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外语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注重专业技能培养,更要重视人文素养的提升,否则教育就是不全面的。外语学习者在语言学习中,不仅要读母语中的经典作品,而且还要阅读外语经典名著,通过阅读提升自身专业技能,提升人文素养。
关键词:经典文学 阅读 外语人才 人文素养
语言的学习离不开对文化的探讨与研究,文化包含许多方面,比如风土人情、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等等,但是,毫无疑问,在传统文化的环境中孕育出的经典文学作品是语言学习者不得不重视的一个重要方面。经典文学的阅读对外语人才的人文素养的提升有着极大的影响。文学经典代表了一个民族文学的最高成就,是经过历代读者长期反复阅读鉴赏而筛选出来的文学精华。这些文学作品表达了当时乃至现在那个民族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我国古语就说:“多读书,读好书。”一是要求量,二是要求质。外语学习者在学习中,多读一些经典文学作品,无论是对其学术学业,还是对学习者自身的综合素质的提高都是大有裨益的。
一、对外语人才学术学业的提升
1.广泛阅读外文经典名著可以提高外语学习者的词汇量。词汇学习是外语学习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是人们表达思想,与他人进行交流的基础,有的人通过背词汇手册来记忆单词,这种方法既费时又费力,又有些枯燥乏味,不是很科学。而在阅读中学习单词既有利于理解课文,也有利于理解词汇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义。根据上下文的语言情境,能更好地记住词汇及其搭配。随着语言学习的不断加深,我们有时会发现有些意思在字典上也会找不到,那些方言或者谚语却会在文学作品中找到。
2.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可以提高外语人才的写作能力。现在的许多外语学习者经过多年外语学习,汉语水平逐渐下降,汉语表达过于机械化。如果外语人才在学习外语的同时阅读汉语的经典文学作品,这一定会使这样的现象有所改善。只有真正了解并学会使用自己的母语,才能在外语学习中取得更深远的成绩。另外,外语学习者还要多多阅读外文经典文学名著,这对用外语写作的能力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阅读外文经典时,会接触大量的各具特色,富于表现力的语句、格言、警句、诗词等,阅读者可以通过背诵、抄写等方式熟记于心,潜移默化,变成自己的财富,等到自己写作的时候就可以出口成章,而且表达地道。此外,不断地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可以了解到许许多多故事或真实的事件,这些可以作为写作的素材,解决语言学习者在写作时无话可说的难题。
3.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外语学习者可以更多了解使用这一语言的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减少交流的障碍。著名翻译大家王佐良先生曾说:“通过文化来学习语言,语言也会学得更好。语言之魅力,风格之值得研究,主要是因为后面有一个大的精神世界,但这两者又必须艺术地融合在一起,因此语言表达力同思想洞察力又是互相促进的。”经典文学作品是具有典范性的、权威性的、经久不衰的传世之作,文学作品生动形象地体现了某一时期的历史、思想观念等。在外语学习过程中,若能多阅读这些经典文学作品,就一定会对所学语言的历史背景、思想观念有一定了解。在此基础上学习语言会更全面,也能减少因不了解文化背景造成的交流障碍。
二、对外语人才综合素质的提升
1.阅读经典文学作品能够培养民族精神和爱国精神。文学本身就有育人的功能,是内涵丰富的人文教育素材。经典文学作品从爱国情怀、友爱亲情、道德修养、人生感悟等各方面蕴涵了人类优秀的思想文化精华。比如汉语中的唐诗宋词元曲,杜甫在《春望》中写道:“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当时长安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满目凄凉。杜甫眼见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春回大地却满城荒凉,在此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之际,不禁触景伤情,发出深重的忧伤和感慨。诗人在这首诗中表现了爱国之情。再比如文天祥的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磅礴的气势收敛全篇,写出了宁死不屈的壮烈誓词,自古以来,人生哪有不死的呢?只要能留得这颗爱国忠心照耀在史册上就行了。这句千古传诵的名言,是诗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赞歌,表现了诗人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外语人才在学习外语时,不能忽视汉语的阅读,通过阅读这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可以完善并提升外语学习者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
2.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可以强化外语人才的责任意识。众所周知,当今社会人文素养的缺失,导致许许多多悲剧的发生,2011年发生的“小悦悦事件”就是人们道德责任意识下降最好的证明。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经典作品中传达的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比如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情怀,比如《礼记·访记》中说“君子贵人贱己,先人而后己”。外语人才作为与外国友人交流的门面,必须要了解并弘扬这些优秀的中华传统美德。
3.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可以培养外语人才的豁达胸怀,养成健康的心理。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了解作品中人物的性格风格,感受人物的人格魅力,阅读的人会深受影响,从而模仿伟人,学习其优秀的品质。通过阅读《失乐园》《复乐园》《力士参孙》,感受约翰弥尔顿豁达的心胸,虽然双目失明,仍坚持写作。通过阅读《鲁滨孙漂流记》,感受鲁滨孙的死里求生的惊险,学到不论在什么样的绝境里都不要放弃。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体会保尔·柯察金从少年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学习他锲而不舍、坚强不屈的品质。外语学习者在阅读外文名著时还应把外文名著和汉语的经典文学进行对比,这样对语言学习有很大帮助。
