商标类别中抢注后,那么这个学校今后在教育推广、宣传和学校的长期发展等方面都将受到影响,已注册的单位或个人可以随时以侵犯其商标权为由禁止学校使用。”安徽省工商局商标局副调研员史江生说。
  北京律师协会商标法专业委员会主任马翔认为,现在高校当务之急是要提高商标意识,尽快注册商标。“当高校发现自己的校名被抢注时,在异议期内,可以提出异议。即使错过了异议期,在商标开始使用5年内,还可以依据《商标法》第41条的规定,提出争议。即使失败,高校还可以提出复审;复审不成,还可以进行行政诉讼。如果高校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与抢注行为斗争到底,就可以避免自己的校名被抢注。”马翔建议,为避免这样的抢注情况发生,校方最好对诸如校名这类的无形资产进行商标全类注册。
  事实上,很多高校已经这样做了,而且煞费苦心。
  位于经济发达地区的浙江大学是最早的觉醒者。浙江大学产权办公室负责人告诉记者,早在2002年,在当时一位副校长的主持下,浙江大学花费44万元走出了知识产权保护的第一步。浙江大学申请注册了全部45个大类180个商标,类型分别有“浙大”、“ZHEDA”、“求是”及“浙江大学鹰图型”四种。
  北京大学已经申请了从1到45类几乎所有类别的“北大”70多件商标,甚至连学校知名风景也已申请注册,如“燕园”、“未名”等。
  位于华南的暨南大学因有人注册“暨大夫”商标而引起警觉,该校分别向国家商标局提起商标异议并向商标局评审委员会提出撤销商标的申请。经过各方努力,商标持有方广州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最终同意将两个“暨大夫”商标转让给暨南大学。
  为了防止再次遭遇抢注,暨南大学于2004年底向国家商标局提交了“暨南大学”、“暨南”、“暨大”、“JINAN UNIVERSITY”、“JNU”、“校徽整体图形”、“校徽帆船图形”、“校门图形”在四大商品或服务类别共32个商标的注册申请。
  但是,最重要的“暨南”商标不可能再追回。该商标由紧邻暨南大学的某房地产有限公司于1997年申请注册,用于36类的“不动产管理”。这样的商标本应该通过学校以自身名义注册,然后许可或转让给该公司使用。但由于事隔多年未能及时提起注册异议或撤消请求,该类别的“暨南”商标已不可能再回归学校。
  我国的商标法分为45个大类,为更好的进行保护,一些学校进行全类注册。但全类注册价格昂贵,据测算,这笔费用加起来约上百万元。但当一些高校不惜血本进行全类注册后,却发现即使这样也不能实现全面保护的初衷。
  某高校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说,北京大学“北大”商标已全类注册,包括在11类“暖器”一项上注册了“北大”商标。而一家企业则在“电暖器”一项申请注册“北大公主”商标,并获得公告。如果不予理睬,核准后进入市场,很容易给消费者造成误导,认为是“北大”的产品。要防止出现这种情况,只有向商标局提出异议。已经全类注册的商标,商标局却依旧批准,可谓无奈。
  合肥工业大学的一位负责人也道出了同样的苦衷:“商标有那么多类别,全部注册的费用太大,如果国家商标管理部门能从源头上制止抢注就好了。”
  对此,史江生解释说,商标权是一种私权,注册与否不能强制。我国商标法规定,商标注册是自愿原则(烟草制品除外),所以从源头上制止别人抢注是不可能的,也是违背法律精神的。
  史江生坦言,由于我国商标法是以注册在先的原则为主,在此基础上给予在先长期使用的一方一定的保护,当注册在先方和使用在先方发生矛盾时,使用在先方需要提供足够的证据来证明自己早已使用该商标并且已经达到一定的影响。
  为彻底摆脱困扰,清华大学决定申请驰名商标,并于2006年底获得确认。
  据了解,从1997年起,清华就率先在教育和科研领域分别申请了注册商标。目前,清华拥有“清华”、“清华钟形”图案、“清华二校门”图案、“清华老校徽”图案注册商标。此次获得驰名认定的“清华”商标是清华最早申请并获得注册的商标,主要用作学校、教育、培训的类别。
  北京市工商局商标处负责人介绍说,由于驰名商标是可以跨类别保护的,这意味着今后任何企业名称和商品中都不能未经授权而随意使用“清华”字样。 这对于有效遏制抢注行为将起到积极作用。
  郑永平承认,在10年商标保卫战历史上,从注册商标到注册驰名商标是个跨越式的战役。无论从哪个角度说,注册驰名商标都是个大手笔。
  清华大学申请驰名商标的成功给其他高校带来示范效应。复旦大学校方最近表示,由于上海市著名商标的保护范围仅限华东六省一市,因此学校打算尽快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驰名商标,以便让“复旦”的品牌资源得到更全面的保护。
  幸运的是,至今还没有国外抢注中国高校商标的情况发生,但屡屡发生的境外企业抢注中国名牌企业商标的案例,应该引起中国高校的注意。马翔认为,高等院校在与国际接轨、走向国际化的进程中,如何进一步维护学校的校名校誉,使这笔重要的无形资产从法律上受到保护应提到日程上来,如果有必要,应该尽早在国外进行注册。
