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高校网络文化阵地建设引领大学生文化自信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ltim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仰之魂”3D虚拟档案馆是基于虚拟现实技术,能够通过浏览器实现档案馆内部和外部三维环境的虚拟展示,还原生动真实的历史,拓展网络文化阵地的创新平台。本文介绍了该档案馆的设计背景、技术框架及实践推广,以期能够有效提升引领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教育效率。
  关键词:文化自信;3D虚拟档案馆;VR全景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8)15/16-0182-03

研究背景


  近几年,虚拟现实技术的交互性、立体性、仿真性等特点,使其在教育技术应用领域中成为新热点。虽然虚拟现实技术起源于计算机领域,但在教育及生活中都有渗透。因此,计算机领域与思想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领域相互融合,构建大学生爱听、爱看的文化教育阵地,成为引领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创新载体。
  2017年8月4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指出,中国网民规模约7.51亿,大学生群体占比最高为24.8%;大学生是网络原住民,平均每天在网络上活动超过4小时,网络平台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建构文化认同的最重要平台。因此,分析大学生个体或群体对传承革命文化、发展先进文化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现状,发现偏差思想和不稳定因素,预测引导青年学生增强文化自信,引领其网络意识形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创新网络文化阵地建设的理论建构


  本研究基于三维交互式虚拟场景,以内容可视化、跨时间、跨情境的方式构建“信仰之魂”虚拟档案馆。通过三维技术和虚拟现实手段,通过浏览器实现档案馆外部和内部立体仿真环境的虚拟展示,拓展了网络文化阵地的创新平台。同时,还原生动真实的历史,用史实讲述文化故事,用唯物史观引导大学生了解中国优秀历史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其做中国人的骨气、底气以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体验性、互动性、主动性。“信仰之魂”3D虚拟档案馆分为三个分馆建构,包括重大立德树人馆、重庆红岩精神馆、西南革命英雄馆(如下页图1)。
  第一馆:重大立德树人馆。该馆以独特鲜活的教具等资料向入校新生展示重庆大学自建校开始,一代又一代重大教师以厚德载物精神教书育人、诲人不倦的故事。
  第二馆:重庆红岩精神馆。该馆是实地考察红岩精神的纪念馆,包括红岩广场、白公馆、渣滓洞等地,该馆还原了革命先烈江竹筠等的资料,引领学校的入党积极分子发扬红岩精神,坚持真理,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第三馆:西南革命英雄馆。该馆搜集了西南地区近代革命抗战历史材料,实地考察革命历史相关博物馆、档案馆20余个,收集100余位英雄人物资料。目的是让学生学习英雄不屈不挠、勇于开拓的革命精神,让学生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信仰之魂”3D虚拟档案馆的技术框架


  首先,进入档案馆的学生可以通过陀螺仪自动控制、鼠标或触摸手动控制自己在虚拟档案馆中的路线,可以选择俯瞰、步行、飞行等形态观察,对感兴趣的细节可以放大,点击链接,则弹出更加丰富的档案信息。其次,档案馆页面有检索链接,点击相应的分区链接,可以实时定位到相应分区板块,方便学生查阅。最后,本作品采用Photoshop(簡称PS)图片处理软件、Adobe Audition(简称Au)音频处理软件、Ptgui图片合成软件、720云VR全景制作软件来制作,作品形式新颖,推广简便。
  1.原始素材准备
  文稿:仔细查阅每一位历史人物的详细资料,以“真实、贡献、感人”为原则筛选,请文学院研究生进行文学润色加工,完成100余篇文稿,以大学生喜爱的语言和视角讲述老辈先贤的故事。
  音频:将每位历史人物的文稿交给播音主持专业研究生,使用Au音频处理软件,给文稿配上背景音乐,录制为音频故事,后期制作加入到相应人物展板,做成读者可以听的历史故事,增强体验感。
  展板:收集每位历史人物的照片,拍摄珍贵历史文物、建筑,共整理1000余张图片,后期用PS软件处理,将文稿、图片排版成内容丰富的人物资料展板,为读者带来直观的视觉感受。
  2.全景图片制作
  实地考察多家档案馆,选中合适场馆利用精灵3A航拍器,设置镜头上仰30度,然后飞到高度2米左右定点拍照,先用上仰45度拍摄照片,大概每隔30度拍1张照片,环拍一周,约12张照片,每张照片最少有三分之一重叠,然后在水平角度同理环拍一周约12张照片,接着斜向下45度,也要拍12张左右,最后再垂直向下拍摄1到2张照片,拍好后将所有的素材导入Ptgui软件,加载素材,对准图片生成图片编辑器,按住左键按住中心往下拖,马赛克部分变成椭圆形,然后用PS补填,最后创建图层,品质选100%,完成全景图制作。
  2.720云VR全景制作
  使用720云制作网页全景图,打开720云首先注册账号,根据提示写好作品名称及作品简介等,然后选择添加全景图片(右上角有确认创建),接着编辑全景图,将添加的50余幅展板图贴在全景图背景上,合成展示图并将其转化为3D场景,同时通过热点功能添加特效、音频、手动控制、观察视角、路线等功能,编辑后保存,最后左键选中全景图,右面的基本里面有全局设定,打开手机陀螺仪方便读者手机自动或手动浏览(如下页图2)。

