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语文教学的“青山绿水”

来源 :教育新视线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mwjm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模式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定语文基础;应该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独特功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确立“环保”语文观,既是当前新课改环境下语文教学思想的全新解放,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笔者认为,要打造“环保”语文,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正本清源,优化语文教育环境
  
  从教学环境角度看,语文课堂教学环境是由语文教材与语文教师、学生共同组成的整体环境。各因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怎样让这三者之间达成和谐,是我们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新课标对此已经作了非常详细的规定。例如: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要让学生从目前课堂上“被训听”、“被追问”的状态中解放出来;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就是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加强文本阅读习惯的培养
  
  阅读是语文教育中最本质的一个活动,那些最伟大的教育思想家毫无例外地都推崇阅读。通过阅读可以获得终生自我学习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拥有了终身学习的兴趣和习惯。阅读是心智的成长过程和审美的过程。学生受自己生活经历、知识积累、审美判断、个性情趣等的影响,在阅读作品时常常会进入一个无限广阔的自由想象领域。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位老师在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播放了一段电视剧录像,讲林冲沽酒回来路上风雪大作,让学生谈阅读“那雪正下得紧”一段后的体会。学生说的全是大雪如何漫卷,林冲在雪中行进如何艰难,这天寒地冻之际,林冲这一壶酒正可御寒。老师虽然也提示了金圣叹说过的一“紧”字境界全出,但学生的思考都被电视剧的画面框住了,成了图像的奴隶。这种情况在上文学类作品多媒体课上常有所见,只有回归到阅读的本质,我们才能见到语文教育的“青山绿水”。
  
  三、呼唤平等自由、洋溢人文关怀的语文教学
  
  语文教学,最要紧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要给他们更多的人文关怀。只是满足于把自己的知识交给学生、把书本上的东西灌输给学生,这是不行的。呼唤平等自由、洋溢人文关怀的语文教学,首先我们需要搭建平等自由的师生关系,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教师服务于学生、一切以学生为本进行到底;其次要构建全新的教学方法,把课堂还给学生,鼓励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用学生的“一堂言”代替教师的“一家言”;第三,要创建开阔的语文思维空间。教学不能只重视培养训练记忆、理解、概括、抽象等智力因素,不能只重视逻辑思维能力,而忽视情感、态度、意志、兴趣等非智力因素,语文在学生精神世界的构建中应有的功能绝对不能缺失。
  