4.阅读经典文学能陶冶情操,学习了解某个国家某一时期的独特性。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就是一位知识渊博的老师,循循善诱的朋友,外语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必须阅读经典文学作品,从这些作品中感受某一文化的审美情趣、思想观念。比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从古老的封建复仇故事中,我们看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人性的巨大魅力,了解当时时代的混乱、丑恶与矛盾冲突,思考性格与命运的古老哲学命题。再比如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它再现了1816-1848年,也就是“王政复辟”到七月王朝期间广阔的社会图景。本书通过老一代的高布赛克、过渡时期的葛朗台和青春期的纽沁根这三代人追逐金钱的经营史,再现了资本主义剥削方式的演进史,这也是资本主义由崛起到成熟,到统治全世界的发迹史。
综上所述,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对外语人才人文素养的提升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即学术学业和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上。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阅读的水平。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阅读尤为重要,既要广泛阅读母语经典文学作品,又要阅读所学第二语言的优秀经典文学作品,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了解本民族和其他民族的发展史,通过阅读学习语言,通过阅读完善自身,成为有较高人文素养的新时期优秀的外语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海,乌云格日乐,任伟.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现状及其归因探析.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
[2]赵磊.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内涵与提升.重庆大学学报,2002年第9卷.
[3]许楠,王杨.创新型复合英语人才的人文素养研究.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9(5).
[4]罗益民.阅读经典与英国文学教学.外国文学研究,2004(2).
[5]黎昌抱.王佐良翻译观探析.中国翻译,2009(3).
本论文为大连民族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课题名称:网络影像视觉冲击下大学生读书观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以大连地区各高校为例。项目编号:G2012059,负责人:汪金丹,指导教师:孙宁)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责编 张敬亚)
关键词:经典文学 阅读 外语人才 人文素养
语言的学习离不开对文化的探讨与研究,文化包含许多方面,比如风土人情、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等等,但是,毫无疑问,在传统文化的环境中孕育出的经典文学作品是语言学习者不得不重视的一个重要方面。经典文学的阅读对外语人才的人文素养的提升有着极大的影响。文学经典代表了一个民族文学的最高成就,是经过历代读者长期反复阅读鉴赏而筛选出来的文学精华。这些文学作品表达了当时乃至现在那个民族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我国古语就说:“多读书,读好书。”一是要求量,二是要求质。外语学习者在学习中,多读一些经典文学作品,无论是对其学术学业,还是对学习者自身的综合素质的提高都是大有裨益的。
一、对外语人才学术学业的提升
1.广泛阅读外文经典名著可以提高外语学习者的词汇量。词汇学习是外语学习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是人们表达思想,与他人进行交流的基础,有的人通过背词汇手册来记忆单词,这种方法既费时又费力,又有些枯燥乏味,不是很科学。而在阅读中学习单词既有利于理解课文,也有利于理解词汇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义。根据上下文的语言情境,能更好地记住词汇及其搭配。随着语言学习的不断加深,我们有时会发现有些意思在字典上也会找不到,那些方言或者谚语却会在文学作品中找到。
2.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可以提高外语人才的写作能力。现在的许多外语学习者经过多年外语学习,汉语水平逐渐下降,汉语表达过于机械化。如果外语人才在学习外语的同时阅读汉语的经典文学作品,这一定会使这样的现象有所改善。只有真正了解并学会使用自己的母语,才能在外语学习中取得更深远的成绩。另外,外语学习者还要多多阅读外文经典文学名著,这对用外语写作的能力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阅读外文经典时,会接触大量的各具特色,富于表现力的语句、格言、警句、诗词等,阅读者可以通过背诵、抄写等方式熟记于心,潜移默化,变成自己的财富,等到自己写作的时候就可以出口成章,而且表达地道。此外,不断地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可以了解到许许多多故事或真实的事件,这些可以作为写作的素材,解决语言学习者在写作时无话可说的难题。
3.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外语学习者可以更多了解使用这一语言的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减少交流的障碍。著名翻译大家王佐良先生曾说:“通过文化来学习语言,语言也会学得更好。语言之魅力,风格之值得研究,主要是因为后面有一个大的精神世界,但这两者又必须艺术地融合在一起,因此语言表达力同思想洞察力又是互相促进的。”经典文学作品是具有典范性的、权威性的、经久不衰的传世之作,文学作品生动形象地体现了某一时期的历史、思想观念等。在外语学习过程中,若能多阅读这些经典文学作品,就一定会对所学语言的历史背景、思想观念有一定了解。在此基础上学习语言会更全面,也能减少因不了解文化背景造成的交流障碍。
二、对外语人才综合素质的提升
