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为中心 同时代共命运

来源 :音乐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pgoalus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音乐学院的各位领导、各位艺术家、同志们:
  十分荣幸应邀参加这次研讨会,和大家一道缅怀和纪念安波同志,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在此,我代表安波同志曾经工作过的辽宁省委宣传部,代表辽宁广大文艺工作者,向这次活动的主办方中国音乐学院表示衷心感谢!也向参会的各位专家表示诚挚谢意!
  安波同志与辽宁的情缘很深,对辽宁文艺的贡献不可抹灭。从1949年来到沈阳,到1964年就任中国音乐学院第一任院长职务,他在辽宁工作达15年之久。曾经历任东北文协文工团团长、鲁迅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和音乐部长、东北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院长。辽宁建省后,先后任辽宁人民艺术剧院院长、中国音协辽宁分会主席、辽宁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文化工作部部长兼辽宁省文联党组书纪、主席。他全身心投入,忘我工作,和奋斗在文艺战线的同志们一道,为辽宁文艺事业做了大量奠基性和开拓性工作,为辽宁文艺的繁荣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安波同志的文艺创作,始终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安波同志是在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鼓舞和指导下成长起来的文艺家。他的创作始终践行党的文艺主张,关注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呼应人民心声和时代吁求。在辽宁期间,安波同志创作了大量歌曲,比如《我们是人民的战士》《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夺煤大军进行曲》等,都是现实的映照、时代的同声、前进的鼓角。上世纪50年代,农村兴起合作化运动,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革。安波同志以此为素材创作了五幕八场话剧《春风吹到诺敏河》,这是一部深刻反映社会生活的作品,中辽宁人民艺术剧院演出后大获成功,被改编成电影在全国上映。上世纪60年代初,雷锋同志的事迹传遍全国,安波同志用几个昼夜创作了一部叙事长诗《雷锋颂》。后来,他又和作曲家劫夫共同创作了一首富有民间说唱风格的歌曲《说唱雷锋》。他还创作了大歌剧《纪念碑》和《草原风火》。这些作品都成为时代的缩影。
  安波同志的文艺创作,始终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广泛汲取民族民问的文化养分,创作出为人民喜爱的作品。他善于从人民生活激流中汲取创作灵感和素材,善于搜集和运用民族民间文艺语言和风格。在辽宁工作期间,他从未停止拜访民间艺人、搜集民间音乐。据和他一起工作过的人讲,好多个春节他都不在家过,而是在有民间文艺活动的农民家里度过的。为创作歌剧《草原烽火》,他多次进入当年日本侵略者圈定的“无人区”,走进大草原,去搜集最古老的民歌。为记录几首唢呐曲牌,他曾在大风雪天里跑几十里山路去搜集。正因如此,才有了他编写的多部极具价值的民间音乐集。他运用多种民族民间音乐素材进行戏曲曲艺的音乐改革。他为山东琴书《大刚与小兰》谱写新曲,天衣无缝地把山东民歌、吕剧音乐等地方民间音乐元素糅合进去。他主持沈阳评剧院评剧《小女婿》音乐创作工作,吸取东北民歌元素对评剧音乐进行成功改编。其中的《小河流水》唱段,脍炙人口,流传久远,至今被认为是戏曲音乐改革的典范之作。上世纪60年代,他创作的叙事歌曲《说唱雷锋》,也是借鉴了中国民族传统的唱本、说书、民歌等艺术形式和表现方法。
  安波同志不畏困难,不辞辛苦,参与东北和辽宁地区文艺事业的开创工作,为辽宁文艺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安波同志不仅是一位艺高德厚的文艺家,还是一位贡献卓著的文艺工作领导者。在今天,辽宁所见到的一些文艺机构的设置,一些文艺成就的取得,一批作家艺术家的成长都凝结着他的心血。1951年,安波同志提出将东北鲁艺的音工团、实验剧团、东北文工团、东北文教队合并建立一个综合性艺术剧院。在他的倡导和主持下,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大型综合性的“东北人民艺术剧院”。1954年,东北大区撤消,辽宁建省,东北文艺界大批领导者和艺术骨干、艺术团体调往北京充实到中直文艺单位。辽宁文艺事业面临新的考验。安波同志不惧困难,担任重新组成的综合多种艺术的辽宁人民艺术剧院院长,投入重建辽宁文艺队伍,重振辽宁文艺事业的工作中。今天的辽艺能够成为中国话剧艺术的重镇,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艺术表演团体之一,与当初安波同志的开创之功密切相关。1959年,他担任辽宁省文艺战线的分管领导。为加强文艺事业,他主持调整了文艺战线布局,建立了辽宁歌舞剧院、辽宁儿童剧院、建立了包括京剧团、评剧团、辽南剧团的辽宁青年戏曲实验剧院等多个艺术院团。上世纪60年代初,在省委的重视支持下,他主持召开了辽宁省第一届文代会,陆续建立了文联所属的各个艺术家协会。为解决辽宁文艺人才短缺问题,安波同志花了两年时问,跑了无数次北京,到处恳求游说,为辽宁引进60多位老中青文艺骨干。这一举措,对辽宁文艺发展产生了久远的影响。
  与此同时,安波重视文艺理论的研究,先后写出了数十篇有影响的理论文童。其中涉及到新歌剧的提高、实现音乐的群众化、音乐下乡等理论问题,对于文艺创作和文艺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辽宁一直铭记着安波同志做出的贡献,曾经多次举办纪念活动,并出版了《安波音乐作品选》和《安波纪念文集》。目前,省委宣传部已经拨出专款,组织专门力量,正在撰写安波同志的传记,我们期待着不久的将来出版面世。
