拷问:80后婚姻“多动症”

来源 :记者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bing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评论说:80后是垮掉的一代,是最没有责任心的一代,是自私的一代,是愚昧的一代,也是最叛逆的一代。言下之意,就是对80后一代抱以不看好的态度。但是在经历了汶川地震后,80后们用实际行动得到了世人的评价与认可,他们在始料未及的国难中用无私的奉献以及牺牲精神,勇敢地扛起了时代的使命,让人们从中看到了80后未来发展的鼎盛与光明。
  然而就在一切都显得乐观而积极的时候,前不久关于《恐婚族多为80后》的一篇报道又让80后群体重新陷入了人们争议的舆论范围之内,于是“毕婚族”、“闪婚族”,这些已经逐渐为人们所淡忘的词汇再一次于社会的舆论口舌间风靡。
  
  毕婚族:拿婚姻赌明天
  
  “为了爱的坚守,毕业就领结婚证。”
  当小语和许恩一边在为这句爱的誓言而互相感动得热泪盈眶的时候,另一边他们已经将脚伸进了一道叫做“毕婚族”的门槛内。
  所谓毕婚族,顾名思义,就是指“一毕业就结婚”的意思。近几年,“先立业而后成家”的传统婚姻习惯已经被高校中的80后群体所打破,它的主流地位也已被深深地撼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曾经联合搜狐教育开展了一项调查。此项调查中,共有1897人参加,最后的结果显示,其中有26%的人选择了是“毕婚族”,或者打算成为“毕婚族”,也就是说,每四个被调查者中,就有一个是“毕婚族”。
  昔日“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豪言壮语已经随着历史时空的流逝,成为了一杆传统而鲜艳的旗帜,让今天社会的主人公群体——80后一代们可望而不可望。
  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多的80后大学生选择了前脚跨出校园的象牙塔之门,后脚就会迈进婚姻的围城,至于围城那边的色彩是否如他们想象中的美丽与充实,他们无从考虑,他们看见的只是因爱而生的浪漫,还有对爱的另一种坚守方式。
  至于为什么选择“毕婚”?调查显示,37.1%的人是因为“大学时代培养的感情纯洁,应当珍惜”,28.8%的人是出于“对婚姻的一种渴望”,26%的理由是“以免工作后太忙,无暇谈婚论嫁”,也有17.6%的人表示“干得好不如嫁得好”,“与经济实力好的人结婚,可以少奋斗很多年”,此外,还有5%的人是为了“落实户口等问题”。
  直白来讲就是:他们在拿婚姻赌明天。
  当然,也会有很小一撮人是因爱而结婚,因理性而结婚,并且坚守地很好。
  “我们深爱着彼此,也一直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因此,选择结婚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啊,”在大学读书的时候,贾辉和思云就一直是校园中的“焦点人物”。他们的爱情故事被奉为经典在校园中广为传诵,标准的郎才女貌,又一同考进同一所大学的研究生,而后又一起携手走进同一家知名的IT公司。“我们在一起都6年了,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现在又有了好的工作和不错的房子,为什么不结婚呢?”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像他们这样有了较好的经济基础,同时相爱、又互相理解的一对,毕竟只是整个毕婚族群体中的凤毛麟角。很大一部分人之所以选择走进婚姻的殿堂,是因为他们彼此的需要,对浪漫的向往,心里的虚荣,还有对现实的逃避。
  就像是电视剧《奋斗》中的向南和杨晓云,这对欢喜冤家在毕业后为了浪漫和虚荣而闪电结婚,于是在跌跌撞撞中开始了两人幸福中夹杂着坎坷与苦涩的婚姻生活。
  而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实际问题,会让他们屡屡碰壁,诸如生活中最零散而又最不可或缺的要素“柴米油盐酱醋茶”之类问题。因为毕婚族中的好多成员都是独生子女,平日里他们已经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因此,当他们面对自己的小家庭的时候,往往会显得手足无措,毕竟真正的婚姻和家庭生活,远远不是孩童时代简单的“过家家”。
  而一旦生活上的问题成为一种重负或者枷锁的时候,无论是曾经炽热的爱恋,还是婚姻之初所定下的友好协作都会变得虚幻飘渺,难以维系,于是带来的结果就是,大多时候,会在痛与盲目中走向婚姻的终结之路,再次成为单身一族,然后略带悲哀地感叹一声“人生最痛苦的是梦醒后无路可走”,“婚姻真的就像是笼子里的鸟,外面的想飞进来,而里面的总是想飞出去。”
  有专家分析说:“毕婚族”是当代社会安定和谐环境下,部分青年无法脱离父母庇护,在生活上过分贪图安逸的产物。
  “毕婚族”和其他同龄人相比,大多有良好的家庭经济基础,渴望过稳定舒适的生活。但他们步入婚姻的同时,往往在心理上没有做好从一名大学毕业生转变为一位已婚人士的准备,因此会造成经济上过分依赖父母,缺乏家庭责任感。同时,过早地结婚也会对年轻人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如在心理上不能接受角色转换,就有可能影响家庭和睦,引发一些家庭矛盾等。
  “经济上难以独立,则会消磨年轻人的进取心,使他们不想离开父母的襁褓,永远做一对在长辈庇护下的雏鸟。过早结婚还可能影响我国晚婚晚育政策的实施,破坏国家人口结构,给社会造成一系列后遗问题。”
  因此,专家中肯地建议广大青年朋友慎重对待婚姻,最好是在拥有一定社会阅历,自身经济条件得到改善,心理也趋向成熟稳定后再考虑结婚。
  当然,也有专家对此报以支持的态度,但同时也建议“婚姻是两个人的经营体,需要像经营企业一样去经营彼此的爱情。两个人之间更多的是去包容对方,包容彼此的优点和缺点,彼此尊重对方,要有爱心和包容心,世界上美满的婚姻都是以这个为基础的。”
  