“信仰之魂”3D虚拟档案馆的实践推广


  ①入学新生学习重大校情校史。新生军训、新生研讨课等课堂上浏览“立德树人”馆,通过200余张图片、语音故事讲述“研究学术、造就人才、佑启乡邦,振导社会”风骨与精神,通过学校先贤的立德树人故事,让学生了解校史校情,增加学生对母校“耐劳苦、尚俭朴、勤学业、爱国家”的文化自信。(3D虚拟档案馆展馆网址链接:http://720yun.com/t/613j5skkuu7?pano_id=7929377)   ②学生党员学习重庆红岩精神。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学生中共预备党员、学生党员利用党组织生活浏览红岩精神馆与川渝革命精神馆,选取革命先烈故事形成思想汇报,增加学生党员对“坚持真理、无私奉献”的红岩文化的自信。
  ③全体学生传承川渝革命精神。利用学校微信公众号、新闻网等新媒体形式向西南地区大学生推广宣传,并引导大学生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新转化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创新高校网络文化阵地建设引领大学生文化自信


  “信仰之魂”3D虚拟档案馆为青年学生搭建网络文化阵地平台,将青年学生培养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红色革命文化的弘扬者,以及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高校网络文化建设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学生文化价值观,用爱国主义的革命精神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时代精神凝聚青年学生文化自信,建构增强青年文化自信的引领力和凝聚力体系。
  參考文献:
  [1]赵一鸣,郝建江,王海燕,等.虚拟现实技术教育应用研究演进的可视化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6(12):26-33.
  [2]刘波.习近平新时代文化自信思想的时代意涵与价值意蕴[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8(2):97-104.
  [3]陈宇翔,张潇潇.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推进文化自信[J].南京社会科学,2018(1):138-143.
  [4]肖贵清,张安.关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几个问题[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8(1):26-33.
  [5]张尚字,王新刚.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实质透视[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5):69-73.
  [6]何彦新,古帅.基于文化认同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7):98-102.
  [7]刘春弟.电子档案馆、数字档案馆、虚拟档案馆的比较分析[J].图书情报知识,2001(4):21-23.
  [8]蒋广学,王志杰.“互联网 青年教育”的热实践与冷思考[J].中国青年研究,2017(7):114-119.
  [9]王林娜,刘静一.文化创新视域下的高校校史文化研究与档案文化建设[J].档案学研究,2017(6):71-74.
  基金项目:本文为重庆大学第二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项目重点项目“3D虚拟档案馆网络文化阵地建设”;重庆大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本科毕业生的职业决策机制与职业决策困难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其他文献
第十一届NOC活动 教学实践评优·恩欧希教育信息化发明创新奖  创新整合点  将电子白板、学习网站、云笔记、APP应用四种信息技术整合,运用“云”技术,使学生相互交流、分享知识。运用教师自主设计的APP应用,实现与课堂无缝对接,与课外有机结合,学生在学习中培养自主、合作、探究与创新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为自选内容。学生在学习网站上进行自主学习。网站主要介绍了十个食物单词:bread、bu
教学现场  某教师在信息技术《数据挖掘》一课中,设置了“统计学生家中早餐品种”的主题,当学生填写完Excel表格后,得出了一组数据,然而,如何处理这些数据?如何通过这个过程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如何在后续学习中提出针对性设问?教师的疑问凸显,教学难点也因此而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对学生的认知过程进行全程评价是关键点,因此,教师如何从教学中提取相应的测评点进行有效评价,成为执教者需要解决的问题之