  我们纪念安波同志,除了寄托对他的怀念之情,更重要的是激励我们继承传统,肩负起繁荣发展新时期文艺的重任。当前,正是文艺繁荣发展的“黄金时代”。党中央对文艺高度重视,辽宁省在全面振兴的进程中,努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我们应该乘势而上,积极作为,继承和发扬安波等老一辈文艺工作者的光荣传统,学习他们心系人民的情怀,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和献身艺术的忘我精神,为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最后,再次感谢中国音乐学院的诚挚邀请,也邀请与会的各位同志有机会来辽宁传经送宝、考察交流!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 吴家军)
其他文献
手风琴的外部结构主要由三部分组成:键盘(键钮)、风箱、贝司。内部结构主要有:琴键与键钮的传动装置、变音系统、发音共鸣系统、簧框、簧片、音簧皮条、铆钉等。琴的主体除了外壳装饰性的格栅、铆钉和簧片等零件外,大部分为木质材料构成。为了防止手风琴在使用过程中因吸潮而变形,制作手风琴所需的木材通常要进行四五年以上的风干,使其自身能达到一种平衡的含湿量。制作手风琴的大部分工作量是由手工制作来完成的,因此每一架
期刊
孩子眼中的高楼大厦
期刊
“偶然音乐”(Aleatory music)是西方20世纪下半叶重要的现代主义音乐流派之一。偶然音乐又称“不确定性音乐”或“机遇音乐”,是指作曲家在创作中将偶然性因素引入创作或演奏过程中的音乐。“偶然音乐”强调的是音乐发展进程中的“不确定性”(Indeterminacy)。尽管20世纪早期的美国作曲家艾夫斯和考埃尔已经在作品中少量运用了偶然音乐的某些做法,但最早的“偶然性”音乐实际上可以追溯到18
期刊
内容提要  本文通过对目前高校课程考试方法的评析,结合高等音乐院校的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提出了针对高等音乐院校公共基础课程考试改革的新思路,以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研究的样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建立了顺应时代要求、科学的评价体系,以渐进的方式推进、推广改革,最终实现了既定的改革目标。  关键词  高等音乐院校 考试改革 考试体系  1. 研究意义  考试是高等院校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参
期刊
鲜花醉人凭芳香,艺术感人靠形象。  形象,是任何一个艺术作品追求的终极目的。理论工作者和艺术工作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以严谨的真理服人,后者以鲜活的形象动人。  音乐,作为艺术中的一个品种,追求形象、塑造形象也是它无法回避的努力方向。我们有责任让大家在接受音乐形象的时候,更好地了解音乐、欣赏音乐、享受音乐。  一、什么叫音乐形象?  音乐形象是音乐工作者借助旋律、节奏、强弱、快慢等手段带给受众的心
期刊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很高兴参加这样一个学术会议,在此向中国音乐学院表示感谢和致以崇高的敬意!研究安波的创作、理论、教育思想和文艺思想,对构建中国民族音乐教育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百年的时光,一个民族从任人欺凌到昂首走向复兴,一个国家从积贫积弱到阔步迈向小康;百年的时光,音乐家用旋律记录民族的屈辱与抗争,用歌声讴唱国家的发展与建设。同望1915,战火与苦难压弯了民族的脊梁,无论如何艰难,心
期刊
越南(Vietnam)位于东南亚中南半岛东部,与中国、老挝、柬埔寨交界,狭长的国土紧紧地依偎着南海,是以京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中国史籍称越南为“交趾”“安南”等,约在公元4世纪左右,中国百越人开始了漫漫南迁的历史,在红河中下游一带形成部落联盟。由于长期受到中国的统治,其音乐的风格特征、乐器形制等也深受中国的影响。越南的传统音乐由于音阶的差异,南部和北部呈现不同的风格:北方音乐整体曲调明快,南方则
期刊
2015年,在中国音乐学院首任院长安波同志诞辰一百周年、逝世五十周年之际,为纪念这位功勋卓著的音乐家,更好地推动中国民族音乐教育体系的建设工作,12月19日上午8点30分,在北京亚奥国际酒店,中国音乐学院举办了“纪念安波诞辰一百周年暨中国民族音乐教育体系建设学术研讨会”。出席会议的有: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解放军艺术学院原院长傅庚辰,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联党组书记盖成立,中国音乐学院党
期刊
今天是纪念我父诞辰一百年,也是学术研讨会。我们安波子女中只有一个算是半路出家参加音乐工作的。今天我代表讲话主要是介绍安波生活中父亲形象。  安波生长在胶东牟平,童年时曾因避险到过当地的教堂,因此对宗教音乐不陌生,也就是说对西方以十二平均律派生出的和声体系有着童年的深刻记忆。  同时当地文化生活与人民群众一直联系很密切。后来据我们了解,我奶奶会唱民歌,我二大妈年轻时就爱唱平剧(当时当地叫法,是京剧)
期刊
提到“百戏之祖”“百戏之母”,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都是昆曲,不可否认,从明代至今的600多年间,昆曲孕育和影响了我国各地大多数的戏曲剧种。但鲜为人知的是,早在昆曲出现之前的宋代,中华大地上就已经演出着一个极其特殊却非常重要的戏曲种类,它是我国目前可见的、有记载的、最早的戏曲演出形式,它的传播曾遍及大江南北、社会各界,它是我国宗教、文学、民俗、音乐、杂技等文艺形式的集大成者,它,就是真正的百戏之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