  疯狂而迅速的闪婚族
  
  “闪婚”是什么?就是闪电般的婚姻“快餐”!对于“闪婚族”而言,5秒钟就足以爱上一个人,然后3分钟就能谈一场恋爱,之后一个礼拜内便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踏上“红地毯”,成为名副其实的“结婚狂”。
  闪婚,是80后婚姻多动症的另一种表现。
  近几年,这种都市情感“快餐”深得广大80后青年群体的喜爱与追捧。婚姻在今天的大多数80后一代看来,其实只是一种形式,它和恋爱一样表达的是爱情与自由的概念。好多人都认为:如果确是两情相悦,“闪婚”既节省了金钱又节约了时间,同时感情上还得到慰藉,这样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仅仅是在认识几十天,甚至是几十个小时,便将自己一生的幸福交给了另一个人的现象比比皆是。
  小陈在父母的安排下认识了小陆,因为觉得小陆忠厚可靠,有安全感,工作又稳定,因此,在和小陆认识不到两个月后,小陈就答应和他去登记结婚了。
   然而,婚后的生活并不是像她想象得那么简单,不爱说话的小陆让她感受不到从前恋爱时的那种甜蜜和幸福。而且二人都是家中的独子独女,从小就不会干家务活,婚后二人时常因为一些生活上的鸡毛小事而吵得不可开交,并且愈演愈烈,最后只好结束这场闪电婚姻。
  有人认为80后的闪婚是一种超越常态的社会现象,其原因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感情冲动。经过几天甚至更短时间的接触,男女双方互感良好,于是感情迅速升温,然后很快就完成了一系列情感与法律上的程序,携手走进了婚姻的神圣殿堂。对此,他们的口号是 “缘分来了,挡也挡不住”,但是在这表象的背后,其实是感情的冲动、对婚姻的盲目与戏谑。上面所述中小陈和小陆的例子就是属于这种情况。
  第二,心灵空虚。一些人或者因为生活太过单调,或者因为感情受过创伤,或者有过婚姻失败的经历,当他们在心灵异常苦闷迷惘、感情无处寄托的时候,如果在这个“适合”的时候恰巧就遇见了一个“适合”的人,那么也就正好找到了一个合适的“疗伤”对象,那么结果就必定会“一拍即合”。他们将结婚当成是抚慰伤疤的创口贴、止疼药,然后,就这样加入到“闪婚”的队伍中了。
  第三,利益关系。现在我们正处于一个发展迅猛、竞争激烈的时代,人们的物化特征越来越明显,所有的一切都以一个词语为核心——利益。因此,有专家认为,目前社会发展的速度加快,社会竞争愈加激烈,人们承受的工作和生活压力随之增加,为了谋求更加稳定富足的生活,为了改变现状、为了车、房和绿卡,等等这些,都是造成闪婚的又一心理动因。
  不能否认,现在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受西方文化的渗入和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较于过去,已经变得较为开放而大胆。在中西文化的相互融合与碰撞中,适当地汲取一些前卫概念和时尚元素也是必要的,尤其是作为年轻而富有无穷创造力的80后一代,张扬个性,追求前卫都是不错的,但是当让过多的个性引领人们“跟着感觉走”,“当婚姻也成为可以感觉、可以游戏、可以利益交换的工具之时——闪婚就会“闪”出各种赤裸裸的社会浮躁与病症。”
  人是属于生理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双面结合体,但是无论是从哪一方面来说,正常而合理的婚姻状态都应该是男女双方基于情与性的基础上的完美结合,是维持人类生存繁衍的一种基本而有效手段,同时也是保证社会持续发展以及社会和谐的人文基础。它在代表着生命个体的自由与权利的同时,其实也在承担着一种公众的、默认的社会责任。结婚容易守婚难,缺乏感情基础、只是靠着所谓的“一见钟情”或者利益结合而促成的婚姻,不但很难以维持长久,而且也是对婚姻与爱的亵渎。
  
