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造性的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原动力,强烈的创造意识是优秀人才的基本素质。培养精神自由、勇于创新的高素质美术人才是美术教育教学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美术教学学生创造性能力培养
怎样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高素质人才是检验我们教育教学成败的关键。目前,我国美术教育界对美术创造教育一直未形成统一认识,更无体系可言。随着现代社会飞速进展的需要与文化知识结构的改变,我们应针对当前与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结合我国美术教育之现状,应以培养学生创造力与自我表现能力为基础出发点,同时加强自我意识教育与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那将对我国教育中人的潜力开发、人才的质量与人的发展上有积极的作用。
一、美术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何谓创造?“创”就是打破常规,不断探索与求新;“造”就是在一个不重复的基础上建立出新的东西。“创造力”的培养首先要注意创造思维的培养,而创造思维又是以思维的发散性为主要特性的。美国著名心理学与创造学家吉尔福特,他把创造思维能力分为六个主要成分:1、对问题的敏感度;2、流畅性;3、灵活性;4、独创性;5、再确定性;6、洞察力。
美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与联系。在日益强调提高人的素质、培养中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美术教育界意识到美术教育的目的还应该包括学生的创造才能。我国新的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中把创造才能的培养作为美术教育的重要目的,对我国教育中人的潜力开发、人才的质量与人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提高人的素质、人的质量,加强人的创造力,需接受全面的教育,而美育教育中的美术教育是实施创造教育、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有效途径。同时促使学生在感情成长、智慧成长、社会意识成长等方面合理发展,并在与其他学科的综合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二、美术创造性活动受多种条件制约
2.1环境对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影响
环境是相对于主体并与主体相互作用的周围外界,它是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总和。环境通常能提高创造力,也能够抑制创造力。创造力产生的过程是一种心理现象,它需有外部世界的信号输入才能进行,适宜的环境能极大地促进创造。美术教育创造力的培养也离不开一种良好的环境条件。他们的思想、思维方式与创造力等形成也受到他们所身处的文化环境、社会环境、学校与家庭环境、教育制度以及政治制度的制约。
2.2学校教师对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影响
培养富有创造力的学生,就必须有创造型的教师。所谓创造型教师,就是那些关于吸收最新教育科学成果,将其积极运用于教学中,并且有独特见解,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新教学方法的教师。教师的创造力教育论、个性特征、知识结构、教学艺术及管理艺术对培养中小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有着很大的决定作用。创造型教师对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培养学生主动地学习,以兴趣培养和启发思维为主。
(2) 、开拓学生视野,使学生对知识加深理解,灵活运用。
(3) 、通过让学生回忆、联想等方法,从多角度进行专门的创造思维训练。
(4) 、创造多种条件,让学生尽可能作大量大胆的新鲜思考尝试。
三、在美术教学中利用多种途径实现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3.1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创造思维
要改变在教学中传统美术教学只偏重技能传授的单一不变模式,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内容力求构思新颖,感染力强,充分调动和吸引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所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应是丰富、生动、多样的。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改革传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单一化状态,充分采用丰富多彩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和技术条件,强化学习内容的启发性以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
3.2挖掘学生创造潜能,因势利导,促进创新
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是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创新是美术的灵魂,创新是艺术的生命。“艺术贵在创造,艺术的生命也在于创造”。学生阶段是思维和认识活动最活跃的时期,在他们身上,创新意识往往处于潜在状态,萌芽状态,需要我们不断挖掘,促进生长发展。少数学生的创新精神比较明显,比较突出,就需要及时地大力扶植,促其开花,促其结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应注意保护学生的独特的个性,并给予其自由发挥的环境和空间。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立足于自身实际,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以独特方式大胆地表现出来,允许鼓励学生对艺术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给学生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敞开心扉、宣泄释放自己的真实情感,将有利于创造意识的培养。
3.3构建科学正确的评价机制。鼓励、扶持、促进创新
评价的科学合理,可以促进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构建科学正确的评价机制是教学改革中重要一环。要摒弃传统单一的评分模式,评价要鼓励探索和创新,杜绝平淡和重复,重视个性的培养。作为美术工作者,要注意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取消只用一个标准、一个答案,只求共性、忽视个性的评价方法。以避免学生只追求作业的表面效果,无创新意识和见解的平庸之作。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和人才观念的更新,怎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怎样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优良个性品质的形成,已成为检验教育教学成败的关键。在这大力倡导创新教育的今天,美术教育教学更应该发挥出它所具有的独特作用。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实施,以及教学结果的评价,都应该围绕着服务于中小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这一重要目标。
参考文献
[1][美]沃尔夫·吉伊根《艺术批评与艺术教育》
[2][美]罗恩菲德《创造与心智的成长》