  据了解,国外一些著名大学如哈佛、剑桥和牛津已经在中国注册了商标。其中,哈佛以学院的名义注册,包括其英文的校名、校徽在16类、25类、28类、35类及41类注册;牛津以牛津大学出版社在9类、16类及41类注册:剑桥以大学名誉校长、学者委员会的名义将大学英文名字在9类、16类及41类注册,另将康文顿学院的英文名字分别在9类、16类、38类、41类及42类注册。这三所大学共同点是,均在16类印刷出版物和41类教育服务类注册了商标。
  
  困惑与追问
  
  高校本身是一个人才和知识汇集的地方,它自身对外产生的影响力,是社会上其他单位无法比拟的特殊的无形资产。越是历史悠久、科研成果丰硕、地域知名度高的高校,其校名所拥有的社会生命力和经济效益越巨大。这是知名高校名称或其简称被抢注为注册商标的主要原因。然而,在中国高校纷纷向商标局递上注册商标申请的时候,这些在商家眼中极具诱惑力的因素却恰恰将高校送入了尴尬境地。
  高校的特殊身份,使得公众对它们这一商业举动产生了质疑,而质疑的焦点是:高校是否应该注册商标?
  作为国内第一所注册驰名商标的高校,清华成为众矢之的。
  有人认为,“清华大学”成为驰名商标,首先挑战的是人们对于商标和教育机构的基本认识。商标所标志的是商品,是市场主体特有的营利工具,与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益服务有很大的差距。而清华这样的著名大学,尽管实行收费教育,但仍属由公共财政扶持的非营利机构,其教育服务与企业行为大相径庭。公办大学贴上商标,不但有些牵强,而且在教育界极力洗刷“产业化”嫌疑的时候,容易给人新的联想。
  也有人搬出了《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认为“清华大学”不能成为驰名商标。因为《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第3条规定:驰名商标必须证明使用该商标的主要商品及其近3年的产量、销售量、销售收入、利税、销售区域等。那么,清华大学是怎么证明它的产量、销售收入以及利税呢?我国虽然有不少民办高校,但绝大多数仍是事业法人,不以赢利为目的。而且,高校注册商标的使用范畴仅限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功能,也就是说,凡打着“清华”旗号的产品、企业,按道理都与“清华大学”无关。
  针对这些质疑,有教育专家表示,教育要体现社会的形象和公信力,就需要通过商标来彰显。
  而法律专家则从专业角度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中国法学会知识产权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顺德谈了他的看法:“清华注册的类别是教育服务类,服务产业的内容里是包括教育这一领域的,在目前的法律环境下,高校申请商标是一个正常现象。这样做也很必要。”
  马翔认为,高校的校名是提供教育服务的单位的名称。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校的名称,不管注册还是不注册,都是一种商标。
  高校的解释更多的是强调自卫。郑永平指出,清华注册商标只是为了避免不法侵害,目的就是为了凸显清华大学作为一所高等院校的根本任务在于人才培养,“决不是为了以此牟取商业上的利益。”
  质疑声的背后暗示着高校不该走上注册商标这条路,但面对校名被滥用,高校还是表现出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决绝。难道除了注册商标外,高校就没有更多选择了吗?比如,诉诸法律。然而,众多法律对高校校名保护权都有局限性。
  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任何一部民事法律、法规专门提到过高校名称权及如何保护。教育法尽管对高校名称有了一些规定,但对高校名称权受到侵害以后如何保护却未作任何规定。即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也没有可以适用的条文,该法规定,不正当竞争行为主要发生在经营者之间,但高校是由公共财政扶持的非营利机构,就立法者本意而言,高校是不能够成为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关系的主体的。
  法律的缺失,让高校选择了触碰商标这颗有惊无险的棋子。
  有专家阐述了校名注册背后的更深层含义:这种质疑的本质是,作为国立大学,作为属于所有纳税人的公共教育资源,成为“商号”是否妥当。而其实这种困惑也正是转轨时期大学教育所面临的一个窘境。只不过这一次,这一困惑是通过“商标”这一载体再一次显现,再一次引起公众对于这一窘境的追问而已。这种追问与质疑,实际上是教育领域一些老问题的延续。沿着这个思路追问下去,清华大学等高校是否应当成为“商标”,最终将只能成为一个困惑而无解的命题。
  面对现实,搁置争议,把其纳入知识产权保护的大背景,未必不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对高校商标进行保护和开发,才能把中国大学的文化精华传播到更广泛的民众之中去。
  
  开发还是珍藏
  
  商家抢注高校校名商标,是因为其中蕴涵的巨大价值。那么,当高校成功保卫品牌之后,又将如何使用这个商标呢?