  恐婚族们的忧虑
  
  有关资料显示,中国内地居民结婚登记初婚人数从1992年到2005年间净下降约350万人。而伴随初婚人数的减少,中国的“离婚对数”却在迅速增加,1985年的“离婚对数”只有45.8万对,到1990年增加到了80万对,1995年超过了百万对,2005年则达到了178.5万对。
  这组数据所隐含的另一个层面的意思就是:现在,有好多人都在恐惧婚姻,对这群人来说,他们并非没有遭遇爱情,而是由于一些原因使得他们对婚姻的殿堂望而却步,从而只愿一直停留在恋爱的阶段。
  对此,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曾联合题客调查网展开了一项在线调查。结果显示(5521人参与),22.3%的人认为自己存在“恐婚”倾向,45.7%的人表示身边就有“恐婚族”。41.4%的人认为“哪个年龄的都有,但人数都不多”。而有将近半数的人(44.4%)则认同的是:“恐婚族”多为80后群体。很显然,80后又被一系列的现实数字推到了社会舆论所瞩目的风口浪尖上。
  恐婚族,不难理解,就是对婚姻抱着消极与逃避态度的群体。
  他们何以会抱着这样的婚姻态度呢?根据总结,其原因大致有三:
  其一、失败的恋爱经历使然。对于这个“家族”中的好多80后成员来说,“不是不想爱,也不是不去爱,就是怕只怕爱也是一种伤害”。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们或者经历过一段充满痛而苦涩的恋爱,或者曾经亲历父母或者其他亲人的婚姻失败,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他们成了婚姻荒谬论与虚无论的支持者,一方面沉浸于曾经的回忆,一方面又对爱情和婚姻抱有疑问,认为那只是一场虚幻而不真实的梦,从此不再奢望拥有,更别提组建家庭了。
  其二、事业为主。相比于毕婚族与闪婚族,这一部分人群要稍显老成与稳重,或者更应称得上是“事业型”的人,他们雄心勃勃,踌躇满志,刚刚走上工作岗位,一心要在工作和事业上做出成绩,从而就会感到若过早地迈入婚姻之门,就会成为自己的阻碍。如果让婚姻将自己困在了“城”中,那么就再也无法展翅高翔了。
  笔者的一位学长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我明年都要奔30岁了,古语有云:人生三十而立,可是无论是在事业上,还是在个人感情上,我都是一塌糊涂。现在父母急、身边的亲戚朋友也急,都劝我腾出时间和精力找个对象,早点成家立业。可他们哪儿知道,爱情和婚姻是一种奢侈品,我现在连想都不敢想啊!现在的工作经过了几年的历练,好不容易有了点起色,怎么会有那方面的‘闲情雅致’呢?”
  其三、深思熟虑,造成恐慌。好多人会将结婚与不结婚的利弊进行比较分析,将婚后要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都考虑地面面俱到,最后发现婚后无论是源于经济上的、还是精神上的,其负担和压力都会异常大而沉重。因此,他们在心中就为自己筑起了一道高而让人畏惧的婚姻之墙,不敢轻易跨越。
  其四,舆论影响。现在社会,信息满天飞,就像那只潘多拉的盒子,打开之后,人间一切喜怒哀乐的源泉也随之而来。在铺天盖地的关于婚姻与家庭的信息中,充斥了好多消极颓废而让人感到悲痛的故事和评论。这些“闲言碎语”,80后们可谓是耳濡目染,长此以往,对80后成为恐婚一族就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社会学者说,“恐婚症”是一种很有代表性的社会心理疾病。社会舆论对婚姻生活的负面宣传是产生“恐婚症”的原因之一,时下很多媒体经常就如何处理婚姻关系进行各种讨论,这使尚未走入婚姻的年轻人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对婚后生活的过多考虑使他(她)们在面临婚姻时表现为恐惧和逃避,有人推迟结婚,甚至宁愿独身,也不愿意“受罪”。
  对于“恐婚症”,有一些心理专家认为,人们所以对婚姻失去信心,根本的原因在于摆错了婚姻的位置。对婚姻的期望值过高,幻想婚姻是天堂。当婚姻承受不了这种期望时,又变成了地狱,从而将婚姻说成了“爱情的坟墓”。
  其实,对人们来说,婚姻不是一个简单的词语,而是一个意义颇丰的长句,里面的具体涵义与滋味可能需要我们花费一辈子的时间去体味、去挖掘。
  爱情与婚姻并不矛盾,浪漫与平凡也不冲突,结婚只是发生在一瞬间,关键的是结婚以后应该怎么办,这个问题或许就像是鲁迅先生所说的那个问题“娜拉出走后应该怎么办?”
  在婚后千千万万个平淡的日子中,关键在于夫妻之间应该怎样去呵护、去注重积累关怀、谅解、欣赏,以及辅佐与感激等这些细微而温暖的感情要素,最终建成一座坚不可摧的关于爱情与婚姻的完美合一的大厦。正如那句俗语所说的:“婚姻是穿在脚上的鞋,合不合适自己知道”。如果人们拒绝穿鞋,也许会能够一时之间避免因为鞋子不合脚而磨出血泡,但是也可能因赤足行走而踩到钉子上,到那个时候,或许我们会意识到,美好的婚姻其实也是对爱情的一种保护,健全的婚姻态度、幸福的婚姻生活才是治疗“恐婚症”的有效良方。
  不过理论归理论,每个人还是要由个人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而选择到底要不要“穿鞋”,就像是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中曾经这样诠释爱情:“人的本质是自己选择的,选择以自由为前提,人被判定为自由,必须独自承担选择的后果。”不管是哪种选择,选择之后我们都应该抱以认真和严肃的态度,承担起属于我们应有的责任。
  