2016年7月14—16日,我们三人参加了第十四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网络教研团队赛项的决赛。在三天的比赛中, 我们配合默契,顺利完成了各项任务,得到了评委们的一致肯定,最终获得了一等奖。在兴奋之余,我们不断反思:为什么能获此荣誉?这次在团队合作及教学设计方面还有哪些值得提炼和改进的地方?现在让我们重温那紧张、激辩与融合的一刻。  深层解读,内化提升  7月14日,比赛当场公布赛题,题
2018年7月20日至23日,我们三人组团,奔赴千里之外的内蒙古包头市参加了第十六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网络教研团队的决赛。我们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千位教师一起,带着各自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和创新理念,在NOC这个平台上相互交流、学习、成长。这次的比赛,让我们对信息化教学有了更深程度的认识,下面结合我们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浅谈一下我们的思考。  创新整合点  ①结合Flash动画动态展示平年和
我有幸拜读了中山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王竹立教授的博文《创新思维能教吗?》这一话题起初是王教授的一位学生向他提出的,王教授分别从回答“能教”“不能教”“创新是不能教的,而只能培养”三个层面给予了诠释,而无论从哪个角度解读总有不尽如人意之处。由此可见,此问题是一个很难从一个层面来精准解答的难题。但在文末看到王教授“对创新思维训练课程提出了五大教学目标: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习惯、了解创新原理、掌握创
极课大数据是一套服务于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日常作业和考试数据采集、分析的教育智能系统,帮助一线教师提高工作效率。极课大数据技术支持的大数据采集,通过高速阅卷仪,将学生的学业信息快速进行识别并传输到云端,经过相关的运算,形成各类数据报表。传统的试卷批阅后,需要人工统计分数,既费时费力,而且还不是很准确,而通过极课阅卷后,可以自动生成各类数据。本次调研考试初二备课组基于大数据做了精准试卷分析,更好地发挥了
程丽老师的这节微课验证了笔者的一个观点:好的微课,是能够超越课堂讲授效果的。  当然,要实现这种“超越”,也需要很多条件:首先需要有深刻的教学理解,在此基础上还要绞尽脑汁做好设计和创意,并熟练运用各种技术手段支撑设计和创意的实现。在该微课中,以上这些方面体现得淋漓尽致。下面,笔者将从选题、教学创意、媒体设计三方面进行赏析。  1.选题  高三教师最关注的无疑是“考点”,而且特别关注的是学生“综合运
摘要:本文在分析了在线教学平台设计的基础上,借助校内网络综合平台,构建了化工原理课程SPOC教学新模式,并进行了教学设计,以期教师能够运用SPOC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巩固,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SPOC;教学设计;化工原理;MOOC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6)24-0095-03  前言  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
摘要:在当前主流的多媒体教学环境下,要消除教师在工具选择和利用上的畏难情绪,极简教育技术应用精准高效,恰到好处。本文结合提升工程2.0背景,开展极简教育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融合的探究,希望能为读者提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极简技术;信息技术;课堂;融合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1)11-0071-03  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
基于新课程理念,在《简单动画的制作》教学案例中,笔者以问题为起点,通过发现问题—探究学习—解决问题—交流分享的学习过程,提升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  ● 教材内容分析  《简单动画的制作》是Scratch创意编程中通过为角色选取适当的造型,并使用重复执行模块和下一个造型模块编写脚本,实现角色的动画效果。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认知能力,确定了四个新知识模块,包括重复执行模块、遇到边缘就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