  对此,复旦大学校长办公室主任刘季平的表态干净利落:学校没有利用商标进行营利的打算。
  清华大学郑永平则详细解释说,在学校统一部署下,清华控股有限公司及所投资企业经过努力,原“清华科技园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清华紫光”、“清华同方”等企业,已经取消了“清华”冠名。
  他介绍,在清华控股有限公司直接投资的企业及其下属企业中,已有超过半数的涉及“清华”冠名的企业完成了取消冠名工作,其余企业正在加紧落实中;学校后勤企业有关取消“清华”冠名的工作也即将完成。学校决定,除学校资产经营公司外,今后其他校办企业原则上不得冠用校名。除清华控股有限公司外,其他与清华有资产关系的企业都不再冠以“清华”名称。
  采取这个措施的依据是,2001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规范校办企业管理体制试点指导意见》,2002年教育部批准的《清华大学贯彻执行<关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规范校办企业管理体制试点指导意见>的实施方案》,这两个文件均明确规定,“学校要依法严格管理校名冠名权”。
  与清华几乎不让校办企业冠名不同,同样是依照两个文件,浙江大学采取了更为灵活的办法,在全国高校中首次提出建立校名管理制度和有偿使用的问题。只是,像这样的大学并不多。
  “浙江大学在2005年就成立了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统一管理400多家校办产业。”该校产权办公室负责人说,“今年我们打算制定校名管理制度,今后,浙江大学所属企业将有区别地实行无偿和有偿使用校名商标,一些小型服务性企业就不能再使用原来带有“浙大”字样的名称了。此外,社会企业到工商局用‘浙大’、‘求是’等字样注册商标,也必须经浙江大学认可。”
  总的来说,与那些熟谙市场经济规律的企业和个人的商业运作手段相比,中国的绝大部分大学陷入了一个反向的尴尬境地,那就是:高校经过奋争,已经拥有了很多像清华、北大、复旦这样的大学商标,却困坐愁城,无法把它变成实实在在的财富。
  湖南大学法律事务办公室主任易骆之道出了苦衷,“由于相关的法律规定,商标注册后连续3年不使用,国家商标管理部门有权注销。高校不申请注册,又担心他人抢注给学校带来负面影响;注册了,但基本上处于未使用状态,学校还得掏一笔钱养‘注册’,这对学校来说是一笔额外的负担。不知是否有好的办法解决此矛盾。”
  马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清华等高校不将商标用于经营开发也表现出了惋惜。“清华是著名的理工科大学,其品牌价值巨大,完全可以用商标去赚钱,去搞经营。如果说大学不可以搞经营,这在法律上是没有任何依据的。”他提出,中国的高校应该制定品牌战略,将注册商标有偿交付企业使用,以便更深入地参与市场竞争,做强、做大自己的品牌,走出一条良性循环的高等教育发展之路。
  “高校商标既然进行了保护,就应该进行开发,这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且,高校商标开发的空间巨大。”曾经留学哥伦比亚大学的湖北省教育厅副厅长周洪宇说,美国的高校在市场开发方面已经非常成熟。
  他曾经观注过美国高校的商标开发问题。他介绍,在美国,几乎所有高校均拥有自己的注册商标。以哥伦比亚大学为例,不但大学本部,即使大学的二级学院都在进行商标开发。在哥伦比亚大学和哈佛大学门口,都有一个很大的商店,从学习用品、体育用品、运动服、毛衣到搪瓷杯,应有尽有。这些商品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使用的都是学校的注册商标,其价格都比同类商品高约30%。“我理解,这30%应该就是学校的品牌价值。”
  与周洪宇的话相印证的是,美国高校的产品已经登陆中国。现在,北京市各大商场已陆续出现了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简称UCLA)的品牌男女装柜台,而且其价格较高:一件长袖T恤275元,男士休闲外套995元,校园风格的开衫毛衣1050元。据了解,UCLA最初只是为大学师生提供日常生活用品及运动服饰,如今已形成了集服装等产品于一体的世界品牌,并逐步向高端产品倾斜,其产品及零售店铺遍布美国、加拿大、欧洲和东南亚地区。
  不仅在美国,即使在保守的英国牛津大学,也在谋求对自家无形资产商业潜力的挖掘。虽然它也受到类似对清华的指责—“学术机构兜售玩具绝对是在制造垃圾”,但据报道,牛津大学正在考察竞争性商品领域,执着寻求把授权商标的包装提供给世界各地的公司,用牛津有限公司总经理麦克?戴维斯的话说,这样做的目的是“开发牛津大学的纹章所赋有的英国传统的精华”。