  结语
  
  其实,无论是毕婚、闪婚,还是恐婚,总体上来讲,80后们无疑都是在用自己略欠成熟而又稍带独特与智慧的方式在认真地生活,担当起了自己应承担的责任。
  当今的社会发展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80后就是生活生长在这样一个特别时代、特别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下的特殊代表群体,也是当今社会发展中最大最有潜力的一个变量。在他们身上也集合了多种复杂而矛盾的特征,“婚姻多动症”只是他们性格特征的一个侧面,绝不能以偏概全。
  但是不管怎样,我们都希望当人们在恪守传统,崇拜高尚的时候,对80后能够进行合理而公正的评判,同时也能够转换一种思维角度,透过那些狂妄、叛逆和另类的表象背后,去接纳其中的创新与发展。而笔者自己,作为80后中的一员,想说的是:希望我们在满腔热情地面向未来,无所顾忌地张扬个性,更真实地表达自我的时候,也需要慢慢地有一些沉淀和沉思。诚如有人所说“任何一代人,无论表达的是循规蹈矩,还是桀骜不驯,都是一种过程,启后必然是在承前基础之上。”我们现在需要的就是这样一种聪慧、创新、积极而带稳重扎实的承前启后之心态,还有一种正确认识自己、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心态。
  用马云的话说就是:最大的错误就是不犯错误。关键在于总结和反思我们所犯的各种各样的错误,为了明天跑的更好,错误还得犯,关键是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其他文献
西北马家军是清末、民国时期盘踞在中国西北的一支重要的军阀力量。西北马家军阀与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中央以中原大战为契机建立了关系,组成了一个松散的政治联盟。在这个松散的政治联盟下,蒋介石与马家军阀之间的关系一直是集权与分权、控制与反控制、安抚与输诚、联合与利用的关系,矛盾与斗争一直贯穿于蒋马政治联盟的始终,双方之间有武力冲突,也有互相的支持与合作。由于双方对彼此都有一定的政治、军事方面的利用价值,并且
“我不念书了,我走了……”  这封遗书出自一名天资聪颖、年仅9岁的孩子之手。他的名字叫涛涛(化名),就读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石门小学三年级。2007年9月1日下午家长让涛涛在家做作业时,年幼的他喝了农药“3911”而离开了这个世界,用鲜嫩的生命为代价,表明了对如今学校和家庭教育方式的沉重质疑。    留级这争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伯阳镇石门村是该镇最偏远的一个自然村。这里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全
她,结婚才84天就遭遇人生变故;她,高位截瘫并高位截肢却写出11万字“生命日记”;她,感动得网友给她捐赠了笔记本电脑;她,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却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以顽强的毅力与死神抗争。    人生厄运:结婚84天新娘遭飞来横祸    尹书君,河北省临西县水波乡尹户村人。2006年1月20日早晨,新婚84天的她在邢台市上班途中被逆行的轿车撞成重伤,医院诊断:脊髓严重损伤高
为什么中央政策到地方落实时走样,究其深层次原因,是有的地方政府或单位不能坚决而全面地贯彻中央精神,在执行中央政策时进行“打折”,甚或“缩水”“加水”,即如百姓所言“好经被歪嘴和尚念歪了”。    4月22日——第三十八个“世界地球日”。“世界地球日”,又一个不断给我们以警醒的日子。今年的地球日警醒着我们:“善待地球——从节约资源做起”。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资源需求不断上升,资源相对不足的威胁已
