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yu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美丽的外婆
  
  文/戴奕(上海)
  从我认人开始,外婆的形象一直是慈眉善目的。似乎,一闭上眼睛,就可以想起。温暖冬日的阳光下,温州路上,外婆围着蓝色圆点的围巾,穿着那件厚厚的咖啡色外套,双手插在口袋里。很远的地方,看见我们走过去,就开始朝我们笑。
  从很小开始,我就会有事没事翻出家里那些泛黄的黑白照片看。里面有年轻时穿着旗袍的外婆和西装笔挺梳着小开头的外公的合影。外婆年轻的时候很漂亮很神气,就像张爱玲小说里的上海女子。让人觉得,像这样独立、坚强,勇敢追求自己的爱情的女子,无论经历怎样的磨难困苦,她是不会后悔自己的选择的。
  断断续续,外婆会跟我说说以前的事。小时候她和她姐姐去上学。早晨夹着皮书包去买烧饼。到学校才发觉书包没了。回去也没找到,当然书本也一起掉了。回去被她妈妈臭打一顿。书包没了,再买了书,怎么去上学呢?只能拿报纸包着去了。外婆家境很好。她十七八岁的时候,闲着没事,就会和她姐姐两个人到国际饭店坐一整个下午。每人一杯咖啡,一份杏仁。
  磨难没有忘记降临。“文化大革命”时候,红卫兵连四川路外婆家炒花生炒下来的黑色粉末也要说成炸药,把二楼的地板都挖穿了。妈妈说,那时家里没钱,只能把那些红木家具当柴火烧掉。外婆还拉过粪车。那是穿着旗袍的美丽外婆会做的事情吗?总算知道,外婆抚养4个孩子,把他们拉扯长大,看着他们一个一个结婚,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外婆60岁生日,妈妈攒钱买了块呢料给她做了条裤子。当时那块料子非常贵。外婆把这条裤子,一直藏着,一直放得好好的。有一次拿出来,还特地跟我说,这是我60岁生日你妈送给我的。我想她心里,每个子女对她这样点滴的感恩,都是很让她满足的吧。
  外婆最后的10年,是我与她相处最多的10年。从学校退休后,她一直在打包站工作。我很喜欢那个小小的打包站。那里冬暖夏凉,每次去,外婆都有好东西给我,经常是整袋剥好的糖炒栗子。
  1993年暑假,我到外婆那里小住。温州路的房子实在太热,她就住在长沙路小学。我和她一样,自己拼课桌,铺一张席子睡在上面。教室里最慢档的电风扇摇啊摇的,整个夏天很容易摇过去了。外婆给我烧东西吃,每次都记得我喜欢吃炒海瓜子。她说她懒,不愿意烧汤,就用酱油和热水冲紫菜虾皮汤给我吃。那味道我已经很多年没有尝到了,可是现在想来还是非常鲜,非常好吃的。
  到90年代初,打包站生意不好,外婆彻底退休了。妈妈邀她到嘉定的家里一起住。有外婆在,我每天中午回家就不用自己烧电饭锅里的泡饭了,她会帮我饭、菜、汤全都热好,甚至不用我自己洗碗。
  我的外婆和我同学的外婆不一样。我同学的外婆连字都不识一个,可我的外婆却会在圣诞节的时候对我说Merry Christmas。我同学的外婆只看国产连续剧,外婆却喜欢《鹰冠庄园》,喜欢费雯丽演的《魂断蓝桥》。那些日子里,每天晚上,我在台灯下做作业,外婆就在床上看书,看杂志。等我做完作业,睡觉,她还在看。
  有一次,妈妈不在,晚上我和外婆两个人一起吃晚饭。大概什么菜坏了,我一直不舒服。8点多把吃的所有东西都吐出来了。外婆很紧张,不知道怎么回事,赶紧从床上爬起来,帮我倒水,帮我找药,安排我尽快睡觉。第二天,妈妈告诉我,半夜里,外婆也吐了很多。我第一次意识到:外婆老了,同样的东西,她新陈代谢反应比我慢很多。
  考上大学后,每个礼拜回家一次。外婆依然是慈眉善目。不过她经常会说我浪费,乱花钱。所以,到我工作以后,她问起我买的东西的价格,我经常会笑着不说或者故意少说一个零。外婆应该知道的,不说穿而已吧。
  去年4月的一天,大概10点多回到家,爸爸跟我说外婆去医院检查,结果是肺癌晚期。于是,每个人,都那么热情地帮外婆办她的80大寿。外婆说她非常开心。妈妈在双修日带外婆去七宝古镇,去很久没去的南京路。妈妈一直说要带外婆再去一次杭州,可是最终还是没有去成。这也是我很内疚的一件事情。我平时一直太忙了,都没怎么去看看外婆,和她说说话。最后外婆住院那一个月,我每天尽量抽空去看她,坐一个小时再回去加班。可那有什么用呢?看着她的病情一天比一天严重,身体一天比一天瘦弱,心里真的是非常非常难过。
  最好的朋友知道我外婆去世,让我不要难过。她说至少,我的外婆,在她有生之年,还看到我工作了,挣钱了,可以买东西孝敬她。而她的爷爷奶奶,根本没有看过她做的节目,也没有福气用到她挣的钱。也许她说得对。可是外婆这一生,快乐开心的时候太少了,享的福也太少了。我只希望,外婆能够在另外一个世界里,每天过得开开心心的。至少她可以再见到外公,让他不要老是喝那么多酒。也许,她还在那里凝视着、保佑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我们小辈们一点一滴的成长和进步。
  如果有下辈子的话,还希望你是我外婆。
其他文献