  对在中国进行高校商标开发的路径选择,周洪宇提出这样的设想,“最好由学校进行招标,然后委托一家公司进行全方位经营。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实践证明,学校自己搞经营是做不好的,还是应该各归其位,由专业人士做专业的事。中国高校商标的开发已经晚了一步,大规模开发是迟早的事情。”
  
  链接
  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其生产、制造、加工、拣选或经销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需要取得商标专用权的,应当依法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简称商标局)提出商标注册申请。商标注册用商品和服务国际分类共有45个类别,其中商品34个类别、服务11个类别。一个类别里又分为多个组别。在注册商标时,要填一个大的类别,再在这个类别里选择十组小类别。指定使用在商品上的商标为商品商标,指定使用在服务上的商标为服务商标。
其他文献
本文首次对学生英语四级作文中的举例问题进行分析,摒弃讨论词汇、拼写、语法等方面的错误,探讨例句的针对性、适切性、典型性、逻辑性和新颖性,找出举例不当的症结,并提出较实用
资金短缺,教学资源匮乏严重制约着教学改革的步伐,这在医学院校物理实验教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医学物理实验课“循环教学方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尝试。文章总结了“循环教
为实现综放工作面的生产效率提升,充分发挥综采设备的性能,加强综放工作面的顶板管理,通过对综放工作面液压支架进行了选型,验证了ZF6200/17/32H型液压支架的支护和生产能力,
通过课前问卷调查,考试后成绩分析及课程结束后的经验交流,对在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学科中开展双语教学试点工作进行评估,为以后全面开展双语教学提供经验和指导。
【摘要】对于手风琴室内乐演奏来说,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手风琴室内乐演奏能力,加强手风琴室内乐演奏能力的训练,笔者在本文中从组织学生、选择曲目、独奏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以不断加强手风琴室内乐演奏能力的训练,从而不断提高手风琴室内乐的演奏能力。  【关键词】手风琴;室内乐演奏能力;训练  国外室内乐教学是音乐学院学生的必修课。在美国的中小学教学中也有对学生的艺术教育要求,要求每位学
从电源电缆的选择、供配电系统及电气设备选型、照明系统设备的选择、防雷与接地设计、集中控制系统设计、各设备控制要求及胶带机控制等方面分析了矿井地面生产系统配电及控
[摘要]为了使学生系统地接受现代职业岗位素质训练,文章提出了构建适应高职学生教学的主辅线实践教学体系的观点,该体系有助于学生在校期间的职业生涯规划,其应用也具有一定的系统性,通过校外实习基地、实训教材、师资队伍等方面的建设可保障该体系的有效运行。  [关键词]高职院校 实践教学 主辅线  [作者简介]许锁坤(1956- ),男,河北南皮人,宁波大红鹰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分院计算机应用研究所所长,高级工
文章在分析绩效式教师评价制度与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特点的基础上,对这两种评价制度的互补性进行了分析,以期将两种教师评价制度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进行教师评价机制创新的
针对传统催化燃烧型瓦斯传感器功耗大、灵敏度低、可靠性差的缺点,提出一种基于温度补偿的瓦斯测量传感器,详细分析其检测原理与工作特性。该种瓦斯测量传感器采用了新型的敏感探头,利用神经网络温度补偿原理,使其具有低功耗、高灵敏性的特点,可极大地提升对煤矿井下瓦斯浓度的监测准确性。
主要针对悬臂式掘进机关键结构的变形和应力特征进行系统分析,在建立合理模型的基础上对不同工况条件下关键结构的静态特征进行研究,从而得到外载条件下强度较弱的位置,为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