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焦油中氯含量测定方法优化与实践

来源 :鞍钢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99z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鞍钢化学科技有限公司煤焦油氯含量测定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滴定池平衡时间过长、基线漂移超出范围、检测器出现漂移记忆、裂解管积碳和多点绘制工作曲线线性不相关等,采取了电极和电极隔膜清理、电解液和浓硫酸脱水处理、保证气体纯度和实验室温度、清除裂解管积碳、清除漂移记忆、采用单点校正法代替多点校正法等优化措施后,提高了煤焦油氯含量分析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
其他文献
采用低碳及合金化成分设计,利用TMCP+回火工艺,开发出HPS 485W耐腐蚀桥梁钢.利用拉伸、冲击、弯曲、扫描电镜和EBSD等手段,研究了钢板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HPS 485W熔炼成分、钢板探伤、耐大气腐蚀指数(I值≥6.5)及力学性能均满足标准要求,组织为铁素体和贝氏体,铁素体含量达到62.7%,平均晶粒尺寸仅为2.95μm,保证钢板具有良好的抑制裂纹扩展的能力以及桥梁结构长期服役的安全性.
为了研究炼焦煤特性对焦炭粒度的影响,对鞍钢常用炼焦煤进行了炼焦试验分析和配煤炼焦试验优化研究,并在配煤炼焦生产中进行了试验应用.结果表明,不同变质程度的炼焦煤对焦炭冷热态指标及焦炭平均粒度指标的影响差异明显.试验条件下,焦煤成焦质量最好,粒度>40 mm的焦炭比例极高、达到90%以上,平均粒度在70 mm以上;调整鞍钢6 m焦炉用配煤方案,配入瘦焦煤10%,降低焦煤配比5%,停用瘦煤,能够使焦炭热态反应性降低2.1%,焦炭平均粒度提高1.8 mm,且焦炭粒度均匀性保持稳定.
为开发无氟型KR铁水脱硫剂,对铁水脱硫反应进行了机理分析,得知脱硫剂中加入Al后能够促进脱硫反应进行.在此基础上配制了无氟型KR脱硫剂,并对搅拌时间、脱硫剂加入量、铝配比、石灰粒度及铁水温度对脱硫率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为工业无氟型KR脱硫剂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针对由于带钢划痕、压印、表面夹杂等缺陷导致带钢在宽度检测时边缘难于确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判定带钢边缘宽度测量的方法.通过将二维钢板图像简化处理为一维线阵图像,用梯度计算和非极大值抑制查找每个灰度值跳跃位置,采用最小平均绝对偏差法计算带钢边缘判定参数,判定各个灰度值跳变点.此方法在带钢边缘判定中取得了在缺陷干扰情况下的对边缘准确定位的良好的效果.
介绍了一塔式碱法深度脱硫装置在鞍钢股份有限公司鲅鱼圈钢铁分公司的应用情况,通过分析其在设备、工艺及运行参数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实践后,脱硫效率提高至96%以上,脱硫后煤气中H2S含量稳定控制在20 mg/m3以下.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炼钢总厂为了降低汽车钢板夹杂缺陷,解决铸机絮流堵塞问题,采取了铸坯火焰清理技术和上水口、浸入式水口优化技术;针对中碳钢铸坯角部横裂纹问题采用了倒角结晶器技术.结果表明,汽车钢板轧后缺陷率降低40%,中碳钢铸坯角部横裂纹减少95%,实现了中碳钢热装热送.
介绍了冷轧高强钢脱脂处理线控制系统的构成,详细描述了带钢处理线控制、脱脂工艺控制的主要控制功能和技术特点,结合鞍钢已有脱脂线的生产经验和高强脱脂线的特点,进行了技术改进,应用效果良好.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炼钢总厂三分厂为了降低转炉出钢温度,采取了优化保温层砌筑工艺、开发应用钢包的定位管理系统、优化钢包保温工艺等措施.采取上述措施后,中间包钢水过热度降低了5~10℃,转炉出钢温度降低了14℃,实现了低温出钢.
介绍了常压下碳脱氧技术的机理和在炼钢生产中的实践.该技术利用LF电弧的高温、碳素脱氧剂和渣料中的白灰造电石渣,对沸腾钢的钢渣和钢水脱氧,具有LF升温效率高、处理后的钢水洁净度高的特点.鞍钢股份有限公司炼钢总厂采用该技术生产低碳铝镇静钢,不考虑钢水质量提升带来的效益,仅降低合金成本创效可达10~20元/t钢.该技术也可用于大多数高、中、低碳钢的生产.
为了减少焦化厂备煤工序各类混料错仓等质量事故和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分析了传统卸料小车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筒仓贮煤卸料小车进行智能控制系统改造升级.通过将卸料小车改为变频控制方式,并增加卸料小车自动定位控制,提高了卸料小车卸煤仓位的准确性,实现了对卸料小车卸煤位置的智能检测,应用后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