这根扭曲的食物链的两端,是数量巨大的两个群体:一端是手握铁锹、在井下漆黑世界劳作的农民矿工,另一端则是某些握有权杖的官员    这是一组早已被媒体引用滥了的数字:  我国的百万吨死亡率接近4。就是说,每当100万吨煤炭从井口运出,就有4个人倒在了井下。  这个数字是南非的30倍、美国的100倍。  这又是一组令人恐怖的数字:  2003年,6434名煤矿工人死于井下,平均每月死亡536人,每天死亡
期刊
跌入谷底后,中日双方开始明白,如果不能各取所长,和衷共济,东风日产前景堪忧  ……  短短1年时间,中日双方能够基本形成共同价值观,并将之以公司基本法的形式固定下来,在合资公司里并不多见。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任勇倡导的合资公司和谐文化对国内其他合资企业应有所启迪和裨益    人生总有沉浮起落,比如任勇。  人生之起落总有来龙去脉可寻,绝不似羚羊挂角一般,不着痕迹,比如任勇。  打开任勇的履历表,人们
期刊
为什么中国70%的企业都愿意搞独资?这说明融合很难,或者合资之后出现问题,使成本更高。结合东风日产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一下,如何超越你的文化、超越各自不同的利益而形成共同的文化,形成共同的利益,这是非常关键的问题。从某种角度来说,东风日产是这个方面的标本  一个合资企业,想要走得远、走得健康,完全有赖于和谐的企业文化,这是东风日产给我们的启示  还有一个质量问题,也跟低成本和所谓的车便宜有关系。我
期刊
斯大林说:亲友的去世,会让人痛哭流泪,但一连串的死亡,只是一个数字。中国这些年来频频发生的矿难,不幸让这一“名言”成为现实。  人类的千年历史,其实也正是人类与自然界、与灾难搏斗的历史,其中,有天灾,也有人祸。  而在近一个月里,在两年前席卷中国大地的SARS肆虐后,“灾难”,再次频频冲击国人的视线:  先是禽流感,这场从炎热的东南亚卷起的飓风,在那些呼吁“警惕全球化”人士的眼皮底下,不仅造成了全
期刊
当成年人的一本正经,跟孩子最纯真的天性观察发生剧烈冲突时,就是荒诞的开始  无论是什么类型的电影,里边都应当流淌着导演本能的血液    荒诞的开始    在大多数媒体眼里,黄建新是个极不张扬的人,他很少曝光,更少放言。即使作为中国导演家协会主席在各电影节上露面,他也始终表情温和话语寥寥。而且从没见他在与电影无关的社交活动中露过面。那么,这位在31岁就以《黑炮》而一鸣惊人的导演,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
期刊
教育的耻辱是民族的耻辱  ■祝雷    震惊于《南方周末》11月3日的报道:甘肃渭源县600余名乡村代课教师,月拿工资40元到80元不等,拿40元的又占70%,部分人已这样拿了20年!一个“拿”字,几多辛酸?  更震惊于:三个多月前,该县县委副书记李迎新把含泪写下的《渭源县代课教师状况调研》寄给了省委与教育部,7月28日《甘肃日报》曾全文刊发了这一报告,却至今还没有省委与教育部的直接反馈。上书、公
期刊
青梅竹马刘老四  西门媚(专栏作家)  西门媚博客http://ximenmei.tianyablog.com    一年级要开学的前几天,大人们领来一个孩子,让我们认识。那个孩子很白,连头发都几乎是白的,是那种很淡的黄色。大人们说,你们以后就是同学了,上学要一起走啊。  大人们都叫他刘老四。他在家里排行老四,是最小的儿子,很受宠爱,但却由于营养不好,整个人都浅到了没有颜色。我到现在也不知道那算不
期刊
从2004年到2005年,邹恒甫失去的太多了。去年,他的老师董辅礽先生永远离开了他;他的朋友让·雅克·拉丰(法国著名经济学家)永远离开了他,还有他早在武大时就已结识的杨小凯也逝世了。  “他们都是患上癌症逝世的,难道作经济学研究的都要得癌症?”直到此时,他还不忘幽默一下。  今年,他又面临着自己一手创办的IAS将被拆分,“没办法,人生总是充满了欢乐,充满了悲伤,这真是太好玩了。”邹恒甫轻轻地摊开了
期刊
陈凯歌的电影中总是有一种快乐与痛苦混合而成的诗意,一个个在时代背后显出笨拙与脆弱的灵魂,一个无泪无怨的世界的沉重与沉默。他是我们时代的不合时宜者。1980年代,他太老,1990年代他又太小,20世纪他太重,21世纪他又太轻。2001年,他从美国回来后拍摄的那部轻飘飘的《和你在一起》,以他从未有过的亲切正式宣布他与时代以及这个时代的观众和解。他想举重若轻,当人们变得越来越沉重,他却越来越轻松。他拿出
期刊
1988年和一辆雄狮摩托    文/阿乙  一别就是12年。当我24岁回到莫家镇时,我是想唤回某种记忆。但是莫家镇在进入我视野时,突然显出前所未有的苍老来。就像一个男人,你看到他30岁是生龙活虎的,看到他60岁时,便会觉得他越活越缩,越活越矮。我觉得,自己小时候看到的宽阔得像北京那些道路一样的莫家街,现在狭小得像一块被遗弃的抹布。那曾经高大的供销社大楼现在不过是一个眼见着要趴下的“二等残废”,还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