1.阅读经典文学作品能够培养民族精神和爱国精神。文学本身就有育人的功能,是内涵丰富的人文教育素材。经典文学作品从爱国情怀、友爱亲情、道德修养、人生感悟等各方面蕴涵了人类优秀的思想文化精华。比如汉语中的唐诗宋词元曲,杜甫在《春望》中写道:“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当时长安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满目凄凉。杜甫眼见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春回大地却满城荒凉,在此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之际,不禁触景伤情,发出深重的忧伤和感慨。诗人在这首诗中表现了爱国之情。再比如文天祥的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磅礴的气势收敛全篇,写出了宁死不屈的壮烈誓词,自古以来,人生哪有不死的呢?只要能留得这颗爱国忠心照耀在史册上就行了。这句千古传诵的名言,是诗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赞歌,表现了诗人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外语人才在学习外语时,不能忽视汉语的阅读,通过阅读这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可以完善并提升外语学习者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
2.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可以强化外语人才的责任意识。众所周知,当今社会人文素养的缺失,导致许许多多悲剧的发生,2011年发生的“小悦悦事件”就是人们道德责任意识下降最好的证明。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经典作品中传达的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比如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情怀,比如《礼记·访记》中说“君子贵人贱己,先人而后己”。外语人才作为与外国友人交流的门面,必须要了解并弘扬这些优秀的中华传统美德。
3.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可以培养外语人才的豁达胸怀,养成健康的心理。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了解作品中人物的性格风格,感受人物的人格魅力,阅读的人会深受影响,从而模仿伟人,学习其优秀的品质。通过阅读《失乐园》《复乐园》《力士参孙》,感受约翰弥尔顿豁达的心胸,虽然双目失明,仍坚持写作。通过阅读《鲁滨孙漂流记》,感受鲁滨孙的死里求生的惊险,学到不论在什么样的绝境里都不要放弃。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体会保尔·柯察金从少年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学习他锲而不舍、坚强不屈的品质。外语学习者在阅读外文名著时还应把外文名著和汉语的经典文学进行对比,这样对语言学习有很大帮助。
4.阅读经典文学能陶冶情操,学习了解某个国家某一时期的独特性。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就是一位知识渊博的老师,循循善诱的朋友,外语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必须阅读经典文学作品,从这些作品中感受某一文化的审美情趣、思想观念。比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从古老的封建复仇故事中,我们看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人性的巨大魅力,了解当时时代的混乱、丑恶与矛盾冲突,思考性格与命运的古老哲学命题。再比如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它再现了1816-1848年,也就是“王政复辟”到七月王朝期间广阔的社会图景。本书通过老一代的高布赛克、过渡时期的葛朗台和青春期的纽沁根这三代人追逐金钱的经营史,再现了资本主义剥削方式的演进史,这也是资本主义由崛起到成熟,到统治全世界的发迹史。
综上所述,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对外语人才人文素养的提升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即学术学业和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上。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阅读的水平。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阅读尤为重要,既要广泛阅读母语经典文学作品,又要阅读所学第二语言的优秀经典文学作品,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了解本民族和其他民族的发展史,通过阅读学习语言,通过阅读完善自身,成为有较高人文素养的新时期优秀的外语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海,乌云格日乐,任伟.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现状及其归因探析.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
[2]赵磊.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内涵与提升.重庆大学学报,2002年第9卷.
[3]许楠,王杨.创新型复合英语人才的人文素养研究.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9(5).
[4]罗益民.阅读经典与英国文学教学.外国文学研究,2004(2).
[5]黎昌抱.王佐良翻译观探析.中国翻译,2009(3).
本论文为大连民族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课题名称:网络影像视觉冲击下大学生读书观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以大连地区各高校为例。项目编号:G2012059,负责人:汪金丹,指导教师:孙宁)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责编 张敬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