安徽砀山县干部作风、部门行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两风办”),一个只有11名工作人员的非常设机构,在短短数月内,掀起了一座县城的吏治风暴。  2008年年初,砀山县委、县政府开展“三型”(学习型、服务型、廉洁型)机关创建活动。砀山县“两风办”负责对活动进行检查,并根据各单位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打分。在一次对全县83个县直机关的检查活动中,“两风办”判将近7成的县直机关单位“不及格”: 卫生局40分
陈独秀,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李大钊、蔡元培、胡适、鲁迅等先贤,共同领导了五四运动,同时还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但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陈独秀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使革命遭到失败,令党蒙受重大损失。  ——以上,是历史课本中的陈独秀。  好奇过很多次:为什么陈独秀会犯这种错误?  也为此查找过一些资料,但都没能给出令人信服的结论。因为那些论及陈独秀的文章,始终停留在更宏大的历史尤其是政
当前,我国环境问题已成为危害群众健康、影响社会稳定、制约经济发展、损害国家形象的重要因素,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难点。今年1月至5月,国家环保总局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1814件,比去年同期增长了8%。此外,因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也在上升。  近年来,有的地方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为了吸引更多的客商前来投资兴业,加快发展地方经济,尽快显现当地官员的政绩,
在环境压力日益增大、发展与环保的矛盾日益明显的今天,更切实有效地加强环保工作乃当务之急,而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新理念和新机制,引入并推行绿色GDP就是一个重要突破口。  通常的GDP并没有考虑到生态环境等因素,而绿色GDP则是指从通常的GDP中,扣除由于环境污染、自然资源退化、教育低下、人口数量失控、管理不善等因素引起的经济损失成本,从而得出真实的国民财富总量,它能体现经济增长与自然保护和谐统一的程度
“互联网思维”将成为当下热词—所有行业的领导都在因它焦虑,员工都在被它洗脑。特斯拉被IT精英们拿来大举造势,同样也开始让很多汽车行业的人开始坐不住。移动互联网确实在颠覆很多原来的生活方式,每个行业都怕自己落伍,被扣上“夕阳产业”帽子的汽车行业尤其提心吊胆。  他们一直在尝试。3月27日,由上汽集团“倾力打造”的中国首个汽车类O2O电子商务平台“车享网”正式上线,这是迄今为止中国汽车企业在互联网营销
案例:  2002年8月,某房地产公司(董事长李某)因开发项目急需资金,向某市河湖管理处商请借款。河湖管理处提出合作开发该房地产项目,管理处分两期出资354万元,李某表示同意。关于合作事宜,双方没有形成书面协议。同年9月,李某去河湖管理处取款177万元(支票),李某取款时被要求在一份抬头为“借款申请表”字样的表格上签字。李某当即提出异议,声明该笔款项为项目合作之用,不是借款。但考虑到项目急需资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