[3] [英]赫伯,里德《通过艺术的教育》
[4] 吴冬声《创造性与生命力》.辽宁:辽宁美术出版社
[5] [美]鲁道夫·阿恩海姆《对美术教学的意见》
【关键词】美术教学学生创造性能力培养
怎样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高素质人才是检验我们教育教学成败的关键。目前,我国美术教育界对美术创造教育一直未形成统一认识,更无体系可言。随着现代社会飞速进展的需要与文化知识结构的改变,我们应针对当前与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结合我国美术教育之现状,应以培养学生创造力与自我表现能力为基础出发点,同时加强自我意识教育与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那将对我国教育中人的潜力开发、人才的质量与人的发展上有积极的作用。
一、美术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何谓创造?“创”就是打破常规,不断探索与求新;“造”就是在一个不重复的基础上建立出新的东西。“创造力”的培养首先要注意创造思维的培养,而创造思维又是以思维的发散性为主要特性的。美国著名心理学与创造学家吉尔福特,他把创造思维能力分为六个主要成分:1、对问题的敏感度;2、流畅性;3、灵活性;4、独创性;5、再确定性;6、洞察力。
美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与联系。在日益强调提高人的素质、培养中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美术教育界意识到美术教育的目的还应该包括学生的创造才能。我国新的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中把创造才能的培养作为美术教育的重要目的,对我国教育中人的潜力开发、人才的质量与人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提高人的素质、人的质量,加强人的创造力,需接受全面的教育,而美育教育中的美术教育是实施创造教育、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有效途径。同时促使学生在感情成长、智慧成长、社会意识成长等方面合理发展,并在与其他学科的综合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二、美术创造性活动受多种条件制约
2.1环境对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影响
环境是相对于主体并与主体相互作用的周围外界,它是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总和。环境通常能提高创造力,也能够抑制创造力。创造力产生的过程是一种心理现象,它需有外部世界的信号输入才能进行,适宜的环境能极大地促进创造。美术教育创造力的培养也离不开一种良好的环境条件。他们的思想、思维方式与创造力等形成也受到他们所身处的文化环境、社会环境、学校与家庭环境、教育制度以及政治制度的制约。
2.2学校教师对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影响
培养富有创造力的学生,就必须有创造型的教师。所谓创造型教师,就是那些关于吸收最新教育科学成果,将其积极运用于教学中,并且有独特见解,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新教学方法的教师。教师的创造力教育论、个性特征、知识结构、教学艺术及管理艺术对培养中小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有着很大的决定作用。创造型教师对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培养学生主动地学习,以兴趣培养和启发思维为主。
(2) 、开拓学生视野,使学生对知识加深理解,灵活运用。
(3) 、通过让学生回忆、联想等方法,从多角度进行专门的创造思维训练。
(4) 、创造多种条件,让学生尽可能作大量大胆的新鲜思考尝试。
三、在美术教学中利用多种途径实现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3.1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创造思维
要改变在教学中传统美术教学只偏重技能传授的单一不变模式,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内容力求构思新颖,感染力强,充分调动和吸引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所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应是丰富、生动、多样的。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改革传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单一化状态,充分采用丰富多彩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和技术条件,强化学习内容的启发性以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
3.2挖掘学生创造潜能,因势利导,促进创新
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是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创新是美术的灵魂,创新是艺术的生命。“艺术贵在创造,艺术的生命也在于创造”。学生阶段是思维和认识活动最活跃的时期,在他们身上,创新意识往往处于潜在状态,萌芽状态,需要我们不断挖掘,促进生长发展。少数学生的创新精神比较明显,比较突出,就需要及时地大力扶植,促其开花,促其结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应注意保护学生的独特的个性,并给予其自由发挥的环境和空间。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立足于自身实际,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以独特方式大胆地表现出来,允许鼓励学生对艺术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给学生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敞开心扉、宣泄释放自己的真实情感,将有利于创造意识的培养。
3.3构建科学正确的评价机制。鼓励、扶持、促进创新
评价的科学合理,可以促进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构建科学正确的评价机制是教学改革中重要一环。要摒弃传统单一的评分模式,评价要鼓励探索和创新,杜绝平淡和重复,重视个性的培养。作为美术工作者,要注意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取消只用一个标准、一个答案,只求共性、忽视个性的评价方法。以避免学生只追求作业的表面效果,无创新意识和见解的平庸之作。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和人才观念的更新,怎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怎样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优良个性品质的形成,已成为检验教育教学成败的关键。在这大力倡导创新教育的今天,美术教育教学更应该发挥出它所具有的独特作用。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实施,以及教学结果的评价,都应该围绕着服务于中小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这一重要目标。
参考文献
[1][美]沃尔夫·吉伊根《艺术批评与艺术教育》
[2][美]罗恩菲德《创造与心智的成长》
[3] [英]赫伯,里德《通过艺术的教育》
[4] 吴冬声《创造性与生命力》.辽宁:辽宁美术出版社
[5] [美]鲁道夫·阿恩海姆《对美术教学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