  四、语文教学的评价方式和评价机制亟待改变
  
  现行语文评价应重点解决以下三方面的问题:一是语文考试的误区。现行语文考试采用“一份试卷定优劣”的模式,在考试目的上,过分强化了甄别、选拔功能,而淡化了导向、激励功能;在考试内容上,重工具性轻人文性,重读写轻听说,导致了教与学的片面发展。二是语文课堂评价缺乏实效。现行语文课堂评价,以教师为中心,重评教轻评学,以教师的评价代替学生的评价,导致课堂“表演”现象严重,“中评不中用”的教学充斥着语文课堂。三是作文评价的困惑。长期以来,作文批改难一直是困扰广大语文教师的沉重话题,究其原因,乃是学生作为评价主体的地位得不到确立。文章是学生自己改出来的,而不少教师却总是不敢放权让学生修改,单一的评价方式、千篇一律的评价标准和落于俗套的评语使得学生对作文索然无趣。
  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评价方式,还要把学生视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语文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以学生学习为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学习化社会和终身教育发展的需要。
其他文献
高中美术欣赏就是让学生从多角度认识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以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逐步提高学生的视觉感受能力,并运用语言、文字和形体等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的美术学习方法。美术欣赏的目标是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然而美术欣赏面对古今中外许许多多风格迥异的优秀作品,教师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对不同作品的感受、想象、体验、理解,从而达到真正地认识其内涵的目的呢?本文拟从评论、诗词、想
期刊
一、深钻细研是教好历史课的前提     常言道:给人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杯水;给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特别是历史这门课,它不同于数学化学等自然学科,而是一门社会学科,它需要广博的知识积累、较强的语言表达,上课之前,要心领神会历史课标的要求,细细品味每一节课的教材,历史知识匮乏、积累的材料太少是上不好历史课的。所以,我就从各种杂志和互联网上学习历史教学的有效方法,自费订阅《中学历史报》,借鉴别人的
期刊
《课程标准》强调淡化文体意识,倡导自由表达,强调习作“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习作也是一种情感的体验、流露、交流的需要。学生写作文,因生活感受少,爱从范文上生搬硬套,写不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为了让学生写好作文,我从多方面入手,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进行愉快作文教学,使“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的作文宗旨得到了实现。    一、指导
期刊
初中数学中有大量的概念,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部分,概念的教学在初中数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有些数学概念源于现实生活,是从生产、生活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来的,对于这些概念的教学要通过一些感性材料,创设归纳、抽象的情境,引导学生提炼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因此,数学概念的教学必须遵循认识论的规律,这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核心环节。本人在教学过程中总结了以下一些教学经验:    一、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悟概念,利用生活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预设”与“生成”这两个相互对立的概念融入了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既要重视预设,更要重视课堂的动态生成,注重预设与生成的协调统一,使二者和谐共存、相互转化,使课堂充满变化,成为师生、生生互动交流、共享知识、焕发生命激情的富有个性的情境化场所。下面谈谈我在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对“预设与生成”的感悟。    一、精心预设,迎接生成    《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
期刊
所谓对比,就是将同类事件、人物、现象进行鉴别,找出异同、分清正误的思维方法。历史教学中的对比法,有以下几种。   一、横向对比。通常是对同一时代不同国家间同类性质的事件或人物的对比,如俄国彼得一世与中国康熙皇帝、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异同、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的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19世纪晚期美德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等的对比。通过对比,能帮助学生区分个性与共性、本质特征与一般规律,了解人类历史
期刊
每个学生都有极强的表现欲望,都想向同学或老师展示自己的能力,让人信服。那怎么才能把自己获取的信息准确无误地告诉给大家呢?这就需要口语方面的训练。课前三分钟演讲正是训练口语的最好时机。所谓课前三分钟演讲,就是利用每节语文课前三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演讲,以训练学生听、说能力为主要目的,以广阔的社会生活和学生的所思所想为主要素材,以学生登台演讲为主要方式,形式多样,内容灵活。  具体做法是:每节语文课上课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在教学活动中师生用情感真诚交流,教师因材施教,巧用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会使学生热情奔放、轻松学习、快乐收获。笔者调查了多名学生,经实践尝试,总结出以下课堂“激发兴趣、快乐学习”八法,不妨尝试,会引领你走出课堂上被动学习的窘境。     一、情感投入法    人之所以不同于其他动物而冠以高级二字,就是因为人有情感和思维。学生的情感世界清纯而丰富多彩,师生敞开心扉,坦诚
期刊
考场作文由于受其“写作”和“评价”的特殊性的制约,所以如果能够打造好文章的诸多美点,使之在阅卷老师眼前频频闪现光彩,则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精心打造考场作文的美点,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打造一见倾心的起点美    首先,当然要打造文章的标题美。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俗话说得好:题好一半文。拟好文题是写好话题作文的前提,也是写好话题作文的关键一环。拟题时,开口要小,要紧扣文旨。新颖别致的文题
期刊
在农村初中学生中,由于受到“打工潮”和新一轮“读书无用论”的影响,使得相当一部分(有的学校甚至是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心思学习。学生偏离和违背教师正确的教学活动和要求,形成教与学两方面不协调的现象比较普遍,其结果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学生课内不专心听讲,思想开小差;课外不做作业,不复习巩固。这导致不少学生因“从不听、不做”到“听不懂、不会做”,从而形成了积重难返的恶性循环。因此
期刊